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样卷、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2
党史教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01、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和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的矛盾和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与革命力量、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0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要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另一个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和人民政府B.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D.推翻封建统治和半殖民地统治03、新文化运动开始于( )年。
A.1911B.1914C.1915D.19170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 )。
A.封建主义的寿终正寝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D.资产阶级革命的转变0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具体时间是( )。
A.1921年6月1日B.1921年7月1日C.1921年7月21日D.1921年7月23日06、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一个明确、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由于()。
A.国际工人协会的支持B.国共合作的实现C.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D.中国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07、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以联俄、联共和( )的三大政策为革命灵魂和革命方法的新三民主义。
A.扶助农工B.反对军阀C.反对封建主义D.联合农民阶级08、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是当时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09、( )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五卅运动10、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开幕。
A.1921年7月1日,南京B.1921年7月21日,上海C.1921年7月23日,上海D.1921年7月30日,南京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最主要的意义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习题第一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一、基本知识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成份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部分组成,其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国营经济。
2、为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湘粤、广西、西南“三大战役”。
3、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新中国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4、1951 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5、1951年10月,1952年4月和1953年4月,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
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7、解放东南沿海的一江三岛是新中国第一次海陆空军联合军事行动。
8、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书面讲话。
9、建国初期,投机资本家在市场上囤积居奇,兴风作浪,引起4 次物价大规模上涨风潮。
10、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拉开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序幕。
11、1953年7月27日,克拉克代表美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12、建国初期的五大政治运动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13、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29国政府首脑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4、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民生资本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过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 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D .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2.张和解出生于 1951 年 9 月,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 .和平解放北平B .和平解放西藏C .抗美援朝D .解放南京 3.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A .50 周年B .55周年C .60周年D .65 周年4.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B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5.建国初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A .《共同纲领》的颁布C .西藏和平解放D .土地改革6.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下列事件 中,既 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 .整顿大城市经济秩序B .土地改革C .抗美援朝D .“一五”计划的实施C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 .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A .消灭了地主阶级B .抗美援朝的胜利8.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派海军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是()A.联合国 B .美国 C .日本 D .英国9.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 世纪50 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A.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护国战争10 .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B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试卷 B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A]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人民民主专政》[B] 《共同纲领》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 会议确定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 南宁会议 [C]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B] 成都会议 [D] 中共八大3. 年被称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
[A] 1960年 [C] 1962年[B] 1961年 [D] 1963年4.1969年4月,的召开,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合法化。
[A] 中共八大 [C] 中共九大[B] 中共十大 [D] 四届人大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作为方针是在1961年1月的中确定的。
[A] 八届九中全会 [C] 八届七中全会[B] 八届八中全会 [D] 八届六中全会6. 年1月邓小平提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实现干部的“四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
[A] 1980年 [C] 1982年[B] 1981年 [D] 1983年7. 年9月28日,江泽民提出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A] 1992年[C]1994年[B] 1993年[D]1995年8. 年 11月26日至12月10日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召开,彭真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A] 1980年 [C] 1982年[B] 1981年 [D] 1983年9.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果断提出“”战略。
[A] 发展科技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 向科学进军 [D] 科教兴国10.党的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五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双百方针2. 四清运动3. 中苏论战4.精神文明5、庐山会议6、“一国两制”三、材料分析题(共13分)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时间:40分钟总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A、南京解放B、开国大典C、西藏和平解放D、抗美援朝2、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A、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B、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C、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D、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4下列哪一项成就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A、南京长江大桥B、大庆油田的建成投产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D、上海宝山钢铁公司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人民公社成立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中的一次失误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C、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D、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针对()提出来的。
A、经济体制改革B、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C、对外开放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8、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走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D、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9、中共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它是A.反对民族分裂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平等D.民族团结互助10、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九二共识C江泽民八项主张D和平解放台湾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7分)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是:A. 封建制度的腐朽B. 西方列强的侵略C. 内忧外患的局势D. 经济实力的衰弱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戊戌变法B. 太平天国运动C. 鸦片战争D. 洋务运动3、《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割让给英国的领土是()A. 香港岛B. 台湾岛C. 澎湖列岛D. 深圳市南山区4、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战争B.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在中国设立租界D. 鸦片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5、《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表现是()A. 殖民地割让B. 通商口岸开放C. 领土完整D. 独立自主6、在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A. 军队装备落后B. 经济实力不足C. 政治腐败D. 文化落后7、在鸦片战争中,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 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B. 消除中国的内乱C.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D. 帮助中国进行现代化改革8、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9、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 10、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B.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C. 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上取得了北伐和西征的重大胜利,但最终失败D.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都造成了沉重打击,加速了清朝的灭亡11、19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是:A. 洋务运动的兴起B. 鸦片战争的爆发C.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D. 清政府的财政困难12、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C. 支付巨额赔款D. 英国公民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全部】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测验题(答案随附)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测验题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测验题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什么?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答案: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1.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什么?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答案:三大改造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章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测验题1. 中共八大提出了什么任务?答案:中共八大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 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期发生的?答案: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的。
答案1. 中共八大提出了什么任务?答案:中共八大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 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期发生的?答案: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发生的。
第四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测验题1. 邓小平在哪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答案:邓小平在1982年的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评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在某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致力建立民主平等的政治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D.与民主党派决定建国成败2. 毛泽东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A.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D.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次践行3.在某节历史课上,黑板上写有“谈判”“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等关键词。
这节课学习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B.朝鲜内战爆发C.川藏公路通车D.西藏民主改革4. 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一位战士写下的绝笔诗。
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A.解放全中国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向工业化进军D.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5. 影片《英雄儿女》以20世纪50年代的一场战争为背景,影片中的插曲唱道:“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下列属于歌词中的“人民战士”的是( )①黄继光②邓世昌③邱少云④张自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 红色家书映初心,一生矢志报国家。
下图是某年烈士吴书给妻子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
该家书所叙述的这场战争的结局对中国的影响是( )赋亭吾爱:入朝作战已三个月了……我们突破了临津江和三八线,更渡过汉江收复汉城。
延庆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历史2024.10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林则徐曾上书光绪帝,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说明鸦片贸易的危害包括①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②败坏吏治,清朝统治渐趋腐朽③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④白银外流,国家财政日益紧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长期遭受外来侵略 B.长期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3.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C.沙俄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D.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这场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A.洪秀全 B.杨秀清 C.冯云山 D.洪仁玕5.以下表格内容反映了洋务运动A.开启了近代工业化历程 B.促使民族意识空前觉醒C.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D.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6.1877年至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由此,左宗棠采取的行动是A.收缴鸦片 B.收复新疆 C.编练新军 D.进行改革7.清朝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立下战功,却也没能摆脱灭亡的结果。
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平壤战役8.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