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口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当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具体说来,说话人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和空间,不看对象,不顾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交际行为中断或失败,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或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 这种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何自然,1997 ;钱冠连,1997 ;张巨文,2000)。
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 (1983) 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定义和分类, 认为语用失误是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并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
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
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看待。
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
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托马斯将语用失误划分成两类: 一类是语用—语言失误(pragmatic linguistic failure),指非本族语者赋予某个话语的语用意义不同于本族语者通常赋予该话语的语用意义,或者是非本族语者把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不适当地迁移到目的语中来而产生的语用失误。
另一类是社交—语用失误(socio pragmatic failure) , 指的是交际中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语言表达失误。
出现社会语用失误的根源在于不同的文化对什么是得体的语言行为看法不同。
一般说来, 语用—语言失误往往比较容易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谅解,他们通常被认为是说话人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然而,社交—语用失误却不为人们所接受或者忍受,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消除的,因为它触及到了英语国家人们的个人隐私权和文化禁忌等。
以下将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实例阐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并指出原因。
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者间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及交际习惯有差异,往往会导致语用失误,而语用失误会妨碍交际者之间的正常交流。
本文阐述了称谓语的语用失误。
称谓能反映出交际者的背景差异、身份不同及社会地位等。
称呼语作为语言中的重要成分,能直接传递给交际对方一些信息,并能够明确交际者的身份关系,展开交际活动。
跨文化交际称呼语语用失误一、前言语言失误,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语用失误。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jenny.thomas在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中,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定义,她的基本观点是:“语用失误指不能理解话语含义,它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由于知识掌握不够,运用时经常会出现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失误。
沃尔夫森说:“与本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就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当事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在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是交际的领导者。
因此,称呼语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交际双方应尽量避免称呼语的语用失误。
二、语用失误产生分析语用失误,是指非本族语者对某个话语的语用误解,也就是对语言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
第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社会也尊重个体的首要性。
而在中国,则注重集体轻视个体。
在跨文化交流时,中国人比较含蓄,给西方人以猜不着摸不透的感觉,常给交际带来困难。
第二,民族习惯的差异,风俗习惯是人们传承民族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语言做为社会的产物,通常也反映习俗的不同。
如汉语中,三餐、家庭情况、收入、婚姻都可以作为与他人共享话题。
但在英美国家,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不宜交流。
所以对语言的学习同时应加强对其文化的了解,才能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中西方社会称呼系统的异同1.亲属称谓hudson说,每一种语言似乎都包括那些反映说话人、听话人及两者相互关系的社会特征语言项。
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文化透析[摘要] 不同的语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语言是不同国家相互了解的主要渠道,在跨文化交际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由于交际双方存在着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因此常常产生语用失误现象,造成交际的障碍与误解。
现今,人们将这种语用失误现象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两种,在此本文将对跨文化语用失误进行文化透析,探究语用失误的文化表现及原因,进而为减少语用失误现象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文化差异一、跨文化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的情况,对“语用失误”的解释在托马斯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中最早提及,这位英国语言学家对该术语进行了如此阐述,即在交际过程中由于表达方式和目的用语的习惯不符或不适而影响交际的预期效果,这种语用或文化错误便被称之为语用失误。
现今,人们根据托马斯的观点将语用失误进行细分,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其具体表现。
语用语言失误,即指语言表达方式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或继续使用母语思维进行语言表达,进而在交际过程中产生失误现象。
而社交语用失误,即指由于交际双方没有认识到两者存在社会、文化的等的差异,从而导致产生语言表达失误。
由于语用失误对跨文化交流会产生重要的差异影响,因此我们在语言表达与理解的过程中需对目的语境有一定的熟悉,这样才能减少语用失误现象的产生。
二、跨文化语境下语用语言失误的文化表现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语用语言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由于两国语言对词或句型有不同的语用意义而产生语用失误;另一个是由于非本族语者把他的母语策略套用在目的语内,进而产生语用失误。
1、语言表达习惯与方式被忽略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表达习惯、表达方式上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但交际双方往往忽略了这些不同,于是常将母语思维生搬硬套在目的语中,导致语用失误现象的产生。
如当美国朋友告诉中国朋友其父亲的病非常严重时,中国朋友会受汉语表达习惯与方式的影响直接使用“don’t worry(别被担心)”。
文献综述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
从理论上分析,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信仰、性别、年龄、政治、经济状况、乃至爱好、交友条件、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这样,在交际时,说话人和受话人对信息的理解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认同。
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际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差异是程度上的,不是本质上的。
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上的交际都看成是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囊括:跨种族交际(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跨民族交际(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intracultural communication),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构成文化并使之赋有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依赖使用语言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
语言使用者在语言活动中,不断地将自己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作为其思维活动的重要依据。
缺乏这些知识,语言理解会变得非常困难,或是出现错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操作外语者由于对目标语言及其文化掌握不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语法知识和一定数量的词汇,在同外国人的交往中,常常也会出现表达不恰当和不得体的情况,甚至违反所操语言的文化规则,从而导致语用失误。
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一文中对语用失误所下的定义是“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不能通过听到的话语来理解其含义)。
论商务交际中的口译语用失误摘要:口译是一种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了解、避免国际商务语用失误对口译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认为,作为口译工作者,除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汉语和英语表达能力外,还要注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深刻领会并恰当运用语用中的礼貌原则,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圆满完成口译任务。
旨在交流过程中减少误解,利于沟通。
关键词:口译;语用失误;文化差异;观念差异一、引言口译是一门艺术,既艰苦又富有挑战性;同时,口译也是一种光荣而高尚的职业。
口译工作就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消除语言上的障碍,起到媒介和桥梁的作用,促进人类思想上的交流和文明的进步。
同时,口译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虽然口译理论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但作为一种技能,口译只有通过大量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
口译工作者,除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汉语和英语表达能力外,还要注重商务交际中的语用问题,深刻领会并恰当运用语用中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1]。
二、交流语用失误语用失误 (pragmatic failure)不是指在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s),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在英汉口译过程中,语用失误表现为将汉、英词语等同,违反操英语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套用汉语的表达结构等等。
还有语用失误又包括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它与交际双方的身份、交际的语域、话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
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和对对方的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
三、做好口译工作的准备工作1、首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不了解所译专业的内容,对要翻译的东西一无所知或似懂非懂,那就根本谈不上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必然会影响口译质量。
笔者本次所接受的翻译任务是关于英国职业教育体系、英国文化及英语教学法的介绍,由于曾接受过类似培训,掌握的资料也比较完备;而且,笔者还把关键词和常用句型罗列出来,反复研读,烂熟于心,结果证明,准备工作是充分而必要的,这对于要求准确而迅速的口译是必要的、有效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浙江电大工商学院许鹤鸣讲师摘要:Dur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peopl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would easily get some misunderstandings which are called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s. Generally speaking, pragmatic failures exit in our lives very often such as using Chinese-English, understanding the literal meaning of sentence while ignoring its real meaning, using improper expressions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etc. This paper would focus on the cause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引言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往往出现文化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或称语用违例(pragmatic violation),是英国语言学者托马斯(Thomas)在80 年代初提出的。
原因是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双方对彼此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而事实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从而影响有效的交际,导致交际失败。
Thomas指出,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的内涵是“不能理解所说词语的含义”。
而且Thomas将跨文化语用失误分为语言语用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会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两种。
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1课题来源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
这类失误主要归因于说话的方式不妥,或者不符合表达习惯,或者说的不合时宜。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球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重要。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便需要用到礼貌用语。
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着众多的个性差异,因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文化的影响下,在使用礼貌用语时,常常令对方认为自己是不礼貌的,或误解了对方的礼貌,交际中产生了语用失误,从而严重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为了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取得成功,我们有必要对礼貌用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有一个清晰、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克服因礼貌用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而给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2研究目的和意义自信息化与全球化以来,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在交际过程中,双方总是不可避免地使用礼貌用语。
交际双方在社会交往时用礼貌用语来确立、维护、调节和发展双方关系,以保障交际顺利进行。
礼貌用语是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各民族的礼貌用语存在着众多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在母语影响下,使用礼貌用语时,产生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
因此,我们在用英语同英语本族人交际时,应使自己使用的“礼貌用语”不仅符合英语语言规则,还要符合英语文化规则,从而避免“伤害”对方,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中国作为英语的二语学习者,由于对其语言规则不是十分了解,在讲英语时产生语法错误,英语本族人听了虽然会感到不快,但这类错误毕竟是表层结构的错误,听话人很容易发现,而且他们知道对方是“外国人”后也能原谅。
但如果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由于不注意结合语境,不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粗鲁的,从而破坏了整个交际的气氛。
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语用失误的情况,这不仅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偏差,甚至还可能引发误解和冲突。
因此,对英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用失误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珍妮·托马斯(Jenny Thomas)于1983 年提出,她将其定义为“不能理解话语的含义”。
简单来说,语用失误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说话者或译者没有按照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来正确表达或理解话语,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英语翻译中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语言语用失误语言语用失误主要是指由于对目的语的语言规则、词汇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的错误理解或运用而导致的失误。
例如,在英语中,“How do you do?”是一种比较正式的问候语,通常用于初次见面,其回答也是“How do you do?” 而不是像汉语那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回答。
如果译者将其翻译成“你好吗?”并按照汉语的习惯回答“我很好,谢谢”,就会造成语用失误。
再比如,英语中的一些固定搭配和习语,如“kick the bucket”(去世)、“break a leg”(祝你好运)等,如果直译成“踢水桶”和“打断一条腿”,就会让目的语读者感到困惑甚至误解。
二、社交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指由于对目的语所在文化的社交规约、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了解或忽视而导致的失误。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社交礼仪和规范,这些差异在翻译中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交语用失误。
比如,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比较注重个人隐私,不喜欢被问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私人问题。
如果在翻译中直接将中国人之间常见的这类询问翻译成英语,就可能会让西方人感到不舒服。
又比如,在商务场合,中西方对于礼物的赠送和接受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们可能会在初次见面时就赠送比较贵重的礼物以表示尊重和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贿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3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4 透过《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5 论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的文化差异 6 试析《珍妮姑娘》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7 生态视角下解读《荒野的呼唤》 8 中美立法语言的模糊性研究 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0 论《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冲突 11 情感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理论和实践 12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13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 14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 15 试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16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爱与恨的分析 17 中英足球体育新闻中的隐喻现象探析 18 数字的文化内涵及数字的翻译 19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 20 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进步前哨》中人物关系的分析 21 A Brief Study on Brand Name Translation 22 论基督教对信徒的影响分析 23 A Tentative Comparison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Romanticism 24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 25 Reread Shylock from a Tragic Viewpoint 26 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方法——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为例 27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28 浪漫主义天性和实用主义个性之间的冲突——评《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人性的矛盾 29 希腊罗马神话典故成语英汉翻译评析 30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 31 The Significa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in FormingWestern States Multi-culture in the U.S. 32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33 英国战争史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34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35 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6 衔接理论在科技语篇英译汉中的应用 37 Exploring How to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38 论《佛罗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象征意象以及悲剧结局 39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 40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41 浅析《莳萝泡菜》中的意识流技巧运用 42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 43 创世神话与民族特性—《旧约》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44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 45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Grapes of Wrath 46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 47 论《海狼》中拉尔森船长本性的双重性 48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 49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 50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 51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52 A Probe into the Spiritual World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53 论《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使用 54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广告语的修辞特点 55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 56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 57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58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59 威廉福克纳的女性观—《喧哗与骚动》女性性格分析 60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61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 62 分析《永别了,武器》中Henry的硬汉形象 63 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浅析及其解决方法 64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 65 中西神话中的创世神话 66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 67 《紫色》中“家”的解读 68 Rhetoric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ors 69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70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71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72 T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73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7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TVs in China and U. S. 75 《呼啸山庄》和《暮色》系列的对比研究:《呼啸山庄》再次热销引发的思考 76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77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Oliver Twist 7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79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80 旅游英语翻译方法 81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82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永别了,武器》 83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84 英汉称谓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以《京华烟云》为例 85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与原则 86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87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 88 试析修辞技巧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89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 90 中国的乒乓球文化和美国的棒球文化的比较研究 91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92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 ) 9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94 View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from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and Romeo and Juliet 95 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96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 97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 98 《名利场》中蓓基夏普的女性主义 99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 100 商标翻译分析 10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2 从“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103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104 浅谈英文原版电影与高中英语教学 105 An Analysis on the Flexibility of Gulliver’s Personality 106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方法探析 107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108 边缘人群的孤独与无奈——对《夜访吸血鬼》中路易斯的研究 109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10 A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Meanings of Color Words between Western and Eastern Cultures 111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112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 113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14 西方人文主义的关怀与局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印度之行》后殖民主义解读 115 A Probe into Assisting Func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Texts 116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17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118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管理 119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120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121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122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123 浅析中国时政术语的常用英译方法 124 美国律师辩护中的预设 125 “面子”文化与中西方为人处世观 126 An Analysis of Scarlett’s Charac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