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模块通讯协议V1.10.0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cc1100/RF1100SE、NRF905、NRF903、nRF24L01无线收发模块开发指南简介cc1100/RF1100SE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基本特点:(1) 工作电压:1.8V~3.6V,推荐接近3.6V,但是不超过3.6V(推荐3.3V)(2) 315、433、868、915MHz的ISM 和SRD频段(3) 最高工作速率500Kbps,支持2-FSK、GFSK和MSK调制方式(4) 可软件修改波特率参数,更好地满足客户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要求高波特率: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低波特率:更强的抗干扰性和穿透能力,更远的传输距离(5) 高灵敏度(1.2kbps下-110dBm,1%数据包误码率)(6) 内置硬件CRC 检错和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7) 较低的电流消耗(RX中,15.6mA,2.4kbps,433MHz)(8) 可编程控制的输出功率,对所有的支持频率可达+10dBm(9) 无线唤醒功能,支持低功率电磁波激活功能,无线唤醒低功耗睡眠状态的设备(10) 支持传输前自动清理信道访问(CCA),即载波侦听系统(11) 快速频率变动合成器带来的合适的频率跳跃系统(12)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软件编程非常方便(13) 标准DIP间距接口,便于嵌入式应用(14) 单独的64字节RX和TX数据FIFO(15) 传输距离:开阔地传输300~500米(视具体环境和通信波特率设定情况等而定)(16) 模块尺寸:29mm *12mm( 上述尺寸不含天线,标配4.5CM长柱状天线)cc1100/RF1100SE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应用领域:极低功率UHF无线收发器,315/433/868/915MHz的ISM/SRD波段系统,AMR-自动仪表读数,电子消费产品,远程遥控控制,低功率遥感勘测,住宅和建筑自动控制,无线警报和安全系统,工业监测和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唤醒功能,低功耗手持终端产品等详细的cc1100/RF1100SE模块开发文档可到/msg.php?id=75 下载NRF905无线收发模块基本特点:(1) 433Mhz 开放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2) 接收发送功能合一,收发完成中断标志(3) 170个频道,可满足多点通讯和跳频通讯需求,实现组网通讯,TDMA-CDMA-FDMA(4) 内置硬件8/16位CRC校验,开发更简单,数据传输可靠稳定(5) 工作电压1.9-3.6V,低功耗,待机模式仅2.5uA(6) 接收灵敏度达-100dBm(7) 收发模式切换时间< 650us(8) 每次最多可发送接收32字节,并可软件设置发送/接收缓冲区大小2/4/8/16/32字节(9) 模块可软件设地址,只有收到本机地址时才会输出数据(提供中断指示),可直接接各种单片机使用,软件编程非常方便(10) 最大发射功率10毫瓦,发射模式:最大电流<30mA;接收模式:电流12.2mA(11) 内置SPI接口,也可通过I/O口模拟SPI实现。
变频器设备如何快速实现CANopen 通信基于CANopen协议的XGate-COP10应用1.1 引言步入20世纪80年代,全球变频器技术变革速度加快,走向成熟的变频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
随着中国变成世界工厂,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变频器产品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时至今日,国内变频器市场可以说是外国人的天下。
随着基于CAN总线的CANopen协议的发展,在国外特别是欧洲等地区的变频器都提供CANopen接口,因此为了对国外的产品兼容也要求国内厂商的产品提供CANopen接口。
本期文章将介绍如何利用XGate-COP10协议转换模块快速设计一款基于CANopen从站协议接口的变频器设备。
1.2 XGate-COP10简介XGate-COP10是一款CANopen从站协议转换模块,内部集成了CANopen从站协议栈,遵循CiA DS301 V4.02进行设计,其内部集成了网络管理(NMT)、服务数据(SDO)、过程数据(PDO)、错误管理等功能。
同时也遵循了DS303-3指示灯以及DS305层设置(LSS)等相关协议,使模块功能更强大。
所有的功能均通过CiA的一致性测试软件的测试,保证了与其它CANopen设备良好的兼容性。
XGate-COP10为DIP24封装,拥有较小的占位面积(6cm2),使其更容易集成到设备中。
其硬件设计也非常简单,其外观图如图1所示。
图 1 XGate-COP10外观图1.3 变频器简介1.变频器原理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
现在使用的变频器主要采用交—直—交方式(VVVF变频或矢量控制变频),先把工频交流电源通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电源,然后再把直流电源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源以供给电动机。
变频器的电路一般由整流、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和控制4个部分组成。
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逆变部分为IGBT三相桥式逆变器,且输出为PWM波形,中间直流环节为滤波、直流储能和缓冲无功功率。
蓝牙协议概述蓝牙协议的学习第一章蓝牙的概述一、蓝牙版本信息蓝牙共有六个版本V1.1/1.2/2.0/2.1/3.0/4.0 版本信息:1、V1.1版本传输率约在748~810kb/s,因是早期设计,容易受到同频率之产品所干扰下影响通讯质量。
2、V1.2版本同样是只有748~810kb/s 的传输率,但在加上了(改善Software)抗干扰跳频功能。
3、V2.0+EDR版本是1.2 的改良提升版,传输率约在1.8M/s~2.1M/s,开始支持双工模式——即一面作语音通讯,同时亦可以传输档案/高质素图片,2.0 版本当然也支持Stereo 运作。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Bluetooth2.0+EDR标准,该标准在2004年已经推出,支持Bluetooth 2.0+EDR标准的产品也于2006年大量出现。
虽然Bluetooth 2.0+EDR标准在技术上作了大量的改进,但从1.X标准延续下来的配置流程复杂和设备功耗较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4、V2.1版本更佳的省电效果:蓝牙2.1版加入了SniffSubrating的功能,透过设定在2个装置之间互相确认讯号的发送间隔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5、V3.0+HS版本2009年4月21日,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正式颁布了新一代标准规范"Bluetooth Core Specification Version 3.0 High Speed"(蓝牙核心规范3.0版),蓝牙3.0的核心是"GenericAlternate MAC/PHY"(AMP),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替射频技术,允许蓝牙协议栈针对任一任务动态地选择正确射频。
最初被期望用于新规范的技术包括802.11以及UMB,但是新规范中取消了UMB的应用。
6、V4.0 版本蓝牙4.0包括三个子规范,即传统蓝牙技术、高速蓝牙和新的蓝牙低功耗技术。
蓝牙 4.0的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电池续航时间、节能和设备种类上。
习题1:1.1本书使用的射频概念所指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解:本书采用的射频范围是30MHz~4GHz1.2列举一些工作在射频范围内的电子系统.根据表1-1判断其工作波段.并估算相应射频信号的波长。
解:广播工作在甚高频(VHF )其波长在10~1m 等1.3从成都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700km 。
如果要把50Hz 的交流电从成都输送到上海.请问两地交流电的相位差是多少?解:8443100.65017000.283330.62102vkmf k k λθπ⨯===⨯10==⨯10∆==1.4射频通信系统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解:1.射频的频率更高.可以利用更宽的频带和更高的信息容量2.射频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尺寸缩小.通信设备的体积进一步减小3.射频通信可以提供更多的可用频谱.解决频率资源紧张的问题4.通信信道的间隙增大.减小信道的相互干扰 等等1.5 GSM 和CDMA 都是移动通信的标准.请写出GSM 和CDMA 的英文全称和中文含意。
(提示: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
) 解:GSM 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缩写.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CDMA 英文全称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意为码分多址。
1.6有一个C=10pF 的电容器.引脚的分布电感为L=2nH 。
请问当频率f 为多少时.电容器开始呈现感抗。
解: 11 1.1252wL f GHz wC LC π=⇒==既当f=1.125GHz 时.电容器为0阻抗.f 继续增大时.电容器呈现感抗。
1.7 一个L=10nF 的电容器.引脚的分布电容为C=1pF 。
请问当频率f 为多少时.电感器开始呈现容抗。
解:思路同上.当频率f 小于1.59 GHz 时.电感器呈现感抗。
1.8 1)试证明(1.2)式。
2)如果导体横截面为矩形.边长分别为a 和b .请给出射频电阻R RF 与直流电阻R DC 的关系。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与应用无关的非接触式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标准修订工作组二零零四年九月目次1范围 (1)2参考资料 (2)3定义 (3)3.1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IC) (3)3.2无触点的Contactless (3)3.3无触点集成电路卡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 33.4接近式卡Proximity card(PICC) (3)3.5接近式耦合设备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PCD) (3)3.6位持续时间Bit duration (3)3.7二进制移相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3)3.8调制指数Modulation index (3)3.9不归零电平NRZ-L (3)3.10副载波Subcarrier (3)3.11防冲突环anticollision loop (3)3.12比特冲突检测协议bit collision detection protocol (3)3.13字节byte (3)3.14冲突collision (3)3.15基本时间单元(etu)elementary time unit(etu) (3)3.16帧frame (3)3.17高层higher layer (4)3.18时间槽协议time slot protocol (4)3.19唯一识别符Unique identifier(UID) (4)3.20块block (4)3.21无效块invalid block (4)4缩略语和符号表示 (5)5物理特性 (8)5.1一般特性 (8)5.2尺寸 (8)5.3附加特性 (8)5.3.1紫外线 (8)5.3.3动态弯曲应力 (8)5.3.4动态扭曲应力 (8)5.3.5交变磁场 (8)5.3.6交变电场 (8)5.3.7静电 (8)5.3.8静态磁场 (8)5.3.9工作温度 (9)6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 (9)6.1PICC的初始对话 (9)6.2功率传送 (9)6.2.1频率 (9)6.2.2工作场 (9)6.3信号接口 (9)6.4A类通信信号接口 (10)6.4.1从PCD到PICC的通信 (10)6.4.2从PICC到PCD的通信 (12)6.5B类通信信号接口 (13)6.5.1PCD到PICC的通信 (13)6.5.2PICC到PCD的通信 (13)6.6PICC最小耦合区 (14)7初始化和防冲突 (15)7.1轮询 (15)7.2类型A-初始化和防冲突 (15)7.2.1字节、帧、命令格式和定时 (15)7.2.2PICC状态 (19)7.2.3命令集 (20)7.2.4选择序列 (21)7.3类型B 初始化和防冲突 (26)7.3.1比特、字节和帧的定时 (26)7.3.2CRC_B (28)7.3.4PICC状态描述 (29)7.3.5命令集合 (31)7.3.6ATQB和Slot-MARKER响应概率规则 (31)7.3.7REQB命令 (31)7.3.8Slot-MARKER命令 (33)7.3.9ATQB(请求应答-类型B)响应 (33)7.3.10ATTRIB命令 (34)7.3.11对ATTRIB命令的应答 (36)7.3.12HALT命令及应答 (36)8传输协议 (38)8.1类型A PICC的协议激活 (38)8.1.1选择应答请求 (40)8.1.2选择应答 (40)8.1.3协议和参数选择请求 (43)8.1.4协议和参数选择响应 (45)8.1.5激活帧等待时间 (45)8.1.6差错检测和恢复 (45)8.2类型B PICC的协议激活 (46)8.3半双工块传输协议 (46)8.3.1块格式 (46)8.3.2帧等待时间(FWT) (49)8.3.3帧等待时间扩展 (49)8.3.4功率水平指示 (50)8.3.5协议操作 (50)8.4类型A和类型B PICC的协议停活 (52)8.4.1停活帧等待时间 (53)8.4.2差错检测和恢复 (53)9数据元和命令 (54)9.1关闭非接触通道命令 (54)9.1.1定义和范围 (54)9.1.3命令报文数据域 (54)9.1.4响应报文数据域 (54)9.1.5响应报文状态码 (54)9.2激活非接触通道命令 (55)9.2.1定义和范围 (55)9.2.2命令报文 (55)9.2.3命令报文数据域 (55)9.2.4响应报文数据域 (55)9.2.5响应报文状态码 (55)附录A:标准兼容性和表面质量 (56)A.1.标准兼容性 (56)A.2.印刷的表面质量 (56)附录B:ISO/IEC其他卡标准参考目录 (57)附录C:类型A的通信举例 (58)附录D:CRC_A和CRC_B的编码 (60)D.1.CRC_A编码 (60)D.1.1.通过标准帧发送的比特模式举例 (60)D.2.CRC_B编码 (60)D.2.1.通过标准帧传送的比特模式实例 (60)D.2.2.用C语言写的CRC计算的代码例子 (61)附录E:类型A_时间槽-初始化和防冲突 (64)E.1.术语和缩略语 (64)E.2.比特、字节和帧格式 (64)E.2.1.定时定义 (64)E.2.2.帧格式 (64)E.3.PICC状态 (64)E.3.1.POWER-OFF状态 (64)E.3.2.IDLE状态 (65)E.3.3.READY状态 (65)E.3.4.ACTIVE状态 (65)E.4.命令/响应集合 (65)E.5.时间槽防冲突序列 (65)附录F:详细的类型A PICC状态图 (67)附录G:使用多激活的举例 (69)附录H:协议说明书 (70)H.1.记法 (70)H.2.无差错操作 (70)H.2.1.块的交换 (70)H.2.2.等待时间扩展请求 (70)H.2.3.DESELECT (70)H.2.4.链接 (71)H.3.差错处理 (71)H.3.1.块的交换 (71)H.3.2.等待时间扩展请求 (72)H.3.3.DESELECT (74)H.3.4.链接 (74)附录I:块和帧编码概览 (77)1 范围本规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物理特性:规定了接近式卡(PICC)的物理特性。
鲁智电子智能用电433组网通信协议 V1.0 版本号 修改记录 编者 时间 V1.0版本创建2014.8.25一、协议说明1、本协议适用于鲁智电子智能用电设备间通信协议。
2、本协议涉及通信设备有主机----房间控制器和终端模块----开关、插座、CO2检测、红外终端、温湿度检测、照度检测、电表等。
3、每个终端模块配置有1个433无线数传模块,终端与无线数传模块之间通信采用串口,波特率固定为9600。
二、本协议报文格式如下 发送方报文结构: 数据返回结构: 注:1、本协议除帧头、帧尾外其余部分数据全部采用ASCII 码表示。
2、本协议,帧头固定为0xDD 0x22,帧尾固定为0xAA 0xCC 。
3、字节数为除去帧头、帧尾及字节数本身后,协议帧里面其余部分(类型码、ID 码、型号、数据内容)等字节长度。
例字节数为16,则此处数据填充为0x31 0x364、通信协议功能码,用以区分不同协议。
不同命令填充功能码及数据返回格式如下:终端获取ID终端登录控制器查询\控制 发送功能码:‘A ’(0x41) ‘B ’(0x42) ‘C ’(0x43) 返回数据: ‘A ’‘B ’‘C ’5、ID 码为通信终端通过433无线数传模块获取的全球唯一编码6、型号为各终端模块的编号,具体命名如下: 二位开关 插座 CO2 温湿度 照度 红外 电表 一位开关 ‘a ’ ‘b ’‘c ’‘d ’‘e ’‘f ’‘g ’‘h ’7、本协议发送数据帧中,不同数据命令填充数据及返回格式如下(均用ASCII 码表示)发送数据命令 返回数据格式终端模块获取本机ID 00 14字节ASCII 码表示的ID 号 终端模块登录命令 99 登录成功返回‘OK ’登录失败返回‘ERROR ’ 二位左开/一位开/插座开01登录成功返回‘OK ’帧头字节数(ASCII ) 功能码(ASCII ) ID 码 (ASCII ) 型号 (ASCII ) 数据命令 (ASCII )校验 帧尾 2字节 2字节 1字节14字节1字节2字节1字节2字节帧头字节数(ASCII ) 功能码(ASCII ) ID 码 (ASCII ) 型号 (ASCII ) 数据内容 (ASCII )校验 帧尾 2字节 2字节1字节14字节1字节命令+ N 字节1字节2字节登录失败返回‘ERROR’二位左关/一位关/插座关02 登录成功返回‘OK’登录失败返回‘ERROR’二位右开03 登录成功返回‘OK’登录失败返回‘ERROR’二位右关04 登录成功返回‘OK’登录失败返回‘ERROR’读取功率05 5字节读取电流06 3字节读取本次用电量07 4字节读取累计用电量08 7字节读取CO2值09 4字节读取温度值10 4字节读取湿度值11 4字节读取照度值12 5字节红外终端学习开关键13 待登录成功返回‘OK’登录失败返回‘ERROR’红外终端设置开关14 登录成功返回‘OK’登录失败返回‘ERROR’红外终端模块预留15-30 待定8、本协议校验码为帧头至校验之前的所有数据累加和加1并舍弃溢出之后得到的值。
433无线模块参数一、无线模块介绍433无线模块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通信模块,主要用于远距离数据传输和通信。
无线模块是一种RF射频模块,采用433MHz频段进行通信,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和稳定性。
下面将对433无线模块的主要参数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作频率433无线模块的工作频率为433MHz,属于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在这个频段内无需申请专用频率,可以自由使用。
该频段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适用于远距离数据传输和通信。
三、通信距离433无线模块的通信距离是使用者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信距离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障碍物、天线等。
一般情况下,433无线模块的通信距离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具体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进行调整。
四、传输速率433无线模块的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一般情况下,433无线模块的传输速率较低,一般在几千bps(比特每秒)到几十千bps之间。
传输速率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平衡数据传输速度和通信稳定性。
五、工作电压433无线模块的工作电压是指模块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范围。
一般情况下,433无线模块的工作电压在3.3V到5V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注意模块的工作电流,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六、接口类型433无线模块的接口类型是指模块与其他设备或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
一般情况下,433无线模块采用串口(UART)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通过串口,可以方便地将模块与微控制器、单片机等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
七、工作温度范围433无线模块的工作温度范围是指模块能够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一般情况下,433无线模块的工作温度范围在-40℃到85℃之间,适用于各种环境和应用场景。
八、功耗433无线模块的功耗是指模块在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电能。
功耗的大小与模块的工作状态、传输速率、工作电压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无线模块的功耗较低,适用于对功耗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网络中心协调点和集中器的串口通信协议1、帧结构1.1 字节格式帧的基本单元为8位字节。
链路层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字节传输按异步方式进行,通信速率9600bps 或以上 ,默认为9600bps ,它包含8个数据位、1个起始位“0”、1个偶校验位P 和1个停止位“1”,定义见图1:图11.2帧格式1.2.1 帧格式定义本部分采用GB/T18657.1的6.2.4 FT1.2异步式传输帧格式,定义见图2:固定报文头 控制域用户数据区 帧校验和图21.2.2 传输规则a )线路空闲状态为二进制1。
b )帧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
c )如按d )检出了差错,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需33位。
d )接收方校验:1)对于每个字符:校验起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
2)对于每帧:检验帧的固定报文头中的起始字符; 识别1个长度L ;每帧接收的字符数为用户数据长度L1+6;帧校验和:指控制域和用户数据区数据的校验和; 结束字符;校验出一个差错时,校验按c )的线路空闲间隔。
若这些校验有一个失败,舍弃此帧;若无差错,则此帧数据有效。
1.2.3 长度L长度L是指帧数据的总长度,由2字节组成,BIN格式,包括用户数据长度L1和6个字节的固定长度(起始字符、长度、控制域、校验和、结束字符)。
——长度L不大于65535。
1.2.4 控制域C控制域C表示报文的传输方向、启动标志和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类型信息,由1字节组成,定义见图3图:图3传输方向位DIRDIR=0: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集中器发出的下行报文;DIR=1:表示此帧报文是由通信模块发出的上行报文。
启动标志位PRMPRM =1:表示此帧报文来自启动站;PRM =0:表示此帧报文来自从动站。
2、微功率无线通信的用户数据结构2.1用户数据区格式用户数据区的帧格式定义见图4:信息域地址域应用数据域图4说明:用户数据区中所有预留部分均用0填充。
S50 非接触式 IC 卡性能简介( M1 )主要指标 容量为 8K 位 EEPROM 分为 16 个扇区,每个扇区为 4 块,每块 16 个字节 ,以块为存取单位 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 每张卡有唯一序列号,为 32 位 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操作 无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和通讯逻辑电路 数据保存期为 10 年,可改写 10 万次,读无限次 工作温度: -20℃ ~50℃ (湿度为 90%) 工作频率: 13.56MHZ 通信速率: 106 KBPS 读写距离: 10 cm 以内(与读写器有关)存储结构 1、 M1 卡分为 16 个扇区,每个扇区由 4 块(块 0、块 1、块 2、块 3)组成,(我们也 将 16 个扇区的 64 个块按绝对地址编号为 0~63 ,存贮结构如下图所示:2、第 0 扇区的块 0(即绝对地址 0 块),它用于存放厂商代码,已经固化,不可更改。
3、每个扇区的块 0、块 1、块 2 为 数据块 ,可用于存贮数据。
数据块 可作两种应用:★ 用作一般的数据保存,可以进行 读 、 写 操作。
★ 用作数据值,可以进行 初始化值、加值、减值、读值 操作。
4、每个扇区的块 3为控制块 ,包括了密码 A 、存取控制、密码 B 。
具体结构如下:数据块 数据块 数据块 控制块 数据块 数0 1 2 3 4 5 6 7扇区 15 123 密码 A 存取控制 密码 B数据块 数据块 控制块6061 62 63密码 A (6字节) 存取控制( 4 字节) 密码 B (6 字节)5、每个扇区的密码和存取控制都是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各自的密码及存取 控制。
存取控制为 4个字节,共 32 位,扇区中的每个块(包括数据块和控制块)的 存取条件是由密码和存取控制共同决定的,在 存取控制 中每个块都有相应的 三个控 制位 ,定义如下:块 C10 C20 C30 块 1:C11 C21 C31 块 2:C12C22 C32 块 C13C23C33三个控制位以正和反两种形式存在于存取控制字节中,决定了该块的访问权限(如 进行减值操作必须验证 KEY A ,进行加值操作必须验证 KEY B ,等等)。
对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员来说,在项目启动前对硬件IC评估或者软件开发流程等能有初步仿真测试的话这将大大增加后期系统设计的稳定性、缩短开发周期、预算开发成本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德州仪器(TI)射频评估工具SmartRF Studio实现对CC1101的快速评估与开发。
一、CC1101简介1、概要CC1101是一种低成本真正单片的UHF收发器,为低功耗无线应用而设计。
电路主要设定为在315、433、868和915MHz的ISM(工业,科学和医学)和SRD(短距离设备)频率波段,也可以容易地设置为300-348MHz、400-464MHz和800-928MHz的其他频率。
RF收发器集成了一个高度可配置的调制解调器。
这个调制解调器支持不同的调制格式,其数据传输率可达500kbps。
通过开启集成在调制解调器上的前向误差校正选项,能使性能得到提升。
CC1101为数据包处理、数据缓冲、突发数据传输、清晰信道评估、连接质量指示和电磁波激发提供广泛的硬件支持。
CC1100的主要操作参数和64位传输/接收FIFO(先进先出堆栈)可通过SPI接口控制。
在一个典型系统里,CC1101和一个微控制器及若干被动元件一起使用。
CC1101基于0.18微米CMOS晶体的Chipcon的SmartRF04技术。
2、主要特性优秀的接收器选择性和模块化性能极少的外部元件:芯片内频率合成器,不需要外部滤波器或RF转换可编程控制的基带调制解调器理想的多路操作特性可控的数据包处理硬件快速频率变动合成器带来的合适的频率跳跃系统可选的带交错的前向误差校正单独的64字节RX和TX数据FIFO高效的SPI接口:所有的寄存器能用一个“突发”转换器控制OOK和灵活的ASK整型支持2-FSK,GFSK和MSK支持自动频率补偿可用来调整频率合成器到接收中间频率对数据的可选自动白化处理对现存通信协议的向后兼容的异步透明接收/传输模式的支持可编程的载波感应指示器可编程前导质量指示器及在随机噪声下改进的针对同步词汇侦测的保护支持传输前自动清理信道访问(CCA),即载波侦听系统支持每个数据包连接质量指示二、SmartRF Studio简介Smart RF Studio是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用于评估和配置德州仪器(TI)的低功耗射频集成电路。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与应用无关的非接触式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标准修订工作组二零零四年九月目次1 范围 (1)2 参考资料 (2)3 定义 (3)3.1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IC) (3)3.2 无触点的Contactless (3)3.3 无触点集成电路卡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 (3)3.4 接近式卡Proximity card(PICC) (3)3.5 接近式耦合设备Proximity coupling device(PCD) (3)3.6 位持续时间Bit duration (3)3.7 二进制移相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3)3.8 调制指数Modulation index (3)3.9 不归零电平NRZ-L (3)3.10 副载波Subcarrier (3)3.11 防冲突环anticollision loop (3)3.12 比特冲突检测协议bit collision detection protocol (3)3.13 字节byte (3)3.14 冲突collision (3)3.15 基本时间单元(etu)elementary time unit(etu) (3)3.16 帧frame (3)3.17 高层higher layer (4)3.18 时间槽协议time slot protocol (4)3.19 唯一识别符Unique identifier(UID) (4)3.20 块block (4)3.21 无效块invalid block (4)4 缩略语和符号表示 (5)5 物理特性 (8)5.1 一般特性 (8)5.2 尺寸 (8)5.3 附加特性 (8)5.3.1 紫外线 (8)5.3.2 X-射线 (8)5.3.3 动态弯曲应力 (8)5.3.4 动态扭曲应力 (8)5.3.5 交变磁场 (8)5.3.6 交变电场 (8)5.3.7 静电 (8)5.3.8 静态磁场 (8)5.3.9 工作温度 (9)6 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 (9)6.1 PICC的初始对话 (9)6.2 功率传送 (9)6.2.1 频率 (9)6.2.2 工作场 (9)6.3 信号接口 (9)6.4 A类通信信号接口 (10)6.4.1 从PCD到PICC的通信 (10)6.4.2 从PICC到PCD的通信 (12)6.5 B类通信信号接口 (13)6.5.1 PCD到PICC的通信 (13)6.5.2 PICC到PCD的通信 (13)6.6 PICC最小耦合区 (14)7 初始化和防冲突 (15)7.1 轮询 (15)7.2 类型A-初始化和防冲突 (15)7.2.1 字节、帧、命令格式和定时 (15)7.2.2 PICC状态 (19)7.2.3 命令集 (20)7.2.4 选择序列 (21)7.3 类型B 初始化和防冲突 (26)7.3.1 比特、字节和帧的定时 (26)7.3.2 CRC_B (28)7.3.3 防冲突序列 (28)7.3.4 PICC状态描述 (29)7.3.5 命令集合 (31)7.3.6 ATQB和Slot-MARKER响应概率规则 (31)7.3.7 REQB命令 (31)7.3.8 Slot-MARKER命令 (33)7.3.9 ATQB(请求应答-类型B)响应 (33)7.3.10 ATTRIB命令 (34)7.3.11 对A TTRIB命令的应答 (36)7.3.12 HALT命令及应答 (36)8 传输协议 (38)8.1 类型A PICC的协议激活 (38)8.1.1 选择应答请求 (40)8.1.2 选择应答 (40)8.1.3 协议和参数选择请求 (43)8.1.4 协议和参数选择响应 (45)8.1.5 激活帧等待时间 (45)8.1.6 差错检测和恢复 (45)8.2 类型B PICC的协议激活 (46)8.3 半双工块传输协议 (46)8.3.1 块格式 (46)8.3.2 帧等待时间(FWT) (49)8.3.3 帧等待时间扩展 (49)8.3.4 功率水平指示 (50)8.3.5 协议操作 (50)8.4 类型A和类型B PICC的协议停活 (52)8.4.1 停活帧等待时间 (53)8.4.2 差错检测和恢复 (53)9 数据元和命令 (54)9.1 关闭非接触通道命令 (54)9.1.1 定义和范围 (54)9.1.2 命令报文 (54)9.1.3 命令报文数据域 (54)9.1.4 响应报文数据域 (54)9.1.5 响应报文状态码 (54)9.2 激活非接触通道命令 (55)9.2.1 定义和范围 (55)9.2.2 命令报文 (55)9.2.3 命令报文数据域 (55)9.2.4 响应报文数据域 (55)9.2.5 响应报文状态码 (55)附录 A:标准兼容性和表面质量 (56)A.1. 标准兼容性 (56)A.2. 印刷的表面质量 (56)附录 B: ISO/IEC其他卡标准参考目录 (57)附录 C:类型A的通信举例 (58)附录 D: CRC_A和CRC_B的编码 (60)D.1. CRC_A编码 (60)D.1.1. 通过标准帧发送的比特模式举例 (60)D.2. CRC_B编码 (60)D.2.1. 通过标准帧传送的比特模式实例 (60)D.2.2. 用C语言写的CRC计算的代码例子 (61)附录 E:类型A_时间槽-初始化和防冲突 (64)E.1. 术语和缩略语 (64)E.2. 比特、字节和帧格式 (64)E.2.1. 定时定义 (64)E.2.2. 帧格式 (64)E.3. PICC状态 (64)E.3.1. POWER-OFF状态 (64)E.3.2. IDLE状态 (65)E.3.3. READY状态 (65)E.3.4. ACTIVE状态 (65)E.3.5. HALT状态 (65)E.4. 命令/响应集合 (65)E.5. 时间槽防冲突序列 (65)附录 F:详细的类型A PICC状态图 (67)附录 G:使用多激活的举例 (69)附录 H:协议说明书 (70)H.1. 记法 (70)H.2. 无差错操作 (70)H.2.1. 块的交换 (70)H.2.2. 等待时间扩展请求 (70)H.2.3. DESELECT (70)H.2.4. 链接 (71)H.3. 差错处理 (71)H.3.1. 块的交换 (71)H.3.2. 等待时间扩展请求 (72)H.3.3. DESELECT (74)H.3.4. 链接 (74)附录 I:块和帧编码概览 (77)1 范围本规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物理特性:规定了接近式卡(PICC)的物理特性。
Model No. CRT-310读卡器
SPECIFICATION
Date 2007/4/1
Ver. 3.0
通讯协议 Page 1/46
CRT-310 V3.0读卡器通讯协议 目 录 1. 通讯格式 ………………………………………………………………………… 2 2. 通讯控制方法………………………………………………………………………2 3. 通讯控制字符………………………………………………………………………2 4. 通讯命令结构………………………………………………………………………2 5. 控制控制命令结构…………………………………………………………………2 6. 通讯过程描述………………………………………………………………………3 7. 通讯操作……………………………………………………………………………4 8. CRT310 V3 读卡器卡机操作例程…………………………………………………6 9. CRT310 V3 读卡器卡操作例程……………………………………………………13 9.1 Mefare one射频卡操作……………………………………………………13 9.2 24CXX系列存贮卡操作……………………………………………………18 9.3 接触式CPU卡操作 ………………………………………………………20 9.4 SLE4442卡操作 …………………………………………………………22 9.5 SLE4428卡操作 …………………………………………………………25 9.6 AT88SC102 卡操作 ………………………………………………………28 9.7 AT88S1604 卡操作 ………………………………………………………33 9.8. AT45D041 卡操作 ………………………………………………………35 9.9. SIM卡操作 ………………………………………………………………36 9.10 磁卡操作 …………………………………………………………………38 9.11 AT88SC1608卡操作………………………………………………………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