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高镇总体综合规划文本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28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简本一、总则1、修编目的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2、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规划重点(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沿江开发深入发展进程中、与扬州“同城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
近期为2019—2019年,中期为2019—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5、规划范围(1)规划区:江都市域范围,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为9.51平方公里)。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一、总则1、修编目的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2、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规划重点(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沿江开发深入发展进程中、与扬州“同城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期限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
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5、规划范围(1)规划区:江都市域范围,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为9.51平方公里)。
序言加快沿江开发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这是江苏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增创新优势的一项战略举措,对拓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促进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江苏拥有长江岸线的地区是沿江开发的核心区域。
本区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6个市区和句容、扬中、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仪征、江都、泰兴、靖江、如皋、通州、海门、启东15个县(市)。
2001年人口2409万人,面积2.46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454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2.7%、24。
0%和47。
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87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6倍,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
本区是江苏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承南启北的重要作用.沿江开发既能促进沪宁沿线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又能带动苏北地区的加快发展,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江苏省计委会同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编制了《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以及沿江开发战略定位与产业功能布局、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与布局、沿江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沿江城镇发展与布局、沿江可持续发展、沿江与上海一体化进程、长江南北联动发展、沿江开发政策机制等八个专题规划研究报告。
本规划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编制,以2001年为基期,2003—2010年为规划期,重点解决沿江开发问题,明确沿江开发的目标、任务,对沿江产业、城镇、基础设施、岸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是沿江开发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开发基础与目标第一节开发基础1、本区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条件优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加快沿江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位优越。
第一章总则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必须服从本规划, 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大政方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
1.1.0 规划编制背景1.1.1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已执行到期, 所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某省省城镇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某市的城市定位有了新的要求, 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
1.1.2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某省”一线两带”的建设的实施、某市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战略重构,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以及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需要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精心规划, 统筹安排。
1.1.3 某市的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一批重大骨干项目的陆续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改进, 在某省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较大变化。
1.1.4 将某县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 连同某区形成南市区, 某厂城市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北市区亦将注重城市环境的改造提升, 同时建设某重点镇——某重点镇一线的城市绿色走廊和城市近郊工业基地。
在新版城市规划实施中, 形成某市新的城市形态及功能布局。
1.2.0 规划依据1.2.1 《城市规划法》及相关的法律文件。
1.2.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的法规文件。
1.2.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道路、给排水、防洪、消防等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
1.2.4 某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 实施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某省省城镇体系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规函( ) 75号《关于对某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批复》、《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抓住”一线两带”建设机遇, 实施某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规划》、某市国土资源及相关的规划、计划、《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纲要》等基础资料及《某市城市总体规划》评审意见。
1.3.0 规划原则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体现以人为本, 社会公平; 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 资源节约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准则; 突出区域互动, 城乡协调的一体化; 注重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努力营造山水园林城市; 遵循合理、经济、可行的方针, 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规划。
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辟“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并且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组成。
江村是广州、广东、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一面旗帜,“江高模式”(公司+农户)的策源地,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有所创建,既是社会的期望,又是江村人自身的需求。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依托生产发展,更要从战略目标视野下科学统筹,全面协调。
本项目规划以“项目建设”为切入,依据《广东省2010年珠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及《白云区江高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调整空间形态布局三个方面作规划内容,从策略、计划、方案三个层面制订组织建设实施路线。
以此全面推进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一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新路子。
第一章前言一、一个亟需认知的问题——关于农业多功能定位及拓展。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首要。
在过去很长时间,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市场发展、提供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以及出口赚取外汇的贡献上,农业功能局限于经济范畴。
从世界各国发展历程看,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通过农业剩余提供工业化积累资金,几乎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的基本政策。
随着进入工业化社会阶段,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趋势下,农业功能有所变化,它为国民经济提供资本要素贡献的条件和背景发生了很大改变,农业不但保持生产作物的静态特征,并增添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化、农村活力,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确保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等多重目标。
01花江总规文本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1)第3章区域统筹发展规划 (2)第4章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2)第1节镇域城镇体系 (2)第2节镇域交通规划 (3)第3节镇域资源环境保护 (3)第4节空间管制规划 (3)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4)第6章城镇用地布局规划 (4)第1节空间发展战略 (4)第2节功能结构与建设用地指标 (4)第3节居住用地规划 (5)第4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5) 第5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6)第6节工业用地规划 (6)第7节空间管制规划 (6)第7章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6)第8章城镇绿地系统规划 (7)第9章城镇景观风貌规划 (8)第10章老镇区更新改造规划 (8)第11章土地开发及“四线”控制规划 (9) 第12章城镇市政设施工程规划 (9)第13章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第1节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10)第2节环境保护规划 (11)第3节环境卫生规划 (12)第14章城镇综合防灾规划 (12)第15章城镇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13)第16章附则 (13)第1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适应花江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指导花江镇城市建设与管理,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之规定,特编制《关岭县花江镇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花江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法律性文件。
在本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因花江镇城市建设需要而编制的各项专业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3条规划依据(1)上位规划依据《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年至2020)》《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4-2030)》《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2)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0《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9《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4条规划指导思想本次规划要坚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为指导,体现规划理念创新:(1)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的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 - 3 -第三章乡域体系规划 ............................................................................................................................................................................................................. - 5 -第四章规划实施政策措施及建议 .......................................................................................................................................................................................... - 11 -第五章附则........................................................................................................................................................................................................................... - 13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坚持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获批、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实施以及炎睦高速、衡茶吉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给船形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大方县鸡场乡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第一部分:文本2010年12月六盘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乡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 2 - 第三章乡域城镇体系规划............................................................................................................... - 2 - 第四章镇区总体布局规划............................................................................................................... - 5 - 第五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 6 - 第六章环境规划............................................................................................................................... - 9 - 第七章防灾系统规划..................................................................................................................... - 10 - 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 11 - 第九章实施保障措施..................................................................................................................... - 12 - 第十章附表..................................................................................................................................... - 12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背景为适应鸡场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总体规划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合理利用土地,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原《大方县鸡场乡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鸡场乡的发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特制定《大方县鸡场乡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现状概况 (2)第三章社会发展条件分析 (2)第二部分城镇镇区总体规划 (3)第四章区域协调发展 (4)第五章城镇性质、发展策略 (4)第六章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5)第七章万水泉镇总体布局 (5)第八章万水泉镇建设用地布局 (6)第九章万水泉镇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9)第十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0)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 (11)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15)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6)第十四章镇区五线控制规划 (17)第三部分生态观光农业 (18)第十五章城市生态农业 (19)第一部分前言第一章总则1.1规划编制背景1.1.1在包头市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和东移南扩”的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应运而生。
并以包头市第五个新城区、第三个中心城区和沿黄经济带示范区、呼包鄂城市群桥头堡的发展定位为背景的规划,备受瞩目。
1.1.2新城区定位为“多功能城区”,寄托着包头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经济转型的理想,成为继东河、青山、昆区、九原之后的第五个新城区,以拉大全市城市框架。
1.2指导思想和原则1.2.1强调规划的科学性,重视规划的可行性,通过充分的区域论证,合理地确定城镇在区域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城镇未来的发展走向及前景,合理确定跨世纪的城镇发展目标,构筑城镇长远发展的新框架。
1.2.1相对集中建设,强化城镇凝聚效应,实行城乡一体发展。
1.2.3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良田、节约用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2.4协调好城镇发展与东河区、昆区、青山区和九原区的关系。
1.3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6)《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7)《包头市总体规划2008-2020》(8)《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包头市规划局2011.71.4规划范围和年限1.4.1规划范围内蒙古包头市万水泉镇规划总用地面积66平方公里。
目录前言…………………………………………………………………………………………………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第二章城镇现状评价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城镇概况……………………………………………………………………………………….。
二、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三章行政区人口规模和结构……………………………………………………………一、行政区人口规模预测……………………………………………………………………………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村镇体系规划…………………………………………………………………………………。
二、镇域空间布局…………………………………………………………………………………..第五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一、现状概况………………………………………………………………………………………。
.二、主要公共设施规划………………………………………………………………………………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一、道路交通现状及问题……………………………………………………………………………二、道路交通规划……………………………………………………………………………………第七章镇域市政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江高镇总体综合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规划方向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规划依据与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镇中心区总体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规划结构与总体建设用地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道路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仓储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居住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 工业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 绿化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 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节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节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节 防灾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节 电力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六节 电信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近期规划建设目标与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近期若干专项工程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规划强制性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江高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总则 (市)建设需要,指导江高镇一定时期内的城乡建设,提供本镇发展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规范控制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本镇范围内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进行具体操作,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与省、市有关规定相协调。 本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全面和具体地体现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征与趋势,协调好与白云区、广州市及至于更大区域范围内城乡发展建设战略调整的关系,满足本镇城乡建设用地扩展的基本要求。规划对大城市地区的城乡结合部在城市化过程中所涉及的村镇规划编制、土地利用模式、城乡建设管理等方面从理论到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力求走出一条适合于该类地区的城镇发展的具体建设的引导控制和实施管理的新路子。 第二章 规划方向与目标 第一节 规划依据与期限 规划依据 、技术标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省、市关于经济社会与城市发展规划、计划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1995年);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战略(深化); 广州市“十五”计划、白云区“十五”计划,江高镇“十五”计划; 白云区中北部地区发展规划研究指引(市规划局); 广州市区加油(气)站规划(2001—2010); 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参考); 其它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专项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区域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广州市和白云区整体发展建设思路和新发展战略,落实中心镇规划战略部署,地方特色的保留与塑造。
. 规划期限: 近期为 2004-2010年, 远期为2010-2020年, . 规划范围与规划层次划分:规划将全镇96 km2土地纳入统一的规划控制范围。协同国土等部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对区(镇)域土地综合利用的引导与控制—空间管制。按综合利用的方式与目标差异,分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和 镇中心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