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64.0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针法

电针就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具上通导接近人体生物电得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得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针刺取穴部位得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得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

遵医嘱选择穴位,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

3、告知

(1)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

(2)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等感觉,属正常针感。

(3)微量电流接通后局部有抽动感。

(4)肌肉有抽动得感觉。

4、物品准备

电针仪、治疗盘、针盒(备各种毫针)、镊子、棉签及干棉球、皮肤消毒液、弯盘、浴巾、屏风等。

5、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腧穴,进行皮肤消毒,按毫针刺法进针。

(3)有“得气”感应后,将电针仪输出电位器调至“0”,再将电针仪得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得两根针柄上。

(4)开启电针仪得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慢慢旋转电位器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患者有酸麻感,局部肌肉有抽动,即就是所需得强度)。

(5)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到“0”位,关闭电源,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迅速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6、护理及注意事项

(1)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导线接触就是否良好。

(2)通电过程中应观察导线有否脱落,并注意患者得反应,有无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通电时间。需增加刺激时,调节电流量应逐渐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以致发生晕针或引起肌肉痉挛,造成弯针、折针等意外。

(3)颈项、脊柱两侧及心前区等部位针刺时,不能横贯通电,避免电流回路通过脊髓与心脏。

(4)取同侧肢体1~3对穴位(即就是用1~3对导线)为宜。

7、电针法操作流程图

二、水针法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就是在穴位内进行药物注射得一种技术操作。将针刺及药物对穴位得渗透刺激作用与药物得药理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达到治疗疾病得目得。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穴位注射部位得局部皮肤情况。

(3)对疼痛得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得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得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得目得。

3、禁忌证

(1)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慎用。

(2)局部皮肤有感染、瘢痕或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4、告知

注射部位出现疼痛、酸胀得感觉,避免着水,以免感染。

5、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无菌注射器及针头、砂轮、皮肤消毒液、镊子、棉签等。

6、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协助松解衣着,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

(3)遵医嘱确定注射穴位,测试患者局部感觉及反应,消毒局部皮肤。

(4)术者手持注射器(排除空气),另一手绷紧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身刺至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如所用药量较多,可于推入部分药液后,将针头稍微提起后再注入余药。

(5)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轻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注意观察用药反映。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1)执行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按医嘱处方进行操作,熟练掌握穴位得部位与注射得深度。注射药量遵医嘱而定。

(3)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避免药物注入血管内。患者有触电感时针体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行注射。

(4)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操作前检查注射器情况。注射器得处理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执行。

8、水针法操作流程图

(

三、耳针法

耳针就是采用针刺或其她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得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得得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耳针部位得皮肤情况。

(3)女性患者得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就是否妊娠。

(4)对疼痛得耐受程度。

(5)心理状况。

2、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得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得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得目得。

3、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得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得孕妇禁用。

4、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