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欢迎各位来宾参观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这里的壁画给大家展现的就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等。

讲到表演艺术,自然就离不开音乐,儋州调声作为民间音乐的一种,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与儋州调声齐名的还有崖州民歌,这里所展示的就是崖州民歌的手抄本《黄玠情歌》,由于崖州民歌的传承大多是以口传心授,表演形式比较即兴,因此所留下的歌词曲谱并不多,所以《黄玠情歌》的手抄本尤为珍贵。

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多的艺术表演形式都与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海南著名的三月三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纪念祖先的日子后来逐渐成为黎苗族共同的节日,在那一天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以歌舞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两对人偶表现的就是三月三节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黎族民歌,黎族民歌是一种自由、古朴、简约的音乐表现形式,曲调优美,易于上口,具有独特的民族特点和音乐风格。在黎族有一位著名的民间“歌后”叫王妚大,她继承和创造了许多的民间曲调,是我省著名的民间艺人。

在热闹的节庆中,除了歌唱,人们还会跳起欢快的舞蹈。苗族的招龙舞就是其中的一种,起源于民间的祭祀活动,人们在每逢遇到的干旱的是,就会在道公的率领下跳起招龙舞,来祈求龙神降雨。

三月三节还有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黎族打柴舞也称竹竿舞,是黎族最原始最古老的舞蹈,至今仍受到大众的喜爱,外国友人亲切的成为是“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在民间舞蹈中较为著名的还有文昌盅盘舞,起源于纪念俚族女首领冼夫人,因舞者手持盅盘筷等生活用品为舞蹈道具而得名,动作风趣幽默,内容多以喜剧为主,民间也称“贺喜舞”。

民间戏剧是集合了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在海南有着悠久的历史,琼剧就是其中的代表。琼剧是海南唯一的地方大戏,因用海南话演唱,故又称为是“海南戏”。形成于明末清初。地方风味浓郁,表演技艺独特,

自成一派,深受海南、两广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人民喜爱。琼剧多次在国内外大型演出中亮相,受到广泛的好评,展柜里展出的就是琼剧的几种主要伴奏乐器,其中以拉奏乐器椰胡最具有海南特色,使用椰子壳来制作的。(工尺谱是琼剧的一种记谱方式,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也是我国音乐史中最古老的记谱法之一)投影为我们呈现的是琼剧的经典曲目《红叶题诗》,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搬上银幕的琼剧电影,拍摄于1962年,曾受到我国的戏剧作家田汉先生的润色修改,在思想上和艺术性上都代表了琼剧的巅峰。展柜里所展示的就是琼剧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的服装。

这边的幻影成像为大家呈现就是海南著名的临高人偶戏。临高人偶戏源于南宋,由民间用佛像祭祀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成,故又称“佛子戏”。是中国唯一人偶同台表演的木偶戏,唱腔优美动听,地方特色浓郁。展柜里展出的就是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临高人偶。

接下来我们进入的就是民俗活动的部分。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黎族文身,黎族文身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也被称为是民俗里的“活化石”。

黎族文身也是少女的一种成年礼

一般在结婚之前都要完成,由于黎族分为五大方言,除赛方言没有文身外,不同方言区的妇女文身的图案也有所不同,黎族妇女通过在身体上的不同部位(脸、颈、胸、腿、背等)文饰不同的图案来表达祈福辟邪和信仰意愿,充满着庄重而又神秘的色彩。其中面部纹饰图案的不同是区分部族的标志。(1.黎族纹身可分为斜纹、横纹、和圆纹三类:斜纹一般划在面部和胸部;横纹多划在两臂、手背及腿部;圆纹一般划于颈部。图案大多靠点、线结合。2.文身工具主要包括植物藤刺,拍针棒和染料等。3.文身一般选择夏秋时节,气候干燥凉爽,易于伤口愈合。并且文身前会举行祭祀仪式。4.文身图案蕴含的意义较为复杂,如文于两颊的几何线纹为“福魂纹”、上唇的为“吉利纹”、下唇的为“多福纹”、手腕上的为“平安纹”、上臂上的铜钱纹为“财富”图案。腿上的为“护身纹”等等。5.适当介绍四个方言区的文身图案特点)现今的黎族妇女已经不再文身了。

军坡节是海南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为了纪念俚族女首领冼夫人,每年的农历

二月初六至二十六日,在冼夫人庙的所在地会举行“装军”的活动,模仿当年冼夫人率军出征的壮观仪式,同时还伴有舞龙、舞狮、民间武术等表演活动。

黎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心灵手巧,从远古时期一直到近代社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来谱写着自己的文明历史。

原始制陶就是早期黎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按照黎族的风俗,制陶技艺只传女不传男,勤劳的黎族妇女用自己的双手制造出了各种陶器,同时也可用这些生活器具换取他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这就形成了最早期以物换物的原始贸易方式。(根据图板介绍原始制陶的步骤,着重突出泥条盘筑法、露天烧造和树汁加固。)黎族人民很早就摆脱了对自然火的依靠发明了钻木取火,采用木质坚硬燃点高的木料做钻杆(也称公木),而下端的钻火板则恰好相反(也称母木,一般常见的有木棉树枝等),通过二者的相互摩擦和钻动使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棉花、干苔藓、或植物纤维来引燃取火了。

由于黎族早期以狩猎为生,兽骨就成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智慧的黎族男子通过想象用自己的双手把这些兽骨变成了精美的骨雕工艺品。(结合展柜的展品进行介绍)骨簪是黎族白沙地区女子的一种头饰,多用牛骨、鹿骨制成。造型别致、雕刻精细、纹饰精美极具艺术价值。(骨簪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分为洗刷去油脂、截料、修整成型、磨制、钻孔雕刻、装饰着色等六道工艺。)

这是黎族的树皮布。由于早期黎族的生产力水平有限,只能采用一些树叶、树皮、兽皮等来充当衣物,以遮身御寒,从而出现了树皮布。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一般选择植物纤维较为丰富的树种(如厚皮树、构树、见血封喉树等),经过扒树皮、修整、浸泡脱胶、漂洗、晒干、拍打成片、裁剪缝制的步骤最后制成衣物、帽子、树皮被等生活用具。树皮布的制作是男子的工作,妇女一般不参加。目前这种树皮布的制作已不多见。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无纺的树皮布逐渐被有纺的麻棉等植物所代替,其中麻纺织出现较早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人们将采集的麻藤等植物经过加工,分离成麻丝、制成麻匹、经过染色然后纺成麻纱来制作衣物。

有史料记载海南岛是中国最早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同时纺织技术也成为黎族妇女必须要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且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她们还发明了许多棉纺织工具。(结合展品介绍棉纺工具的使用方法)人们把采摘的棉花通过去除

棉籽、提取纤维然后经过纺、染、织、绣四大工艺来织成精美的服饰、帽子、头巾等生活用品。(结合展柜里的织机介绍黄道婆)

智慧的黎族妇女通过丰富的想象,精湛的技艺织造出了许多纺织的精品,黎锦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黎锦中最珍贵的当数现在看到的龙被,龙被又称“大被”,史书上也称“崖州被”,起源于黎族的民俗活动,龙被集合了黎族纺染织绣四大工艺,制作精美、色彩艳丽、款式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现今的黎族妇女已经不再织造龙被,掌握这门技艺的妇女大都年事已高,而且也无传承人,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个展台为我们呈现的就是黎族纺织中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其中美孚方言的絣染工艺最为珍贵(结合模型进行指示),黎族所使用的染料大多都是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絣染工艺是用先前染制好的蓝色或黑色线在白色经线上扎制出花纹图案,再将其置入染缸中反复漂染上色,着色后晾干再拆除先前扎制的蓝色或黑色线,呈现出白色的花纹,再用织机织造纬线,极具特色,目前这种技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这些筒裙、腰带和头巾都是通过这四道工艺制作而成的。这些是黎锦作品,黎锦的花纹图案有100多种,大多以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为主。

黎族润方言的刺绣工艺也是相当精湛的,尤其是“双面绣”正反两面的花纹图案完全相同,针法细腻,图案款式多样,极具艺术价值。

这是一部红外电子翻书,里面记录了有关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本次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来宾的参观!(根据观众参观情况做适当的结束语)

非遗申报范本

附件1:申报项目代码:03 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民间美术技艺 申报项目名称:面塑 申报地:大善台村 中华人民国文化部印制 年月日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申报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数字代码: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02),民间美术(03),民间音乐(04), 民间舞蹈(05),戏曲(06),曲艺(07),民间杂技(08),民间手工技艺(09),生产商贸习俗(10),消费习俗(11),人生礼俗(12),岁时节令(13),民间信仰(14),民间知识(15),传统体育竞技(16),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7)。 (二)此申报书可在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https://www.doczj.com/doc/c12225953.html,.)“社文处长专栏”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容自由扩展版面。 (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填表说明 (一)第二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 3、子项目说明; (二)第四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栏目中,应包括:为防止滥用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

护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技艺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等等。 (三)在第五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容。具体可参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一、基本信息 二、项目说明

非遗申报范本

附件1:申报项目代码:03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民间美术技艺 申报项目名称:面塑 申报地:大善台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月日

注意事项及填表说明 一、注意事项 (一)封面及表格中“申报项目代码”按以下标准填写 数字代码: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02),民间美术(03),民间音乐(04), 民间舞蹈(05),戏曲(06),曲艺(07),民间杂技(08),民间手工技艺(09),生产商贸习俗(10),消费习俗(11),人生礼俗(12),岁时节令(13),民间信仰(14),民间知识(15),传统体育竞技(16),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17)。 (二)此申报书可在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c12225953.html,)“社文处长专栏”下载,表格各项栏目可根据内容自由扩展版面。 (三)凡在各项栏目中没有纳入的其它重要内容,可在“备注”一栏中说明。 (四)表格一律用电脑填写,准确无误,不得弄虚作假。凡填写内容不实、有虚假成分者,一经发现,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填表说明 (一)第二项“项目说明”的“基本内容”栏目中,包括: 1、项目基本情况; 2、具体表现形态;

3、子项目说明; (二)第四项“项目管理”的“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栏 目中,应包括:为防止滥用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为保护技艺传承人而采取的法律或其他措施等等。 (三)在第五项“保护计划”的“保护内容”栏目中,保护计划应包括确认、建档、保存、保护、传承、传播、研究等内容。具体可参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目前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9项。其中 (1)民间文学1项。走马镇民间故事(重庆市九龙坡区)。 (2)传统音乐(民间音乐)14项。石柱土家啰儿调(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川江号子(重庆市)、南溪号子(重庆市黔江区)、木洞山歌(重庆市巴南区)、接龙吹打(重庆市巴南区)、金桥吹打(重庆市万盛区)、梁平癞子锣鼓(重庆市梁平县)、秀山民歌(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民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梁平抬儿调(重庆市梁平县)、龙骨坡抬工号子(重庆市巫山县)、永城吹打(重庆市綦江县)、酉阳古歌(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小河锣鼓(重庆市渝北区)。 (3)传统舞蹈(民间舞蹈)3项。铜梁龙舞(重庆市)、土家族摆手舞(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高台狮舞(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4)传统戏剧2项。川剧(?重庆市)、梁山灯戏(?重庆市梁平县)、 (5)曲艺6项。四川竹琴(重庆市三峡曲艺团)、车灯(重庆市曲艺团)、四川评书(重庆市曲艺团)四川扬琴(重庆市曲艺团)、四川清音(重庆市曲艺团)、金钱板(重庆市万州区)。 (6)传统美术(民间美术)3项。梁平木版年画(重庆市梁平县)、蜀绣(重庆市渝中区)、梁平竹帘(重庆市梁平县) (7)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7项。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荣昌县)、重庆漆器髹饰技艺(重庆市)、永川豆豉酿制技艺(重庆市)、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重庆市涪陵区)、荣昌折扇(重庆市荣昌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重庆市荣昌县)。 (8)传统医药2项。刘氏刺熨疗法(重庆市渝中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重庆市南岸区)。 (9)民俗1项。秀山花灯(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工艺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程可行性建议书

工艺美术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程可行性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一、项目背景 (1) 二、项目概况 (5)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8) 一、项目建设背景 (8)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 第三章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20) 一、项目定位 (20) 二、用房需求分析 (21) 第四章场址选择 (69) 一、项目备选用地 (69) 二、推荐项目选址 (71) 三、项目用地性质与现状 (72) 四、建设条件 (74) 第五章建设方案 (77) 一、方案设计原则 (77) 二、总平面设计以及交通组织 (77) 三、建筑设计方案 (78) 四、结构设计 (78) 五、给排水设计 (79) 六、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 (79) 七、电气设计 (79) 八、燃气工程 (80) 九、室外工程 (80) 十、舞灯光和音响等专业设计 (80) 第六章环境保护 (81) 一、编制依据 (81)

二、环境影响因子 (81) 三、环境保护措施 (81) 第七章节能、节水和卫生防疫 (83) 一、节能 (83) 二、节水 (83) 三、卫生防疫 (84) 第八章项目组织与实施 (85) 一、项目管理 (85) 二、组织机构 (86) 三、建设进度 (87) 四、招标采购 (87) 五、后期运行管理 (87) 第九章建设投资估算与筹措 (88) 一、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88) 二、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92) 三、资金使用计划 (93) 第十章社会效益评价 (94)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97) 一、结论 (97) 二、建议 (97)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系,跟现有在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活动实施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跟湖北当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论或者论坛开展一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多去认识去了解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0项) 一、民间文学(5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1-1 耿村民间故事石家庄藁城市 2 1-2 河间歌诗沧州河间市 3 1-3 孟姜女故事传说秦皇岛山海关区 4 1-4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邯郸市 5 1-5 牛郎织女传说邢台内丘县 二、民间美术(1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 2-1 武强木版年画衡水武强县 7 2-2 衡水内画衡水市 8 2-3 蔚县剪纸张家口蔚县 9 2-4 丰宁满族剪纸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10 2-5 曲阳石雕保定曲阳县 11 2-6 内丘神码邢台内丘县 12 2-7 玉田泥塑唐山玉田县 13 2-8 辛集农民画石家庄辛集市 14 2-9 无极剪纸石家庄无极县 15 2-10 白沟泥塑保定高碑店市 三、民间音乐(2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6 3-1 冀中笙管乐保定涞水县 (高洛音乐会) 17 3-2 霸州笙管乐廊坊霸州市 (高桥音乐会、 胜芳音乐会、 张庄音乐会) 18 3-3 河北鼓吹乐(永年)邯郸永年县 19 3-4 河北鼓吹乐(抚宁)秦皇岛抚宁县 20 3-5 固安笙管乐廊坊固安县

(屈家营音乐会、 小冯村音乐会) 21 3-6 承德清音会承德市 22 3-7 广宗太平道乐邢台广宗县 23 3-8 常山战鼓石家庄正定县 24 3-9 藁城战鼓石家庄藁城市 25 3-10 子位吹歌保定定州市 26 3-11 安次区笙管乐廊坊安次区 (军卢村音乐会、 南响口梵呗音乐会、 后屯音乐会) 27 3-12 雄县古乐保定雄县 28 3-13 竹林寺寺庙音乐张家口阳原县 29 3-14 辛安庄民间音乐会沧州任丘市 30 3-15 涉县寺庙音乐邯郸涉县 31 3-16 里东庄音乐老会廊坊文安县 32 3-17 任丘大鼓沧州任丘市 33 3-18 河间大鼓沧州河间市 34 3-19 磁县迓鼓邯郸磁县 35 3-20 唐山花吹唐山唐海县 四、民间舞蹈(20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6 4-1 昌黎地秧歌秦皇岛昌黎县 37 4-2 井陉拉花石家庄井陉县 38 4-3 徐水狮舞保定徐水县 39 4-4 沧州落子沧州南皮县 40 4-5 易县摆字龙灯保定易县 41 4-6 隆尧招子鼓邢台隆尧县 42 4-7 抬花杠石家庄栾城县 43 4-8 篓子灯唐山丰南区 44 4-9 青龙猴打棒秦皇岛青龙满族 45 4-10 葛渔城重阁会廊坊安次区 46 4-11 晋州官伞石家庄晋州市 47 4-12 赞皇铁龙灯石家庄赞皇县 48 4-13 黄骅麒麟舞沧州黄骅市 49 4-14 丰宁蝴蝶舞承德丰宁满族 50 4-15 曲周龙灯邯郸曲周县 51 4-16 抚宁太平鼓秦皇岛抚宁县 52 4-17 二贵摔跤承德隆化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方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规划方案位于省市金牛区两河城市森林毗邻古蜀文明代表之一的金沙遗址是国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整个主题公园占地4897亩主题公园将分三期建成总投资预计20亿元。第一期主题公园核心区占地1400亩在2007年6月9日前完成并对游人开放第二、三期将逐步在后两年完成。 建筑原则按照“传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融入生活方式、守望精神家园”的原则主题公园建设将坚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产业化相结合、与市场化相结合”着力打造成文化涵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主题公园。建成后的主题公园将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全国文化产业示基地、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公园构成十个聚落据悉由于日前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518项中分成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传统中医、民俗等10大类别主题公园将划分为十个聚落即中国民俗风情聚落、中国民间工艺聚落、中国民间美术聚落、中国中医药聚落、中国地方戏剧聚落、中国曲艺聚落、中国民间文学聚落、中国传统竞技聚落、中国民间音乐聚落和中国民间舞蹈聚落每一个聚落都代表一种类别。按照保护性原则、独特性地域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产业化原则将在每一类别中甑选二至十个具有代表性并能实现互动体验效果的文化产业项目。

八百工程主题公园还将打造“百卷楼”、“百工坊”、“百戏城”、“百草堂”、“百趣园”、“百闲河”、“百味街”、“百客栈”等“八百工程”。按照初步规划“八百工程”将在一期工程中建设完成。 其他部分主题公园将突出人的参与性并通过功能分区和特色项目立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独特的文化感观和景区吸引力主要分为展示区、体验区、展销区、文化景观区和商业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主题公园由生态、水景、园林、建筑和文化景观五大部分构成其建筑风格将以中国古代建筑、民族建筑、中式园林为主国际馆则拟采用古罗马或希腊的建筑风格。 关于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的建议一、总论华夏文明看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黄河文化和古老的民俗风情为三晋儿女留下了无数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燃烧起抟泥烧走向文明的灿烂之火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文明古城在当代又是经济、文化、中心的省会城市。保护、传承好我省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由矿产资源大省向人文资源开发强省的战略转变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树立以文化品牌为中心打造旅游文化强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名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项目编制单位市园林局省大众传媒学校三、省大众传媒学校简介省大众传媒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前言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丰宁满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保护成果显著,目前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项,国家级一项,省级三项,市级两项。 为拉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传承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人类文明,我们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共同守护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丰宁非遗成果丰硕 丰宁拥有市级以上的“非遗”七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斐然。 丰宁满族剪纸 一、渊源 产生于清康乾年间的满族剪纸,多以现实生活的见闻事物为题材,凭淳朴的感情和直觉印象为基础,形成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独特艺术风格,反映了人们朴实无华的精神风貌。 二、制作流程 先用旧剪纸遗样或自己创造描样,装订白或草色纸张,在花空中穿纸钉、压平,或剪或刻,刻好点大红大绿的颜色,即

完成了剪纸的制作。 三、艺术特点 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制作缜密,富有对比。既可点染,也可单色、填色、复色,多维构图,装饰性强,内容广泛,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流传弥久而愈觉珍贵。 四、各式分类 丰宁满族剪纸不同用途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不同的用色,广袤的表现对象,形成了多种分类方法,把中华优美文化和民俗生态表现的多姿多彩,极尽情趣。 吵子会 一、渊源 清初,有陈、韩、邵、王等八姓满族人入住一村落,故称八间房村。他们带来以打击乐和唢呐为主的器乐演奏,因声高热烈、火爆,故名吵子会。在流传中不断丰富、提高,形成了富有北方满族特色的壮美乐章。 二、抢救 吵子会历经三百年沧桑,几近失传。经文艺工作者与民间艺术家共同努力,使更多曲谱失而复得。它所负载的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等丰富内涵得以传承。曲谱收入《中国民间器乐集成》。 三、现状 吵子会这一丰宁独有的民间乐曲,包容了其他姊妹艺术成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近些年,吵子会走出全国、走向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玉雕专题片解说词 一、概况 桐城位于安徽省中部,这里物产富饶、人口稠密、文风昌盛,民生富足、丘陵地貌,蕴含多种矿体,还探明富含石墨、明矾、花岗石、铁、铜、金等多种金属矿并富有稀土等珍稀资源。用土面积1644平方公里,湖泊水面16.7万亩,人口78万,是省级合肥经济圈和承接长江经济产业转移的重要城市,有省级民营经济开发区一个,这座享有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可谓江淮沿江城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块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孕育着玉雕艺术的兴起与发展。 桐城玉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代有传人,声名远播,自夏、商、周承袭扬州玉雕血脉以来,绵延不绝,历数代艺人的不懈努力,薪火相传,博采众长,纳宇内各派玉雕工艺之长,融为一炉,形成迄今相对完整配套的玉雕工艺体系,由昔日的家族式作坊,零散式创制与经营,过渡到今天实现4万众从业人员,20多亿固定资产,历经文化传人一脉相承与发展的跨越,已经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玉雕产业体系和工艺竞技之地,成为桐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桐城派”、“黄梅戏故里”的文化滋润浸滢而生发出新一轮的创造活力和发展规模。它必将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元素,成为弘扬桐城文化的新亮点。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桐城大栗树村民组发掘战国时期古墓葬出土的玉器工艺品以来,玉雕业在桐城的发展与兴盛,伴随朝代更迭,国运昌盛走向今天继往开来的康庄大道,沉淀着桐城玉雕人一千余年不懈的心血,历史上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工艺大师;尤在明清时期,王小溪、李文甫、贺四、姚宗仁等功不可没,奠定了桐城玉雕业的坚实地位,而一代“玉圣”胡正文正是受惠桐城玉雕工艺之营养修成的一代大家,在全国享有极高的威望;后起之秀勃发英姿,层出不穷,仰前人之恩泽,发后人之壮志,造世纪之辉煌,革故鼎新,自重修养,提升玉雕工艺品质,闯荡国内外市场。加工、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将现代设备和传统工艺融为一体,以师徒传授技艺和现代工艺大师的优秀杰作为参照,重实践、求提高,形成自己以玉佩、玉把件、玉摆件、玉琮、玉璋、玉环等白玉小件为主要工艺品加工的全国重要产业基地;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色和拳头产品,及有地域特色的一个产业群,以和田玉、俄罗斯玉、青海玉等高品质玉材为依托,加工成一件件艺术精品,远销海内外,传播中华文明,提振现代人文精神! 二、重要价值 艺术价值:玉雕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的重要品类,其以玉石文化与中国绘画艺术珠联璧合,互为载体,一脉相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拥有者带来健康向上、磊落光明的生命活力与远大追求。 收藏价值:玉雕工艺品流向市场,广为中外各民族所喜爱,既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播的最好的载体,又是提升人类自我修养的宝贵之物,可以因时间、地理环境的变迁而传之久远,并伴随时代变迁而产生高回报的附加值,可以增强收藏人的历史知识和人文见识。 经济价值:玉雕工艺品因玉雕工艺的高下而产生不同的市场前景,可以促进就业,丰富流通,便于贸易,创造物质财富,提高经营者收入,活跃玉材市场,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三、濒危状况 斗转星移,朝代更迭。桐城玉雕历经千年的沧桑岁月,实属不易。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目前面临诸多危机:由于玉雕是采用单一的手传师承方式,工艺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况,特别是目前父子相传,师徒相承的技术传承关系很难适应规模化的生产,对不可再生的玉石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中华文化的集中代表和表现的形式,它的产生、传承和发展都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先辈为后代留下的不可多得优秀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河北省有着大量的存在,这与河北省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有关,在 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大量的具有河北特色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 展在今天河北省现状并不太好,没有继承人这事很多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的,作为后备力量的那些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及其缺乏。甚至一些非物质文 化遗产项目已经走在消亡的边缘,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慢慢消失。这些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对过往与现在的反映,而且是在社会风俗、生活习惯、故事传说、戏曲 表演、民间信仰、手工技艺等方面都有体现,它们对于当代乃至子孙后代的文化传承 和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它们的重要性和价值。但是河北省地区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正在有很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传承人的断层、生存环境的改 变消失、社会大众传承意识淡薄、传承资金短缺,这些都在阻挠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传承进一步的发展下去。但是,经过深入探索,梳理这些问题,我认为构建完 善的传承人培养机制、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平台、运用现代多种媒介进行宣传、寻求市场资源补充发展资金,通过实施这些个举措可以推动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承进一步的发展前进。 全文是在充分认知河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和保存现状的基础上开展的。采用文 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归纳综合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发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模式,以及此传承模式的优缺点。通过研究河北省如今传承的主要概况,并且把 这些传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 便促进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够更好的进行下去。 关键词: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第1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 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时国务院给各省市 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7]。2003年12月经省编办批准成立河北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4年7月正式挂牌运转,并且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28]。“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省在历史上被 称为燕赵,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目前河北省有六批共819项(不包括子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在2006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类518项中,河北有39项,占全国第4位;2008年6月公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琼文化[2012]16970号 【发布部门】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发布日期】2012.11.12 【实施日期】2012.11.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2-2015 年)的通知 (琼文化〔2012〕16970号) 各市、县、自治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 现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2012~2015年)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2012年11月12日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012~2015年)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海南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回顾 2004年以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构建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目标,以资源普查、名录体系建设、传习场所建设、支持传承人传习活动、开展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加大经费投入为保障,稳步推进各项保护工作。 (一)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搜集各类资源线索10万多条,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万多个,建档2千多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建立保护体系。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级保护名录,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名录项目25项,省级名录项目86项,市县级名录项目206项。认定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55名,其中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名,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6名。 (三)建设传习场所。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已立项并启动建设。市县建成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陈列馆、博物馆)10个、传习所10个。 (四)开展宣传展示活动。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参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和文化博览会;参与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交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 (五)开展研究整理工作。共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200多卷,其中记录文字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策划书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之根,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虽然无形,但却是用一代代人的勤劳,智慧与默契所凝成的结晶。时间的变迁,社会的变动,环境的变化,如此诸多的不定因素下,非物质文化就像是开在裂缝里的花,愈顽强愈美丽。在今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了新的面孔,她已经融合在了这个充满现代化的社会里。她在发展,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延续着她的生命。 二活动意义: 当前,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了。列宁曾说过:忘记归去,以为着背叛。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所有的独特文化。青年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举办这次活动也是让我们更能了解非物质文化的历史内容。 三活动主题: 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财富聆听古老文化传承者的心语 四主办单位:绍兴市博物馆 共青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委员会 五承办单位:阳光行动志愿者服务社 六面向对象:绍兴博物馆志愿者

七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9日1点30至3点30 八活动流程: (1)活动前准备: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下午1点出发,请每个人带好自己所需的物品。 (2)活动过程:大家在参观的时候,遵守相关纪律,不能擅自脱离集体,如有情况则向相关负责人请假。讲解人员在讲解的时候大家保持安静。结束时候,等人到齐,大家准备好,一起回学校。 九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的费用(车费)请同学们自带; (2)带好自己的学生证; (3)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希望大家遵守纪律,尤其是博物馆的相关事项,听从指挥和安排,注意安全, (4)活动期间负责人要做好相关事项安排, (5)如果计划有变更,负责人在出发之前通知, (6)突发情况发生时,必须上报负责人。 十可行性分析: 本次活动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我们带着上一代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一代的喜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整装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发展这方面进行更深的研究,在不同的实践中在各个方面锻炼了自己培养了自己的能力。这是一项积极向上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共31项,至2019年则增至231项。其中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有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彝族的《阿诗玛》长篇叙事诗等少数民族著名的口头文学经典;有汉族流传久远的著名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白蛇传传说等;也有耿村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至今仍在民间鲜活流传,散发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态。

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琼中县、白沙县、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五指山市、三亚市等七县二市之内,其余散居在海南省的万宁、屯昌、琼海、澄迈、儋州、定安等市县。 据考古发现,海南岛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遗址有130处,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史学界和民族学界研究认为,这些新石器遗物的主人是黎族的先民。是黎族先民开发了海南岛。 秦汉时期,部分大陆汉人迁居海南岛,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以后,汉族大量移民海南岛。 苗族和回族也先后迁徙入岛。 第一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 黎族纹身 黎族干栏建筑生态自然村 黎族"三月三”节 黎族哈应语口传长篇创世史诗《吞德剖》 黎族树皮布 黎族织贝精品-龙被 黎族著名民歌手王不大民歌 黎族骨器制作 缬染工艺 昌江黎族原始手工制陶技艺 黎族钻木取火

黎族麻纺织工艺 黎族民间打柴舞 黎族民间打柴舞 黎族民间舞蹈《咚铃伽》 苗族招龙舞 第二批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黎族民歌 黎族传统器乐 黎族共同舞 海南苗族盘皇舞 黎族面具舞 海南陵水黎族藤编技艺 黎族传统服饰 黎族文身 黎族船型屋居住习俗 黎族传统婚礼 黎族渡水腰舟 海南三亚回族婚礼 海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民间故事

黎族方言长调 黎族老古舞 黎族传统游艺与体育竞技活动 黎族絣染技艺 黎族双面绣技艺 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技艺 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 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腊染工艺 黎族织锦纺染工具制作技艺 黎族藤竹编技艺 黎族传医药骨伤疗法 黎族医药蛇伤疗法 海南苗族传统三月三节 自2005年起,海南省先后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三月三、黎族钻木取火、琼中黎族民歌、黎族竹木器乐等二十一项目进入全国第一、二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有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容亚美、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传承人黄运英、等十一人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称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级专家宋兆麟用了三个“最”字评价我省:最具原生态、最为古朴、最为精美。 钻木取火记录着曾经的生存状态,但是目前全省懂此技术的不足10人;黎族的骨簪不但是精美的饰品,而且反映了黎族一段历史,记录黎族一位英雄,可是懂得制作的人只有3个;打柴舞的原生态全省只有三亚的一个村庄还保存

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建设完成

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建设完成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文化活县”发展战略,促进我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彰显丰宁文化独特魅力。文广新局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和实施,对博物馆二楼西展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装修,我省第一家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完成展馆建设,将于近期对社会免费开放。 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是我县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性展览。展厅面积110平方米、展线长70米,精选出我县5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出图片、实物100余件;共分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技艺、饮食习俗、民俗等6个部分,集中真实地展现2006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蝴蝶舞”、2007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竹板落子”、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吵子会”,2009年入选第四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满族剪纸”、2011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黄旗武会”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饸饹宴”、“桦皮画”等多项非遗项目。展览馆详尽介绍了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基本内容,艺术特征,内容广泛、接近生活,彰显了丰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采取图片、实物展览,现场讲解及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建成后,将发挥三方面重要的作用:一是建成我县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展览馆展示的各项非遗项目都是全县满乡儿女聪明智慧的结晶,也反映了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爱祖国爱家乡的赤诚之心。要通过对非遗项目的展示、传承人事迹的放大,充分实现展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成为凝聚40万满乡儿女强大力量的精神纽带和激发爱国爱家乡热忱的力量源泉。二是要继承和弘扬我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丰宁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丰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是要建成丰宁文化、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建成后的展览馆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域外文化工作交流,做好来丰各级领导及

河北省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

河北省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 摘要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2010年8月,蔚县剪纸及我国其他地方剪纸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请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文深入挖掘了中国剪纸及蔚县剪纸的历史,通过对其艺术特点及产业化经营问题的分析,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提出了传统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对策。 关键词蔚县剪纸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策略 一、蔚县剪纸的历史发展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早在纸产生之前,雕镂工艺就已得到很好的发展,已出土的战国至晋代的金银饰片已非常接近剪纸了。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新疆高昌故城出土的两张团花剪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中国剪纸作品,就其艺术表现已相当成熟。 2003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蔚县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剪纸专项工作会议。会上正式授予蔚县“中国剪纸艺术之乡”称号,挂牌“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2010年8月,蔚县剪纸与陕西等地剪纸一起作为中国剪纸联合申请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蔚县剪纸正式成为一项世界遗产。 二、蔚县剪纸的特点 (一)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有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线条,剪去线条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浑然一体的。 (二)阴刻剪纸,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在制作过程中就是刻去原稿的线条,保留线条以外的部分。因此,阴刻剪纸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结构的。 蔚县剪纸用薄细白纸,雕刀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以复用多色点染彩绘而成。它颜色冶艳,反差强烈,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蔚县剪纸内容多为百姓生活的写照,题材广泛,式子繁多。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花鸟鱼虫、吉禽瑞兽等形式。但可贵的是,蔚县剪纸没有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肖似为追求,把所有的物象平面化的展开。同时,为追求剪纸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能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平面刻画,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工致传神的审美情趣。

浅谈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内容提要: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拓宽工作领域。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关键词:博物馆非遗保护传承 我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从古至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了风格独特、种类繁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体现了先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文化热潮的背景下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源远流长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它不仅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文化相互了解和对话的桥梁,是人类共同创造新文化,走向未来的重要动力源泉。20世纪后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人类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 遇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抢救这些具有文化多样性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必须面对的课题。博物馆作为一个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的重要机构,担负着保护、展示国家或本地区、本民族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提高国民文化科学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等方面的重要使命,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特殊使命,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被称为无形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定义为:“被群体和个人视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和表现形式(包括必要的知识、技能、工具、实物、工艺品和场地),而且须与普遍接受的人权、平等、可持续性及文化群体之间相互尊重等原则相一致。各群体为适应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范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范本 2008年05月23日 14:50:30 附件1:申报项目代码: 0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项目名称: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 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年月日

一、基本信息 属地云南省项目名称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 诗《阿诗玛》 申报者负责人 通讯地址邮编 电话传真 电子信箱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阿诗玛》流传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滇东南,是昆明市的远郊区,离昆明仅70余公里。全县面积1717平方公里,人口23054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9405人,占总人口的34.44%,而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77519人,占总人口的33.62%。这里海拔1600—2000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林风景名胜区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地质公园,被誉为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世界喀斯特地貌博物馆。石林喀斯特地貌有柱状石林、剑状石林、石林洼地、石林岭脊等,或突兀于广阔的石芽原野;或残留于山脊;或藏于林间;或立于湖泊洼地……,变化万千,展现出一幅幅美妙的景观。石峰、石柱、石芽形态各异,状人拟物,惟妙惟肖,许多已被当地撒尼人予以形象的称谓。如“阿诗玛”石峰,形似撒尼传说中的美神阿诗玛,头戴包头、身背背篓、亭亭玉立、昂首远眺。当地的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干湿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特点。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88%,境内平均湿度70%,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次主导风为南风。县境内有324国道,昆(明)——石(林)和石(林)——曲(靖)高速公路、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昆(明)——河(口)公路、还有南(宁)——昆(明)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发达。古代这里是广西、贵州进入昆明的重要交通要塞,为滇黔、滇桂的古驿道交汇处。 一、项目说明 类别民间文学代码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