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景色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窗外的风景》教案【教材分析】窗既为建筑的室内空间提供自然采光、通风,满足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灵活多变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欣赏窗户和窗外的美景,感受不同的窗户带给人们不同的看景心情和生活情趣,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窗外风景。
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正处在学龄中期。
学生的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导形态,但具体形象仍在思维中占有重要位置。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接触和尝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解窗户的造型特点,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
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景物取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不同的窗户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发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教学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欣赏、讨论、合作、探究多种方法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窗户图片,提问你觉得窗户有什么作用?2.展示欣赏造型多变、风格各异的窗户。
窗户是房间的眼睛,透过这么多造型奇特的窗户,我们定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景色3.课题《窗外的风景》(二)新授——联想1.展开想象,播放鸟语花香音效,想象窗户的外面是怎样的情景?2.打开这扇窗,还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3.欣赏这些窗户与窗外的景色,说说有什么特别的美感。
它除了是窗之外,还像一幅?4.移动画面,设计师巧妙地依据风景设计窗口,达到引景的效果,使窗与景相得益彰,收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窗外的风景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2.通过观察自然和体验艺术创作,培养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感3.掌握绘画的基础技巧,如手绘线条、颜色运用等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窗外的风景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描绘它们,并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使其在绘画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窗外风景的定义和意义窗外的风景通常指从室内窗户或门的视角看到的自然环境,通常是一些树木、花草和自然景观,有时也出现建筑物,车辆或人行道等。
窗外的风景对艺术画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启发艺术家创作出富有现实感和生动感的作品,同时也能以平凡日常的视角,将室内的小空间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为生活注入美学情趣。
2. 观察窗外的风景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们需要观察窗外的风景。
学生需要站在窗口前,仔细看窗外的景物,观察它的色彩、线条、形状和纹理等。
这些观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窗外的风景表达在画布上。
3. 线条和构图在竖直的画布上,学生需要运用画笔使用线条,将窗户内部的框与外部的世界连接在一起。
要求学生在整个画布的构图上偏于宽大和宽敞的感觉,突出窗户和室外大自然的景色。
4. 色彩运用学生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混合,创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窗外景色。
在运用颜色时,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窗外的景色,选择最适合的颜色和比例,使其表现出画作的生动感和现实感。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使用笔刷来进行颜色的塑造和运用,使其表现出更加细致的纹理和色彩效果。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和调查,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加以理解和运用。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雅致简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创意,引导他们用自己画笔创造出更加纯粹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自由创作首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画布和素材,让他们自主和自由地进行创作。
窗外的风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窗户的造型特点,并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并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景物取舍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不同的窗户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发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一.回忆窗。
师:假日的清晨,一缕阳光撒过,当你轻轻推开小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看到了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忙碌的人群,远处公园里满园的秋色,小鸟静静的停在树梢上。
你是否也曾欣赏过这美丽的景色。
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景色。
生:透过我家的窗户,我看到了……师:看来每位同学所看到的窗外的风景都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吴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推开窗户,欣赏窗外的风景。
(板书课题)二、感受窗1、在生活中,不同地域、不同的民族他们所居住的房子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面请跟着老师一起来欣赏风格各异的窗户和不同窗外的美景。
(ppt)提问:a. 我们刚才开到的窗户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窗框、窗格、玻璃、窗帘……窗框+窗格(板书)b. 窗框有什么特点?(外形多样,别具一格),窗格有什么特点?(纹样丰富)你还见过其他样式的窗户吗?c.在你的印象当中你见过最美的窗外的风景是怎样的呢?小结:不同的窗户不同的景色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
2.接下来请大家仔细欣赏一组江南园林的花窗,说说自己的感受。
(ppt)提问:a.窗框的形状有哪些变化?b.这些窗户与窗外的景色有什么特别的美感?教师总结:窗户就像一个个绝妙的取景框,不同的角度构成不同的画面,透过这一方精雕细刻的窗户,像一幅幅生动雅致的中国画,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是画也是窗,是窗也是画。
那么除了窗户是一个取景框之外,其实同学们今天也都带来了一个取景框,知道它在哪里么?生:手。
2019-2020年最新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4课窗外的风景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窗户的造型特点,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2.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
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景物取舍的方法。
3.体会不同的窗户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发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窗既为建筑的室内空间提供自然采光、通风,满足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灵活多变的建筑造型元素,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窗是中国园林中结构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元素之一,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
清代美学家李渔在其《闲情偶记·居室部》中着重论述了窗的设计及其美学思想。
他不仅强调窗棂与栏杆的设计应讲究装饰美,而且还力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
即用门或窗作为取景的画框,每一个窗(门)就像一个取景框,在画框内有计划地组织景面,框取不同的景物。
外面望去,窗(门)内就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是画也是窗,是窗也是画。
正是这些不同类型的窗的存在,才使园林空间更加深邃,景色更加丰富。
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欣赏窗户和窗外的美景,感受不同的窗户带给人们不同的看景心情和生活情趣,同时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创作描绘窗外风景。
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江苏苏州网师园的“殿春簃内”的窗景:斋壁上置有一方方精雕细刻的木格花窗,斋后的小天井里略置垒石,再植数棵梅、竹、芭蕉、天竹等,透过花窗,便形成了绝妙的框景,如同一幅幅雅致的国画。
由于花窗与天井里的花木形成空间距离,小小的书斋显得从容畅达,景面丰富多彩。
教材还选用了江南园林的窗景、江南水乡的窗景以及一些不同形状的窗户与窗外的景色的摄影作品。
图片中这些造型不同的花窗犹如一个个天然的取景框,与窗外的景色相映成趣,一年四季,无限景色入画来。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窗、外”等10个生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窗外”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窗外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窗外景色的美。
(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学习时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学会用“窗外”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记忆和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景色描写。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图片素材。
1. 导入新课(1)展示窗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窗外的景色。
(2)板书课题“窗外听课的孩子”,引导学生读题。
2. 学习生词(1)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生词。
(2)用生词造句,巩固记忆。
3.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
4. 学习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课文中的孩子为什么在窗外听课?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窗外景色的美和孩子的学习态度。
6. 作业布置(1)回家后,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用“窗外”造句。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和完成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窗外的景色,体会大自然的美。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九、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计划在2课时内完成。
十、教学资源:1. 课文课件或黑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窗外》精选教材教案《窗外》作者通过对从前窗外四季美景的追忆,表达了对古朴美丽的乡村和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窗外》精选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窗外》精选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教学难点: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早晨我们打开窗,会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夜晚我们打开窗,又会看到灯火阑珊的都市,今天我们要打开泰格特的小说《窗》,听到的却是一段美丽的谎言,一起感受人间的善恶美丑二、赏析“窗”的美点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这篇小小说发表在了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上,不久入选了中学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可想而知,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的学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赏析小说的亮点,通过这篇小说让同学们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请看大屏幕上我为大家提示的亮点(题目、写法、结尾)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一一赏析亮点1、题目。
小说为什么以“窗”为题?明确:《窗》更简洁含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一语双关,既指病房的窗,也指心灵之窗(美好、丑陋),以窗为题,更能突出主题以后同学们在给文章定题目的时候也应该像《窗》一样,精炼、含蓄2、写法。
(1)对比。
人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乐观善良、热爱生活、品德高尚(善、美)不靠窗的人:自私自利、冷酷残忍、卑劣丑恶(恶、丑)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莎士比亚也说过:“任何一只猛兽也有点恻隐之心”小说中的不靠窗病人连一只猛兽都不如,自私心理多么可怕!看到的景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风景优美。
不靠窗的人:秃墙一堵。
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1. 学习窗外风景的绘画技巧,运用各种线条和颜色表现窗外的风景。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窗外的风景,运用线条和颜色进行绘画表现。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窗外的风景,突出重点元素。
2. 如何处理画面中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2. 窗外风景的图片或实物的窗景作为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窗外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窗外风景的感受和体验。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如何观察窗外的风景,提出观察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2. 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进行绘画表现,示范绘画技巧。
三、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观察窗外的风景,进行绘画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窗外的风景,突出重点元素。
四、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窗外的风景2. 观察重点3. 线条和颜色表现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窗外的风景,进行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风景,运用线条和颜色进行绘画表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座位,自由发挥,创作出富有个性和想象力的作品。
在展示和评价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窗外风景的观察不够细致,绘画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2024年《窗外》带有备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窗外》一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本解读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人性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文章主旨和深层含义的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难点: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和作者意图的解读,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窗外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窗外的兴趣和好奇,进而引出本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全文,标出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型,尝试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文章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展开讨论,互相分享阅读感受和理解,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讨论。
课堂互动邀请几组学生代表上台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思考。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窗外景象的感知和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理解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或进行简短讨论,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要求学生收集与窗外主题相关的材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读后感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窗外的景色
教学目标:
1.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2.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3.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
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学生用具:
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来学习《窗外的景
色》。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中窗户:
a.有哪些形状?
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
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
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
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
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
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
a.白天、春天。
b.夏、秋、冬、夜晚、雨雪
c.汽车、飞机、轮船等。
3.品窗
老师:
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
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回答:
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
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
时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
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中、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
2.画面饱满,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
四、教师指导
1.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
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
2.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教学设计: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使作业更
加完善,而且有助于美术技能的提高。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
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 (一句话)。
教学设计:以8人小组为单位,创作时能促进学生交流和推选作业的方
便。让学生一句话的点评,是学生再次接受欣赏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
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七、教后反思
第
二课时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 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 ,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