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球与地图复习讲义全

  • 格式:doc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

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

经线纬线

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

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特点形状半圆圆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

赤道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

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4.经度和纬度

经度纬度

图示

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

的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

度数愈向南愈大

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

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1)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

(2)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1)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

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2)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

圈是温带、寒带界线

5

(1)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络。

(2)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确定对称点

①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如

A(40°N,20°W)与B(40°S,20°W)。

②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

A(40°N,20°W)与C(40°N,160°E)。

③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相

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

三.经纬网图的应用

1.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图1中A在B的西北

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①如图2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A、B两地经度

差小于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

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

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

约是111千米,如图3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

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

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

3中AC。

(3)图3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3.定“围”

(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4.定“最短航线”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

交线。如图4所示。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图5所示。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

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如图6中的两段劣弧。

【典型例题】读“世界某海岛位置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岛位于的()

A.东南B.东北C.西南D.西北

(2)该岛出现最大围极昼的南北跨度约有()

A.180千米B.1 800千米C.400千米D.4 000千米

答案(1)D(2)B

四、地图三要素

(一).比例尺

1、概念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和线段式。

2.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

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图上面积相同时,实际面积越大,则比例尺越小。如图,甲、

乙、丙三个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甲>乙>丙。

3.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1)规律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围越小,但表

示的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围越大,容越简单,

精确度越低。

(2)规律应用:大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4.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5.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

(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120 000=1/160 0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

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6.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

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如下图,AB间为30千米,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

出AB间图上距离,

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