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仔在问题及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206.55 KB
- 文档页数:2
9 寝 NONG YE ZONG HENG
新县中葑材 产业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及建议
新县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地
质地貌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了天
然的“药库”,是河南省中药材资
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有药用价值的
植物、动物、矿物类资源1 413种,
中药材的品质、产量均居河南省之
冠,银杏、天麻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并已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新县可种植中药材的土地资源较为
丰富,山地、丘陵、冲积河谷和堆
积凹谷等能够适应种植多种中药材。
一、中药材种植情况
新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早在20世纪90年代卡房乡就种植
天麻。目前,全县人工种植中药材 943hm2,产量1 014t。其中红豆杉
266.67hm2、葛根160hm2、银杏叶
38hm 产量120t,天麻32.67hm 产
量163t,百合14.67hm2产量232t,
杭白菊246.67hm2产量276t,桔梗
27.33hm2产量108t,灵芝8hm ,金
银花15hm2产量12t,杜仲8hn12产
量20t,猫爪3.33hm2产量5t,油牡
丹64.67hm ,紫云豆33.33hm ,黑
枸杞20hm。,百合4.67h ,其余面
积是亳菊、白芷、白芍、太子参、
板蓝根、槐米等零星种植的中药材。
随着新县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
加大和周边县市种植中药材的示范
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蓬勃发展,
红豆杉、杭白菊、天麻、葛根等种
植初具规模。其中苏河庙墩村红豆
杉天然氧吧、浒湾兴民科技、卡房
老君山中药材种植、陈店三槐堂中
药材种植、沙窝镇鑫兴天麻种植、
田铺九宋陶杭白菊种植等农民专业 合作社,种植红豆杉200hm2、杭白
菊246.67hm2、天麻32.67hm2。
二、中药材生产、加工、流
通情况 目前,新县有一定规模的中药
材经纪人17人,年收购中药材约
2 886t,收购的主要中药材品种为止
血草、金钱草、鱼腥草、艾叶、三
白草等,主要销售信阳罗山、驻马店、
洛阳、湖北宣化、安徽亳州、广西
玉林、四川成都、河北安国等地。
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一羚锐制药
公司,年加工药材约267t,豫南葛
河南农业2016年第11期(上) 新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李霞
业公司年加工葛根50t。
新县中药材加工企业羚锐公司
2006年在全县试种了颠茄草、小
尖椒等中药材种植技术,筹建大型
GAP基地,“银杏GAP种植与研
究”项目已被列为河南省重大科技
攻关项目。河南羚锐保健品股份有
限公司,以“公司+农户+基地”
的产业化模式,开发了羚锐银杏保
健茶、羚锐银杏洋参含片、羚锐银
杏叶胶囊、羚锐山茶油、羚锐玉露
蒸青茶、羚锐金银花茶、羚锐杜仲
茶、羚锐润通茶等系列保健产品,
带动了新县中药材产业发展。2007
年,新县兴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
郑店、伍榜等4个村承包了近百亩
土地,创办了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基
地,成立了“新县兴民科技农产品
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公
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
模式。2009年,该公司生产菊花获
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
了“兴民”商标,产品全面进入武
汉、郑州等大中城市的超市。同时,
该公司先后参加了中原国际博览会、
河南省政府和河南省农业厅组织的
贸易洽谈会,与香港松仁贸易有限 公司签订了4年、产品价值达200
万美元的销售协议,同广州客商达
成200t菊花销售意向。同时还建立
年加工能力万吨的香菇及杭白菊产
品加工厂,采取统一收购后烘干或
保鲜加工的技术,利用合作社万吨
冻库对加工后的产品进行仓储管理,
不断向生产和销售两个领域延伸。
中药材通过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中药
材经纪入主要销售信阳罗山、驻马
店、洛阳、湖北宣化、安徽毫州、
广西玉林、四川成都、河北安国等
地。种植中药材羚锐公司收购300t
左右,大部分以安徽毫州从事中药
材的商家所回收,豫南葛业公司年
加工生产葛根粉50t,在周河等乡镇
带动300多农户建设葛根种植基地 80hm2,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近万元。
目前,新县正在筹建大别山中药材
交易市场,这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及
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
进作用。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
问题 (一)产业规模较小
一是种植规模小。近年来中药
材市场价格波动加大,中药材种植
面积也很不稳定。二是贸易规模小。
全县有影响的中药材经纪人不足
20人,购销网点不足20个,没有
中药材交易市场,全县交易额不足
3 000t。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
全县唯一的一个中药材加工生产龙
头企业一羚锐制药,在新县采购中
药材数量不大,对全县中药材种植
带动效果不够明显。四是种植品种
盲目。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1 ̄2个
品种,发展中药材基地,有利于形
成较为稳定的产业链条。五是专业
合作社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政策扶持不强
新县虽然2015年出台了加快中
药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相比其
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明显偏弱。
(三)融资困难
发展中药材种植,前期需要大
量资金投入,还存在一定的市场风
险陛。
(四)技术人才短缺
新县大部分中药材种植户对中
药材生长习性、生长环境了解不够,
不能掌握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
种植水平较低。种植中药材是一种
自发行为,技术人才缺乏严重制约
着中药材种植规模的扩大。
四、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一)建好基地 聘请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家,结
合新县的地理、气候、土壤、水资源、
人文等环境和农户种植习惯,充分
论证,编制科学合理规划,合理确
定中药材种植区域,筛选适宜的种
植品种。
(二)加大扶持
以超常规的举措,强有力的措
施,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尤其是在
融资方面,大力扶持适合新县种植
的优势中药材。
(三)搞好示范带动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 N0NGⅦZ0NGlⅡ G
县现 褒韭壤震漪 覆冷詹壤震 向
一、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一)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迅猛
2016年,南乐县现代农业园区
总面积0.69万hm ,其中日光温室 0.12万hm2,大中棚O.33万hlll2, 节水莲藕0.13万hm2,小拱棚及其
他面积O.1万hII12。百亩以上园区
达到49个,干亩以上园区l0个,
万亩以上园区3个(分别为福堪镇
万亩蔬菜园区、张果屯镇万亩蔬菜
园区、西邵乡万亩节水蓬藕园区)。
坚持面向市场,延长产业链,引导
万亩节水莲藕和万亩番茄与北京首
农集团合作对接。
创建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园4个:
干口乡陈村现代农业蔬菜园区、张
果屯镇烟之东联富果蔬园区、西邵 乡万亩节水莲藕园区、韩张镇图马
葡萄园区。目前,南乐县国家级标
准园区数量位居濮阳市第一。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
断壮大 2016年,南乐县县级以上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5家,较 2010年增加25家,其中市级重点
龙头企业4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3家,2016年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
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大力培育农
业产业化集群,建成了国家级生物
基材料集群,培育了玉米深加工产
业化省级集群,其中玉米深加工集
群内集聚4家企业、4家合作社、5 个配套机构,年销售总收入为15.1
亿元以上。集群内企业吸纳农民就
业864人,带动当地农户43 118户。
(三)粮食种植大户不断涌现
据调查统计,南乐县种粮大
户共计146户,约占全县总农户 的0.133%,经营土地面积0.17万
hII12,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3%,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0.17万hmz, 南乐县农业局常振山
约占全县小麦面积的4.4%,玉
米种植面积0.17万hIn2,约占全
县面积的4.6‰其中承包经营
土地面积3.33-6.6hm2的92户,
6.67 ̄19.93hm2的35户,承包经营
土地20 ̄66.6hm2的14户,承包经
营土地66.67 ̄199.93hm2的4户,承
包经营土地200".'666.6hm 的农户1 户。
(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迅速 2016年,全县经工商部门登记
的农民合作社达到880家,其中国
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4家, 市级3O家,县级59家;全县在工
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97家,其中
省级2家、市级3家、县级12家,
农民组织化程度、规模化经营大幅
提高。
二、今后农业发展方向 (一)发展产业化农业 产业化农业就是提高农产品加
工深度和广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产
出率,大力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
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产业树。
比如我们以永乐生物、龙都生物、
宏业生化为核心的玉米深加工就形
成了产业树。同时,我们要大力支
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 户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加
强标准化农田建设,为龙头企业发
展建立可靠的原料供应基地。实现
农业经营产业化。主要农产品的生
产、加工、流通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在80%
以上。 (二)发展标准化农业 只有标准化,才会有专业化和
规模化。为此要以科技创新和科技
推广引领农业标准化;要以农业行 政执法促进和保障农业标准化,以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 产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
系,建成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 测体系,农产品全部实行市场准入。
优质农产品率在95%以上,无公害 农产品产量比重在90%以上,绿色
食品产量比重在50%以上。
(三)发展信息化农业
一是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二
是农业社会服务信息化,三是农业 行政管理信息化。这方面我们要借
助上级政策,有效整合各类资源, 重点突破、积极有为,以信息化助
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龙头企
业、农民合作社、批发市场、种养 大户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农户网
络覆盖率达到30%。 (四)发展生态化农业
发展生态化农业,首先要发展
循环农业。作为农业局就要重点管 好土壤、推广先进科技,加强农业
执法,杜绝农药残留、化肥过量使 用和工业“三废”对土壤的污染。
发展一批生态循环型农业项目,作 为示范引导,推进面上工作。实现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田实现林网化,
基本农田面积保持稳定,确保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防汛和农田排灌体
系更加完善,主要河流防洪标准显
著提高,平原地区实现“旱能浇、 涝能排”。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8%
以上。 (五)实现农业机械化
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在95%以
上,每公顷耕地农机总动力保持在 16kw以上,建成总量适度、结构合
理、服务优质、节本高效的农机社 会化服务体系。
(六)普及农业先进技术 示范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农业
科技贡献率在65%以上。
经营模式,依托羚锐公司等使用中
药材加工企业,建立企业所需的中
药材种植基地,实行订单生产,降
低农户种植风险,确保农户种植收 益,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从而带动
全县中药材的广泛种植。
(四)加强技术支撑
聘请专家教授举办药农知识培 训班,提高药农的中药材栽培技术,
培养农村实用中药材种植人员。
(五)发展以一年种植多年收
的中药材或者是木本的中药材种植,
如油牡丹、葛根、杜仲、厚朴、山
茱萸等。对于初期发展来说,投入
较大,但从长期来说,在还没有形
成产业化的同时,可以有效的规避 市场风险。
(六)确保群众收益
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保持稳
定的中药材种植面积,需建立中药
材种植风险基金,用作中药材价格
暴跌时,补贴农户种植,保障农户
收益,避免价低伤农,挫伤农户种
植积极性。
河南农业2016年第11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