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概论》课件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 格式:ppt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①.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②.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俗学会)③.民间文学说。
(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④.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2、【民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民俗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一、民俗的定义 (一)学术界狭义的“民俗” 概念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二)《民俗、神话与传说的标准辞典》七类:1、民俗是旧时的残存遗风。
5、民俗是指民间故事。
2、民俗是“俗民文化”的传统部分。
6、民俗是一种主要靠口头流传的大众文学。
3、民俗是指含义广泛的传统现象。
7、民俗是“民俗文化” 。
4、民俗是已经退化了的宗教。
(三)产生分歧的原因:1、不同学者的背景不同。
不同学者受到各国不同政治制度、生活环境、不同时代、学术观点和研究目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不同地区的民俗表现不同。
由于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所拥有的民俗事象千差万别,民俗学者对民俗概念的界定自然有着截然不同之处;3、学科认识不统一。
这门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其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和共同的认识,对民俗一词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于有待深化的过程之中。
(四)形成的共识 :1、民俗存在于民众之中。
(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民俗是被民众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与时代的关系) 3、民俗的核心在于传承。
(民俗与文化的关系 )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五)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民俗学民俗学是研究全世界各民族最广泛的人民传承文化事项,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一、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它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是不死的活化石。
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不是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
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二、民俗学:以民间风俗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三、民俗学的性质:1、、由于研究范围广,故有交叉学科的性质。
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交叉。
2、是一门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科学,故有独立的学科性质。
四、民俗学的任务:1、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2、当前任务,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使这门年轻的学科获得更为广泛的认可,并在大学里独立发展。
3、帮组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五、民俗的基本特征:1、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2、模式性,也称为类型性或社会性,是指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彼此相似性。
3、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4、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也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5、稳定性,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地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6、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又称为模式性7、民族性与地域,民族性,这里所说的民族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同一类民俗事象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二是指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民俗。
8、民俗的原始性与神秘性,民俗的原始性和神秘性是密不可分的。
9、规范性,协调生活,调整观念和行为10、服务性,服务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协调民众心理满足其审美的需要六、民俗的社会功能: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学概论(讲义)《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
第⼀节民俗的定义⼀、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个国家或民族中⼴⼤民众在长期的历史⽣活过程中所创造、享⽤并传承的物质⽣活与精神⽣活⽂化。
从民俗与⼈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类社会群体⽣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种社会⽂化现象。
从民俗与⽂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化。
历史上⼈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致有四种:⽂化遗留物说、精神⽂化说、民间⽂学说、传统⽂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义的民俗。
⼆、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种⽣活⽂化,渗透与于⼈类⽣活的各个领域,从⼀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都附有⼀定的民俗⾏为及有关的⼼理活动,因⽽很难进⾏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种知识的传播,⼜必须进⾏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性的⼦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到家庭、家族、乡⾥、民族、国家乃⾄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并传承的集体⾏为⽅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化与精神⽂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的民俗。
语⾔民俗:指通过⼝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和民间⽂学两⼤部分。
第⼆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民俗的特征(⼀)集体性集体性,⼜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绪论, 绪论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第三章 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等方面
的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最先只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如以饮食满
足维持生活的需要;以服饰满足遮身蔽体,防寒保暖的需要;以巢穴房屋满足抵御风雨侵袭,防御野兽伤害的需要;以器物用具扩展延伸人体器官功能,实现增强生活能力的需要。
物质生活民俗的最初阶段是在无意中自然形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
第六章人生仪礼
第七章 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
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它的内容极其丰富,种类繁多,几乎是从远古祖先那里继承了全部信仰的思维观念和相当数量的形式。
第一节:信仰对象
一、灵魂
人类最初的信仰是从自身开始的,如对梦境和死亡的不解,
第八章 民间语言
民间语言
第一节:民间语言的性质
一、民间语言的概念
(一)作为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民间语言,指广大民众用来
表达思想并承载着民间文化的口头习用语,其主要部分是民众集体传承的俗话套语。
(二)从使用群体的角度看,民间语言是各行各业的广大
民众惯用的语言,它以其鲜明的生活化和质朴性的特点区别于
第九章民间艺术
第十章民间游戏娱乐
十一章民俗田野作业民俗田野作业
一。
客家畲族乡钟恩仇整理欢迎报考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朋友下载———追随学人的步履,治求中国的民俗!(一)、名词解释1、民俗学——是一门以民间风俗习惯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
2、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3、民间——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5、文化遗物说——这是英国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民俗是一个已发展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中所残存在原始观念与习俗的遗留物,就像人由猿猴进化而来,身上残留着一根尾椎骨一样。
6、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7、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是家庭、家庭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模式。
8、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9、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10、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生产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即由广大民众集体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的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民欲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民俗的扩布性——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伸展。
民俗的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长期相对的固定下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民俗的变异性——是指在民俗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发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模式性——是指民俗文化的表现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
民俗的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教育和横塑作用。
民俗的规范功能——是指民俗对社会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的作用。
民俗的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概述∙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Folklore)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William Thoms)1864年创用的,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民俗与民间文化关系:一切民俗都属于民间文化,但并非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
∙民俗∙社会民俗: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例,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名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民俗语言∙广义: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狭义:在一个民族或地区中流行的那些具有特定含义,并且反复出现的套话,如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黑话、酒令等。
∙民间文学:由人民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口头文学,主要有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民间说唱等形式。
∙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
∙民俗学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帮助我们认识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解释和改造现实社会生活。
)∙民俗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民间文艺是民俗的组成部分之一。
∙许多国家的民俗学,都兴起于对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
∙民间文艺现象是民俗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尽管民间文艺学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从民俗学体系来看,民间文艺学是其中的分支学科之一。
∙历史学与民俗学∙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历史的人必须了解民俗,因为民俗是历史的一部分;∙研究民俗的人,也需要参考历史文献,并了解与各种民俗有关的历史背景和史学理论。
《民俗学概论》教案绪论知识点: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第一节民俗的定义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所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文化。
从民俗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
从民俗与时代的关系来看,民俗虽然源于传统,但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特定功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文化的有关系来看,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概念有不同的狭义理解,大致有四种: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传统文化说。
现在我们讲的民俗是广义的民俗。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作为一种生活文化,渗透与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因而很难进行泾渭分明的分类。
但是,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和便于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又必须进行分类,使之成为相对有独立性的子系统。
根据我们课本,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等四个类别。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社会民俗:也叫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涉及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所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精神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语言民俗: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包括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两大部分。
第二节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一、民俗的特征(一)集体性集体性,又叫社会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
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一、填空题1.白莲教支脉繁复,都以________为最高崇拜,以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无生老母【解析】影响最大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是兴于宋、盛于元、在明清层出不穷的白莲教。
白莲教支脉繁复,都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
2.社会组织民俗从组织行为来看,可以划分为组织的_________、观念民俗和活动民俗(民俗事件)。
【答案】角色民俗【解析】组织行为表现为成员按角色的要求实施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社会组织民俗从组织行为来看,可以划分为组织的角色民俗、观念民俗和活动民俗(民俗事件)。
其中,角色民俗是集体生活的基础,指各个成员在组织积累的民俗观念的协同之下,按角色民俗的规定去完成民俗事件。
二、名词解释1.分家(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分家是一种宗族组织结构的民俗。
在中国家庭中,分家包括分灶、分居、析产、划分养老送终的义务、设立单独的祭祀。
兄弟分家,通常要邀请没有利害关系的族长及舅爷、姑爷来主持,有的还立下书面契约。
分家时,有些东西是不能分割的,如祖墓、坟山等实物,地望、姓氏等名义;有些东西是不允许分割的,如养膳田、祭田。
分家,一方面是不断地瓜分共同的东西,另一方面也逐渐积聚起一些共同的东西,成为血脉相连的凭证。
家庭分立的另一方面就是宗族的合组。
2.宗族(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宗族是同聚落居住的父系血亲按伦常建立的社会组织。
通常拥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和一定的共同文化,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教育等方面较为完整的功能。
宗族由家庭组成。
家庭是亲子所构成的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的群体,通常作为宗族的一份子而存在。
三、简答题1.联村组织的类型(依组织功能)。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联村组织是中型的社区组织,是若干相邻村落为了协同行动而结成的联盟。
传统社会的民间联村组织,通常是在出现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产生的,例如崇拜地方保护神(包括为之建庙、筹办祭典等)、防匪、兴修水利、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