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油田调剖效果评价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3.17 KB
- 文档页数:4
1 前言低渗油田天然能量一般不足,需采用补充地层能量的方式进行开采。
注水开发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成为低渗油田补充地层能量、保证地层压力、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式。
但各油田储层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如何使得注水达到最好的开发效果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对注水开发油田开发指标进行评价对低渗油田的挖潜提供有效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水驱开发效果指标评价目前对低渗油田水驱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有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可采储量、含水率、存水率、含水上升率、水驱指数、压力、注水利用率共8个指标。
2.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当前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大小占储层射开总厚度的比值,表征油井与水井的连通程度,采油井与注水井相互连通射开厚度即为有效厚度[1]。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注水波及系数的反应,与储层地质因素、井网密度、布井方式密切相关。
一般常采用分油砂体法以及概算法来估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2.2 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在水驱油藏评价过程中一般采用综合含水率以及含水率上升率来评价含水率的变化。
综合含水率为区块年累计产水总量与累计产液总量的比值。
通过评价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可适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抑制含水率上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并且可以依据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童宪章曲线)预测油田开发各阶段采出程度。
含水上升率为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率变化值。
可将含水上升率分为5个等级,含水上升率大于3.5,开发效果差;含水上升率介于1.75到3.5之间,开发效果较差;含水上升率介于0.5到1.75时,开发效果中等;含水上升率介于-0.25到0.5时,开发效果较好;含水上升率小于-0.25时,开发效果好。
2.3 存水率在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率的不断增加,注入水不断被开采出来,含水率越高,采水越多,地下储存的水量便越小,水驱开发效果便越越差。
存水率的大小是累计注水量减去累计产水量的差值与累计注水量的比值。
采油厂油藏动态监测应用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油藏动态监测资料能够为油田开发提供动态分析参考依据,利用不同有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可以使油田的开发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本文结合采油厂油藏动态监测应用实际,就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油藏动态监测;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大港油田1油藏动态检测应用效果1.1吸水剖面测试为油藏潜力大调查和注水专项治理提供依据板深1501断块为夹持于长芦1号断层和2号断层之间的断鼻构造。
该区含油面积1.08km2,地质储量61×104t,可采储量15.25×104t。
累计产油4.1531×104t ,采出程度6.8%,剩余可采储量8×104t。
2015年部署的预探井板深1501在滨Ⅰ油组获工业油气流,从而发现了板深1501区块;2019年6月投产板深1501-10、板深1501-11井,初期日产油25吨,气1.1万方,含水15%,衰竭式开发,板深1501-11间开生产。
2020年1月转注板深1501并增能注水,板深1501-11同期压裂,效果显著;2021年1月板深1501二次增能,板深1501-10压裂,板深1501-11下泵,效果较好;2021年本区块3油2水,日产液26.32方,日产油17吨,含水34%,日注水100方。
通过吸水剖面跟踪及对比,证实本井增能主要吸水层为区块主力生产层位。
其中板深1501井一次增能,2020年1月8日-17日累计注水量2.5万方(按2020.1.16日吸水剖面劈分,滨一上注水0.69万方,滨一下注水1.81万方);板深1501井二次增能,2021.1.19-2021.2.1日累计注水4.3万方(按2021.1.31日吸水剖面劈分,滨一上注水0.61万方,滨一下注水3.68万方)受益井板深1501-11。
3.20日下泵开井,6/1.5,日产液15.78方,日产油13.68吨,日产气1499方,含水13.3%,液量、油量均高于自喷阶段,4月30日量油不出;5月10日进行检泵作业,6/1.5,日产液9.6方,日产油7.97吨,日产气2200方,含水17%;5月21日自喷生产,5.5mm,日产液24.8方,日产油22.07吨,日产气1035方,含水11%;至6月8日不出;6月9日启泵,6米/1.5次,6月16日核产,日产液8.4方,油7.14吨,气5040方。
第2章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油田开发效果评价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正确、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实施有效、高效挖潜措施,达到高效合理开发的基础。
目前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众多,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性质和实际涵义,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开发技术指标、生产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
开发技术指标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动态变化的参数指标,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的开发动态状况,主要包括注采井网完善状况、含水变化状况、产量变化状况、储采开发状况、注水开发效果、开采程度指标等;生产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措施效果评价、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油水井和地面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动态监测状况;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经济效益的,主要包括操作成本、新钻井经济极限初产、老井经济极限生产指标以及各项措施的经济指标。
油田开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开发指标是油田开发状况的反映,是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直接指标,在三类指标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管理指标是实现开发技术指标的基础和保障;经济效益指标是油田效益好坏的表现,是油田是否经济、有效开发的最终体现;开发技术指标和生产管理指标都是为实现经济效益指标服务的.由于课题来源于海外参股项目,中方为非作业者,对措施的实施以及经济评价没有决策权,因此,主要从开发技术指标方面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从而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
2。
1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计算方法研究开发技术指标大体上可分为6个大的方面,但在实际计算应用中,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指标,如反映注采井网完善状况的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井网密度、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等;注水状况评价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注采比、注水量、存水率、水驱指数、耗水比、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含水变化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等;产量变化指标可细分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无因次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总递减、采油指数、采液速度、采液指数等;储采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储采平衡系数、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开采程度指标细分为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采收率等.为了能够应用较少量的开发指标较全面地反映油田开发效果,对国内外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各油田单位的相关行业、企业标准或评比规定等,筛选了有代表性的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并对各项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2。
低度交联深部调剖体系成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通过室内试验评价各种因素对低度交联深部调剖体系的成胶时间与成胶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交联剂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调剖体系成胶时间缩短,成胶强度增大;同时随着矿化度的增大,体系成胶时间先缩短后增加,成胶强度先增强后变弱,存在一个矿化度(co=40000mg/l),使得凝胶的强度最高。
关键词:低度交联深部调剖体系;成胶时间;成胶强度;影响因素引言交联聚合物调剖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调整注入剂注入剖面的方法[1-2]。
常规的调剖方法仅能封堵近井地带,封堵半径小。
存在绕流问题。
调剖有效期短[3]。
应用延缓交联调剖[4]技术,可大大减少输送过程中的黏度损耗,有利于大剂量的处理地层,有效的提高封堵效果。
传统有机延缓交联体系易受到温度、稀释、吸附等地下不利因素的影响[5]。
本文对一种试用海上油田的amps为主剂的低度交联深部调剖体系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各种因素对此调剖体系成胶时间及成胶强度的影响。
1 实验部分1.1 主要试剂及仪器amps(相对分子质量为1.7-2.0×108,水解度约为35%),成都科龙有限公司;交联剂a,实验室自制;ndj-8s型数字显示黏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凝胶强度测定仪,泉州万达实验仪器设备;hh-2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1.2.1 调剖剂配制在室温下配制amps溶液,并依次将交联剂按配方设计加入50ml 试剂瓶中,搅拌形成调剖体系。
1.2.2 成胶时间和成胶强度测定方法参照文献[6]的方法,使用美国专家sydansk提出的强度代码gsc 法测定成胶时间。
通过观测调剖体系状态确定成胶时间,一般指凝胶由强度a变成强度c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胶时间。
凝胶强度采用凝胶强度测定仪测定。
2 结果分析2.1 聚合物浓度的影响在65℃条件下,用k油田污水配质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聚合物溶液,加入0.6%的交联剂,体系成胶时间可控制在2-4天之内;同时随着主剂浓度的增大,成胶时间减小,成胶强度增大;在主剂浓度小于0.3%时,随着主剂浓度的增加,成胶时间急剧减小,在主剂浓度大于0.3%时,成胶时间随着主剂浓度的增加趋于平稳。
第八章调剖与堵水海上油气田的开发特征决定了海上油井必须以较高的采油速度进行生产。
目前,早期注水及超前注水成为提高采油速度的主要方式,而稳油控水是延长海上油井经济开采寿命、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调剖堵水技术是实现稳油控水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之一。
第一节调剖工艺与技术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的技术简称注水井调剖。
注水井调剖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机械调剖方法,另一种是化学调剖方法。
目前,海上油田基本上采用的是分层注水的机械调剖方法。
然而,机械调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同一储层非均质性很严重的情况下,用机械调剖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机械调剖方法也无法进行地层深部调剖,不能进一步提高水驱扫油面积;而对水平井更是难以实施。
随着海上油田含水率的上升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要求,化学调剖是实现区块调剖的重要手段。
化学调剖是在注水井中用注入化学剂的方法,来降低高吸水层段的吸水量,从而相应提高注水压力,达到提高中低渗透层吸水量,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体积波及系数,改善水驱状况。
一、注水井调剖原理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油藏纵向和平面上的非均质性及油、水粘度的差异,造成注入水沿注入井和生产井间阻力较小的图8-1高渗透层或裂缝突进或指进而绕过低渗透高阻力区(见图8-1),从而降低了水的波及体积和水驱效果,甚至在注入流体波及不到的区域形成死油区,这不仅会使中低渗透层的原油采出程度降低,而且会使油井过多过早产水,影响油田的稳产、高产,降低油田注水效率,增加原油生产成本。
注水井调剖就是通过向注水井注入化学调剖剂,让调剖剂在井下封堵注水井的高渗透层,改变水流方向,迫使注入水进入原来的中低渗透层,从而扩大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
注入水进入中、低渗透层后使原来未驱动到的原油被驱替了出来,提高了油井的产油量和阶段采出程度。
二、调剖剂及其分类用于注水井调剖的化学调剖剂按其封堵作用的差异可分为冻胶型调剖剂、沉淀型调剖剂和颗粒膨胀型调剖剂等几大类型。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摘要:油田开发是指通过钻井、注水、采油等一系列工艺措施,从地下岩石中开采出石油资源的过程。
油田开发对于石油产业的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油田开发效果评价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减规律的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油田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从而得出对油田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分析油田开发的递减规律,找出了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建议。
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效益,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1、引言油田开发是石油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油田开发的效果评价和递减规律分析是油田开发和管理的关键问题,对于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开发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油田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具体指标包括油藏储量、开采指标、生产效益、财务指标等。
油藏储量是衡量油田开发效果的核心指标,通过测算油藏储量的变化,可以评估油田的开发程度和潜力。
2.2 综合评价方法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评估。
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法等。
通过对各指标的加权处理,得出对油田开发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
3.1 递减规律的概念油田开发的递减规律是指油田开采过程中产油速度和油井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递减规律可以反映油田开发效果的持久性和可持续性,为制定合理的采油方案提供依据。
3.2 分析方法递减规律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生产衰减曲线法、类型曲线法和动态预测法等。
生产衰减曲线法基于生产数据,绘制油井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曲线的特征和趋势。
类型曲线法通过对不同类型油田的产能和衰减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模型,从而预测油田的开发效果。
动态预测法基于油井产能和地质工程参数,借助计算机模拟和数值模型,预测油田的产能和开发效果。
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引言:注水井调剖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油田增产措施,通过合理的注水井调剖工艺,可以有效改善油藏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注水效果,进而提高油田的产能。
本文将介绍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基本原理以及工艺流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一、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基本原理注水井调剖工艺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调剖剂,通过调整注入浓度和注入量来改变油层渗透性分布,从而达到优化油藏物理性质的目的。
常见的调剖剂有聚合物、微粒和化学药剂等。
二、注水井调剖工艺的工艺流程1. 调剖剂选择: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已有的实验数据,选择合适的调剖剂,例如,聚合物调剖剂可以改变油藏渗透性和深层水驱效果,微粒调剖剂可以填塞裂缝和孔隙,提高油层渗透性。
2. 调剖剂浓度和注入量确定:根据油藏的具体情况和预计效果,确定调剖剂的浓度和注入量。
通常需要进行实验室小尺度试验和地面中尺度试验来确定最佳参数。
3. 施工方案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开槽、封堵和注入等操作步骤。
4. 施工操作: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操作,确保调剖剂能够均匀注入油层,并达到预期效果。
5. 效果评价:通过生产数据监测和实验室测试,评价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
三、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评价评价注水井调剖工艺的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1. 油田产量变化:通过记录油田产量的变化,比较调剖前后的产量差异,评估调剖工艺的效果。
2. 油水比变化:注水井调剖工艺的目的是提高油藏渗透性,从而提高采出的原油量,因此观察油水比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价调剖工艺的效果。
3. 储量评估:通过统计采出的原油量和油藏的产量数据,结合调剖前后的渗透性变化情况,对储量进行评估。
4. 封堵效果评估:调剖剂注入后,会对油藏中的裂缝和孔隙进行封堵,通过测量注入前后的渗透率变化,评估封堵效果。
结论:注水井调剖工艺是一项常用的油田增产技术,通过合理的调剖剂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可以改善油藏渗透性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油田的产能。
海上油田稠油原油物性实验分析研究引言:一、稠油原油物性实验分析方法1.密度测定方法:稠油原油的密度测定可以采用气体密度计、密度计或开放圆筒法等方法。
其中,开放圆筒法较为简单常用,通过测量一定量的原油在一定温度下的体积,计算得到密度值。
2.粘度测定方法:稠油原油的粘度是其最重要的物性参数之一、常用的粘度测定方法有旋转圆筒法、滴定法和滤片法等。
滴定法简单易行且适用于较高粘度的原油,滤片法适用于细颗粒形成的原油。
3.黏度指数测定方法:稠油原油的黏度指数是衡量其温度敏感性的指标。
可以采用滴定法或旋转圆筒法进行测定。
4.硫含量测定方法:稠油原油的硫含量对环境污染和加工过程有一定影响。
可采用蓝光法或氧燃烧法进行测定。
5.残炭测定方法:稠油原油的残炭含量是衡量其焦炭生成倾向的指标。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加热、真空、氮化等。
二、实验结果分析和应用1.化学组分分析:通过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分析稠油原油的化学组分,可以了解其含油种类、烃类组分的相对含量等信息。
2.物理性质和温度关系:通过对稠油原油的密度、粘度等物理性质和温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其黏度指数、凝点等参数,为原油加工和输送提供参考。
3.粘度改善剂应用研究:对于黏度过高的稠油原油,可通过添加粘度改善剂来降低其粘度,提高流动性。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确定最佳的改善剂用量和操作条件。
4.稠油水合物形成分析:稠油原油中含有一定的水分,高压、低温条件下易形成稠油水合物。
通过实验研究,了解稠油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和逆水合条件,可为稠油开采和输送提供参考。
结论:稠油原油的物性实验分析研究对于原油加工、输送和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化学组分分析、物理性质和温度关系研究、粘度改善剂应用研究以及稠油水合物形成分析等,可以更好地了解稠油原油的特性,并为其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稠油原油的物性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复杂、实验周期长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