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西门豹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 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和抓住人物言行来重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
1. 西门豹来到邺后,在邺做了那三件事?2. 根据老大爷的回答,他了解了哪些情况?3、你们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机智智勇双全有勇有谋爱民如子不信鬼神,, )4. 这就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西门豹,你们的评价很有道理,我们都知道,对人物的评价来源于对人物的描写,那你们说说,我们描写人物形象通常是从哪几方面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那本文中,作者对西门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语言)这篇课文的作者对西门豹的语言描写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就是想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我们就好好读读他的语言,看看这样的语言描写到底好在哪里?二、自主合作研究,品悟语言文字之巧妙。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西门豹的语言究竟巧妙在哪里?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2. 小组内交流。
3. 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请同学们透过西门豹的语言,体会他当时真实的想法,感受西门豹的语言的巧妙。
让学生先读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1)汇报第一处: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
(课件呈现)。
这是一个完整的对话过程,想不想分角色读?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指导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想象一下,作为地方长官,西门豹跟老大爷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和蔼、亲切、急切)而老大爷在讲述邺地的情况时,又会是怎样的语气?(无奈、有气无力、伤悲)学生试着读一读。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初步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办好事的道理2.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展开想象,详细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灌溉。
2.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故事,懂得解决问题必须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道理。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初步掌握概括段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19.西门豹齐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查字典理解词义: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读通课文,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3)思考:西门豹管理邺地时做了哪三件事?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2.交流。
(1)“开火车”分节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解词: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
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本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第一节~第九节)第二段:(第+节~第+二节)第三段:(第+节~第+四节)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交代了些什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战国时候(距今两千多年);地点:邺地;主要人物:西门豹;事情:西门豹调查情况2.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西门豹为了调查情况,向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提了几个问题,内容是什么?用()表示。
3.轻声读者大爷回答的内容,以一句话概括出西门豹了解到的情况。
交流:(1)“河伯娶媳妇”造成了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以巫婆和官绅为首骗钱害人(3)穷人的孩子受害最深(4)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反而年年闹旱灾。
4.从这些情况中,你看出了什么?说明“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借口;也说明西门豹是个办事注重调查研究的官吏。
《西门豹》问题解决、拓展单班级:姓名:【教师预设问题一】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西门豹先做了什么,接着做了什么,最后又做了什么?【问题训练】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教师预设问题二】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2、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拓展练习】一、写出与第一个字意思相近的词语。
例:看—(瞧)—(望)—(远眺)—(仰视)吃—()—()—()—()拿—()—()—()—()二、选一选填一填A、急忙B、匆忙C、慌忙1、小偷的企图被识破后,地逃走了。
2、要迟到了,他穿好衣服,地赶往学校。
3、西门豹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官绅迎接。
三、回顾课文,填一填,并回答问题。
1、西门豹了解到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条,主要是()、()造成的。
2、故事中的西门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要对故事中的巫婆和官绅们说点什么呢?四、快乐阅读“煮书”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横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能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我指着横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侯读书,就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其实,这就是‘煮书’。
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
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
”“爷爷,您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好文章,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出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西门豹生字三年级语文下册生字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课文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小编为三年级师生整理了《西门豹》课文生字,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三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西门豹》课文生字1 【淹】读音:淹[yān]巧记:水(氵)“大”可发“电”。
字义:①浸没②广③皮肤被汗液浸渍组词:①淹没②淹博造字:形声法造句:河里涨水,把小桥淹没了。
笔顺:左窄右宽。
右部的“大”要写得扁一些。
字歌:有人称俺田被水淹月下腌菜用手遮掩2 【官】读音:官[guān]巧记:宝盖(宀)下头两口相连。
字义: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级别以上的公职人员组词:官员官职军官官兵造字:会意法造句:他是一位公正廉洁的官员。
笔顺:“宀”略宽,罩住下部。
字歌:做个好官作风清廉善于管理勇于争先3 【逼】读音:逼[bī]巧记:“一”“口”“田”,不得不走(辶)路。
字义:①强迫,威胁②切近,接近组词:①逼迫威逼逼上梁山咄咄逼人②逼近逼真造字:形声法造句:在环境的逼迫下,他开始变得勤奋了。
笔顺:“辶”的平捺宜舒展,以托住被包部分。
字歌:宝盖头财富多慢慢走不逼迫4 【姓】读音:姓[xìng]巧记:“女”“生”。
字义:表明家族系统的字组词:贵姓姓氏姓名百家姓平头百姓隐姓埋名姓甚名谁更名改姓造字:形声法造句:小明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中国的《百家姓》了。
笔顺:左窄右宽。
“女”的撇点撇长点短,末笔右缩。
1 / 5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30《西门豹》精品教案课型:阅读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教育,明白西门豹惩治恶人方法的巧妙。
4.鼓励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故事。 重难点:理解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 教学准备:学生:理解文中不明白的词语,了解西门豹,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我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有许多想象丰富的民间传说,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一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民间故事:西门豹,板书课题。提醒豹与貌区别记忆。
2.谈对西门豹的了解 通过预习你对西门豹有哪些了解?(明白:西门是他的姓,豹是他的名;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的官员。)
二、弄清原因 1.理清主要内容 2 / 5
(1)读文理清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西门豹的什么事?注意理清整个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汇报(提醒: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总结。) 2.质疑、找因。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学生谈对这两个词有什么疑问?(预设:1.词义2.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学生自由朗读1-9自然段,分析总结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几个?各是什么?试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汇报、归因。 (1)根据汇报出示:“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两句。
(2)理解“闹” 出示字典中“闹”的几种解释,学生根据读句子,学则正确解释。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归因 说出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天,归结为天灾,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人祸。教师板书原因:“天灾人祸”。建议学生拿起笔记下劳动成果。
30 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 13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下寺湾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 笔:侯慧玲 审核: 审批: 授课人:侯慧玲 授课时间:6.13 编号:14 班级: 姓名: 小组: 课 题:30.西门豹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品质。 2、读懂课文,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学法指导】 1、学生反复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西门豹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 【知识链接】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
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自主学习】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荒芜 巫婆 打扮 旱灾 绸褂 徒弟 麻烦 求饶 渠道 灌溉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提心吊胆: 面如土色: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课文写的在( )时期,( )管理邺这个地方时,看到那里( )、( ),这个地方人少的原因是( )给闹的,其实是( )和( )借口骗钱的。
【合作探究】 1、什么时候,谁派西门豹干什么?从老大爷的话中,西门豹知道了什么?
2、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3、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4、西门豹为老百姓都做了哪些好事?是从哪里知道的?
5、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1
三年级《西门豹》教学设计
一、内容概述
《西门豹》是人教版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
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
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
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共2课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荒芜”“官绅”“提心吊胆”等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本进一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的
优秀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和巫婆、官绅头子的可恶行为,激发学生对西门豹的崇敬与对
巫婆等人的痛恨,引导学生做一个爱憎分明、是非分明的人。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故事。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
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
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
内容。。
五、教学策略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等。
六、教学资源
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掌握生字词。
(二)了解课文内容。
(三)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2
1. 掌握生字词。。
2. 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读课文。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
(一)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三)非网络教学环境。
四、教学策略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等。
五、教学过程
(一) 设置悬念,揭示课题(2分钟)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
“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
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大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8分钟)
过渡:这篇文章是一个历史故事,讲的是距今两千年前,战国时期西门豹为民除害的
事。
1.文中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严惩了河伯娶妇的组织者,废除这一迷信活动,使百姓大兴水利建设,庄稼年年得
到好收成。)
2.再读课文,正字音,理解下列词意在课文中的含义。“荒芜”、巫婆、官绅、提心
吊胆面如土色、灌溉。
田地荒芜,田地因无管理而长满野草。
人烟稀少,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的人很少。
这两个词写出了西门豹去邺地时,邺地的情况。
3.合作讨论:
根据“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一九自然段)摸清底细。(调查)
第二段:(第十十五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十六自然段)兴修水利(开渠)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发表看法最后达到共识,
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拓展阅读(10分钟)
1.在拓展资料六下册第139-142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乐阅读。
2.课文学习:1.《背景资料》,2.《后悔莫及》,3.《解梦不成反丧生》,4.《神符显
字是怎么回事儿》。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练笔(10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3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的思维
更敏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
(二)能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故事。
三、教学资源与环境
(一)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三)非网络教学环境。
四、教学策略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读读、想想等。
五、教学过程
(一) 突出重点,攻破难点(8分钟)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2.指导朗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问话和答话。
小结:西门豹成功地调查出四个问题的成果,成为他治邺的可靠依据。
【设计理念:以问题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本课大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将计就计,惩办巫绅(8分钟)
1.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1)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
(2)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3)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发问,迫使官绅的骗局。
2.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而去参加河伯
的婚礼。
(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
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
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
3.体会西门豹不说一个“杀”字,不提一个“打”从从容容、惩办巫绅,破除迷信的
4
从政本领。
4.朗读第十自然段,深究重点词语。
(1)“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中的“站满”和课文前面的哪些描写不一致?
(2)“西门豹真的带着卫土来了。”中的“真的”说明了什么?
(3)小结找关键词语的方法。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含义。
(把“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三个“不”字读得诚恳些;把“另外„„送
去”读得正经些;“把„„说一声”读得强狠些;把“抱、投、催”几个动词读得坚定有
力些。)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发表看法最后达到共识,
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讲读第三段(4分钟)
1.齐读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闹旱灾,西门豹是怎样解决的?
3.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兴修水利?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从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1.在拓展资料六下册第143-149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乐阅读。
阅读天地二1.《封建迷信对农村发展的危害》2.《刘罗锅智告贪官》、3.《聪明的法
弟玛》。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小练笔(10分钟)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碰到过迷信现象吗?如果碰到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快写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的思维
更敏捷。】
(六)
板书设计
救下新娘
西门豹 将计就计 惩治官绅
教育百姓
兴修水利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