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探索和思考高校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这可是个挺有意义的事儿呢。
咱就说啊,这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在高校里发展,就像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种特别的庄稼。
这庄稼可不是普通的,它得适应咱中国这片土地的气候、土壤,还得满足咱们老百姓的需求。
高校呢,就好比是那个大农场主,得用心去琢磨怎么种好这些“职业教育庄稼”。
以前啊,很多人觉得高校就是搞那些高大上的学术研究的,职业教育好像低人一等。
这就大错特错啦!就像有人觉得红烧肉就得是大饭店里的名菜,家常菜就上不了台面。
其实呢,红烧肉在小饭馆里也能做出独特的美味,职业教育在高校里也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高校发展职业教育,得从课程设置上下功夫。
不能光讲那些空泛的理论,得像厨师做菜一样,讲究个实际操作。
比如说机械专业的职业教育,不能只让学生在书本上看那些机器零件的图,得把真家伙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拆一拆、装一装。
这就好比学骑自行车,光听别人讲怎么骑,你永远也学不会,得自己骑上去摔几个跟头才能真正掌握。
师资力量也很关键啊。
你想啊,要是教职业技能的老师自己都没在一线干过,那能教出好学生吗?这就像让一个从来没下过水的人去教游泳,那不是瞎胡闹嘛。
所以啊,高校得请那些在企业里摸爬滚打过的老师傅来当老师,或者把自己的老师送到企业里去锻炼锻炼,让他们手上沾沾机油,身上沾沾泥土,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材实料。
再说说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职业教育要是脱离了实际工作环境,那就像鸟儿没了翅膀。
高校得和企业牵好线,搭好桥。
就好比给学生们修了一条通往职场的高速公路。
学生们在学校里学了本事,就得去企业里试试身手。
这就像练武的人得下山去闯荡江湖一样,在江湖里才能知道自己的功夫到底行不行。
而且啊,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在高校里发展,还得考虑到咱们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
咱们国家现在正朝着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这些方向发展,高校的职业教育就得跟上这个步伐。
不能还在教那些已经被淘汰的技术,那就像拿着旧地图找新宝藏,怎么可能找得到呢?得像给汽车换轮胎一样,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发展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途径研究[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呼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层次上移,现有的优秀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本科院校和普通重点大学举办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即职业技术本科、职业技术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部分职业技术专科生升读职业技术本科,能够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对接,可以提高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本科生硕士生体系完善一、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
培养专门人才,主要应该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完成。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体包括高中后四年制本科(仅几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比例很小)、高中(中专、中职)后的高职高专和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高专。
无论从办学规模、办学层次,还是从教育教学质量上看,现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都难以承担起这一重任。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结构实行了战略性调整,部分生产已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型转化,生产与管理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各类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它要求毕业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解决技术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高职高专毕业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及高新技术岗位的要求。
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看,一方面大量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和高专的专科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很多企事业单位招不到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专门人才。
在德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应用科技大学是与综合大学并存且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与综合大学具有同等价值但属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
德国经济腾飞得益于注重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因此,我国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加大培养职业技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力度,是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依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作者:任聪敏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2期[摘要]文章对我国近2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教育研究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的高职研究应该继承理论联系实践这一优良传统,加强研究队伍与学术团体建设,提升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水准。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综述展望[作者简介]任聪敏(1980- ),山西平遥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上海200062)[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18-03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90年代中期确立地位,大规模发展始于90年代末,这20年间对高职教育的研究从未间断。
对中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显示,关于高职教育的文章二十多年来共有7476条,而且70%的文章都发表于2000年之后;各类高职书籍已出版百多部;“九五”“十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有关高职的共有57项,“十五”比“九五”多47项。
2001年,教育部34项重点课题中,高职占到了8项,接近1/3。
这说明高职教育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且2000年以后开始形成高职研究的热潮。
虽然我国高职研究的时间非常短暂,但还是形成了研究问题相对集中的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近期。
本文以1994年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样本进行论述。
一、以高职发展的动因、内涵和办学途径等基本问题为焦点的早期研究从研究成果的数量看,2000年是个分水岭。
这一时期关于高职的论文和书籍虽然并不多,却是高职理论的重要奠基期,对高职发展动因、内涵和办学途径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索,澄清了人们关于高职的基本认识。
有些成果对高职的实践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关于高职发展动因的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为何会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得到肯定并开始发展,这是这一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农村人口流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乡村经济发展滞后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如何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逐渐受到关注。
如何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深入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的重要性正是基于此。
1.2 研究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乡村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短缺和发展不平衡的挑战,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恰恰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通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赋能乡村振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策略性建议。
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地位,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提升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乡村全面建设目标。
通过研究实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可行路径和有效策略,为促进农村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在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能够为教育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还能够促进高等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的发展趋势,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1. 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过去,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但随着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其他研究方法,如混合方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
多样化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高等学教育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更有效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2. 跨学科研究的兴起高等学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领域,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
随着高等学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高等学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跨学科研究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等学教育的综合发展。
3. 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在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也逐渐从依靠个别案例和经验教训的定性研究转向数据驱动的定量研究。
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和准确的研究结果,帮助决策者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二、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未来的发展展望在未来,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 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将面临更多的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问题。
研究者需要在尊重个体隐私和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同时,相关的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政策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
2. 研究影响力与社会价值高等学教育研究报告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术界,还应该对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目标——办世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并指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最后简要地说明了规模化办学的实施办法,本文提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新思路与新观点,观点新颖独特,对高职教育的发展研究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等 职业教育 规模化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人数及毛入学率快速上升,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成绩不错,但是著名的大学不多,高水平的大学很少。而高等职业教育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已占高等教育中的半壁江山,全国高职教育总规模空前壮大,但能做出品牌的基本上没有,总体上还不如普通教育,更不用说在世界上称雄霸位了。不尽如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其它问题,很多示范性高职院校特色不明显,基本上跟着本科教育屁股走。把高职教育定位专科层次,高职教育社会地位不高,总是比本科低一等,学生也都是考不上本科才进高职。照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当然永远也不可能超越普通本科教育,脱离不了普通本科教育的束缚与影响。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校企合作现状很不理想,一是高职毕业生技能低下,毕业就直接从事高技能工作基本不行,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在我国校企合作问题较多,因为企业必然是以生产为主,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可能专门把设备用来实习教学,特别是较贵的设备更是不可能用于教学实习工作,成本太高,停一天都是损失。因此,校企合作都只能是表面上的一般性的简单性的互利性合作,真正消耗性实质性的合作基本没有,更多的合作是顶岗实习,实质上就是就业性质,与真正的实训教学相差甚远,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路并不可行、很难行的通、很难定人满意,通过校企合作只能培养一般性技能人才(中初级技能人才),只能培养学徒工,很难造就真正高端技能人才。有人说学校培养不了高技能人才,我倒不这么认为,关键是学校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只有学校有了一流设备与师资,学校完全可以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而不是学徒工。培养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当然需要高投入,这种高投入是小规模学校承担不起的,这种高投入只能通过大规模办学才能实现,并通过高学费才能支持。规模大,才能有足够的资金购置先进设备。学生学费高,学生毕业后收入也高,只有两高才能办下去。高职毕业生技能水平应在企业一般师傅(指中初级工,后同)以上,工资收入也应在企业师傅以上,属高薪阶层,属高级蓝领。高职毕业生工资目标至少要定位在当地行业平均线偏上,否则为不合格。到目前为止,所有高职院校毕业生基本上培养的都是学徒工,没有哪一家职业院校可以说其毕业生毕业时能指导企业师傅工作,能带领企业师傅开展技术技能工作,能当企业师傅的导师,相反却大都是到企业当企业师傅的徒弟,大多是学徒,有的什么级别都算不上。这哪能是技能人才,这样的职业教育只能算是职业基础教育,不是真正的高等职业教育。这样的职业教育怎么可能办成世界一流呢?行业领先呢?人心向往呢?永远不可能,更永远不可能赶超普通本科教育与普通研究生教育。 2、我国高职规模化办学的条件与基础已经具备 (1)规模化办学比较适合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型人才,以高技能为培养目标,实现起来不太难。普通高等教育是以科研为内容,以创新为目标,主要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如果基础差要赶上别人真的不容易。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不是搞原创性研究,是现有技能技术的培养,只有教育方式方法得当,应该没有什么难度。普通高等教育落后国外,我们应力争在高等职业教育上赶超国外,创办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与推动普通高等教育与我国科研工作的发展。 (2)我国人口从多,生源广阔,高技能人才需求大,有办一流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有生源、有市场需求就是基本条件。我国有13亿人口,每年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需要就读高等教育,而且我国目前还属制造型大国,有许多生产型制造型企业,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这一供一需正是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很多其它国家就不具备这样的先决条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他们都不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办高等职业教育就没有我们的优越性。他们办高等职业教育最起码在规模上就起不来,要么是生源不足,要么就是需要不足。美国是以高科技为主,主要需求研究型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相对较少。日本人口少,招生就成问题,没有学生,怎么可能办出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来。我们可以,有生源,有需求。招生不是问题,毕业生就业也不是问题(指真正的高技能人才)。但我国现在没有发现也没有用利用这一优势。比较可惜! (3)我国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有办成世界一流高水平职业院校的条件与基础。现在的关键是要改变思路、转变观念,不要再搞什么小而全或大而全的高职办学模式,一个高职院校开办十几个专业,甚至几十个专业,学生总共才1万人,全国相同专业遍地都是,每专业招生人数一般都很少,有的只有几十人,各地市都开办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大同小异,办学条件相当差,培养人才的规格相当低,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当学徒,成不了气候,更成不了行家,这样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什么用,必须改革。 3、规模化办学的现实意义 规模化办学可打造世界一流高等职业教育,做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这就要改革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推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改革。规模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出路,也是成就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规模化,为什么要规模化。规模化就是指集中生源,扩大专业办学规模,集中精力只办一个专业,大力增加投入。规模化要求一个学院只把一个专业做强做大,而不是搞大而全式的规模扩张,也就是要求每个专业的规模要扩大。学院规模大,而专业规模不大是没有意义的。规模扩大还必须引进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培养世界一流的先进人才,必须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起点,至少是高级工,更高层次为技师与高级技师,对应学历层次为专科、本科、研究生。高等职业教育本身需要规模化经营,没有规模是办不成一流的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不同普通的研究型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可以没有规模也可以办成世界性大学,只要有大师及闻名于世的研究成果就行,而职业院校就不行,职业教育无法依靠大师、也不可能有闻名于世的研究成果,只能是成果应用或技术应用成果,只能以一流的毕业生来获得社会认可。但高等职业教育投入巨大,远远超过普通教育,有时购一台设备就要上千万元。没有规模也是办不成办不好高职教育的,只能是低水平办学,当然也就成不了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高职教育应能向企业输出高端技能人才,毕业后能指导企业师傅开展技能技术工作,毕业时就能成 为企业技能专家与技术能手。我们不但可以为国内培养,也可以为国外企业培养,面向全球招生。目前这种小而全、重复办学、各专业低规模办学模式是严重浪费资源,效率低下,没有规模效益,应该进行资源整合,实行各专业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办学,这才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4、规模化办学的实施步骤 改革的具体做法与实施步骤可以分步走,先搞几所试点,并逐步推广。可以先搞10个专业试试,一个学院只开一个专业,把全国所有的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学生与师资全部合并成为一所专业性职业学院。在全国精选10个大型设备应用型长线专业,由教育部集中整合全国相对应的高职院校的软件硬相关资源(设备采用收购方式、教师采用调动或招聘方式),办20个试点示范院校,办好10个精品专业。这10所学院由教育部直属管理,面向全国及全球招生,学历层次先试行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教育,在条件适合时再开设高职研究生教育。每个学院可以按学生来源不同开设不同的班别,可以有高中生班、中职生班、职工进修班、技能提高班、学历提高班等。例如:飞行员职业学院,印刷职业学院,模具职业学院,每个学院只开一个专业,招生数不少于1万人,每个专业下可设几个专业方向,每个方向对准一个职业岗位,培养该职业岗位顶尖技能型人才。把原各院校的本专业实习设备集中到一起(采用购买方式集中),并采购本职业所需要的一流先进设备,面向全国招聘一流的技能人才作为师资(理论与技能一体型),培养本职业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可细分为三个技能层次,分别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学制分别为3年、5年、7年,学历层次对应为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试行阶段研究生可暂缓培养)。教学模式也要作相应的改革,建立校内实习企业(工厂),一般不用再搞校企合作式的顶岗实习,所有实习实训都在校内完成,校办企业以教学为中心,以生产为辅助。所有先进设备都优先用于教学,空闲时间才能用于生产。教学可以产学结合式实训,校办企业管理经营必须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实训教学、提高学生技术技能为目的。校办企业采取不同于普通企业的管理模式。校内实训基地应成为全国仍至全球设备及师资能力最强的地方,应成为本行业技术技能最高的场所,应成为输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像普通教育一样实行大而全的办学模式,而应实行专而精的办学思路,一个院校集中力量办好一个专业,创立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打造本专业世界职业教育中心地位,只能这样才能把职业教育办好、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成绩,否则职业教育很难冒尖,很难立足,这将会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与社会地位。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搞规模化办学,规模化办学更适合一些大型设备使用类专业并且在未来几十年都不会被淘汰的长线专业。对于一些文科类专业、设计类专业及不需要什么设备投入的专业可以不搞规模化办学,对于一些夕阳产业所对应的专业就不应当搞规模化办学。所以规模化办学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实行多样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