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与迁移(1)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81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屏-片组合是模拟X线成像中使用的一种接收器。
()参考答案:对2.磁共振成像的英文简写为CT。
()参考答案:错3.放射性核素是在磁共振成像中用到的物质。
()参考答案:错4.调制传递函数MTF是以空间频率为变量的函数。
()参考答案:对5.受试者操作特性解析ROC的理论基础是信号检出理论。
()参考答案:对6.B超是一种超声成像技术。
()参考答案:对7.CT图像经重建后可以获得三维图像。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发现X射线的物理学家是()。
参考答案:伦琴2.与连续X射线的最短波长有关的是()。
参考答案:管电压3.X线束成为混合射线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阴极产生的电子能量不同4.人体对X线的衰减的叙述,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脂肪对X线衰减最小5.能表示固有滤过的是()。
参考答案:铝当量6.产生X射线的必备条件是()。
参考答案:高速电子流;阻碍电子流的靶面;电子源7.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康普顿效应产生的几率与能量成反比;不发生电子对效应;相干散射不产生电离过程8.在影响X线减弱的因素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入射光子能量越大,X射线穿透力越强;原子序数越高的物质,吸收X射线愈多;物质密度越高,衰减越小9.软组织摄影用X线管阳极的靶面材料是钨。
()参考答案:错10.人体各组织器官对X射线的衰减程度最大的是骨骼。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增感屏的结构不包括()参考答案:乳剂层2.传统颗粒胶片的感光材料为()参考答案:AgBr+AgI3.扁平颗粒胶片的感光材料为()参考答案:AgBr4.照片密度值为3.0时,对应的透光率是()。
参考答案:1/10005.几何学模糊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焦点尺寸6.通过对线对测试卡的摄影,可以测量()。
参考答案:分辨率7.关于胶片特性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核医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25题1分/题)B1关于核医学内容不正确的是:ASPECT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B核医学不能进行体外检测CPE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D核医学可以治疗疾病E99m Tc是常用的放射性药物B2 脏器功能测定、脏器显像以及体外放射分析等其共同原理是:A 动态分布原理B 射线能使物质感光的原理C 稀释法原理D 物质转化原理E示踪技术的原理E3 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是A判断病灶大小和形态B 病灶区解剖密度的变化C 病灶区解剖形态的变化D 提高病灶的分辨率E 帮助病灶的定位C4 体内射线测量通常测量A α粒子B β粒子C γ粒子Dβ+粒子 E 中子C5 核医学射线测量探头中通常包括A 射线探测器和脉冲幅度分析器B 自动控制和显示系统C、射线探测器和前置放大器D前置放大器和脉冲幅度分析器 E 脉冲幅度分析器和计数率D6 1uci表示A、每秒3.7×1010次核衰变B、每秒3.7×107次核衰变C、每秒3.7×105次核衰变D 、每秒3.7×104次核衰变E、每秒3.7×103次核衰变B7 决定放射性核素有效半衰因素是A 粒子的射程B 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C 淋洗时间间隔D 断层重建方式E 测量系统的分辨时间A8 甲状腺I显像时用那种准直器:A高能通用平行孔准直器B低能通用平行孔准直器C低能通用高分辨率准直器D、针孔准直器E任意B9 放射性核素肝胶体显像病人准备包括A清洁口腔B 无需任何特殊准备C 空腹过夜D 隔夜灌肠E 术前饮水E10 哪项描述肾静态显像原理是不正确的A 肾静态显像的显像剂为99m Tc(Ⅲ)二羟丁二酸B DMSA主要聚集在肾皮质,注药后10分钟肾摄取达高峰C 在1h肾摄取血中DMSA的4%-8%,其中50%固定在肾皮质D 静脉注射1h后,12%DMSA滞留于肾皮质内并保留较长时间,30%-45%排出体外E 注药后3-4h进行显像,以避免显像剂中排泄快的那一部分在肾盏肾盂和集合管内的放射性对皮质显影的干扰B11 肾图a段描述正确的是A a段为聚集段,即静脉注射示踪剂后急剧上升段Ba段为出现段,此段放射性主要来自肾外血床,8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它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血流灌注量C、a段为排泄段D、此段放射性主要来自肾内血床E、10%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摄取C12 临床上为鉴别瘤治疗的疤痕与肿瘤复发病灶,最为有效的方法是:AX-CT BMRIC 18F-FDG PETD 常规X线摄片E 超声检查D13 哪种显像剂可用于肾上腺髓质显像A131I –马尿酸B、131I –氨基酸C 、131I -6-胆固醇D、131I –MIBGE、131I- HIPC14心肌灌注显像极坐标靶心图,是根据下列那种图像制成:A 垂直长轴图像B 水平长轴图像C 短轴断层图像D 冠状断层图像E LAO30-45D15 淋巴显像目前最常用的放射性药物A 99m Tc-硫胶体B 99m Tc-HASC 99m Tc-脂质体D 9、9m Tc-右旋糖酐E 99m Tc-植酸钠D16 关于耻骨下方位骨显像描述正确的是A 疑有尾骨病变B 使用针孔准直器C 患者取仰卧位D探头置于检查床下方E双腿并拢,脚尖相对D17显像剂在病变组织内的摄取明显低于周围正常组织,此种显像是:A动态显像B、早期显像C阳性显像D阴性显像E平面显像C18 131I治疗甲亢确定剂量时,哪项是应考虑增加剂量的因素A 病程短B未经任何治疗C 结节性甲状腺肿D Graves病E 年龄小B19 下列哪项是诊断尿路梗阻的依据:A肾脏指数>45% B半排时间>8分钟C峰时<4.5D峰值差<30%E 分浓缩率<6%D20 骨肿瘤病灶浓聚放射性药物153Sm-ED TMP的机理是A 抗原抗体反B 配体受体结合C 肿瘤细胞特异摄取D病灶部位骨代谢活跃形成的放射性药物浓聚E 放射性药物是肿瘤细胞的代谢底物A21 对于患者的防护,核医学技术人员最关心的是A 实践的正当性与防护的最优化B 患者的年龄与体质C 配合医生做好核医学诊断和治疗D 职业人员的受照剂量E 、放射性废物的收集管理A22 18F-FDG的显像示病灶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增高可能是A 脑瘤复发或残留B 、瘢痕组织C 、放疗效果良好D 、化疗效果良好E 、肿瘤坏死C23门控心血池显像时,应用下列那种显像剂图像质量最好:A 体内法标记RBCB 混合法标记RBC C 体外法标记RBCD 99m Tc –HASE、99m Tc -DTPAE放射性药物的放化纯度C24 “弹丸”注射的正确描述是A、“弹丸”不要求特定剂量下体积不超过1ml B 、“弹丸”要求特定剂量下体积随意C、“弹丸”要求特定剂量下体积不超过1mlD 、“弹丸”要求大剂量下体积尽可能超过1mlE 、“弹丸”要求特定剂量下体积尽可能大D25 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被肝的何种细胞吸收:A、肝巨噬细胞B、胆管细胞C血管上皮细胞D、肝细胞E、转移性肿瘤细胞核医学试题D1.下列核素中,哪一种不发射β射线?A.I-131B.P-32C.Au-198D.Tc-99mA2.放射性核素衰变衰变的速度取决于____。
环境海洋学化学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常量元素:即海水的主要的成分。
除组成水的H和O外,溶解组分的含量大于1mg/kg的仅有11种,包括Na+、Mg2+、Ca2+、K+和Sr2+五种阳离子,Cl-、SO42-、CO32-(HCO3-)、Br-和F-五种阴离子,以及H3BO3分子。
这些成分占海水中总盐分的99.9%,所以称主要成分。
2.营养元素:主要是与海洋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通常是指N、P和Si。
3.主要成分恒比定律:尽管各大洋各海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不同,但海水主要溶解成分的含量间有恒定的比值,这就是海水主要成分的恒比定律,也称为Marcet-Dittmar恒比定律。
4.元素的保守性:海水中物质的浓度只能被物理过程(蒸发和降水稀释)而不被生物和化学过程所改变。
5.海水的碱度:在温度为20℃时,1L海水中弱酸阴离子全部被释放时所需要氢离子的毫摩尔数6.碳酸碱度:由CO32-和HCO3-所形成的碱度7.硼酸碱度:由B(OH)4-所形成的碱度8.海洋低氧现象:对水生生物的生理或行为,如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多样性、死亡等产生有害影响的氧环境。
通常把溶解氧浓度不大于2mg/L作为缺氧判断临界值。
9.悬浮颗粒物:简称“悬浮物”,亦称“悬浮体”、“悬浮固体”或“悬浮胶体”,是能在海水中悬浮相当长时间的固体颗粒,包括有机和无机两大部分。
10.硝酸盐的还原作用:NO3-被细菌作用还原为NO2-,并进一步转化为NH3或NH4+的过程11.反硝化作用:NO3-在某些脱氮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N2或NO2的过程12.海洋生物固氮作用:通过海-气界面交换进入海水中的溶解N2,在海洋中某些细菌和蓝藻的作用下还原为NH3、NH4+或有机氮化合物的过程。
13.Redfield比值:海洋漂游生物对营养盐的吸收一般按照C:N:P=106:16:1进行,这一比例关系常被称为Redfield比值。
14.营养盐限制:营养盐比例不平衡会导致浮游植物生长受制于某一相对不足的营养盐,通常被称为营养盐限制。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是指在自然界中具有放射性的核素,它们的存在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是指,它们从产生源地向周围环境扩散的过程。
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是指,在迁移过程中,它们的扩散和转移的规律。
1.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经由大气降落,往往会进入土壤中,所以它们在土壤中的行为非常重要。
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1 离子交换作用离子交换是指一种化学反应,它可以在离子之间传递原子。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交换过程通常省略了放射性核素的化学反应,直接以可与非放射性同位素交换离子的方式实现。
1.2 扩散作用扩散是指溶质的高濃度向低濃度方向慢慢移动。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扩散过程通常受限于土壤孔隙的大小和形状、水分和作物根的分布。
1.3 沉降作用沉降是指溶质在含有重物的溶液中向下沉降。
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通过重力作用向土壤深层沉降,尤其是在土壤中的水分下沉时。
1.4 粘着作用粘着是指物质表面附着物质的作用。
放射性核素在土壤颗粒表面上的粘着作用通常是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来实现的。
2.放射性核素在水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在地下或地表水中迁移和转移的方式与在土壤中有很大的不同。
在水中,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2.1 分散作用分散是指微观的运动和混合过程。
放射性核素在流动的水中通过扩散、涟漪、湍流等分散方式扩散到远离源头的地方。
2.2 吸附作用吸附是指物质对所接触到的表面吸附。
放射性核素在水中通常会吸附在悬浮颗粒和沉积物上。
2.3 沉降作用沉降是指溶质在含有重物的溶液中向下沉降。
放射性核素在水中通常会沉降在水底沉积物上,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向水下深层移动。
3.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通常会受到气溶胶、尘埃、云、雨和风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3.1 气溶胶作用气溶胶是指空气中存在的温度和湿度难以评估的沉淀物质。
核医学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放射性核素治疗过程中( )应急预案。
A、不需要B、需要C、无所谓D、以上都可以正确答案:B2、关于内照射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多见于非密封放射性物质B、多见于放射源C、常见内照射粒子为γ 射线和 X 射线D、照射特点主要为间断性照射正确答案:A3、辐射工作单位每季度开展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为( )。
A、任务相关监测B、常规监测C、场所监测D、特殊监测正确答案:B4、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 0203CS012345,这是( )类放射源?A、ⅡB、ⅢC、ⅣD、Ⅴ正确答案:D5、外照射个人剂量中,可以按季度为周期进行监测的为( )。
A、常规监测B、任务监测C、特殊监测D、均不可以正确答案:A6、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分级计算时高毒性放射性核素的毒性修正因子是( )。
A、100B、1000C、1D、0.1正确答案:C7、我国居民所受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是( )mSv。
A、4.2B、3.1C、4.8D、2.5正确答案:B8、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1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A、10001000B、100100C、10,10D、100,10正确答案:B9、医学物理师的责任是( )。
A、建立辐射防护委员会B、制定治疗方案C、设备的验收测试和质量控制D、建立实施诊断和治疗的优化方案正确答案:C10、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为( )年。
A、4B、2C、5D、3正确答案:C11、辐射工作单位需要同时分别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的,其许可证由( )审批颁发。
A、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B、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C、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正确答案:A12、医院在申请领取辐射安全许可证前,下列情形应该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是( )。
核素的分布与迁移转化核素是指具有特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
核素的分布与迁移是指核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核素的分布与迁移对于环境保护和核能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核素的分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会经过一系列的衰变过程,转变成其他核素。
不同核素的衰变速率不同,因此会影响核素的分布情况。
2. 地质因素:地质条件对核素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例如,地下水的流动会导致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地质层的特性会影响核素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和吸附作用。
3. 水文地质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对核素的迁移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流动会导致核素在水体中的迁移和扩散。
4. 生物地球化学因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会影响核素的分布与迁移。
例如,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进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核素分布。
核素的迁移与转化是指核素在环境中从一个介质转移到另一个介质的过程,或者在同一介质中发生化学转化的过程。
核素的迁移与转化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溶解度和吸附性:不同核素的溶解度和吸附性不同,这会影响其在水体中的迁移和在土壤中的吸附作用。
2. 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对于某些核素的迁移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还原条件下,铀可以从固相转移到溶液中。
3. pH值:pH值对于某些核素的迁移和转化也具有影响。
例如,铀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吸附到土壤颗粒上。
4. 温度:温度对于某些核素的迁移和转化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高温条件下,某些放射性核素会发生挥发作用。
为了研究核素的分布与迁移,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观测工作。
他们使用放射性示踪剂等方法来研究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并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和模拟核素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行为。
研究核素的分布与迁移对于环境保护和核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考试题库及答案试题一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核医学的定义是A、研究核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B、研究放射性药物在机体的代谢C、研究核素在治疗中的应用D、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E、研究核技术在基础医学中的应用参考答案与解析:D 备选答案A、B、C和E 部分反映了核医学的定义,只有A最全面地描述了核医学的内容。
2.脏器功能测定、脏器显像以及体外放射分析等其共同原理是A、动态分布原理B、射线能使物质感光的原理C稀释法原理D、物质转化原理E、示踪技术的原理参考答案与解:E 示踪技术的原理是脏器功能测定、脏器显像以及体外放射分析的共同原理,故E 正确。
3.γ照相机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A、40~80keVB、100~250keVC、300~400keVD、364keVE、511keV参考答案与解析:B γ照相机由准直器、NaI(Tl)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矩阵、位置电路、能量电路、显示系统和成像装置等组成。
这些硬件决定了γ照相机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100~250keV。
4.显像前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的目的是A、保证剂量准确B、确保检查项目正确C、确保检查安全D、确保结果可靠E、了解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参考答案与解析:B 临床医生对核医学检查可能不了解或不准确,核医学的技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确保检查项目正确。
5.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是A、判断病灶大小和形态B、病灶区解剖密度的变化C、病灶区解剖形态的变化D、提高病灶的分辨率E、帮助病灶的定位参考答案与解析:E 将核医学的代谢或血流影像与CT、MRI的解剖学形态影像进行融合,借以判断病变组织的代谢或血流变化,有助于鉴别病灶的性质,称为"图像融合"。
目前所采用的CT、MRI 设备主要用于帮助病灶的定位。
6.利用电离作用探测射线的基本方法是A、使用能产生荧光的特殊材料B、收集电离作用产生的电子-离子对作为电信号C、预先估计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D、选择适当的断层重建滤波器E、将电离作用产生的电子-离子对逐个编号记录参考答案与解析:B 射线引起物质电离,产生电子-离子对,电子-离子对的数目与吸收的能量和物质类有关,可以收集这些电子-离子对作为电信号,由于电信号与相应的射线活度、能量、种类有一定关系,故采集和计量这些信号即可得知射线的性质和活度。
1各类天然辐射源所致成人平均年有效剂量的估计值为 2.4mSv 。
ICRP第60号报告建议的个人剂量限值中,针对职业工人的年有效剂量限值为20mSv ,针对公众的年有效剂量限值为1mSv 。
2放射性核素的水迁移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其在水中富集的过程,第二阶段,被重力地下水携带的放射性核素在地壳中随地下水的运移而迁移。
3土壤采样点布设方式主要有对角线法;梅花形法;棋盘形法;蛇形法4 故障树分析方法系统的描述导致设施出现通常称为顶事件的某一特定状态的所有可能的故障。
5天然辐射来源于宇宙辐射;陆地辐射;氡和矿物所致的辐射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为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7重力地下水按期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带水;潜水;承压水8废物管理应遵循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9根据射线与探测介质间相互作用原理和效应的不用,核辐射探测器可分为气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固体探测器10沿平均流速方向称为纵向机械弥散,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横截方向称为横向机械弥散,含水层厚度方向称为垂向机械弥散。
1浓集因子CR为水生物(全身或某一器官组织)中核素的平衡浓度与水中核素浓度的比值。
我的答案:×2一般情况下,水生物吸收蓄积达到10倍半衰期后,其体内核素的浓度基本上达到平衡。
我的答案:×3下降泉主要是由潜水和上层滞水补给,上升泉主要由承压水补给。
我的答案:√4处在较高营养级的水生物体内核素的蓄积程度高于低营养级。
我的答案:×5土壤空气与大气有许多不同之处,它以连续状态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其水分含量比大气高,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氧气含量比大气低。
我的答案:×6短寿命中低放废物的最终处置方式均采用地表处置方式。
我的答案:×7对同一种核素同一种生物种类而言,海洋生物对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浓集因子值小于淡水生物。
我的答案:×8外照射监测中采用的当量剂量属运行实用量。
核能开发利用之放射性污染及其研究现状、热点与问题摘要: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的短缺,促使我国核电工业迅速崛起。
业已投入运营的有:浙江秦山核电站、连云港田湾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在建的有广东阳江核电站、岭东核电站、浙江三门核电站和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等;正在规划中的有四川、湖南、山东、江西等地的核电站。
铀是核裂变的主要物质,是极其重要的核电与战略资源,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200 多个,主要分布在两广、江西、湖南、新疆、辽宁、云南、河北、浙江等省。
核电站的运行和铀矿的开采给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
由于放射性污染不同于一般的化学污染,其污染性质、危害程度及其治理方法有着独特性,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本文归结了国内外核能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放射性污染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情况,阐明生态修复是今后放射性污染治理的热点,并梳理了国内外放射性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关键词:核电站;铀矿;放射性污染;研究进展1. 引言进入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是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
在地球化石原料(石油、天然气、煤)的使用年限越来越短的时代,开发新能源已是人类一项迫切和重要的任务。
作为污染相对较小的核能,已被认为是继石油之后的第四代能源。
我国出台的“十一五”核电规划提出,到2020 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 万千瓦,将占全国发电量的4%,平均每年就要兴建一个相当于大亚湾核电站的核电站。
作为主要核电能源,铀矿资源在我国湘、赣、粤等地区已被大量开采。
此外,由于核武器等战略能源储备以及民用科研需要,开发越来越多的铀矿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已是大势所趋。
2. 核能开发利用带来的放射性污染核能的开发与利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旦造成放射性污染,后果不堪想象。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期间,不可避免地要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污染物。
核电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要向环境排放常规的气态和液态流出物(固态放射性废物经压缩按半衰期长短分类存放于放射性废物贮存库, 不向环境排放)。
广 东 化 工 2013年 第1期· 60 · 第40卷 总第243期铀尾矿库放射性核素迁移研究现状周敏,杜洋(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抚州 344000)[摘 要]随着核工业的发展,铀矿冶工业亦得到迅速发展。
由于铀矿水冶的特点,产生了大量的尾矿,而尾矿库是核燃料生产系统中储存放射性废物数量最庞大的场所,尽管人们在尾矿库的设计、建造、运行及退役后的处理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其安全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不可预料的各种地下水文地质等运动,其工程屏障的完整性可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尾矿中的放射性核素随地下水运动迁移到生物圈,进而影响到周围环境质量状况和附近居民的安全健康。
因此,对尾矿库放射性核素迁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铀尾矿库;放射性核;迁移研究[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3)01-0060-02The Uranium Tailings Radionuclide Migration ResearchZhou Min, Du Yang(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344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clear industry, uranium mining and milling industry has also developed rapidly. Due to the uranium hydrometallur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ing in a large amount of tailings and tailings pond is the storage of radioactive waste in the nuclear fuel production system in the largest number of places and people in the design of tailings,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decommissioning after treatment fully considered its security, However, as time goes on, as well as unpredictable geology, groundwater movement, the integrity of the engineered barriers may be damaged, leading to radionuclides in the tailings with the movement of groundwater migration to the biosphere, thereby affecting the quality statu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nearby residents. Therefore, the tailings pond radionuclide migration study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Keywords: uranium tailings ;radioactive nuclear ;migration research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地质学家提出了科罗拉多高原砂页岩卷状铀矿床的淋积成因理论,引起了人们对铀的水迁移作用的普遍关注。
水化学条件使沉积物中Ra-226释放,所以在该区地下水中Rn-222活度比山前洪积扇区低;在平原还原区,地下水中不含有U,含水层中没有额外的Ra-226的来源,且在沉积物中Ra-226受水化学条件作用被释放进入地下水中,导致产生的Rn-222减少,所以在该区地下水中Rn-222的活度最低。
关键词:盆地地下水,铀,镭,氡,水文地球化学作用AbstractSince radionuclides are carcinogenic and teratogenic, the health risk of groundwater radionuclides (uranium, radium and radon) has received much concern. In Northern China, where groundwater is used as major drinking water resource, it is essential to study groundwater radionuclides. However, few data are available for groundwater radionuclides in the Hetao basin, P.R. Chin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radionuclides in groundwater from the Hetao basin.From alluvial fans, via transition area, to flat plain in the Hetao basin, 82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irrigation and drinking wells, and 16 sediment samples from two boreholes and 15 bedroc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y in the Langshan mountain were also collected. Radionuclides and major components and trace elements were analyzed in the lab.Results showed that 40.3% of investigated samples had uranium concentrations greater than 30 μg/L (WHO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High U groundwater was mainly found in alluvial fans and transition area. Of analysed samples, 52 groundwater samples had radon activity >11.1 Bq/L (EPA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which was mostly observed in alluvial fans. Although an increasing trend in Ra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from alluvial fans to flat plain, no samples had Ra concentrations greater than 0.185 mBq/L (EPA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Groundwater in alluvial fans was mainly recharged from fracture water in mountain areas, which was present under oxic conditions. Uranium existed in the form of U(VI), and mainly occurred as complexes with bicarbonate in groundwater, which was related to high mobility of U. In transition area and flat plain, U(VI) was reduced into U(IV), and consequently sequetrated as UO2.The Ra isotopes in groundwater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alpha recoil process of the parent nucleus in the aquifer rocks and on the surface coatings of clay minerals and Fe/Mn oxides. In the alluvial fans, Ra was readily adsorbed on the clay minerals neighbouring aquifers, and Fe/Mn oxides, which were the sinks of groundwater Ra. In the transition area and flat plain, groundwater Ra mainly originated from alpha recoil process of the parent nucleus in the aquifer sediments, dissolution of radium sulfate minerals and reduction of Fe/Mn oxides.Groundwater Rn was mainly from decay of adsorbed Ra by α- recoil process. In alluvial fans, Ra-226 decayed from U-238 was adsorbed on sediment surfaces, which was the reason for high activity of Rn in groundwater. In transition area, although Uwas immobilized in sediments, the decay product Ra-226 was released during reductive dissolution of Fe/Mn oxides, which led to a low proportition of samples >11.1 Bq/L. In flat plain, both U and Ra-226 were low in aquifer sediments, which led to less production of Rn-222 from α- recoil process.Keywords: Aquifer; Sediment; Bedrock; Source; Fate; U; Ra; Rn; Geochemistry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2 地下水放射性核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科学问题的提出 (6)1.4 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6)1.5 课题支撑 (8)第2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特征 (9)2.1 自然地理概况 (9)2.2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0)2.3 河套平原沉积过程及演化 (12)第3章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15)3.1 采样区域分布 (15)3.2 常规水样采集与分析 (15)3.3基岩和沉积物样采集过程 (16)3.4 放射性核素的采集与分析 (17)第4章研究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21)4.1 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 (21)4.2 控制地下水化学演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23)4.3 本章小结 (28)第5章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及分布规律 (29)5.1 地下水中U的含量及分布规律 (29)5.2 地下水Ra核素活度及分布规律 (30)5.3 地下水中Rn-222的活度及分布规律 (32)5.4 沉积物及岩石中放射性核素 (33)5.5 本章小结 (37)第6章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39)6.1 水化学条件对放射性核素分布的影响 (39)6.2 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源与汇 (47)6.3 本章小结 (53)第7章结论与建议 (55)7.1 主要结论 (55)7.2建议 (56)致谢 (57)参考文献 (58)附录 (65)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放射性核素对于人体危害很大,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并不一样。
核科学技术术语第4部分:放射性核素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放射性核素领域有关的术语及定义。
本文件适用于放射性核素通用领域、放射性核素制备、放射性核素制品以及放射性核素应用领域内编写标准和技术文件、翻译文献及国内国际交流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通用术语放射性radioactivity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的现象。
放射性衰变radioactive decay不稳定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射线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s天然或合成的能够自发地放出各种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等)的不稳定核素。
半衰期half-life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衰减到初值一半时所需要的统计期望时间。
是表征放射性衰变统计规律的特征量之一,常用符号T1/2表示。
放射性同位素radioisotopes某种可以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天然放射性核素natural radionuclide在自然界天然存在、自发进行放射性衰变的核素。
注:根据来源可分为三类:天然放射系(铀系、钍系和锕系)核素(如铀系中的238U、钍系中的232Th和锕系中的235U)及其衰变子体(如234Th、228Ra和231Th);宇宙射线作用于地球大气层产生的核素(如3H、7Be等);不成系列的长寿命核素(如40K、87Rb等)。
人工放射性核素artificial radionuclide自然界不存在、借助反应堆和带电粒子加速器等改变原子核内中子、质子比例而人工合成出的放射性核素。
包括锝、钷和原子序数大于93的元素。
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确定时间间隔内从某一特定能态上自发核跃迁数的期望值与该时间间隔之商。
其SI单位是s-1,专用单位名称是贝克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Bq。
比活度specific activity单位质量的放射性活度,单位为Bq/g或Bq/mol。
铯137在土壤中的分布、迁移及应用综述潘玉梅;艾美荣;曾嘉;白银萍【摘要】土壤中铯元素主要来源于核武器实验、核反应堆的放射性废物以及核电站核泄漏和核燃料处理厂的放射性废液.在土壤研究中,主要利用放射性核素铯137(137Cs)进行土壤侵蚀研究,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流失、沉积和空间重新分布等详细信息.该文重点介绍了铯137(137Cs)在土壤中的分布及迁移特征与铯元素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铯元素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9(025)007【总页数】3页(P66-67,73)【关键词】放射性铯;土壤侵蚀;分布【作者】潘玉梅;艾美荣;曾嘉;白银萍【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永州市环境保护科研所,湖南永州 42500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1860年德国化学家本生(R.W.Bunsen)和基尔霍夫(G.R.Kirchhoff)在研究矿泉水的光谱时发现新的元素谱线,根据光谱线的颜色按拉丁文caesius(天蓝色)命名为cesium。
1881年赛特贝格(C.Setterberg)在电解氯化铯-氰化钡混合熔盐时,首次制得金属铯。
铯是最活泼的金属之一,它有16种核素,其中核素134Cs、137Cs是2种裂变产物,两者都是中毒性核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铯137(137Cs)是铯的所有核素中放射性最强的核素。
137Cs在工业[1]、军工[2]、医用科学[3]研究领域均有广泛的用途,还可用作同位素示踪核素等方面[4]。
除此之外,人类健康也受其影响[5],137Cs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
1 土壤中137Cs的来源及分布特征1.1 土壤中137Cs的来源土壤中137Cs主要来自核武器试验[6]、核反应堆的放射性废物以及核电站核泄漏和核燃料处理厂的放射性废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