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酒工业科研和技术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8
我国蒸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嘿,你们知道吗,我国的蒸馏技术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啊!”
我国蒸馏技术的现状那可是相当可观的呀!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
比如说在化工行业,通过蒸馏可以分离和提纯各种化学物质,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能把混合物变得纯净而有用。
你看那些大型化工厂里,蒸馏装置日夜不停地运转着,为我们生产出各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多牛啊!
在食品工业中,蒸馏技术也大显身手呢!像白酒的酿造,就是利用蒸馏来提取酒精,得到那醇香的美酒。
咱中国的白酒可是世界闻名的呀,这可少不了蒸馏技术的功劳呢!还有精油的提取,通过蒸馏把植物中的精华提炼出来,那可是天然的宝贝呀!
再看看医药领域,好多药物的生产和提纯也都离不开蒸馏。
这就好像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帮助制造出高质量的药品来治病救人。
那发展呢,更是让人充满期待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蒸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不断涌现,让蒸馏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就好比是一辆不断升级的跑车,跑得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好。
举个例子吧,现在有一种新型的蒸馏塔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分离效率,降低能耗。
这就像是给蒸馏技术插上了翅膀,让它能飞得更高更远。
而且科研人员们还在不断探索更节能环保的蒸馏方法,这多有意义呀!这不就是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地球在努力嘛!
你说,我国的蒸馏技术是不是超厉害的?它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英雄,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应该为它感到骄傲和自豪呀!难道不是吗?相信在未来,蒸馏技术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奇迹,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白酒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陈勇【摘要】系统阐述了白酒行业各专业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检测技术中的高端仪器分析,数据分析中的复杂数学模型,工艺技术中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品评勾兑中的计算机智能勾兑,生产、包装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运用进行总结.【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3页(P119-121)【关键词】白酒行业;技术发展;科技发展;仪器分析【作者】陈勇【作者单位】贵州湄窖酒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贵州湄潭5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TS261.4;F27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是逐渐深入的。
对于白酒技术的发展历史而言,这一过程的阶段性体现得更加的明显。
白酒,这一复杂的物质其系统构成原理的解析也将会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知深度的提高而发展,白酒技术已在计算机科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下发生了很大的质变。
白酒酿造技术历史悠久,纵观这一历史过程,可以证明,白酒行业的技术发展将要在以下的5个方面有重大进展,需经历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变革及形成的高峰期。
1 检测分析方面白酒检测技术的发展从古时的无检测分析到近代的简单理化检测,再到现代先进的气相色谱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再发展到高端精密的离子色谱检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及近红外光谱检测。
这一系列的技术变革,使得人类对白酒的神秘组成成分逐渐有了科学的、清晰的认识。
随着仪器性能、检测能力的提升,人类对白酒的微量组成成分——酸、酯、醇、醛、酮、酚、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矿物质等各类结构的化合物将会有更精细、更完整的认识。
先进的仪器分析技术将以往应用的化学分析方法提高到对微观成分、多分子聚合体形态特征的研究层面,为中国传统蒸馏白酒香型鉴别和质量鉴定增加了科学、全面的鉴别方式和手段,为科学的划分香型、判断酒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白酒行业中酒体香味特征物质全面剖析及风格形成机理研究的步伐[1]。
固定化技术在白酒行业中的应用回顾与展望何 运,周文川,田殿梅(泸州职业技术学,四川泸州 646000)摘 要:本文就固定化技术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
从固定化生物细胞和固定化酶两个方面,梳理了近40年来,固定化技术在白酒行业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其应用范围涵盖了白酒生产中的功能微生物强化、发酵工艺改良、生产效率提升、原酒催陈老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酒体除杂净化等内容。
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对未来固定化技术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方向提出了个人的意见与展望。
关键词:固定化;白酒;发酵;固定化细胞;固定化酶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 in Chinese Baijiu IndustryHE Yun, ZHOU Wenchuan, TIAN Dianmei(Luzhou V 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basic content of 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immobilized biological cells and immobilized enzyme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hinese Baijiu industry have been sorted out in the past 40 years, of which the application scope covers functional microbial strengthen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promotion, raw wine aging, waste resource utilization, liquor body impurity purification, etc.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personal opinions and prospect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application of immobilization technology in Chinese Baijiu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Keywords: immobilizatio; Baijiu; fermentation; immobilized cells; immobilized enzyme1 固定化技术概述固定化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生物细胞或一些不稳定的酶,吸附或固定在较小区域空间内,使其细胞数量或酶浓度得以富集浓缩,在保证其生化活性的同时,又能提高细胞或生物酶结构稳定性、环境耐受性、重复使用性的一种生化处理技术。
白酒酿造技术论文白酒酿造技术【摘要】白酒是地域性产业,白酒酿造的过程是生物发酵、微生物群落富集和生长的过程,直接影响着酒的风味和品质,因此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工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把酿酒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的做法是:突破对环境的的完全依赖,理性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建设和应用。
【关键词】白酒酿造;工艺;创新酒的品种繁多,就生产方法而论,有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两类。
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青酒等,出现较早。
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经蒸馏而得的高度饮料酒,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现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机物。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气里、尘埃中和果皮上都附着有酵母菌。
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酒。
1.白酒工艺的创新与发展1.1现代生物技术在酿造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用来制造某些特殊风味的食品;还用于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提供新的食品资源。
食品生物技术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支柱,是未来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美好的未来。
浓香型白酒的固态发酵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微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和各菌种间的共生、共酵、代谢调控过程,直接影响白酒的产量和质量。
发展对各种曲药和窖泥中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研究中国白酒风味因子的形成机理,便于有效控制环境条件,以实现优质白酒的生产。
1.2酶催化工程的引进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以其高效性和改善环境等优势在食品、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酶工程和白酒技术创新现已密不可分。
一方面,我们从自然界中获得丰富的新酶源;另一方面,能够对现有酶进行分子改造,从而获得适于工业应用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工程酶,因此,生物催化成为生物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分析1中国白酒行业特点和市场特征分析1.1行业特点分析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从肩挑背扛到半机械作业,从口授心传、灵活掌握到有文字资料传授。
这些都使白酒工业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一批厂家成为我国酿酒的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应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民族特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酒文化,使白酒行业发扬光大。
对于我国白酒行业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1)我国白酒企业的生产呈现出规模化、工业化、多元化格局,白酒行业逐步走向规模经济效益。
“八五”以前,我国白酒企业规模小,生产较分散,手工作坊多,经过“九五”时期的发展,通过市场竞争的大浪淘沙,部分企业的规模日渐壮大,企业效益逐步提高,规模经济、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体现;在规模发展的同时,一些资本雄厚、市场销售好的名优白酒企业通过联营、收购、兼并等方式,对外实行资本扩张,进行资产重组;对内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组建了各种形式的白酒企业集团或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全国白酒产量达万吨的白酒企业近70家,其中产量在2万吨以上的白酒企业有30家。
2009年,白酒年销售收入前10强白酒企业是四川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湖北稻花香、山西汾酒、江苏洋河、湖北枝江、四川剑南春、江西四特、四川郎酒,这些白酒企业集团都有一个特点,利用主厂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优势,不断拓宽经营领域,逐步向其他领域或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白酒产品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品牌不断涌现。
随着机械化设备的运用,微机勾兑等技术的进入,白酒产品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白酒中多种成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合理的运用。
为了适应市场的竞争,白酒企业格外重视品牌的塑造和培养,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开发,实施名牌战略,强化品牌策划。
名优酒的数量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新的品牌产品不断出现,并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中国白酒三十年发展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白酒业的发展也迎来全新的篇章。
在建国初的35年间,我国的酒企业经过合并重组、技术创新发展、品牌打造等几个重要的阶段,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85年开始,我国白酒业迎来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主要有骨干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区域名优品牌的崛起、创新技术的深度开发、调节期及“黄金十年”繁荣期。
近30年的发展,已使得白酒业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并且在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产业集群打造、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0年间,白酒行业总体呈现出“一张一弛”的螺旋式发展特点,即快速发展一个时期,随即进入一个调整阶段,经过徘徊和积蓄力量,再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期,表现出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节奏。
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年度工作报告尊敬的各位会员单位,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向大家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中,感谢各位会员单位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白酒分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协会工作概况在过去的一年中,白酒分会围绕“服务会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宗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我们加强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与各相关协会保持密切合作,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会员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行业管理标准制定,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二、政策与法规支持白酒分会积极参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酒类行业协作组等部门开展广泛合作。
我们组织会员单位反馈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需求,并积极推动解决,为行业争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为会员单位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行业标准制定我们加强了与国内外先进标准组织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提高了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我们还组织了标准解读会,向会员单位普及行业标准要求,推动了白酒行业的标准化发展。
四、技术创新与研发白酒分会加强了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积极推动酒类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还组织了技术交流会、研讨会,为会员单位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五、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白酒分会加强了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推动了会员单位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推介活动,增加了会员单位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六、会员服务与培训白酒分会重视会员服务,加强了会员关系维护和沟通。
我们定期组织会员大会和培训班,为会员单位提供各类培训、咨询和服务,帮助会员单位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
七、行业展会与宣传活动我们积极参与国内外行业展会,并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了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还向社会公众普及了白酒知识和文化,增强了公众对白酒行业的认知和了解。
白酒行业发展概况(摘录)目录一、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二、我国白酒行业内主要企业和主要企业市场份额三、白酒行业进入障碍四、白酒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五、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六、影响本行业的有利及不利因素七、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八、行业的上下游关系一、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一)白酒的种类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饮料酒。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也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
1、按照香型分类:目前我国白酒主要有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等 11 种香型,其中浓香型代表有五粮液(多粮)、国窖 1573(单粮);清香型代表有汾酒、青稞酒(青稞原料)、红星二锅头(二锅头工艺);酱香型代表有茅台酒。
2、按照曲种分类白酒主要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和混合曲酒。
3、按照按照工艺分类,白酒主要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三类。
固态法白酒以粮食为原料,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蒸馏,经陈酿、勾兑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液态法白酒以含淀粉、糖类的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的白酒;固液法白酒是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 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白酒。
(二)我国白酒产业发展新中国白酒行业经历了恢复、发展、调整、繁荣四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产业恢复期(1949-1978)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白酒的产量只有 10.8万千升,到“文革”后的1978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143.74万千升,比建国初期增长了近 15 倍。
2、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1979-1996)20 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经济体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白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996 年白酒产量达到 801.3万千升,是建国初期的 80 倍左右。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2008年工作报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兼白酒分会理事长王延才各位理事、各位代表: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特大地震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趋缓,白酒行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扭转不利局面,取得明显效果,保证了2008年白酒行业发展继续保持稳步、和谐、向前。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工作,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着重在引导行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技术质量、强化人才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得到了各政府部门和会员单位的肯定和认可。
在此,我代表白酒分会对一向帮助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就2008年白酒行业形势和白酒分会主要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行业经济运行状况2008年我国白酒行业各项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总体运行良好。
从产量情况看,白酒行业2005~2008连续4年实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2008年白酒行业完成产量569.34万千升,同比增长15.79%,产量超过10万千升的地区有13个,分别是: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辽宁省、湖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内蒙古、河北省、贵州省、北京市、吉林省、江西省、重庆、山西。
全国产量区域差异明显,传统产酒大省依然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2008年月全国各区域白酒产量单位:千升从销售情况看,2008年白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574.85亿元,同比增长27.79%,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规模以上企业中高档白酒销量增长迅猛。
这说明:一是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明显,注重发展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生产、营销方式更趋成熟和理性;二是科学饮酒、健康饮酒、快乐饮酒的文化理念逐渐被我国酒类消费者所认同,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费方式对名优白酒的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
2008年月全国各区域白酒销售情况单位:千元从利润和税金情况看,2008年1~11月实现利润186.43亿元,同比增长36.79%,实现税金178.60亿元,同比增长19.64%。
我国白酒工业科研与技术的发展2002年以来,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规模以上企业的白酒产量基本处于略有下降的较为稳定状态。
2002年全国白酒产量为360万kL,2003年为341万kL,2004年为323万kL。
高、中、低档白酒产量和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型趋势。
高档白酒的产量比例较小,约为20%,但创造的利润却最大,约占50 %;中档白酒的产量和利润均为35 %;低档白酒产量最大,但利润却最小[1]。
产品结构也符合国家对白酒产业的政策要求,低度酒约占70 %,新型白酒的产量在白酒中约占到70%,且产品有向中高档转化的趋势。
浓香型白酒占70 %,清香型占15 %,酱香、兼香、其他香占15 %。
中国白酒发展的真正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80~90年代最快,9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
而真正的大发展,是以名优白酒的进步为代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名优酒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白酒依靠科技进步,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带动了一大批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1 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1.1窖泥微生物研究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了窖泥微生物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窖泥中微生物主要是己酸菌、丁酸菌、甲烷菌和放线菌。
泸州老窖发现了窖泥中的芽孢杆菌和甲烷菌,揭开了老窖之谜[2],总结出人工培窖经验。
通过多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运用人工老窖和泸州老窖的工艺,推动了全国浓香型白酒的发展。
1.1.1 窖泥功能菌的应用[3]浓香型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决定了白酒的质量,微量成分的含量与比例除了与生产工艺相关外,还与发酵窖池中窖泥的质量直接相关。
脱水活性窖泥功能菌是根据窖泥的微生态理论,确定了在窖泥中关键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通过菌种优化、培养、细胞分离、保活脱水工艺处理,产品可常温保存,随时使用。
将该功能菌按使用量15 g/m3窖泥的比例活化后加入到窖泥中,于33~34℃培养30 d。
在合理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由脱水活性窖泥功能菌培养的窖泥可保持较高的活性,连续生产7轮才出现退化现象。
1.1.2 酯化酶的应用①在原生产工艺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料量的0.7%加入酯化酶和大曲粉(原料量的3 %),拌匀后入双轮底酒醅中入窖发酵,再将酯化酶(按投料量的0.5%)和大曲粉(按投料量的20 %)拌匀后加入大米查中入窖发酵,可使优级品提高6.2%出酒率提高0.7 %[4]。
②将复合酯化酶生态菌剂(用量为2%)与大曲(用量为20 %)混合,经45d发酵,平均出酒率为43 %,优质酒产率为42.1%[5]。
1.1.3己酸菌、丙酸菌及酯化液的应用①经分离、培养出的己酸菌用于人工窖泥、窖池泥养护、翻沙材料及灌窖工艺中以提高酒质[6]。
②在优质新鲜黄水加入大曲粉、优质老窖泥、底糟、酒头、曲酒(或丢糟酒)等,按一定比例混匀,保温酯化30~40 d,制作成酯化液。
酯化液用处较广,如灌窖、复式发酵、制窖泥、串蒸提香等,均有良好效果[7]。
③利用丙酸菌“增己降乳”。
选育出优良的丙酸菌,通过生产应用,在“降乳”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7]。
④以香醅为载体,加入超浓缩复合己酸菌液、红曲酯化酶等材料,采取分层入窖,每窖加入两层香醅袋,其他工艺不变,可提高优质品率7.2 %~14%[8]。
⑤提纯大曲高效菌株进行有效移植生产的酯化曲,具有浓郁的大曲复合香气和较高的酯化力,应用酯化曲能有效地促进窖内发酵体系的生香功能,在保证出酒率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优质品率[9]。
⑥采用配醅串香工艺,可提高优质品率13.1 %主体香味物质提高20%[10]。
1.2 酱香功能菌的研究酱香型白酒的酱香物质主要来源于酱香高温曲药。
庄名扬等[11]从酱香型白酒生产所使用的高温大曲中分离出多株高温细菌并对它们进行生化及香气特征测定,分离出的3类细菌都有一定的糖化、液化和蛋白分解力,只是强弱不同而已,但只有B3类菌株产生酱香,故认定酱香型酒曲药中的酱香功能菌为B3类菌株。
1.3酵母菌的分离、选育庄名扬等[12]以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糟醅为含菌样品,经分离得多株耐温、耐酸酵母菌株,对它们的发酵力、产香特征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分析测定,确认y1,y5-1,y5-2,y6-1为主要功能菌,分别归属于酵母属中的意大利酵母(Saccharomyces italicusCastell)、地生酵母Saccharomycestalluri S.V.D.walt、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间型假丝酵母CandidaintermediaLangetGuerra。
这些菌株与酱香型酒的产量、质量有关。
1.4酿造微生物的研究茅台酒酿造的本质所在是其酿造过程中独特的微生物特性。
对茅台酒生态环境中酿造微生物种类、数量、代谢、遗传等方面的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茅台酒生态环境中酿造微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四大类:原核生物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核生物中的酵母菌、霉菌主要来源于大曲、空气、场地、工具等[13]。
酿造微生物是形成茅台酒独特风味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利用茅台酒酿造微生物这一特殊的生物资源,探索茅台酒生产的奥秘,许多专家、科技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
季克良认为茅台酒生产与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长期酿酒所形成的微生物群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一学说回答了为什么茅台酒不能异地‘克隆’的问题,揭示了自然环境是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的重要来源[14]。
目前已从茅台酒的大曲和酒醅中分离出200多种微生物,并建档保存,为茅台酒酿造微生物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当基因时代到来,将有120多种原核生物全基因组序列发表,为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研究带来一次难得的机遇。
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生物化学功能,将对茅台酒酿造微生物对茅台酒香气的影响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功能基因组学可从基因水平了解主要微生物对茅台酒生产的影响,挖掘基因和蛋白的功能,结合已建立的基因转录技术和蛋白表达分析技术的研究,揭示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的特殊性[14],为开发利用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作出巨大贡献。
茅台酒酿造微生物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我国酿酒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发现了窖泥己酸菌和浓香型酒的主体香及其生成机理,为人工老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酿酒发酵机理的研究2.1清香型白酒发酵中的酯化机理汾酒试点分离和鉴定出的汾酒1号和汾酒2号生香酵母,应用于大曲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5]。
2.2芽孢杆菌对汾酒风味的影响[16]在汾酒酒醅中,芽孢杆菌自始至终存在。
其中枯草杆菌有水解淀粉、分解蛋白质的功能,是汾酒大曲和汾酒酒醅中最多的一种。
芽孢杆菌在汾酒发酵中起着增香、改善汾酒后味的重要作用也是汾酒发酵的功能菌之一。
3 白酒香味成分剖析白酒香味成分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各种白酒中香味成分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其含量却千差万别,影响着白酒的风格质量,对白酒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剖析白酒香味成分是白酒科研的重要课题。
从1964年起,轻工业部就组织了这项工作的研究。
目前在各种香型白酒中已发现香味成分342种,已定量定性的有180多种。
其中醇类36种,酯类99种,酸类55种,羰基化合物20种,缩醛37种,芳香化合物26种,含氮化合物38种,含硫化合物6种,呋喃化合物7种,醚类14种,芳香烃1种,其他3种[2]。
白酒香气成分研究为香型确定、提高质量、改进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了白酒生产特别是新型白酒的发展。
曾祖训先生[17]认为,白酒质量的档次提高取决于微量的复杂成分含量,它们是影响白酒质量的庞大因素,应不同香型、不同工艺取长补短,相互渗透,解决酒中某些香味成分的不足。
酸酯平衡是酒体谐调的基本因素。
3.1浓香型白酒香味成分浓香型白酒以己酸乙酯为特征性成分,含量在160~250mg/100mL之间,以泸州老窖为典型代表。
迄今已分析出香味成分136种,其中定量108种,还有28种成分因缺标样暂时无法定性定量。
在已定量的108种成分中,酯类39种,酸类25种,醇类26种及羰基化合物18种[2]。
浓香型白酒发展很快,并分成了两大流派,两流派间主要微量成分有差异,甚至本派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
如:洋河大曲中乳酸与己酸的含量明显低于五粮液;与洋河大曲相比,五粮液酒中总酸、总醛含量较高,高级醇和总酯含量较低;杂环类化合物总量是洋河大曲的2倍;羰基化合物也大于洋河大曲[18]。
古井贡酒属浓香型大曲酒,在口感和理化指标等方面明显不同于五粮液,在几大酯、醛类、酮类存在着很大差异,拥有古井贡酒自己的特征香味系列——有机酸丙酯系列[19]。
3.2 酱香型白酒香味成分酱香型白酒以呋喃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吡嗪化合物为特征性成分,糠醛含量高达260mg/100mL,以贵州茅台酒为典型代表,1967年,已从茅台酒定性出含量在0.1~200mg/kg的香味成分约50种,其中醇类10种,酸类15种,酯类15种和醛类8种,内有新检出的香味成分26种。
1980年,从茅台酒中检出12种挥发性酚元化合物,如苯酚、邻苯酚、间苯酚、对苯酚、愈疮木酚、4-甲基愈疮木酚、4-乙基愈疮木酚、4-乙基苯酚、3-乙基苯酚、2-乙基苯酚、2.4-二甲酚及1种异丙基苯酚。
迄至,茅台酒中已检出微量成分187种,其中有机酸27种,酯类50种,醇类30种,羰基化合物32种,酚类12种及含氮化合物36种。
季克良先生[20]提出了茅台酒具有的3种典型香型酒,即酱香型酒、窖底香型酒和醇甜型酒,形成后来的香型划分及发展的雏形;并推动了后来名优酒评比按香型划分;探索出白酒勾兑的基本理念,推动了白酒勾兑技术的研究、普及与提高,促进了全国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
吴天祥[21]等对低度酱香型白酒茅台王子酒进行了香气成分的分析,茅台王子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是乙酸乙酯,占其香气成分的41.36%,其次是乳酸乙酯(10.70%),异戊醇(9.15%),乙缩醛(9.09 %),己酸乙酯(7.40 %),2-丁醇(4.39 %),异丁醇(3.41 %),丁酸乙酯(2.32%)等构成和代表了其头香成分。
3.3清香型白酒香味成分清香型白酒以乙酸乙酯为特征性成分,绝对含量占总酯的50%以上,以山西汾酒为典型代表。
1975~1983年,从汾酒中剖析出香味成分204种,其中有机酸18种,酯类80种,醇类20种,羰基化合物18种,缩醛类37种,酚类化合物及内酯11种,碱性含氮化合物6种,醚类化合物14种[22]。
3.4米香型白酒香味成分米香型白酒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和β-苯乙醇为特征性成分,以桂林三花酒为典型代表。
3.5董型白酒董型白酒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即丁酸乙酯含量高、高级醇含量高、总酸含量高、乳酸乙酯含量低,以贵州董酒为典型代表。
3.6凤型白酒香味成分凤型白酒以丙酸羟胺和乙酸羟胺为特征性成分,以陕西西凤酒和太白酒为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