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2022年大学生手机情况的调查报告2022年大学生手机情况的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南区在校本科生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
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
并由分发人员收回。
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
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
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
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
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
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
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
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________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及影响研究1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及影响研究荆桂英 淮尽广(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吉林 132012)摘要:调查显示,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表现在价值选择多样化及价值评价呈现矛盾倾向,价值取向上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
文章从监管体系、利益驱动、社会化及媒介教育滞后等方面讨论消极影响产生原因。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价值取向 影响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01-02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和,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5.1%,线下手机支付习惯已经形成。
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调查情况为了取到相关数据,在本校选取了本科大一至大四学生及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了300份网络调查问卷,收回问卷300份,回收率为100%。
男女生人数分别为183与117人;其中大一学生占25%,大二占33%,大三占16%,大四占25%,研究生仅占1%。
以网络形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在线系统回收调查数据,分析提炼给予课题研究准确的数据支持。
对部分学生访谈和检索国内外有关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影响的文献和资料,摘取与课题写作相关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和筛选,从而归纳出论点和论据,为研究奠定基础。
二、结果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新媒体依赖程度调查中,39%的大学生表示一周或者更长时间不接触常用新媒体,他们会有种失落感,好像生活中缺少了什么;11%的大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烦躁郁闷,什么事情都干不下去;33%的大学生有种与世隔绝,自己成为井底之蛙的感觉;只有17%左右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不影响正常生活。
在这种较强依赖性前提下,大学生交往方式、思维理念和价值取向必然会受到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影响。
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泼,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能力比较强,能够随心自如地享受新媒体传播的知识和信息,开阔视野,便利沟通;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对信息判断和辨别能力不足,很容易人云亦云,从而成为不良信息接收和传播的始作俑者。
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3篇3篇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一)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
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
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
”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
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
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
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
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有
着很大的发展,目前这两大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
色。尽管如此,最近几年却频频出现大学生不合理使用网络,甚至沉迷于虚拟的
网络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对此,本文对高校大学生网络
使用状况进行了调研,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的特点及问题,并
提出了几点大学生科学上网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科学
如今在校大学生大多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网络
环境中成长的,可以说他们是时代的前沿。近些年来,网络已经渐渐融入到当代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信息、丰富知识、交流思想以
及拓宽视野的重要平台。而对现今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及特点规律进行调查与研
究,得出我国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并对其中不科学的方面进行改进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1、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
1.1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调查问卷并伴有访谈的方法,以安徽建筑大学在校大学生
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不同专业、性别和年级的学生,所有问卷都是以随
机抽取的方式产生,为保证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
共发放调查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1378份,有效回收率为98.4%。在1400
份有效样本中,男生1130名占80.7%,女生270名占19.3%。其中大一学生185
名占13.2%,大二学生296名占21.2%,大三学生377名占26.9%,大四学生,
542名占38.7%。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题目涉及到了上网场所、网龄、上网时间、
上网费用、上网目的原因、网购情况、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对网络的依赖程度
等多方面内容。
1.2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
1.2.1上网目的的多元化。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三分之一大学生的上
网目的是获取各种理论知识,而29.1%的大学生则是为了掌握最新的国内外新
闻、资讯,最后以游戏与交友为上网目的的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8.4%与12.7%。
由此可以看出,现今我国大学生的上网目的表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有
60%以上的大学生的上网目的是乐观的。因此,在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时应表示
理解与支持[1]。
1.2.2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比较得当。在上网时间问题上,调查结果表明有85%
的大学生每周的上网时间都不超过15小时,实际上每天大约有两个多小时的上
网时间。在上网频率问题上,一星期内大学生的上网频率都小于8次,大都为4
次到6次。由此可以看出,现今我国大学生的上网时间相对较科学,而且很大一
部分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上网自制能力。
1.2.3上网地点与方式。在上网地点问题上,大约有51.2%的大学生都选择了
寝室与家里,而剩余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校园网吧。从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高等院校给大学生创造的上网环境是比较便利的,能够满足大学生的上网需
求[2]。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仅有48.6%的学生觉得校园网络能够从整体
上实现他们的上网需求,但是同时也有将近50%的大学生持有相反的观点。由此
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与院校为大学生创造的上网环境仍然不够优越。
2、大学生网络生活呈现出的特点规律
2.1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习惯
现今,大学生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在本次调查中,有33.7%的大学生表示
每天都要上网,只要有一天不上网就出现心理压抑现象。从整体上看,年龄越大
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就越低,反而会更加偏重于社交。最近几年,智能手
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大学生上网频率正在朝着升高
的趋势发展。
2.2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观念
虽然网络丰富和方便了大学生生活,然而各种消极信息的存在也会给大学生
带来负面影响。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就比较高,因此在上网问题上能够做到自律。
目前大学生大都以获取知识、资讯以及社交为目的上网,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
必须要注重对高校校内互动平台的建设,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网络互动
中来[3]。
3、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本次调查获得数据进行研究之后发现,现今我国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存
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网络成瘾问题。有12.1%的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更有7.5%
的大学生沉迷网络中,由此可以看出,这19.6%的大学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过
分沉迷网络不仅影响身心发展,更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②网络道德失
范问题。这一问题在QQ网络交友中十分普遍,谎言、不道德言论早已是十分普
遍;③网络安全问题。实际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具备了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的,
但是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也使得各种不安全因素层出不穷,如网络色情、黑客等。
4、大学生科学上网的建议
4.1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制力
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出现网络成瘾行为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轻者荒废学业,
重者出现心理扭曲,最终导致心理疾病。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按照大学生成长的身心特点进行相关的心理素质教育[4]。
与此同时,还要对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等相关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更好的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制力。
4.2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实学生的闲暇时间
各大高校应尽可能在大学生业余学习时间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
的大学生活。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同时还能够锻炼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尽可能
完善本校的网络管理体制,尽可能将又上网习惯的大学生“留在”学校,也就是为
大学生提供便利的校园网络,尽可能减少学生到校外网吧等场合上网,从而保证
大学生的人身安全[5]。
4.3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在新时期下,大学生的网络活动种类是比较繁多的,包括交往、收集资料、
软件下载等。本次调查研究也表明,大约有63.1%的大学生的上网内容种类大于
三项,而获取有价值的理论知识与进一步学习则是最普遍的,之后则是浏览近期
新闻。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方面大学生掌握最新资讯的方式逐渐趋
向于网络。研究表明,有53.7%的大学生在了解热点、资讯时选择了互联网。另
一方面,网络交友早已十分普遍,并逐渐成为了现今大学生交友的重要方式。本
次调查中,有75.3%的大学生都会通过腾讯QQ、微信等方式交友。在这种情况
下,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6]。
5、总结
在互联网技术水平日渐提高的今天,必须要加大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视力
度,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与特点,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
间内作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这样一来就能够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
境,从而保证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书玲,董跃华.我国人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
人学学报,2010(02):55-56
[2]宋风轩,段洪波.高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0(02):87-89
[3]卢丽君,孔艳玲.高校创业教育而临的难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4(18):
21-22
[4]宋逸成,彭友.人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4(08):
108-110
[5]宋志英.大学生网络生活情况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 (19):
101-103.
[6]孙强,李真.大学生网络道德及其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创新,2009(01):
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