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课件(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2.00 KB
- 文档页数:25
3* 《现代诗二首》一、说教材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
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却富有生机和色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
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
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
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 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
(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
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驮着”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句,了解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
2.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能力目标:1、能借助有关图书资料寻找有关长征的史实资料。
2、能借助校园网络上有关长征的网络资源了解长征时发生在红军中的感人的故事。
能借助参考资料理解七律诗《长征》,并且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毛泽东写的另外的诗词,语言积累。
3、能理解诗中所要颂扬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精神,并且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谈谈从诗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4、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朗读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险,红军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前的谈话及调查而做出的。
·学生的渴求之知识,不满足于课文已有的内容。
·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学生课外诗词拓展,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四、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影音朗读教学课件、长征主题歌、自制幻灯片、课前查找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a)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红军长征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你们能否具体说出这些课文描述的内容发生在长征的什么时候”?(《倔强的小红军》过草地、《丰碑》翻雪山、《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金色的鱼钩》过草地)b)师语激情导入:“是啊!茫茫的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皑皑白雪让多少战士化成了座座晶莹的丰碑,滔滔的江水淹没了多少热血儿女的身躯,然而我们的钢铁战士怀着那份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完成了惊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