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纳德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对巴纳德的管理思想以其人性论为基础,对其理论进行简单系统的论述。本文主要针对其对高校管理的启示进行阐述:第一,从高校行政管理的人本思想、系统运作、道德统合三个方面论述可能获得启示和改进;第二,从高校教学的教师权威、激励、非正式组织三个方面论述需要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巴纳德高校管理启示

目录

一、理论提出背景 (2)

二、理论概述 (2)

三、对现代高校管理的启示 (4)

(一)对于行政管理的启示 (4)

(二)对于教学管理的启示 (5)

四、总结 (6)

参考文献: (6)

巴纳德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rving Barnard ,1886~1961)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近代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一、理论提出背景

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促使西方世界各国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对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行政行为进行深刻的思考。梅奥等人有关西方电气公司实验的报告从医师的角度来考察工人的满足和第一线管理人员的问题,虽发现新的模式解释社会现象,但是并没有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组织理论模式。由于巴纳德自己的经理人员经历而对同环境关联的公司更感兴趣,且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行政学家对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建构做了很多工作(管理主义认为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的最大化),巴纳德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

二、理论概述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又称为自觉协作活动系统理论,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其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他的人性论---人只能在一定环境下体现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行使自己的选择能力。

一定的环境意味着存在约束条件或因素,若从事的某项活动也非依靠个人的能力能过完成的,则需要群体的协作克服上述的困难,但是协作并不意味能够达成任务,即有效地协作才能完成任务;从个体的动机方面讲,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能力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条件--物的因素 (指宇宙的各种物理的力量)、生物的力量(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有机体存在的必然有限性)、社会的因素(指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或者精神的力量),若要实现个人的自由意志和行使自己的选择能力需要他人的协助;因此建立或加入组织是必要的。对此巴纳德提出了正式组织存在的基本要素—明确的共同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共同的目标就是组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所要实现的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也是组织之所以存在的价值。协作意愿的含义是自我克制,交付出个人行为

的控制权以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即指个人要为实现组织目的贡献力量的愿望。组织得以产生和发展,人自愿向组织这一协作系统提供服务的意愿是非常关键的(组织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的互动和协作)。可以说协作的意愿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是发展不起来的。如果组织成员不了解组织要求他们做什么,做成功以后他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就不可能诱导出协作的意愿来。良好的沟通是连接和沟通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使这两个要素得以动态地结合。它在组织要素中居于中心地位。

但同时巴纳德提醒我们正式组织由非正式组织产生并且必须有非正式组织,但是在正式组织产生以后,人们又创造出非正式组织并且需要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由无意识的社会意识过程产生,是不确定的,而且没有固定的结构和分支的结构,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群体。它存在有利于信息交流、通过调节人们的贡献意愿和稳定客观的权威来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维持人们的个人人格、自尊心和独立选择能力等作用。巴纳德以组织有效性与组织能率理论为基础,将组织平衡进一步区分为两种过程的平衡:组织的对外平衡与组织的对内平衡。一个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持组织的对内和对外的平衡。

对于正式组织中的人及其行为,巴纳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于存在组织的人,分为管理者和下属。就管理者,结合组织存在的基本要素,提出了其基本的职能--建立并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促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作出重要贡献、阐明并确定本组织的目标。

正式组织的复杂性使得有必要建立一个信息交流系统,经理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要善于领会组织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使组织中的各个部分协调地工作;必须领会到与组织有关的整个形势和组织所承担的责任,要忠于组织,要有勇气、有判断力,受到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组织的整体的目标要由各个部门的单独的具体的目标来整合,而非单个的经理人员制定的,这其实就是把组织的权力交给各个部门,让所有的部门都接受组织的目标,相互联系起来协调地实现组织的目标。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显然这些职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组织的组成要素。

而对于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品质和选拔也有相关的阐述。例如领导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任命或免职),代表下级的非官

方授权(接受或拒绝),后者即被领导者的拥护程度是领导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领导人选拔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其过去的工作表现。

巴纳德认为管理者的权威从根本上说,“一个命令之是否有权威决定于接受命令的人,而不决定于权威者或发命令的人”,即取决于支配属下的命令是否能为属下所接受,并提出了提出了“无差异范围”的概念。无差异范围指一个人对于让他干什么和怎么干是无所谓的,他不一定真正信服这样的指令或建议仅仅是服从而已,即是接受权威的范围。而组织成员的无差异范围取决于组织对个人提供的诱因超过其负担或牺牲的程度,若组织对成员的诱因等于或大于成员的贡献则无差异范围就相应的大,否则相反。同时,巴纳德将领导者对下属人员的权威可以分为两种:职位权威来自于领导者职位和等级制本身、领导权威来自领导者的才能、知识、知识水平对属下的影响。将这两种权威结合起来会大大提高下级人员的接受范围。特别是后者的加强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结合管理者的相关阐述,则形成了决策论---决策是组织行为的特征、决策过程的随机应变主义、决策过程的专门化与经理人员的职能三方面的内容。

三、对现代高校管理的启示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有高度的现实意义,由一个实践家在长期的观察和经验中得出的系统的理论,具有广泛的适用价值。饭野村树(2004)“不论是企业、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政府组织,巴纳德的组织理论都能够适用”。通过对巴纳德组织结构思想的剖析,可以从中汲取到于我有用的思想精华并结合到我国高校的情况,可以从行政和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启示。

(一)对于行政管理的启示

1.从人本主义的组织结构观看行政组织

在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构建中,贯穿其中的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观念。组织的产生、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结构的设置和组织的持续存在与发展,都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发展为宗旨。

从高校的组织结构来看可以做出如下的思考:一方面,在行政组织结构内部应体现出人本性特征。行政组织机构中的成员不仅有着“行政人”的人格特征,还有着一般社会人的特征。对于其社会人的特征,可以从其设定和促进个人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