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258.65 KB
- 文档页数:2
弱碱三元复合驱后油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特点郭素格发布时间:2023-05-27T06:23:05.60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6期作者:郭素格[导读] A开发区开展的三项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取得提高采收率18个百分点以上的效果,2014年开始在A开发区逐步推广,针对这种形势研究弱碱三元复合驱后油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利用取心井、数值模拟资料,了解油层水淹规律,认识和掌握弱碱三元复合驱前后油层水淹特征,搞清了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为弱碱三元驱后剩余油进一步挖潜提供科学依据。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113摘要:A开发区开展的三项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取得提高采收率18个百分点以上的效果,2014年开始在A开发区逐步推广,针对这种形势研究弱碱三元复合驱后油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利用取心井、数值模拟资料,了解油层水淹规律,认识和掌握弱碱三元复合驱前后油层水淹特征,搞清了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为弱碱三元驱后剩余油进一步挖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弱碱;三元复合驱;动用状况;剩余油1. 前言A开发区开展的三项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取得了提高采收率18个百分点以上的好效果,尤其是①试验最终提高采收率到达29.02个百分点,②示范区预计提高采收率17.27%,并于2014年开始在A开发区逐步推广。
根据①试验区完钻的2口检查井资料、数值模拟资料,对弱碱三元复合驱后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2.弱碱三元复合驱前后油层水洗状况井1目的层钻遇有效厚度5.0m,其中水洗厚度3.43m,占68.6%,水洗程度以弱、未水洗为主,弱、未水洗厚度2.82m,占水洗厚度的56.4%,纵向上以弱未水洗为主,主要存在于厚油层顶部,由于层内0.2m岩性夹层的遮挡和岩性变差,其夹层下部存在未水洗段,具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
井2目的层钻遇有效厚度6.6m,其中水洗厚度6.42m,占97.3%。
化学剂对三元复合驱体系性能影响的研究李欣欣【摘要】三元复合体系粘度、与原油闻的界面张力以及乳化能力对驱油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已经成为评价三元复合驱体系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究了复合体系中各种化学剂对体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NaOH与原油易生成W/O型乳状液,碱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平衡界面张力有很大的影响,且二者均存在最佳浓度范围.碱的加入可以使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大幅下降,表面活性剂却可以使溶液粘度小幅上升.矿化度的增加可以引起聚合物溶液粘度下降,2500万HPAM的三元复合体系受矿化度影响较小,而疏水缔合Ⅰ型三元复合体系的粘度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三元复合驱;化学剂;粘度;界面张力;原油乳化【作者】李欣欣【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6+3三元复合驱(alkali-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ASP)是20世纪80年代在二元复合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体系综合发挥了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通过提高驱油效率和其在油层中的波及系数而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1],作为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率的三次采油技术被各大油田广泛采用。
三元复合驱技术克服了聚合物驱只是扩大驱替液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不能降低油层的最终残余油饱和度的缺点,其不仅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因此,其良好的驱油效果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
评价三元复合驱体系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体系粘度以及原油与体系的乳化能力等[3]。
本文系统的研究了碱、盐、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剂对油水界面张力、三元复合驱体系粘度、原油乳化程度的影响,并对影响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
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试验评价作者:田淑珍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17期摘要:SN油田聚驱后采收率已达到50%以上,如何合理高效开发二类油层已成为SN油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三元复合驱是继聚合物驱后一种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技术。
矿场试验表明,三元复合驱在一类油层中的运用效果好,找出适合某油田二类油层三元驱的体系,开展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室内研究,提高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将对SN 油田原油稳定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试验一、三元复合驱工业表面活性剂的确定用于三元工业驱的表面活性剂有石油磺酸盐类型和烷基苯磺酸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由于石油磺酸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反应条件苛刻,生产过程中难于控制,而烷基苯和重烷基苯表活剂通过配方复配改进很容易达到较低的界面张力,并且生产工艺稳定成熟。
主要以烷基苯磺酸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为作为三元复合驱的表活剂。
二、碱的确定以及浓度范围统计了不同碱浓度下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数据。
如聚合物浓度1200(mg/L),碱浓度0.4(%),表面活性剂浓度0.1(%),界面张力0.08835 (mN/M),聚合物分子量1400万。
由于目前所接触的表面活性剂只有在强碱条件下才能达到较低的界面张力,因此所用的碱初步定为NaOH。
三、研究适合二类油层三元驱聚合物聚合物在通过多孔介质时将受到孔隙结构和几何尺寸大小的影响,一定分子量的聚合物只能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多孔介质。
选择聚合物分子量时必须考虑聚合物分子可进入的油层渗透率值。
根据室内研究结果,当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的5倍小于油层孔隙半径中值R50时,油层就不会发生堵塞现象。
对不同聚合物分子回旋半径进行测定结果,如聚合物分子量(600×104),分子回旋半径0.112(μm),适应孔隙半径中值R50上限0.560(μm)。
所对应的油层渗透率在70毫达西左右;1000万和1300万分子量聚合物所对应的油层渗透率在100毫达西以上。
应用测试资料评价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效果X张泽清(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113) 摘 要: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2000年进入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转变到二类油层接替稳产阶段,而后续储量资源主要是油层发育更差的二次上返段和过渡带二类油层,接替能力进一步减小,目前存在着三次采油产量比例逐年上升,稳产与持续发展矛盾大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三元复合驱技术尚在试验中,该技术亟待攻关,来缓解目前出现的稳产与效益之间的突出矛盾。
通过跟踪分析萨北油田北二西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井的测试资料,及时评价该区块的开发效果,为北二西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提供准确、合理的开发依据。
关键词:测试资料;弱碱三元复合驱 中图分类号:T E35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1—0130—04 萨北开发区含油面积118.8km 2,地质储量61290×104t,截止2010年底,累积产油2.55×108t,采出程度41.60%,地下仍有3.58×108t 的剩余地质储量。
依靠常规技术的一次、二次采油技术对剩余油的挖潜难度越来越大,一类油层经过聚驱开发采出程度较高。
为了探索二类油层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二类油层逐步投入了三次采油技术,也就是在北二西二类油层开辟了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
通过矿场试验的开展,探索合理的井网、井距及层系组合方法,进一步优化二类油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配方,研究动态指标变化规律,优选跟踪调整配套技术,评价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为二类油层地质储量的有效动用提供技术支撑。
矿场试验离不开测试资料,通过跟踪矿场试验区试验井的测试资料,能够及时的评价北二西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区开发效果,有利于促进实验区注采系统调整和结构调整的开发。
1 试验区基本情况北二西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区位于萨北开发区北二区西部,面积1.21km 2,采用125×125m 五点法面积井网,共有油水井79口,其中采油井44口(利用井2口),注入井35口,内有中心井24口,见图1。
- 71 -工 业 技 术0 前言三元复合驱是一种相较于聚合物驱更加适合于我国石油开采的重要技术。
但是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三元复合驱由于受技术难题的影响使得其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使得其所存在的技术界限得以突破,研发出了新的三元复合体系新配方,尤其是新型的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使得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应用中的井网井距、层系组合以及注入参数等得到了优化确定,同时与三元复合驱技术相配合的多项配套关键技术得以突破。
通过实践应用表明三元复合驱技术相较于水驱技术和聚合物驱分别提高20%和10%的采收率。
1 三元复合驱对于采收率提升的重要性某油田油井长期采用水驱开采技术,根据油井测井解释资料表明原油井的油层水淹厚度较大、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较低,且油井井下油层平面上水淹已经接近100%,纵向上水淹厚度接近94%,其中水淹厚度为67.1%等。
在后续的开采中所开采出的原油综合含水已经高达98%,且这一含水率在后续的开采中长期存在。
上述数据表明该油井油层所在区域不论是在纵向还是平面上的水淹厚度和水淹程度都较高。
该处油层已经进入了水驱形象残余油状态,而继续采用水驱对该油井进行开采将无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这一情况下,使用三元复合驱取代水驱技术来对该油井进行开采,通过实验表明,在采用三元复合驱技术来对油井进行开采后实验油井均出现了增油降水的效果,且一些含水高达100%的油井其含水率最多实现了50%左右的降幅,增加了油井的采收率。
2 超低界面张力的主控因素大庆油田所具有的原油具有低酸值性,在应用于三元复合驱技术的表面活性剂研究中通过向表面活性剂系列中加入碱性物质能够有效地降低大庆油田原油所具有的低-水界面张力,但是由于原油中所含物质的不同通过单一的加碱的方式在一些体系的降幅较小难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不利于原油的开采。
而一些达到了超低界面张力的原油其内部所含有的碱浓度范围却较窄,这一事实说明在原油中还具有其他一些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物质,从而生产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与外加表面活性剂产生反应并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大幅降低原有表面所具有的界面张力。
弱碱三元复合驱开采特点及综合调整方法研究林秀萍【摘要】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已在大庆油田全面推广,但不同试验区块注采井动态反映、受效规律和调整方法不同.为明确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开采特点和调整方法,分析了北二西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油矿场试验的驱油动态变化特点,研究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油的油层动用状况及驱油效果,总结了弱碱三元复合驱综合调整方法。
结果表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与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配伍性好,中心井区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0%以上;弱碱三元复合驱具有较强的注采能力、较高的采油速度,扩大了驱替液的波及体积,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状况;与强碱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相比,其注采能力强,提高采收率与强碱三元复合驱相当,但高于聚合物驱10%以上;总结出了“梯度增黏,均衡压力”等综合调整方法。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年(卷),期】2014(001)003【总页数】6页(P37-42)【关键词】弱碱三元复合驱;注采能力;开发特征;调整技术【作者】林秀萍【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1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三元复合驱是利用三元体系中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3种化学剂的协同效应驱油,它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4]。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攻关研究已有20多年,取得了提高采收率18%以上的好效果,已进入工业化推广,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接替技术之一。
本文以北二西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为重点,针对不同试验区块开采效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深入剖析弱碱三元复合驱开采特点及综合调整方法,为更大幅度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和技术推广提供借鉴。
试验区位于萨北开发区北二区西部 (简称北二西),面积为1.21km2,地质储量为116.31×104t,孔隙体积为219.21×104m3,采用125m×125m五点法面积井网,共有注采井79口,其中注入井35口,采油井44口。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以来,与聚驱对比,三元井作业现场杆管普遍出现轻微结蜡的现象[1-2]。
如果对整个三元复合驱各阶段采出物成分认识不清,相应的热洗制度只参照聚驱各阶段制订方法,将会出现热洗质量不合格或卡蜡的情况[3-4],对此,通过对各阶段采出物成分进行取样分析,同时分析采出物成分对结蜡的影响,得到三元复合驱各阶段的热洗参数确定方法,并以此指导生产。
1三元复合驱不同阶段采出液特征三元复合驱驱替介质分别为空白水驱、聚合物驱、三元驱和后续水驱;采出情况分别为:未见效、见效期、见垢期和垢质消失期。
1.1未见效阶段该阶段驱替介质为空白水驱及聚合物驱未见效阶段,采出情况则为未见效阶段。
生产特点是随生产时间延长,含水逐渐上升,采出液中的含油量逐渐下降。
采出液的特征是:采出物主要是油、水、气三相混合物,采出物中油的性质与正常水、聚驱无差别,其它物质主要是采出的油层水和溶解气,只有少数井会见到一定量的聚合物。
根据结蜡的影响因素分析[5],此阶段的结蜡程度会逐渐减弱。
1.2见效期该阶段驱替介质为聚合物驱、三元驱,采出情况为见效阶段且采出井未结垢。
生产特点是随生产时间延长,含水逐渐下降,采出液中的含油量逐渐三元复合驱井筒结蜡特征研究及清防蜡现场试验贾圣阳(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摘要:针对三元复合驱全过程热洗参数无明确制订方法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三元复合驱各采出阶段采出物成分,以及采出物对结蜡情况的影响,开发研究了三元复合驱各采出阶段热洗方式、热洗周期的确定方法。
现场应用1189口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在确保热洗质量达到合格要求的前提下,未出现因卡蜡造成检泵,同时在见垢期全面实现免热洗。
达到了节电39.49×104kWh,节气68.01×104m 3,减少影响产油4829t 的效果。
关键词:三元复合驱;采出物;热洗制度;效果DOI :10.3969/j.issn.2095-1493.2022.07.004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llbore wax precipitation in ASP flooding and field test of wax removal JIA ShengyangNo.1Oil Production Plant of Daqing Oilfield Co .,Ltd .Abstract:Aimed at the practical problem that there is no clear method to formulate the hot washing parameter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ASP flooding,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hot washing mode was developed and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of production material in each production st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duction material on the wax precipitation.The 1189wells are applied,which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ethod doesn't appear pump inspection due to wax card when the quality of the hot wash meets the qualified requirements.At the same time,the free of hot wash is ful-ly achieved.It is obvious that 39.49×104kWh of electricity and 68.01×104m 3of gas are saved,which is less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4829tons of oil production.Keywords:ASP flooding;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hot washing regime;effect 作者简介:贾圣阳,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从事机采井节能技术及热洗技术研究工作,138****0216,***************************.cn,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中七路114号工艺研究所,163001。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探讨对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介绍了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的概念、技术机理,分析了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的利弊。
标签:三元复合驱;采油;石油;应用石油素有工业血液之称,是我国的重要化工能源与原料,同时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物资。
但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石油消耗量也逐渐增加,石油资源日渐紧缺,如何有效提升石油的采收率成为当前摆在石油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三合复合驱采油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得我国油田产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成为当前提高油田产量的重要措施。
1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概述石油开采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但通常每次采油的出油率仅为1/100。
一次采油主要是用于未开采的新油田,由于油田长时间埋藏在地下深处,受到覆盖层的挤压力和重力影响,其存储空间较小,而在打通地下通道时会因为不同压力而使得空气出现流动,因此,需把石油原液带离地下存储区。
二次采油主要是通过地下存储器的压力来驱油,并利用增加模拟空间压力的方式对石油进行开采。
相较于一次采油而言,二次采油出油率有了明显的增加。
三次采油则是在二次采油加压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石油萃取的一类置换方式。
其结合了生物采油、物理采油以及化学采油三种方式,其通过各类物体的接触来有效聚集分散石油,以實现增加石油开采量的目的,该技术已成为我国油田增产与稳产的重要技术之一,其石油采收率可高达76%。
其中三次采油的主要技术为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其是在化学驱中独立出来的一类新型石油开采技术。
所谓三元复合驱技术指的是将聚合物、碱类物质以及表面活性剂等同水一同注入,通过提高石油原液粘度以及体积波及系数来增加石油的出油率。
其转变了传统的表面活性剂驱,并促使三种原本的驱材料复合成为了一种,可以很好地提高了采油效率。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三合复合驱采油技术驱的种类,以及确定其具体比例,避免由于种类选择不当或是比例配比不当所导致的碱过量或不足,从而导致难以发挥出中和作用的效果,致使后续石油开采出现困难。
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
2019-07-23T16:41:13.867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5期 作者: 王云超
[导读] 目前我国油田水驱开发已经进入到了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其中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化学驱。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63002)
摘要:根据油田的实际需要,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对弱碱三元复合体黏度、界面张力性质、聚合物分子聚集状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探讨,通过结果可知:弱碱三元复合体黏度受到时间、温度、稀释作用、剪切作用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时间的增
加而降低,随着剪切作用加大而降低,随着稀释作用的加大而降低;弱碱三元复合体黏度弹性受到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大于流变性,弱碱三
元复合体黏度弹性受到聚合物的影响大于表面活性剂;弱碱三元符合体系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增加界面张力下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关键词:弱碱三元复合体;实验研究
目前我国油田水驱开发已经进入到了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其中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化学驱。三元复合驱是国外提出的
一种三次采油技术,原理就是利用廉价碱来代替部分或者全部的表面活性剂,从而达到降低表面活性及使用量和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的消
耗量。同时原油中的有机酸能够和碱产生反应,生成石油酸皂,有效的增加活性物质含量,保障了驱油效率。目前国内外对于三元复合驱
技术的使用十分广泛,收率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已经在我国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新疆油田、渤海油田等进行试验,效果
比较明显。想要深入了解弱碱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原理,提高三元复合驱技术经济效果,我们以物理化学和油藏工程为基础,以现代
化仪器设备为手段,对弱碱三元复合驱的黏度、界面张力、分子聚集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发展奠定坚
实的基础。
1
黏度及其影响因素
1.1
碱的影响
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加量相同的基础上,三元复合体系黏度会随着碱量的增加而减小。体系黏度下降,黏度损失大概一半左右。产
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聚合物和碱中的阳离子发生发生,阳离子通过电荷屏蔽作用造成聚合物黏度下降。同时聚合物链上的酰胺基和
碱反应产生水解,分子链上的负电荷增加,分子间和分子内的静电斥力加大,聚合物分子链从卷曲状态转变为舒展状态,这个过程也造成
了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的影响主要受到碱和电荷屏蔽的双重影响,所以控制碱的加量,就能有效的控制三元复合体
系的黏度值。
1.2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如果聚合物的量增加,NaOH的量增加,那么活性剂加量对三元复合体粘度影响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增加,造成体系粘度的逐渐减小然
后增大。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增加,体系粘度增加,粘度也随着增加。大部分的表面活性剂在浓度较小的时候呈现单个分子形式,与重烷基
苯石油磺酸盐发生电离反应,反应中钠离子含量升高,粘度下降。如果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后,体系中就会产生胶束,胶束和
HPAM分子
的酰胺基非极性部位产生反应,生成氢键,就是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络合物,造成分子流体力学加大,粘度随之加强。
2
界面张力及其影响因素
2.1
药剂浓度的影响
聚合物量增加,碱和表面活性剂增加,对三元复合体界面张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碱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出现体系界面张力的下
降,可能存在超低界面张力的情况。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与水、油间的相互作用力达到平衡时,大量聚集在油水界面,体系就会出现超
低界面张力。想要通过碱降低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首先,原油中的有机酸和碱产生反应,协同作用下反应生成
的表面活性物质和加入的表面活性剂之间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然后,在油水相平衡分布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强度主要通过碱进行调整;
最后,高分子胶束和碱反应后变小,造成单分子自由链增多,促进了油水面的继续迁移。
2.2
吸附作用的影响
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受到固液质量比和吸附次数的影响,醉着固液质量比的增加,吸附次数的增多,体系界面张力变大,界面活性
下降。油砂随着吸附次数的增多和固液质量比的增加,和表面活性剂分子充分接触的几率增加,这就造成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下降,
界面张力上升。
2.3
聚合物分子聚集态及其影响因素
聚合物在污水溶液中时,聚合物分子聚集态电镜照片显示,聚合物分子线团呈现出相互缠绕的现象,处于伸展状态。产生这种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因为聚合物分子链间存在静电斥力,造成分子链比较舒展。溶液内因为聚合物分子长链间基础、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了密度
很大具有不同尺寸孔洞的多层立体网状结构,又分为细的分支和粗的主干。网状结构有着支撑作用的同时,还能包裹和吸附大量水分子产
生形变阻力,通过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呈现出很好的增粘性能。聚合物溶液中的钠离子在随着碱的加入后,浓度逐渐升高,造成原有离
子之间的平衡被破坏,钠离子向着聚合物分子链表面
Stern层移动,并最终吸附在Stern层表面,这就造成一些聚合物分子链变粗,结构层
次变少,网络出现问题,最终聚合物分子结构呈现出网状为辅,片状为主的现象。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磺酸盐,由于磺酸盐是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钠离子和阴离子型疏水基团在聚合物水溶液中通过电离反应生成。首先,较为舒展聚合物分子线团因为磺酸盐电离出的钠离子影
响,产生压缩的现象,造成聚合物分子形态向着片状的结构发展,同时造成空间骨架变得稀疏;然后,表面活性剂疏水基和聚合物分子链
之间有着一定的排斥力,但是排斥力较弱,因此聚合物显得比较舒展,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分子间的运动逐渐加剧,分子流体力学直径变
大,同时溶液中球状胶束也随着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多,聚合物分子链因为聚合物与活性剂间的疏水作用和胶束间相互作用,吸附在表面
活性剂胶束上,形成珍珠项链模式。最后,聚合物分子线团在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大,聚合物分子形态呈现出大面积的珍珠
结构,网状结构较少。在聚合物溶液中同时加入碱和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分子在碱和表面活性剂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网状
-片状结构,因此
聚合物分子结构形态中,碱的影响要大于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3
结论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粘度、界面张力都随着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三元复合体系粘度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界
面张力而呈现出下降趋势。固液质量比的加大、吸附次数的增多,界面张力逐渐的升高,界面活性逐渐的下降。化学驱采收率随着驱油粘
度升高而增加,但是同时增幅逐渐下降。三元复合体系在聚合物加量相同的基础上,与聚合物溶液相比,收率增加,与水驱相比,收率也
同样增加,因此,驱油剂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对采收率的贡献要大于提高洗油效率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永太,孔柏岭,李辰. 全过程调剖技术与三元复合驱协同效应的动态特征[J]. 石油学报,2018,39(06):697-702+718.
[2]
殷代印,房雨佳. 三元复合驱微观剩余油驱替机理及动用比例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7,30(01):18-22.
[3]
聂春林.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注入压力变化规律及预测[J]. 特种油气藏,2017,24(01):115-118.
[4]
周万富,张士诚,王庆国,周世杰. 强碱三元复合驱长岩心模拟实验中成垢离子变化规律[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0,34(02):77-
80+96+128.
[5]
高清河,王超,张丽,吴雨桐,刘晨,侯志峰. 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水乳化控制因素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3):55-57.
[6]
赵楠,刘忠运,陆晓锋,汤超,涂军. 弱碱及无碱复合驱油技术研究进展[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02):34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