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气产量预测模型
- 格式:pdf
- 大小:267.84 KB
- 文档页数:5
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是石油勘探和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指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等相关信息来预测和评估油田中未探明和未开发的油层的位置、规模和产量分布。
准确的剩余油分布预测对于油田的规划、开发和生产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公司进行合理的油田开发,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油田开发利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
一、地质模型方法地质模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它通过分析油田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建立油层的地质模型,从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常用的地质模型方法包括测井解释、地震解释和地质统计方法等。
测井解释是通过对油井的测井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来确定油层的厚度、含油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地质参数,从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地震解释则是利用地震数据进行观测和解释,以揭示油层的结构和性质。
地质统计方法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地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研究剩余油分布的统计规律和概率特征。
常用的地质统计方法包括变异函数法、克里格法和高斯模拟法等。
二、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学原理和技术手段来预测和评估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地震反演法、电法勘探法和重力法等。
地震反演法是通过分析和处理地震数据,来揭示油层和岩层的物理性质和油气藏的地质构造,从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电法勘探法则利用电阻率差异来揭示油田的地下构造和油气藏的分布。
重力法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和异常来揭示油田的地下构造和油气藏的分布。
三、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通过建立油田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来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等。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通过在有限距离上进行微分,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的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
有限元法则是一种通过将问题区域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几何元素,利用一组简单的近似函数来描述系统的物理过程。
油气生产系统模拟与优化设计全面解决方案一、PIPESIM 主要功能介绍PIPESIM Suite是针对油气生产系统(油藏、井筒、地面集油管线和输油管道)的设计和分析模拟的世界公认的工程应用软件。
油藏、井筒和地面管网一体化模拟与优化设计软件由以下主要模块组成:PIPESIM―单井/单管生产模拟与节点分析PIPESIM-Net―油气田管网模拟分析HoSim―水平井及分支井计算模拟PIPESIM-GOAL―油田/区块生产最优化设计PIPESIM-FPT―油气田开发规划PIPESIM单井和管道设计和分析主要功能:1.流体黑油与组份模型PVT物性计算2.油气井IPR计算和产能预测3.压力温度剖面精确计算4.油井停喷压力预测5.油气井节点分析6.油气井系统分析a)系统入口压力对产量的关系b)系统出口压力对产量的关系c)系统产量对任意参数的变化关系7.油气井生产参数优化设计8.水平井产能计算9.油藏数值模拟数据表生成。
包括Eclipse、VIP、 PORES、COM4等格式10.井筒/管道内水化物生成预测11.流态计算预测12.完井参数分析设计13.注水井压力系统分析计算14.地面设备模拟。
地面设备可包括:分离器、压缩机、减压器、油嘴、泵、加热器和冷却器等。
PIPESIM主要特点:1.精确模拟多相流2.众多的多相流计算模型a)20种以上垂直管流模型b)15种以上水平管流模型c)提供摩擦和持液2个修正系数d)除提供Baker Jardine公司的多相流计算程序外,还提供Tulsa大学和Shell公司的多相流计算程序。
3.先进的PVT物性预测a)多种可组合选择的黑油模型流体物性计算方法b)多种可选状态方程的组份模型c)丰富可选的组份物质库d)用户可由实验数据拟合修正计算模型e)水化物预测和抑制剂对水化物形成的影响分析4.不同类型完井方式的多种产能计算方法5.多层生产的油气井IPR和产能计算6.准确的油嘴压差和温差计算7.丰富的功能设计8.图形用户界面提供了易于操作而功效强大的建模系统和数据输入系统,可以快速地建立研究模型并提供详细的设计模拟。
井筒物理模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井筒物理模型是指将井筒的结构、材料以及周围环境抽象成为数学和物理模型的过程。
通过建立井筒物理模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井筒的各种特性和行为。
这种模型将井筒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转化为数学方程和物理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井筒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响应。
井筒作为石油工业中极其重要的设施,其结构和性能对于油气的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而井筒物理模型则能够提供一种全面、系统的方式来理解和研究井筒的特性。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设计和优化井筒的结构,提高油气开采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通过建立井筒物理模型,我们可以研究井筒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包括地震波传播、地层变形和应力分布等。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在实际工程中更准确地评估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手段。
此外,井筒物理模型还可以用于研究井筒的流体力学行为,如油气流动和压力分布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井筒的开采效果。
总而言之,井筒物理模型是建立在数学和物理基础上的一种工具,用于研究和描述井筒的特性、行为和响应。
它对于优化井筒设计、提高油气开采效率以及确保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井筒物理模型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为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具体结构安排如下: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井筒物理模型进行概述,介绍其定义和背景。
首先简单描述井筒物理模型的概念,即对地下井筒系统进行建模,并通过物理实验或数值模拟等手段来研究其性质和行为。
接着介绍文章的结构,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井筒物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涵盖了井筒物理模型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详细介绍井筒物理模型的定义,包括其所涉及的物理变量、参数和方程等,以及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页岩油气产量递减典型曲线预测推荐做法白玉湖;陈桂华;徐兵祥;陈岭【摘要】针对页岩油气产量递减典型曲线预测因预测方法不一致而导致预测结果因人而异的问题,建立预测产量递减典型曲线的推荐做法及基本流程。
对目前典型曲线模型进行分析和对比,给出典型曲线模型选择建议。
本文在典型曲线关键参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单井和区块确定性典型曲线预测流程;针对单井和区块,在有、无生产数据条件下,建立了相对应的不确定性典型曲线预测方法。
本文方法可为页岩油气产量递减典型曲线预测提供规范性做法。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年(卷),期】2017(004)003【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页岩油气产量递减典型曲线推荐做法【作者】白玉湖;陈桂华;徐兵祥;陈岭【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8页岩油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藏,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纳米级孔隙尺度、纳达西级渗透率,因此其商业性开发必须依赖于对页岩储层的体积改造。
长水平井多级压裂技术是页岩油气得以商业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体积改造进一步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这导致了页岩油气产能评价技术与常规天然气具有很大的差别。
页岩气产能评价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基于生产动态数据的典型曲线方法[1];第二类是基于基质和裂缝耦合的气体渗流机理的简化解析方法[2-3];第三类是考虑储层和流体复杂因素及渗流、解吸附等机理的数值模拟方法[4-7]。
目前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典型曲线方法。
但在应用典型曲线预测递减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缺乏统一的流程和方法,比如与典型曲线相关的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典型曲线的预测流程、如何进行不确定性递减预测等。
本文以实践为基础,结合理论研究成果,给出了在页岩油气实际生产中确定产量递减典型曲线的推荐做法及基本流程,以期为页岩油气产能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油井产能预测方法的研究油井产能预测方法的研究是石油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油井产能进行准确预测,可以为油田开发和生产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促进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
本文将从数据采集、特征提取和建模方法等方面综述油井产能预测的研究进展。
一、数据采集油井产能预测的第一步是采集相关数据,包括地质特征、工程参数以及生产数据等。
地质特征包括油藏类型、孔隙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等;工程参数包括钻井参数、压裂参数、孔隙压力等;生产数据包括初始生产速度、动态生产速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监测、地质勘探和物理实验等手段获取。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油井产能预测的关键步骤,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能够反映油井产能的关键特征。
常用的特征包括地质参数特征、工程参数特征和生产数据特征。
地质参数特征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模型等手段获得,如油藏类型、储层渗透率等;工程参数特征可以通过监测和实验等手段获得,如钻井参数、压裂参数等;生产数据特征可以通过对历史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如生产速度、产液含量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提取特征,可以更好地描述油井产能的变化规律。
三、建模方法在油井产能预测中,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经验模型、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等。
经验模型是基于经验公式和规律进行建模的方法,根据已知的规律和关系,通过曲线拟合等方法推断未知的产能。
统计模型是基于统计原理和数据分析进行建模的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概率模型进行产能预测。
机器学习模型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建模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建立预测模型进行产能预测。
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四、模型评估模型评估是判断产能预测模型优劣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评估,可以评判模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均方误差、决定系数、平均相对误差等。
通过与实际产能进行对比,计算模型的误差和相关性,判断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油藏工程常用计算方法目录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 (3)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 (3)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3)4、确定气井高速湍流系数相关经验公式 (4)5、表皮系数分解 (4)6、动态预测油藏地质储量方法简介 (5)6。
1物质平衡法计算地质储量 (5)6.2水驱曲线法计算地质储量 (7)6.3产量递减法计算地质储量 (8)6。
4Weng旋回模型预测可采储量 (10)6.5试井法计算地质储量 (10)7、油井二项式的推导及新型IPR方程的建立 (16)8、预测凝析气藏可采储量的方法 (17)9、水驱曲线 (17)9。
1甲型水驱特征曲线 (18)9.2乙型水驱特征曲线 (18)10、岩石压缩系数计算方法 (19)11、地层压力及流压的确定 (20)11。
1利用流压计算地层压力 (20)11。
2利用井口油压计算井底流压 (21)11.3利用井口套压计算井底流压 (22)11.4利用复压计算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压恢) (23)11。
5地层压力计算方法的筛选 (24)12、A RPS递减分析 (24)13、模型预测方法的原理 (26)14、采收率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27)15、天然水侵量的计算方法 (27)15。
1稳定流法 (29)15。
2非稳定流法 (30)16、注水替油井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38)17、确定缝洞单元油水界面方法的探讨 (42)1、地层压降对气井绝对无阻流量的影响及预测如果知道了气藏的原始地层压力i p 和其相应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q ,就可以用下式计算不同压力R p 下的气井绝对无阻流量:()2*i R AOF AOF p p q q =。
2、利用指数式和二项式确定气井无阻流量差异性研究指数式确定的无阻流量大于二项式确定的无阻流量,且随着无阻流量的增大两者差别越明显。
当无阻流量小于50万时,两者相差不大。
3、预测塔河油田油井产能的方法 油井的绝对无阻流量:⎪⎭⎫ ⎝⎛-=25.2b R o AOF FEp p J q (流压为0)。
一种新的“改进一点法”在普光气田产能预测中的应用黄德明1,付德奎1,刘 欣2,李 娜2,黄炳光2(1.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四川达州 635000;2.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 610500) 摘 要:由于“一点法”产能预测是一种经验公式预测的方法,常规一点法预测产能时又存在一些误差;通过对常规一点法的改进,得到了改进的一点法,该应用的关键是确定C 值的大小,系数C 值与具体气井的渗透率K 、A 、B 有关,是一个综合了开发因素(地层压力pR)与地质因素(渗透率K)的物理量。
利用研究地区的C 值关系式可以快速计算出地层压力下降后的C 值,进而代入一点法公式计算出无阻流量。
该方法具有可推广性,可为其它气田快速计算无阻流量提供一种借鉴。
关键词:新的改进一点法;C 系数;无阻流量;产能预测 中图分类号:T E 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6—0019—0219 2012年第16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收稿日期5:2012-0-19该公式的关键是确定C 值的大小,由公式(10)可以看出,C 值与具体气井的渗透率K 、A 、B 有关,而A 、B 和地层压力p R 有关系,所以C 值的大小和具体气井的K 、p R 有关。
可以这样讲,系数C 值是一个综合了开发因素(地层压力pR)与地质因素(渗透率K)的物理量。
2 实例分析依据二项式计算得出的单井无阻流量,得出各个单井的C 值,作A 气田33口气井C /P R 与K 的曲线关系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拟合关系很好,相关系数为0.941,因此可以用拟合出的关系式来计算该气田各个单井的C值。
图1 A 气田主体气井C 值与P R 和K 的关系图表1 A 气田改进一点法单井无阻流量表井号地层压力(MPa )产量(104m 3/d)流压(M Pa )C(M Pa/m 4)QAOF(104m 3/d)X147.430.0046.150.0044438333.9X 252.072.0046.800.0019559243.2 由图1拟合出了适合于研究地区的C 值关系式C =6×10-5p R k- 2.0,利用此关系可以快速计算出地层压力下降后的C 值,进而代入一点法公式计算出无阻流量,实用方便,结果见表1所示。
·油气藏研究·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方法的优选陈元千(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摘要 对于新老油气田,基于所处的阶段和拥有的资料,优选了几种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相关经验公式法、驱替效率法、压降法、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和数学模型法。
主题词 预测 油气田 可采储量 方法0 引 言无论是新油气田或正在开发的老油气田,都需要不失时机地预测它们的原始可采储量。
所谓原始可采储量,就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们从油气田的原始地质储量中能够采出的油气总量。
原始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值,即油气田的油气采收率。
然而,油气田的原始可采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原始地质储量、预测原始可采储量方法及其所用资料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业已投入开发的老油田来说,除了预测它们的原始可采储量之外,还要预测每开发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
所谓某一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则是原始可采储量,减去到该年度的累积产量。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原始可采储量,或是剩余可采储量,都会受到现有技术和经济上的制约。
也就是说,不但存在着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而且也存在着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
有些油气田的开发或提高采收率的方案,尽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经济上可能是无效益的,因此,也就难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优惠政策的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
根据笔者多年来参与我国油气田可采储量标定工作的经验,及在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对现有各种预测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优选了预测油气田可采储量的如下方法,谨供大家应用时参考和讨论。
1 相关经验公式法相关经验公式法是一种概算法。
在油气田的勘探评价阶段或开发的早期,可以利用有关的相关经验公式,先对油气藏的采收率作出预测,再计算它们的原始可采储量。
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存在着方法的适应性和资料的可靠性问题,故由相关经验公式预测的采收率数值,需要根据专家经验和类似油气藏的对比,加以合理的调整。
石油工程中的油气藏模拟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问题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紧迫的话题。
而其中的石油资源,也一直都是人们所需要的。
想要有效地开采石油资源,需要对于油气藏进行模拟分析。
本文将重点阐述石油工程中的油气藏模拟分析的相关内容,探讨其在石油工程的应用。
一、油气藏模拟分析的概念油气藏模拟分析是指加工处理油田地质资料,利用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建立油藏数学模型,模拟出油藏中油气流动、输送、汇聚和储集的过程,预测油藏内的流体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以便指导油藏开发和管理,以实现油气的最大化采收。
二、油气藏模拟分析的要素1. 地质模型建立地质模型建立是油气藏模拟分析的核心。
地质模型包括地质构造和岩性等因素,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出来,其确定因素主要是地震勘探、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
地质模型应包括岩性描述、构造形态、地层地质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系数等重要因素。
2. 流体物理属性流体物理属性是经典的岩石物理方法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根据物理实验测量得到的油气水的物理参数,例如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粘度系数等。
测定这些参数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常规实验法、井测法、岩心物理实验法等。
3. 数值模拟方法石油工程中,普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作为计算机实现油气藏模拟分析的基础。
这种模拟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把地质模型和流体物理方程拟合在一起,来模拟岩石中流体流动过程,并预测油气藏内的产出。
4. 物理模型试验物理模型试验是指建立一个物理模型,采用类似真实场地的负载和约束条件,并进行实际的实验室试验,以模拟油气藏流体流动和油藏开发过程。
它是一种较为严谨的试验方法,在油气藏模拟分析中广泛使用。
三、油气藏模拟分析的应用油气藏模拟分析在石油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应用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 油藏储量预测油藏储量预测是石油工程开发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油气藏模拟分析利用多种参数对油气藏进行建模,可以非常准确地预测油藏储量,为油田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生成式大模型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在石油行业,生成式大模型已经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些模型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生成高质量和创新性的文本,已经被应用于石油勘探、石油储量评估和石油市场预测等领域。
首先,生成式大模型在石油勘探领域的应用十分重要。
传统的勘探方法需要人工解读勘探数据,而这个过程通常是耗时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通过应用生成式大模型,可以将大量的勘探数据输入模型,模型能够自动生成解读报告,提供关键的勘探信息,如有望发现油气藏的地质特征。
这种方式不仅加速了勘探过程,还能够有效降低人为误差,提高勘探精度。
其次,石油储量评估也是生成式大模型应用的领域之一。
石油储量评估是对油田或矿区潜在石油储量的量化分析,这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进行复杂的计算。
生成式大模型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地质特征,预测石油储量的可能范围。
这种方法不仅提供了一种更精确和可靠的评估手段,还能够帮助公司优化勘探开发计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在石油市场预测方面,生成式大模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石油市场涉及多个因素,如供需情况、地缘政治风险、环保政策等,这些因素高度复杂且相互影响。
生成式大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各种影响因素,预测未来石油价格的趋势。
这种市场预测可以帮助石油公司在决策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减少市场风险,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生成式大模型在石油行业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这些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石油行业的数据往往是庞大而分散的。
其次,由于石油行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模型对各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随着大模型计算的复杂性增加,计算资源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这对石油公司的技术和资源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生成式大模型在石油行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应用这些模型,可以提高勘探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市场风险,从而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然而,为了充分发挥生成式大模型的优势,石油公司需要加大对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并投资于计算资源和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应对挑战并取得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