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概述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5
《预算会计》第一篇预算会计概述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第一节预算会计的概念和特点一、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体系。
它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预算会计是各级财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以国家预算为基础,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国家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业会计。
二、预算会计的特点预算会计的特点是指对于企业会计而言的。
预算会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预算资金2.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兼用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3.预算会计主要核算预算收支结余和分配,兼有成本核算第二节预算会计组成体系国家预算按照收支管理范围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预算会计划分为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
由于总预算是由各级财政部门组织执行的,因此,总预算会汁又称为财政总预算会计。
单位预算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执行的,因而单位预算会计又分为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和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加之中国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协助国家预算收人的收纳、划分报解和库款支拨,形成了国库会计。
国家税务机关、海关、农业税收管理机关负责征收国家预算收入,在此过程中,形成收入征解会计。
第三节预算会计假设和一般原则一、预算会计假设预算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继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与币值不变四个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预算会计主体是指凡是拥有经济资源,并实行独立核算的预算组织和单位。
2.继续经营假设继续经营假设是假设会计主体(各预算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将持续正常地进行下去,暂时不会停止。
只有这样,会计处理才能按照账面价值合理地进行计算,企业债权债务才能得到合理的清偿。
3.会计期间假设预算会汁核算也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4.货币计量与币值不变假设货币计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同样,预算会计也需要以货币计量为前提,以便综合反映和监督预算单位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第一篇预算会计概述第一章预算会计的概念与特点一、预算会计的概念:•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应从如下几方面理解预算会计活动及其属性:①预算会计以政府预算管理为中心,以为政府预算管理服务为主要目的。
②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预算、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收支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专业会计。
③预算会计是以会计学原理为基础的一门专业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共同构成我国的两大会计体系。
二、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依照会计主体的经营目的不同,国外一般将会计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营利组织会计,一类是非营利组织会计。
•营利组织会计是以赢利为目的、以资本循环为核心、以成本核算为内容的经营型会计。
在我国又称企业会计。
如,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交通运输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等。
•非营利组织是以公共服务、宗教信仰、政治诉求、团体利益、慈善服务等活动为组织目标,而不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回报。
非营利组织活动一般根本没有营利,即使营利也只能用于组织的既定使命,不能在组织成员间分配利润。
非营利组织有官办和民办的非营利机构组成,政府也是一个非营利组织部门,这是由于政府是为了满足公民的共同需要、解决公民所面临的共同事务、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而设立的特别组织。
维持组织运转的经费来源于税收,税收由公民按照一定的标准、以一定的形式交纳给政府,税收作为特别的费用,是公民换取政府公共服务的代价。
•非营利组织会计就是核算不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社会与经济文化事业的社会团体的资金活动情况的专业会计(管理型会计)。
在我国,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核算政府预算资金管理情况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以财政预算资金为主要来源、以实现政府职能为主要目的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为满足公共事业需要而设置、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各种社会团体、民间非企业单位、宗教团体等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预算会计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1.1 预算会计的定义与特点1.2 预算会计的职能与作用1.3 预算会计的法规体系1.4 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与方法第二章:预算会计要素与科目设置2.1 预算会计要素及其确认2.2 预算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与方法2.3 常见预算会计科目及其含义2.4 预算会计核算项目及其分类第三章:预算收入与支出3.1 预算收入的分类与核算3.2 预算支出的分类与核算3.3 预算收入与支出的核对与调整3.4 预算收支决算与分析第四章:预算会计核算方法4.1 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4.2 预算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4.3 电子教案在预算会计核算中的应用4.4 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五章:预算会计监督与评价5.1 预算会计监督的意义与内容5.2 预算会计监督的制度与机制5.3 预算会计评价的方法与指标5.4 预算会计评价的实践与启示第六章:预算执行与监控6.1 预算执行的原则与程序6.2 预算执行的监控与评估6.3 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与反馈6.4 预算执行案例分析第七章: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7.1 政府财务报告的概念与内容7.2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7.3 政府决算的概念与编制7.4 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的分析和利用第八章:预算绩效管理8.1 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与原则8.2 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与申报8.3 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指标8.4 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与案例分析第九章:电子教案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9.1 电子教案的定义与特点9.2 电子教案在预算会计教学中的优势9.3 电子教案的设计与开发9.4 电子教案的实施与评价第十章:预算会计的未来发展10.1 预算会计发展趋势概述10.2 预算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10.3 预算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10.4 预算会计教育的未来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预算会计的定义与特点重点:预算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区别,预算会计的核心职能。
难点:预算会计的特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体现预算会计的职能。
《预算会计教案》PPT课件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1.1 预算会计的定义1.2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1.3 预算会计的重要性1.4 预算会计的发展历程第二章:预算编制与执行2.1 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2.2 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步骤2.3 预算执行的原则和程序2.4 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控制第三章:预算收入与支出3.1 预算收入的分类和来源3.2 预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3 预算支出的分类和性质3.4 预算支出的确认和计量第四章:预算会计核算方法4.1 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4.2 预算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术4.3 预算会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4.4 预算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第五章:预算会计报表5.1 预算会计报表的定义和作用5.2 预算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5.3 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5.4 预算会计报表的报送和使用《预算会计教案》PPT课件第六章:预算调整6.1 预算调整的概念与原因6.2 预算调整的程序和原则6.3 预算调整的方法和技巧6.4 预算调整对预算执行的影响第七章:预算执行分析7.1 预算执行分析的概念和目的7.2 预算执行分析的方法和指标7.4 预算执行分析的应用和效果评估第八章:预算审计8.1 预算审计的定义和重要性8.2 预算审计的程序和方法8.3 预算审计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九章:预算会计软件应用9.1 预算会计软件的作用和功能9.2 预算会计软件的选择和实施9.3 预算会计软件的操作和维护9.4 预算会计软件的效益评估和优化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预算会计案例分析的目的和方法10.2 预算会计案例分析的实践步骤和技巧10.4 预算会计案例分析的应用和反思《预算会计教案》PPT课件第十一章:预算会计与国际标准11.1 国际预算会计准则简介11.2 国际预算会计准则与国内预算会计制度的差异11.3 国际预算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应用和实践11.4 国际预算会计准则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影响第十二章:预算会计信息披露12.1 预算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和目的12.2 预算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要求12.3 预算会计信息披露的途径和方式12.4 预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和评价第十三章:预算绩效管理13.1 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和原则13.2 预算绩效管理的程序和步骤13.3 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指标13.4 预算绩效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第十四章:预算会计风险管理14.1 预算会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14.2 预算会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14.3 预算会计风险应对和控制的策略14.4 预算会计风险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第十五章:预算会计的未来发展15.1 预算会计发展趋势和挑战15.2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方向15.3 预算会计技术创新与应用15.4 预算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预算会计的定义、特点及其与财务会计的区别;2. 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3. 预算收入的分类、确认和计量;4. 预算支出的分类、确认和计量;5. 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6. 预算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分析;7. 预算调整的原因、程序和方法;10. 预算会计软件的功能、选择、操作和维护;11. 国际预算会计准则的应用、差异及对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影响;12. 预算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内容和要求;13. 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程序、评价方法和应用挑战;14. 预算会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控制策略;15. 预算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制度改革方向和技术创新应用。
【精品】新编预算会计第一篇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第一节预算会计及其特点一、预算会计的定义(一)社会经济组织系统及类型我国传统的划分方法,分为如下三类:1.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营利,为社会创造财富。
分为农、林、渔等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及以商品流通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2. 事业单位: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具备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但却为社会提供必需的精神财富和社会服务。
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广播等行业; 3. 行政单位:进行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的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政府、党派等。
市场经济国家的划分,分为如下三类:1. 营利组织:实体,包括三个产业; 2. 非营利组织:不以营业为目的存在; 3. 政府系统:社会经济的管理与协调者。
(二)社会会计系统及类型按我国对社会经济组织类型的划分:1/ 3企业会计系统、预算会计系统(即接受国家预算资金的单位的会计系统)。
按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组织划分的标准: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
预算会计属于非盈利组织会计系统,是各级政府机关、使用国家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其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经营收支情况的专业会计。
预算会计主体是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范围不同、基础不同、要素不同、等式不同、方法不同。
二、预算会计的构成体系从预算会计主体的内容看,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 财政总预算会计:会计主体是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活动以及财政资金使用结果,分为五级政府架构、五级财政预算会计体系。
2.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以事业单位为会计主体,核算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3. 行政单位会计:行政单位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
由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构、检查机构和各级党政机构、人民团体组成。
三、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及其结余,预算资金在不同的预算单位有不同的来源和用途: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而言,预算资金是同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对财政收入的分配过程;对于行政单位来说,预算资金是该单位根据业务和行政管理需要而从国家财政取得的经费收入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资金、这些不同渠道取得的资金如何根据需要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形成何种支出、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如何等;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资金运用过程及结果主要指在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下,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而取得成本...3/ 3。
预算会计2018版许凤玉答案《预算会计2018版(许凤玉主编)教材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要是你正在学习预算会计,用的是2018版许凤玉主编的教材,那可算是找对地方啦!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教材的课后习题答案,还会讲讲为啥是这样的答案哦,咱走起!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
习题1:简述预算会计的概念。
答案: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对各级政府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连续、系统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
原因:预算会计嘛,简单说就是围绕着预算来的。
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都得有预算,怎么花钱、花了多少,都得有个清楚的记录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钱花得合理、有效,所以它主要就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做核算和监督啦。
比如说,某个政府部门计划今年花100万用于修建公共设施,那预算会计就要记录这100万是怎么花出去的,有没有超支,有没有节约,就像家里记账一样,得明明白白的。
第二章:预算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
习题2:举例说明预算会计的记账方法。
答案:预算会计主要采用借贷记账法。
某行政单位收到财政拨款50万元,这笔业务的会计分录就是:借:银行存款 50万,贷:财政拨款收入 50万。
原因:借贷记账法就像是一个天平,左边的“借”和右边的“贷”要保持平衡。
在这个例子里,单位收到钱了,银行存款增加了,所以记在借方;同时,这笔钱是财政拨款得来的,收入也增加了,收入增加就记在贷方。
这样一借一贷,账目就清楚啦,就好像你兜里多了50块钱,得记下来这钱是哪儿来的,清清楚楚。
第三章:财政总预算会计概述。
习题3: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特点有哪些?答案:财政总预算会计有几个特点哦。
一是为国家预算服务,它得反映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二是不进行成本核算,它主要关注的是资金的收支和结余;三是统一性和广泛性,要统一核算和管理财政资金,涉及的范围也很广。
比如说,一个城市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要管理这个城市所有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不管是教育、医疗还是交通等方面的资金,都得管起来,而且只关注这些钱收了多少、花了多少,剩下多少,不像企业会计那样还要算成本。
第一章预算会计概述一、判断题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包括预算外资金。
()2.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不包括财产物资的核算。
()3.财政机关经常用现金支付办公用品的零星开支,因此财政中预算会计也要进行现金的核算。
()4.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主体是各级财政机关。
()5.事业单位具有行业特色,因此,在通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还有具体的行业会计制度。
()6.行政单位也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下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不同的是()A.历史成本计价原则C.权责发生制原则B.及时性D.专款专用原则2. 下列单位不属于事业单位范畴的是()A.气象局C.出版社B.林业研究所D.福利企业3. 预算会计的基本等式为()A.资产=权益C.资产=负债+净权益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D.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4. 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设置的原则为()A. 按区域经济设置 C.一级政府,一级总预算会计B. 按管理权限设置 D. 同一领导,分级管理5.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进行会计分期的目的是()A.为了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B.为了贯彻配比原则C.为了贯彻收入实现原则D.为了定期反映财政资金运动及其结果的情况,提供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三、多项选择题1.预算会计的会计主体包括()A. 各级财政部门 C. 各类事业单位B. 各级政府 D. 行政单位2.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主要包括()A. 财政总预算会计 C. 事业单位会计B. 行政单位会计 D. 农业企业会计3.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A.主管会计单位C.三级会计单位B.二级会计单位D.四级会计单位4.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分级包括()A.中央级财政总预算会计B.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总预算会计C.市(地、州)财政总预算会计D.基层财政总预算会计5.事业单位区别于企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A.净资产C.支出B.收入D.利润6.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A.会计主体C.会计分期B.持续经营业务活动D.货币计量第二章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一、判断题1、我国《会计法》规定,全国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由财政部负责制定,一级科目必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