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联合辅助导航算法及仿真
- 格式:pdf
- 大小:567.46 KB
- 文档页数:7
1.影响重力异常因素?重力资料整理的步骤。
因素:1测量点在地球自然表面,而不是大地水准面上。
2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3 地球内部物质变化及重力日变化步骤: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高度校正正常场校正2.岩石密度一般规律?影响岩石密度的因素?一般规律: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密度)影响因素:岩浆岩:所含矿物成分生成环境变质岩:原岩密度变质程度沉积岩:空隙度生成年代和埋深湿度3.布格重力异常、自由空间异常?他们的地球物理意义?布格异常:经过地形校正、布格校正、正常场校正后的重力异常叫做布格异常。
反映的1.是地壳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构造的影响2.地壳下界面起伏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亏损的影响。
自由空间异常:只对观测值做正常场和高度校正,将重力值归算到同一纬度的大地水准面后的重力异常。
反映了地球的形状及内部质量分布于参考椭球体的偏差。
4.重磁异常延拓的和导数的作用?重力:向上延拓:将观测面上世纪异常值换算到观测面以上的某个高度上,作用是消弱浅部局部异常,突出深部区域异常。
向下延拓相反。
导数:压制地质体的区域异常,突出小而浅的局部异常。
划分多个地质体的横向叠加异常确定地质体边界和划分断裂磁:延拓于重力相同导数是识别薄板及其特征。
5重磁工作阶段?比例尺?应用?重力:阶段:预查、普查、详查、细查。
比例尺:预查1:100万——1:50万普查1:20万1:10万详查1:5万1:2.5万细查:1:1万1:5000 1:2000应用:1.了解上地幔密度变化 2.地壳深部构造和活动性3找金属矿和钾盐4天然地震预报5沉积岩内部构造6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磁:阶段:普查、详查比例尺:区测填图<1:2.5万找矿:1:1万1:5000勘探:1:2000 1:1000 1:500应用:1划分大地构造单元2找金属矿石棉矿等3海底断裂水平错动5.重力异常于磁异常的意义并用图表示组成地球上的岩石,在密度、磁性上存在差异,利用专门仪器观测他们在地球物理场引起的局部差异,得到相关资料。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观测地球表面的重力场的变化,借以查明地质体构造和矿产分布的物探方法。
重力异常:在重力勘探中,将由于地下岩石,矿物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或地质体与围岩密度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成为重力异常。
引力位重力位关系:重力位等于引力位及离心力位之和,重力位处处连续而有限。
引起重力异常的原因地壳厚度的变化;结晶基岩内部成分、构造和基底顶面的起伏;沉积岩的成分和构造;金属矿及其它矿产的赋存;剩余密度:地质体密度与围岩密度的差称为地质体的剩余密度,即∆σ=σ−σ0,该地质体相对于围岩的剩余质量为∆σ∙V第三章重力测量仪器绝对重力测定测量地球上某点的绝对重力值,绝对重力测量测的是重力的全值。
原理:动力法,观测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间与路径),用以测量重力的全值。
相对重力测定测定地球上两点间的重力差值(即各点相对于某一基准点的重力差)。
原理:静力法,观测物体的平衡状态,用以确定两点间的重力差值。
零点位置:选取平衡体的某一平衡位置作为测量重力变化的起始位置。
影响重力仪精度因素:温度、气压、电磁力、安置状态不一致零点漂移:弹力重力仪中的弹性元件,在一个力(如重力)的长期作用下将会产生蠕变和弹性滞后(弹性疲劳)等现象,致使弹性元件随时间推移而产生极其微小的永久形变而导致仪器读数的零点值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怎样克服零漂:制造仪器时,应选择适当材料和经过时效处理,尽量使零点漂移小并努力做到使它成为时间的线性函数。
零点读数法含义及意义(优点):p37第四章重力测量重力测量分类(按空间位置):地面重力测量、地下重力测量、海洋重力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卫星重力测量重力测量分类(按地质任务):区域重力调查、能源重力勘探、矿产重力勘探、水文及工程重力测量、天然地震重力测量等。
各自解决的地质问题见p53-p54.比例尺的确定:重力概查:1:100万,1:50万,用于区域构造和壳慢深部构造重力普查:1:20万,1:10万,用于能源普查和成矿远景区重力详查:1:5万,1:2.5万,盆地内或成矿区,基底构造,局部构造,岩体,小断裂等重力细测:1:1万以上,浅部小构造,小局部地质体测网的大小布设规律:1、在小比例尺测量中,没有严格要求,可以沿一些交通路线布置,并使测点均匀分布全区,在图上每平方厘米能有0.5到3个测点。
重力梯度仪原理重力梯度仪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中的局部梯度变化来探测地下物质分布的仪器。
它的原理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高斯定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力梯度仪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重力梯度概述重力场是指地球为质量吸引物而产生的引力场。
地球重力场在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大小和方向。
点重力是衡量重力场的基本单元,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描述。
在地球表面上,地球引力把物体向下拉,这种向下的力称为重力加速度,通常表示为g。
重力梯度是指重力场大小的空间变化率。
它是指重力加速度的空间梯度。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梯度通常表示为 E ,是三维向量。
在一个给定点上,重力梯度以单位距离的重力变化率来量化。
重力梯度的单位是每千米每gal,gal是一个代表单位面积受到的重力的计量单位。
重力梯度表示的是在给定位置上向任意方向移动单位距离所导致的重力变化。
二、重力梯度仪原理重力梯度仪通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测量重力梯度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物质分布。
它的原理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高斯定理。
假设在坐标系中有一个点P,它周围的重力梯度可以表示为:E = [(∂2U/∂x2),(∂2U/∂y2),(∂2U/∂z2)]U是位势能,x、y、z是独立的坐标。
这个梯度向量是一个三维向量,包括x、y、z方向上的分力。
重力梯度仪通过测量重力梯度的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物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两个或多个相邻的探测器来测量重力梯度的差异。
这些探测器必须具有高精度的感应器和数据采集系统,以便在高噪声环境中捕捉重力梯度的小变化。
重力梯度仪在地下勘探中的应用是通过测量地下物质密度的变化来检测其分布。
地下介质密度与其重力梯度有关,因此重力梯度仪可以使勘探者识别地下物质的位置和形状。
有时还可以推断出地下物质的性质,如含水量、油气含量和岩石类型。
三、重力梯度仪的应用重力梯度仪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矿产勘探、地震勘探、油气勘探、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应用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