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万年历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31
2024年10月
2024年,是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
农历甲辰年(龙年),无闰月,共354天,农历起止日期为2024年2月10日—2025年1月28日。
2024年假日安排
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二、春节: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
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
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
4月7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
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
9月14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2024年日历2024年1月1二十2廿一3廿二4廿三5廿四6廿五7廿六8廿七9廿八10廿九11腊月12初二13初三14初四15初五16初六17初七18初八19初九20初十21十一22十二23十三24十四25十五26十六27十七28十八29十九30二十31廿一2024年2月1廿二2廿三3廿四4廿五5廿六6廿七7廿八8廿九9三十10正月11初二12初三13初四14初五15初六16初七17初八18初九19初十20十一21十二22十三23十四24十五25十六26十七27十八28十九29二十1廿一2廿二3廿三4廿四5廿五6廿六7廿七8廿八9廿九10二月11初二12初三13初四14初五15初六16初七17初八18初九19初十20十一21十二22十三23十四24十五25十六26十七27十八28十九29二十30廿一31廿二1廿三2廿四3廿五4廿六5廿七6廿八7廿九8三十9三月10初二11初三12初四13初五14初六15初七16初八17初九18初十19十一20十二21十三22十四23十五24十六25十七26十八27十九28二十29廿一30廿二1廿三2廿四3廿五4廿六5廿七6廿八7廿九8四月9初二10初三11初四12初五13初六14初七15初八16初九17初十18十一19十二20十三21十四22十五23十六24十七25十八26十九27二十28廿一29廿二30廿三31廿四1廿五2廿六3廿七4廿八5廿九6五月7初二8初三9初四10初五11初六12初七13初八14初九15初十16十一17十二18十三19十四20十五21十六22十七23十八24十九25二十26廿一27廿二28廿三29廿四30廿五1廿六2廿七3廿八4廿九5三十6六月7初二8初三9初四10初五11初六12初七13初八14初九15初十16十一17十二18十三19十四20十五21十六22十七23十八24十九25二十26廿一27廿二28廿三29廿四30廿五31廿六1廿七2廿八3廿九4七月5初二6初三7初四8初五9初六10初七11初八12初九13初十14十一15十二16十三17十四18十五19十六20十七21十八22十九23二十24廿一25廿二26廿三27廿四28廿五29廿六30廿七31廿八2024年9月1廿九2三十3八月4初二5初三6初四7初五8初六9初七10初八11初九12初十13十一14十二15十三16十四17十五18十六19十七20十八21十九22二十23廿一24廿二25廿三26廿四27廿五28廿六29廿七30廿八2024年10月1廿九2三十3九月4初二5初三6初四7初五8初六9初七10初八11初九12初十13十一14十二15十三16十四17十五18十六19十七20十八21十九22二十23廿一24廿二25廿三26廿四27廿五28廿六29廿七30廿八31廿九2024年11月1十月2初二3初三4初四5初五6初六7初七8初八9初九10初十11十一12十二13十三14十四15十五16十六17十七18十八19十九20二十21廿一22廿二23廿三24廿四25廿五26廿六27廿七28廿八29廿九30三十2024年12月1冬月2初二3初三4初四5初五6初六7初七8初八9初九10初十11十一12十二13十三14十四15十五16十六17十七18十八19十九20二十21廿一22廿二23廿三24廿四25廿五26廿六27廿七28廿八29廿九30三十31腊月。
c 万年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2. 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万年历查找任意日期的星期,并了解其原理;3. 让学生了解不同历法的起源和发展,提高历史文化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计算日期与星期之间的关系;2.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简单万年历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万年历进行时间管理和规划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态度,树立时间观念;2.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同学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联系,旨在通过万年历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包括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及其判断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年、月、日》。
2. 万年历的制作原理与使用方法:介绍星期与日期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万年历查找任意日期的星期。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认识星期》。
3. 不同历法的起源和发展:简述公历、农历等历法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历法的故事》。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万年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制作自己的万年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介绍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第二课时:讲解万年历的制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学会查找任意日期的星期。
第三课时:简述不同历法的起源和发展,提高历史文化认识。
2024年1月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元旦2廿一3廿二4廿三5廿四6小寒7廿六8廿七9廿八10廿九11初一12初二13初三14初四15初五16初六17初七18腊八节19初九20大寒21十一22十二23十三24十四25十五26十六27十七28十八29十九30二十31廿一2024年2月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廿二2小年3廿四4立春5廿六6廿七7廿八8廿九9除夕10春节11初二12初三13初四14情人节15初六16初七17初八18初九19雨水20十一21十二22十三23十四24元宵节25十六26十七27十八28十九29二十2024年全年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廿一2廿二3廿三4廿四5惊蛰6廿六7廿七8妇女节9廿九10初一11龙抬头12植树节13初四14初五15初六16初七17初八18初九19初十20春分21十二22十三23十四24十五25十六26十七27十八28十九29二十30廿一31廿二2024年4月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愚人节2廿四3廿五4清明5廿七6廿八7廿九8三十9初一10初二11初三12初四13初五14初六15初七16初八17初九18初十19谷雨20十二21十三22十四23十五24十六25十七26十八27十九28二十29廿一30廿二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劳动节2廿四3廿五4青年节5立夏6廿八7廿九8初一9初二10初三11初四12母亲节13初六14初七15初八16初九17初十18十一19十二20小满21十四22十五23十六24十七25十八26十九27二十28廿一29廿二30廿三31廿四2024年6月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六一儿童节2廿六3廿七4廿八5芒种6初一7初二8初三9初四10端午节11初六12初七13初八14初九15初十16父亲节17十二18十三19十四20十五21夏至22十七23十八24十九25二十26廿一27廿二28廿三29廿四30廿五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香港回归日2廿七3廿八4廿九5三十6小暑7初二8初三9初四10初五11初六12初七13初八14初九15初十16十一17十二18十三19十四20十五21十六22大暑23十八24十九25二十26廿一27廿二28廿三29廿四30廿五31廿六2024年8月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八一建军节2廿八3廿九4初一5初二6初三7立秋8初五9初六10七夕11初八12初九13初十14十一15十二16十三17十四18中元节19十六20十七21十八22处暑23二十24廿一25廿二26廿三27廿四28廿五29廿六30廿七31廿八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廿九2三十3初一4初二5初三6初四7白露8初六9初七10教师节11初九12初十13十一14十二15十三16十四17中秋节18十六19十七20十八21十九22秋分23廿一24廿二25廿三26廿四27廿五28廿六29廿七30廿八2024年10月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国庆节2三十3初一4初二5初三6初四7初五8寒露9初七10初八11重阳节12初十13十一14十二15十三16十四17十五18十六19十七20十八21十九22二十23霜降24廿二25廿三26廿四27廿五28廿六29廿七30廿八31廿九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万圣节2初二3初三4初四5初五6初六7立冬8初八9初九10初十11十一12十二13十三14十四15十五16十六17十七18十八19十九20二十21廿一22小雪23廿三24廿四25廿五26廿六27廿七28廿八29廿九30三十2024年12月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初一2初二3初三4初四5初五6大雪7初七8初八9初九10初十11十一12十二13十三14十四15十五16十六17十七18十八19十九20二十21冬至22廿二23廿三24平安夜25圣诞节26廿六27廿七28廿八29廿九30三十31初一。
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12312元旦廿⼀廿⼆廿三廿四小寒廿⼆廿三廿四廿⼀廿⼆78910111213456789103456789廿六廿七三九廿九⼗⼆月初⼆初三立春六九廿七廿⼋廿九除⼣春节九九廿四惊蛰廿六廿七廿⼋廿九141516171819201112131415161710111213141516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四九初九⼤寒初⼆初三初四七九初六初七初⼋⼆月龙头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212223242526271819202122232417181920212223⼗⼀⼗⼆⼗三⼗四⼗五⼗六五九初九雨⽔⼗⼀⼗⼆⼗三⼋九元宵初⼋初九初⼗春分⼗⼆⼗三⼗四28293031252627282924252627282930⼗⼋⼗九⼆⼗廿⼀⼗六⼗七⼗⼋⼗九⼆⼗⼗五⼗六⼗七⼗⼋⼗九⼆⼗廿⼀31廿⼆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12341廿三廿四寒食清明廿七廿⼋劳动廿四廿五廿六⼉童789101112135678910112345678廿九三⼗三月初⼆上巳初四初五立夏廿⼋廿九四月初⼆初三初四廿六廿七廿⼋芒种五月初⼆初三14151617181920121314151617189101112131415初六初七初⼋初九初⼗⾕雨⼗⼆护⼠初六初七初⼋初九初⼗⼗⼀初四端午初六初七初⼋初九初⼗212223242526271920212223242516171819202122⼗三⼗四⼗五⼗六⼗七⼗⼋⼗九⼗⼆小满⼗四⼗五⼗六⼗七⼗⼋⼗⼀⼗⼆⼗三⼗四⼗五夏⾄⼗七28293026272829303123242526272829⼆⼗廿⼀廿⼆⼗九⼆⼗廿⼀廿⼆廿三廿四⼗⼋⼗九⼆⼗廿⼀廿⼆廿三廿四30廿五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1231234567廿六廿七廿⼋廿九三⼗小暑廿七廿⼋廿九廿九三⼗⼋月初⼆初三初四白露7891011121345678910891011121314初⼆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七月初⼆初三立秋初五初六七⼣初六初七初⼋初九初⼗⼗⼀⼗⼆141516171819201112131415161715161718192021初九初伏⼗⼀⼗⼆⼗三⼗四⼗五初⼋初九初⼗末伏⼗⼆⼗三⼗四⼗三⼗四中秋⼗六⼗七⼗⼋⼗九212223242526271819202122232422232425262728⼗六⼤暑⼗⼋⼗九中伏廿⼀廿⼆中元⼗六⼗七⼗⼋处暑⼆⼗出伏秋分廿⼀廿⼆廿三廿四廿五廿六28293031252627282930312930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廿七廿⼋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123456121234567国庆三⼗九月初⼆初三初四⼗月初⼆⼗⼀月初⼆初三初四初五⼤雪初七789101112133456789891011121314初五寒露初七初⼋重阳初⼗⼗⼀初三初四初五初六立冬初⼋初九初⼋初九初⼗⼗⼀⼗⼆⼗三⼗四141516171819201011121314151615161718192021⼗⼆⼗三⼗四⼗五⼗六⼗七⼗⼋初⼗⼗⼀⼗⼆⼗三⼗四下元⼗六⼗五⼗六⼗七⼗⼋⼗九⼆⼗冬⾄212223242526271718192021222322232425262728⼗九⼆⼗霜降廿⼆廿三廿四廿五⼗七⼗⼋⼗九⼆⼗廿⼀小雪廿三廿⼆廿三廿四圣诞 廿六廿七廿⼋2829303124252627282930293031廿六廿七廿⼋廿九廿四廿五廿六廿七感恩廿九三⼗廿九三⼗⼗⼆月2 0 2 4 「甲辰龙年」2024 一月 January2024 二月 February2024 三月 March2024 四月 April2024 五月 May2024 六月 June2024 七月 July2024 八月 August2024 九月 September2024 十二月 December2024 十一月 November2024 十月 October。
2023年日历记事本January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元旦节 2十一 3十二 4十三 5小寒 6十五7十六8十七9十八10十九11廿日 12廿一 13廿二14廿三 15廿四16廿五 17廿六18廿七19廿八20大寒21除夕22初一23初二24初三25初四26初五27初六28初七29初八 30初九31十日February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十一 2二 3十三4立春5十五6十六7十七8十八 9十九 10十 11廿一 12廿二13廿三 14情人节15廿五16廿六17廿七18廿八19雨水20初一21初二22初三23初四24初五25初六26初七27初八28初九March 公历202年3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初十 2十一 3二 4十三5十四.. 6惊蛰7十六8妇女节 9十八10十九11廿日 12植树节 ..13廿二 14. 15廿四 16廿五17廿六 18廿七 19廿八20廿九21春分22初一 23初二 24初三 25初四 26初五27初六28初七 29初八 30九 31十日April 公历202年4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1十 2十二3十三4十四5清明节 6十六 7七 8十八 9十九10廿日11廿一12廿二13廿三14廿四15廿五16廿六17廿七18廿八19廿九 20谷雨21初二22初三 23初四 24初五 25初六 26初七27初八28初九29十日30十一May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1劳动节 2十三 3十四 4青年节 5六6立夏7十八8十九 9廿日10廿一 11廿二 12三 13廿四 14五15廿六 16廿七17廿八 18廿九 19初一20初二. 21小满22初四23初五 24初六 25初七26初八27初九28十日29十一30十二 31三June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1儿童节 2十五3十六4十七5十八 6十九 7廿日 8廿一 9廿二10廿三 11廿四12廿五 13廿六14廿七15廿八16廿九17三十 18初一 19初二20初三21初四 22夏至23初六. 24初七25初八.. 26初九. 27十日 28十一 29十二30十三 July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1建党节 2十五 3十六4十七5十八 6十九 7小暑8廿一 9廿二10廿三11. 12廿五13廿六14廿七15廿八16九17卅日18初一19初二 20初三21初四22初五23大暑24初七25初八 26初九 27十日28十一29十二30十三 31十四August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1建军节2十六3十七4十八5十九6廿日7廿一8立秋9廿三10廿四 11廿五12廿六 13廿七14廿八 15九 16初一17初二18初三19初四20初五21初六22初七23处暑24初九25十日26十一27十二28十三29十四 30十五 31十六September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十六 2 十 3 十九4廿日5廿一6廿二 7廿三 8白露9廿五 10教师节 11廿七 12廿八13廿九14三十. 15初一16初二. 17初三18初四 19初五 20初六. 21初七22初八23秋分24初十 25十一26十二 27. 28十四 29十五30十六October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国庆节 .. 2. 3十九 4二十. 5廿一 7廿三8寒露9廿五 10廿六 11廿七 12廿八 13九 14三十.. 15初一 16初二 17初三 18初四19初五20初六21初七 22八 23霜降24初十 25十一 26十二27十三28十四29十五30十六31十七.November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十八 2十九 3廿日4廿一5廿二6廿三7立冬8廿五. 9廿六. 10廿七 11廿八 12廿九 13初一 14二 15初三16初四17初五 18初六 19初七20初八 21初九 22小雪 23一 24十二25十三26十四27十五28十六 29七 30十八December 公历202年月农历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十九 2二十 3廿一. 4廿二5廿三 6廿四 7大雪 8六 9廿七 10廿八 11廿九 12十 13初一 14初二15初三16初四 17初五18初六19初七20初八 21初九 22冬至23十一24十二 25十三 26十四 27十五 28十六29十七30十八31十九。
万年历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万年历的基本概念,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及其换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制作并使用简易的万年历。
3. 学生了解我国农历与公历的区别及相互转换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制作万年历的过程,锻炼实践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时间管理的重视,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信心。
课程性质分析:万年历课程属于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应以直观、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要求:1. 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关系及其换算方法- 公历与农历的基本概念- 年、月、日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2. 简易万年历的制作- 万年历的基本结构- 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万年历的使用方法3. 我国农历与公历的转换方法- 农历与公历的对应关系- 农历日期的推算方法- 二十四节气的计算与应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导入万年历的概念,介绍年、月、日的关系及其换算方法,讲解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第二课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万年历,掌握万年历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第三课时:学习我国农历与公历的转换方法,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计算与应用。
教材章节:《数学》教科书:第四章 时间与测量,第四节 万年历的制作与应用。
2024年10月日历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1 休2 休3 休4 休5 休6 休国庆节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初四7 休8 9 10 11 12 班13 初五寒露初七初八重阳节初十十一14 15 16 17 18 19 20 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21 22 23 24 25 26 27 十九二十霜降廿二廿三廿四廿五28 廿六29廿七30廿八31廿九2024年全年日历表2024年1月2024年2月2024年3月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1元2廿3廿4廿5廿6小7廿1廿2北3南4立1廿2廿3九旦一二三四寒六二方小方小春一二九8廿9廿10廿11初12初13初14初5六6廿7廿8廿9除10春11初4廿5惊6廿7女8妇9廿10初七八九一二三四九七八九夕节二四蛰六生节女节九一15初16初17初18腊19初20大21十12初13初14情15初16初17初18初11龙12植13初14初15初16初17初五六七八节九寒一三四人节六七八九头节树节四五六七八22十23十24十25十26十27十28十19雨 20十 21十 22十 23八24元25十18初19初20春21十22世23十24十二三四五六七八水一二三九宵节六九十分二界水四五29十30二31廿26十 27十 28十29二25十26十27十28十29二30廿31复九十一七八九十六七八九十一活节2024年4月2024年5月2024年6月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1愚2廿3廿4清5廿6廿7廿1劳2廿3廿4廿5立1儿2廿人节四五明七八九动节四五六夏童节六8三9初10初11上12初13初14初6廿7廿8初9初10初11初12护3廿4廿5芒6初7初8初9初十一二巳节四五六八九一二三四士节七八种一二三四15初16初17初18初19谷20十21十13初14初15初16初17初18博19十10端11初12初13初14初15初16父七八九十雨二三六七八九十物馆二午节六七八九十亲节22地23十24十25十26十27十28二20小 21十 22十 23十 24十25十26十17十18十19十20十21夏22十23十球日五六七八九十满四五六七八九二三四五至七八29廿30廿27二28廿 29廿 30廿 31廿24十25二26廿27廿28廿29廿30廿一二十一二三四九十一二三四五2024年7月2024年8月2024年9月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1建2廿3廿4廿5三6小7初1建2廿3男4初1廿党节七八九十暑二军节八人节一九8初9初10初11初12初13初14初5初6初7立8初9初10七11初2三3初4初5初6初7白8初三四五六七八九二三秋五六夕节八十一二三四露六15初16十17十18十19十20十21十12初13初14末15十16十17十18中9初10教11初12初13十14十15十伏一二三四五六九十伏二三四元节七师节九十一二三22大23十24十25中26廿27廿28廿19十 20十 21十 22处23二24出25廿16十17中18十19十20十21十22秋暑八九伏一二三六七八暑十伏二四秋节六七八九分29廿30廿31廿26廿 27廿 28廿 29廿 30廿31廿23廿24廿25廿26廿27廿28廿29廿四五六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30廿八2024年10月2024年11月2024年12月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1国庆节2三十3初4初二5初三6初四1寒衣节2初二3初三1艾滋病7初8寒9初10初11重12初13十4初5初6初7立8初9初10初2初3初4宪5初6大7初8初五露七八阳节十一四五六冬八九十二三法日五雪七八14十15十16十17十18十19十20十11十12十13十14十15下16十17学9初10初11十12十13十14十15十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元节六生日九十一二三四五21十22二23霜24廿25廿26廿27廿18十19十20二21廿 22小23廿24廿16十17十18十19十20二21冬22廿九十降二三四五八九十一雪三四六七八九十至二28廿29廿30廿31廿25廿 26廿 27廿 28感 29廿30三23廿24平25圣26节27廿28廿29廿六七八九五六七恩节九十三安夜诞节礼日七八九30二九31初一。
万年历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年、月、日的关系,掌握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万年历知识,正确编制和计算不同年份的日历。
3. 学生了解中国农历的基本知识,理解农历与公历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万年历的制作。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整理万年历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时间管理的重视,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数学、历史等学科知识,注重实践与探究。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对时间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年、月、日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公历与农历的基本概念- 闰年和平年的判断规则- 每月天数及年度天数的计算2. 万年历的制作原理与步骤- 万年历的基本结构- 万年历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制作过程中日期排列与校验技巧3. 中国农历基础知识- 农历的起源与发展- 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生肖、农历节日及其习俗4.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节课:介绍年、月、日的关系及计算方法,闰年和平年的判断规则- 第二节课:讲解万年历的制作原理与步骤,学生动手制作简易万年历- 第三节课:讲解中国农历基础知识,探讨农历与公历的异同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章节:- 《数学》四年级上册:时间与日期- 《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我们的时间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学大纲,让学生在掌握万年历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实践与探究能力。
课程设计万年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万年历的概念,掌握年、月、日的关系及其换算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编制简单的万年历,并能够识别各类历法的基本特点。
3. 学生了解中国农历的历史及基本使用方法,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万年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万年历进行时间计算,提升生活实用技能。
3.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时间管理的重视,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3. 学生通过了解和制作中国农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数学、历史及传统文化知识,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时间概念,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提高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万年历的概念、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公历与农历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 年、月、日的定义及其关系。
- 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
- 农历与24节气的联系。
3. 实践操作:- 制作简易的万年历,包括公历和农历的转换。
- 学习如何根据农历推算节气,了解农事活动的安排。
- 分析万年历中的数学规律,提高学生观察和推理能力。
4. 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历案例,如春节、中秋节等,分析其文化内涵。
-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历法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和影响。
5. 文化传承:- 介绍中国农历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故事,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 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引言、知识讲解(1-2点)第二课时:知识讲解(3-4点)、实践操作(1)第三课时:实践操作(2-3)、案例分析(1)第四课时:案例分析(2)、文化传承教材章节关联:《数学》:年月日及其换算、周期问题《历史与社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管理、历法制作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万年历的基础知识,如年、月、日的换算关系以及历法的起源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概念。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