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利用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7
广西钦州湾位于我国南部,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和航运枢纽之一。
广西钦州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分异特征与规律对于海洋环境的评价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沉积物组成、环境变化等方面对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探讨。
一、地质条件对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影响广西钦州湾海域地质构造复杂,受华南地台抬升和沉降以及北部湾裂谷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地质条件。
这种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
海底的地形起伏和地质构造的不均匀性会导致不同地区沉积物粒度的差异,从而影响了沉积物的堆积规律和分布特征。
二、沉积物组成对分异特征的影响广西钦州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粉砂、粘土和有机质等组成。
这些沉积物的含量和比例对于沉积物的分异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粉砂含量较高的地区往往容易形成泥砂交错的层理,而粘土含量较高的地区则容易形成粘土质沉积。
三、环境变化对分异特征的影响广西钦州湾海域的环境变化主要受季风、潮汐和海流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海域水体的流动性、溶解氧含量和盐度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海域沉积物的分异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和风暴增多也对海域沉积物的分异特征产生了影响。
总结起来,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受地质条件、沉积物组成和环境变化的共同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深入研究这些规律对于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海域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对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异特征与规律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继续从地质条件、沉积物组成和环境变化三个方面进行扩展,为读者展示广西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异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1. 地质条件对表层沉积物的分异特征影响(1)地形起伏对沉积物分异的影响:广西钦州湾海域地形起伏较大,包括海底丘陵、低洼等不同地貌特征。
这些地形起伏决定了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和沉积物的输运过程。
广西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地处东经104°28′~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
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并与海南隔海相望,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
这里地貌类型丰富,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弧形山脉等。
其中最高点是梧州市的翠峦山,海拔高度达2178米,而广西的第二高峰是大平山,海拔高度达2044米。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丰沛。
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7.5~23.5℃之间。
广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
此外,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境内水资源总量约2377.3亿立方米。
广西海洋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长约1796千米,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红树林,南缘的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在人文方面,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98万,占自治区常住人口的36%。
这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桂林山水、环江喀斯特、左江花山岩画等风景名胜闻名中外。
同时,广西还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和发生地,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色起义等。
总之,广西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1前言人类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因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相应习惯对其居住或工作地及周围环境进行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干预和改造,大自然亦将各种信息展露或反馈至人类,由此人类累积了一整套有关该地域的地方性知识、信仰及实践。
由于居民视角可充分展现其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认识,所以通过对地方性知识进行调研和相关分析,可为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制定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应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在环境和生物保护的大背景下亦显得尤为重要。
鲸豚类作为海洋环境的重要旗舰物种(flagship species),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标志物种,具有较强的公众号召力和吸引力,在生态保护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由于鲸豚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属性(如体型较大、外观特征较易辨识并且需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等),渔民对其具有重要的生态感知。
目前鲸豚类已成为地方生态知识调研及环境管理的重要物种。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Osbeck,1765)隶属鲸目,基于渔民生态知识的广西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目击状况初探李鼎1,3,杨宗尧2,3,杨家靖3,黄伟东3,黎赞3,杨嘉琪3,朱静敏3,周姣娣3,于学颖4★,王京真1,2,3★(1.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6;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3.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4.北部湾大学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钦州535011)摘要:通过收集和整理渔民目击中华白海豚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了解中华白海豚的分布及目击状况,可为进一步开展其种群的野外调研,为本地观豚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基于渔民访问,对广西北部湾近岸沿海不同区域海豚目击状况(季节,天气,风浪,潮汐,时间)进行整理,结果显示钦州湾到廉州湾和沙田海域的目击人数比其他海域要多。
反馈在秋季,天气晴朗,海面平静(风浪II级以下)条件下更容易目击到海豚的渔民数量在总样本中占比显著。
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对策刘晖;庄军莲;陈宪云;陈波【摘要】在阐述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开发利用方式粗放,规划实施中有矛盾,环境保护设施、措施欠缺、缺乏规划管理及资金支持等问题,建议采取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充分发挥海岛资源优势,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机制,严格按规划进行海岛的开发利用及管理,健全相关设施及措施,保障海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达到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3【总页数】5页(P181-185)【关键词】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作者】刘晖;庄军莲;陈宪云;陈波【作者单位】广西科学院,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科学院,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科学院,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广西科学院,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82010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实施,掀起了我国海岛开发、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新浪潮。
中国有海岛10100多个,其中大约9600个为无居民海岛[1],意味着大量的海岛有待开发。
1988年开展的全国海岛调查显示,广西面积在500 m2以上的海岛数量居全国海岛调查中1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第4位[2]。
目前广西沿海地区海岛共683个,其中有居民海岛18个,无居民海岛665个[3]。
面对发展空间如此巨大的海岛资源和海岛经济,科学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海岛资源,成为沿海各省市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广西沿海经济建设不断加快,海洋开发利用程度逐步加深,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根据当前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广西海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广西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为广西海岛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首先有一点要明确,2001年中越双方的北部湾划界协议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这说明划界其实包含两部分,一是领海、二是经济区和大陆架,中越双方均是12海里的领海国家,领海划界争议不大,主要争议是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
北部湾为中国越南环绕,长期以来(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一旦台风来临,许多越南渔民的渔船就会到中方位于海南和广西港口避风,当然中方的渔船也会到越南港口避风,这说明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的渔民都是在在北部湾共同劳动,活动的范围涵盖整个海湾,并没有明确的经济界限,双方那时之所以不发生渔业纠纷除了政治原因之外,恐怕还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越南,当时都非常落后,渔船很小,捕鱼量很少,渔业资源丰富的北部湾对捕捞量很小的两国来说是双方取之不竭的宝库,双方完全可以相安无事。
70年代后期以后,一方面中越关系恶化,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广西、广东的渔民最先改革,拥有的捕捞装备的规模和捕捞量有了跳跃的增长,在加之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中方普遍采用掠夺性的捕捞方法,在捕鱼规模上越南开始明显处于下风,中方的捕鱼区域也越来越靠近越南的海岸,于是越南开始采用控制措施,有时甚至开枪射击,武装没收中国渔船。
渔业冲突和政治冲突军事冲突纠结在一起,成为中越关系难解的死结。
90年代以后,中越关系好转,越南也效法中国进行了改革,越方渔民的捕捞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为了经济利益,双方渔民在北部湾不断发生纠纷,越南的政府人员也参与纠纷,屡次以在越南水域非法捕鱼为由出现没收中国渔船,(但如果你留意一下,这些事件的发生地点往往在108度03分以西)。
由于双方没有明确划界,渔民又为经济利益驱动,掠夺式捕捞是家常便饭,北部湾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长期下去对双方都不利,一方面早日划定专属经济区成为双方健康发展的必要,另一方面中越政治合作也使划界成为可能。
通常的说法是,越南对北部湾的经济取划分要求是按照1887年清政府和法国条约所划定的分界线,以中国的万注为基点,沿东经108度03分18秒线向南分割北部湾,按照这种分割方法,在北纬20度以北划分对中方有利,北纬20度以南对中国不利。
浅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优劣势和发展战略前言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08年1月14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以及2010年11月11日钦州市钦州港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广西的经济、文化以及全方位的发展态势来讲,就犹如一扇轰然打开的闸门,为这块拥有着多元资源的神奇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北部湾经济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是国家经济调整的的战略方向,应创新发展理念,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落实发展新举措,积极推进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我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当前北部湾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基础,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文章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特征,探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施行中必须完善的各项规划与保障。
【关键词】:北部湾地区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广西经济模式发展战略第一章发展优势1.1 地理位置优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西部惟一的沿海又沿边的地区,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已逐渐成为商家争夺的经济要塞。
附件22018年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一)广西科学技术厅广西科技创新发展办公室2018年3月目录目录 (1)传统优势产业 (1)重大专项糖业二次创业技术研发 (1)项目1 甘蔗制糖副产品再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 (1)先进制造业 (2)重大专项智能机械装备技术创新 (2)项目2 自感知预应力锚具和拉索产品及其状态评估系统的研制和产业化 (2)项目3 漓江流域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 (3)项目4 专业相机手持式稳定器云台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4)项目5 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5)项目6 特种高压清洗机器人系统 (6)项目7 特种作业移动机器人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 (6)项目8 基于3D视觉的机器人智能分拣—拾放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7)项目9 组合绳锯及组锯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8)新一代信息技术 (10)重大专项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 (10)项目10 三维位置感知关键技术及智能微代理应用示范 (10)项目11 EB级云存储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10)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12)项目12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用直流支撑电容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12)项目13 高能耐受型SPD防雷阀片的材料研究与产业化 (12)项目14 高功率激光脉冲任意整形及功率放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13)项目15 近海岸双频激光LiDAR探测仪产品开发与应用示范 (14)项目16 光学显微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14)互联网经济 (16)重大专项“互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 (16)项目17 “互联网+”智慧香蕉种植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16)项目18 “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研发 (17)项目19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大数据平台开发与应用 (18)项目20 全域数字文化旅游智能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 (19)高性能新材料 (21)重大专项高性能新材料产业技术提升 (21)-1-项目21 电池级二氧化锰、硫酸锰等原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21)项目22 满足国VI排放的铜、铁基分子筛尾气催化剂的开发和生产示范 (22)项目23 锑冶炼绿色关键工艺及装备 (23)项目24 铅、锡、铜冶炼新技术综合回收复杂多金属物料研究与应用示范 (24)项目25 金属钛生产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25)项目26 电子级钛白粉产业链技术研究及转化 (26)项目27 砂质氧化镍矿全元素材料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 (27)项目28 化妆品级人工合成云母的研制及产业化 (27)生态环保产业 (29)重大专项生态环保产业提升 (29)项目29 典型固体废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29)项目30 人造板用生物基无醛胶粘剂研发与产业化示范 (30)优势特色农业 (32)重大专项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 (32)项目31 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选育 (32)项目32 畜禽水产微生态制剂研发与应用 (3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34)重大专项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34)项目33 海洋微藻规模化培养和高值生物制品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 (34)项目34 基于海洋微生物功能分子的绿色生物制剂研制与应用示范 (35)项目35 离岸海域设施化网箱装备研制与养殖技术创新 (35)项目36 北部湾海洋牧场地理时空数据网格化智慧服务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 (36)项目37 复杂海洋环境下高抗蚀建设工程材料开发与示范应用 (37)项目38 北部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示范 (38)大健康产业 (40)重大专项大健康产业科技支撑 (40)项目39 基于大数据的广西肝癌精准防治研究 (40)项目40 广西特色药用植物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0)项目41 特色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应用 (42)项目42 低成本便携式多功能全科医生智能工作站关键技术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44)项目43 广西药用海洋生物资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46)-2-传统优势产业重大专项糖业二次创业技术研发项目1 甘蔗制糖副产品再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课题方向糖厂滤泥深度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研究内容:研发深度脱水的热压过滤工艺技术及设备;研发对滤泥中多廿烷醇等高附加值物质提取技术;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推进碳法滤泥利用产业化。
海蓬子海洋产业化工程综述摘要海蓬子的种植在我国已显现出良好的前景。
文章介绍海蓬子及其精深加工产品,分析海蓬子海洋产业化工程对广西北部湾的重要意史,并对其今后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及预测。
关键词海莲子;海水农业;海洋生物产业化作者简介曾绍笔,广西钦州市大田气体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化工生产管理、工艺设计与管理,广西钦州,535000 中图分类号Q8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3-0094-0002一、引言海蓬子又名“海洋芦笋”,是一种生长在海边的藜科盐角草属的一种盐生植物,原产美国和墨西哥沿海,可以在全海水灌溉下生长。
由于种植不占农田、不用淡水,对治理环境、改善生态有重要意义,同时经济效益显著,被外国专家评论为“农业的第二次革命”。
二、海蓬子的发展概况海蓬子属海洋生物,原产于北美沿海。
美国亚历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们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15年的努力,耗资数千万美元,成功培育出极具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北美海蓬子。
我国于2000年从美国引种,目前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苏等沿海地区海蓬子引种试验已获成功。
目前,海蓬子的种植推广工作已经开始,海蓬子饮料、海蓬子美容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已陆续投放市场,市场反应大大超出预期目标。
三、海蓬子产品及市场需求(一)海蓬子蔬菜海蓬子植物在青嫩时采摘其茎梗、籽荚,供作蔬菜食用。
海蓬子蔬菜带有一些成味,烹调时不用加盐,鲜嫩可口,别有风味,在国外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绿色保健食品。
海蓬子蔬菜生长在不毛之地的盐碱地上,无虫害,不需要用农药,富含极高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减肥作用,且产量较少,属珍稀蔬菜品种,深受欧美市场的青睐,在美国超市每磅售价8美元;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星级饭店及各大超市都有很好的销量,国内售价每公斤约25元人民币。
(二)海蓬子植物油海蓬子硬质肉荚内含有种籽,种籽成熟后含油量30%,油质浅黄,富含亚油酸,是一种营养成分全面的新型保健食用油。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条例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 • 【公布日期】2020.07.24 • 【字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十三届第30号) • 【施行日期】2020.09.01 • 【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
(十三届第30号)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20年7月24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7月24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条例
(2010年1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020年7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三章 开放开发 第四章 改革创新 第五章 北海、钦州、防城港一体化发展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保障和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范围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以及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要纳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玉林、崇左等市所辖行政区域。 第三条 北部湾经济区立足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服务西南、华南和中南,以构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示范区、广西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为目标,建设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第四条 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市场导向、有序开发,科学布局、优势互补,陆海统筹、绿色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 北部湾经济区开展行政体制、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创新,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第六条 北部湾经济区应当实行严格的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合理开发和节约资源,加强对水源林、防护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居住适宜的区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政策招商引资办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办法至关重要。
一、政策优惠1、税收优惠对于在北部湾经济区新设立的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
例如,自企业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2、土地政策在土地供应方面,优先保障招商引资项目的用地需求。
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特殊的土地优惠政策,如低价出让、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
此外,加强土地的集约利用,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财政补贴设立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对新引进的重大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用于项目的前期筹备、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等方面。
对于带动就业明显、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补贴力度相应加大。
同时,对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
二、产业导向1、重点发展产业明确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发展产业,如石化、冶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围绕这些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对于符合重点发展产业的项目,在政策优惠、审批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2、产业链招商绘制产业链图谱,分析上下游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和关键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例如,在石化产业方面,引进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同时,积极吸引相关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项目入驻。
三、平台建设1、产业园区加强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如石化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
高二地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国家安全》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定海湾是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著名的三湾之一,因地处闽江、敖江入海口,水质清澈,营养盐含量适中,是福州深远海养殖的“试验田”。
全国首台深远海机械化大黄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宛若一座钢铁城堡,稳固地盘踞在波涛之上(下图为“振渔1号”养殖平台正在入水),实现了转网自动、监测透明、喂养便捷。
小小的监测站里只有1人在岗,产出的大黄鱼品质更好、价格更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振渔1号”养殖平台产出的大黄鱼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原因是()A.远海空间大、养殖密度低B.养殖平台机械化喂养更便捷C.深深远海水质好、含氧量较高D.智能化投入劳动力成本更低2.深远海机械化养殖平台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意义是()A.补贴近海退养损失B.创新升级产业结构C.保障渔民财产安全D.减少渔旅恢复水质【答案】1.C 2.B【解析】1.由材料可知,全国首台深远海机械化大黄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宛若一座钢铁城堡,稳固地盘踞在波涛之上(图为“振渔1号”养殖平台正在入水),破解了近海养殖渔民面临的“三座大山”难题,实现了转网自动、监测透明、喂养便捷,小小的监测站里只有1人在岗,产出的大黄鱼品质更好、价格更高。
“振渔1号”养殖平台位于深海,水质好、含氧量较高,C正确;机械化喂养有可能导致品质不高,排除B;深远海空间大,但机械化养殖平台的空间并不大,且养殖密度大,排除A;投入劳动力成本低,但是投入的设备成本高,不是“振渔1号”养殖平台产出的大黄鱼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原因,排除D。
故选C。
2.深远海机械化养殖平台的建设,提高了养殖技术,改变了养殖模式,有利于升级产业结构,B正确。
补贴近海退养损失不属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意义,A错误;不会减少渔旅,D错误;深海易受台风等的影响,不能保障渔民财产安全,C错误。
故选B。
中国南海因其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亦称南中国海。
南海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千米的浩瀚海域以及散布的200多个岛屿礁滩,统称为南海诸岛。
南方农业学报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2024,55(2):299-310ISSN 2095-1191; CODEN NNXAAB DOI :10.3969/j.issn.2095-1191.2024.02.001北部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穆文丹,裴丽伊,朱祖浩,张丽,贾仁明,张秋丰(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广西北海 536000)摘要:【目的】探明北部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北部湾北部海域生态监测、环境评价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北部湾北部海域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于2020年10—11月(秋季)和2021年4—5月(春季)对北部湾北部海域共20个调查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取样,统计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优势度(Y )和种类更替率,并计算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Margalef 丰富度指数(D )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J'),通过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 )确定划分群落时的主要物种,以ABC 曲线(丰度/生物量)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干扰情况,并利用SPSS 24.0分析环境因子与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H'、J'和D )的Pearson 相关性。
【结果】春季调查共鉴定出50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9个门类,优势种有12种;秋季调查共鉴定出40种,隶属于5个门类,优势种有10种;春、秋两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共有优势种为光亮倍棘蛇尾、疣吻沙蚕和日本文昌鱼。
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43.11 ind/m 2,秋季为186.38 ind/m 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8.92 g/m 2,秋季为24.15 g/m 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高于秋季,具体表现为:春季H'(1.566)>秋季H'(1.126),春季J'(0.780)>秋季J'(0.613),春季D (0.694)>秋季D (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