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详细解读(131页,共8章解读,非常全面)
- 格式:pptx
- 大小:11.02 MB
- 文档页数:13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是中国政府在保障公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和管理而发布的一项法规。
该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共分为八章五十条,规定了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内容。
下面就该条例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和环保责任国家和地方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等行为实行安全监管。
企事业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生产和环保主体责任,制定安全生产和环保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和环保管理制度。
此外,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生产环节中的安全生产控制措施。
二、危险化学品公共信息公开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有关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安全生产环保信息和相关技术标准,同时还要及时更新公开信息,确保公众和相关部门及时掌握危险化学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
三、危险化学品的分级管理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危险化学品根据其可能对人体、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
管理部门应当对各级别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储存、运输以及销售进行监管,特别是A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更应该实施严格监督。
对于使用、储存、运输、销售等需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先经过安全评价,经审查合格并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才能进行。
四、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和国家应急预案为了应对发生在危险化学品运输、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中不断升级优化。
同时,国家也要制订健全的应急预案,积极加强应急机制,保证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和救援。
五、对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的从严查处为了保障公民和社会的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对危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对于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行为,管理部门将根据其危害程度予以从轻到重的处罚,其中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新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2011年3月2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修订后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条例将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这次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是一次比较全面的修改,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制度和措施,都作了相应的补充、修改和完善,篇幅由原来的7章74条,修改为8章102条,修改的内容很丰富,既有填补空白、堵塞漏洞的新增制度和措施,也有对原有规定的调整和完善。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在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安监部门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
按照原条例规定,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原国家经贸委),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地方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承担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的相关职责。
根据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的变化,上述职责已经转到了安监部门,新条例将原条例中所有的“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经济贸易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等称呼,统一改成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了安监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
二、建立了统一的危险化学品目录的确定和调整机制。
原条例中是没有“危险化学品目录”这个概念,危险化学品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的危险化学品,另一部分则是剧毒化学品和没有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其目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
《危险货物品名表》是从运输安全角度着眼的,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则涉及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多个环节,因此危险化学品与危险货物的范围并不完全一致,新条例明确提出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概念,建立了统一的危险化学品目录确定、调整机制,明确规定: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信、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铁路、民航、农业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火、爆、腐蚀、毒等性质,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环境保护,我国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旨在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防止事故发生。
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性质和危险程度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通过标签、标识和说明书等方式进行明确标识。
合理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前,需要先判断其危险性类别,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如拟采购氧化剂危险化学品时,应注意其在携带和储存过程中需要隔离可燃物。
二、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经营进行了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需要经过严格的申请和审核程序,才能获得经营许可证。
经营许可证对于控制危险化学品的流通和监督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违规销售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情况。
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需符合严格的规定,确保危险化学品在整个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储存和运输危险化学品时需要注意分类存放,禁止与其他物质混存,以免发生危险。
采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和专业的运输车辆,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危险化学品事故属于突发事件,对防范和应对措施提出了相应要求,以降低事故发生时的危害程度。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此外,危险化学品事故应优先考虑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公众。
五、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责任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责。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的监管机构,并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企事业单位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持续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危险化学品事故的责任追究与补偿《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了危险化学品事故责任的追究和补偿机制。
第讲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课件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危险化学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危险化学品如果管理不当,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我国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旨在规范危化品管理,减少安全风险。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要内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总共分为八章和七十八条,主要内容包括:(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志、包装、运输方式和管理等规定;(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责任、职责、资质条件、许可证后审批等;(三)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等规定;(四)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等规定;(五)危险化学品信息公开的内容和方式等规定。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推行的意义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初衷在于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减少因管理漏洞引起的安全事故。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落实,由制度建设转为执行力度加强,有助于消除管理漏洞。
除此之外,推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还有以下意义:(一)保障生产和生活周边环境安全,避免环境和物资的浪费;(二)提高生产和管理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和遵守安全规定的能力;(三)加大危险化学品管理问责力度,保护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利益,打击违规违法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社会信任度;(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让大家生活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应用展望相信,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推行下,我国的危化品管理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意义。
未来,我们有理由认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在监管和规范方面将会形成横向到位、纵向到底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我们期盼着,这个以人民安全为前提,以质量保障为目标的管理模式能够落地,哪怕是在非重化地区,也要求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做好全面统筹。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危险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和循环利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境内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销售、运输、处置等活动和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的其他活动。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识第三条危险化学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分类。
第四条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容器、标志、标签、说明书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标识。
第五条进口危险化学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准入要求,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分类和标识。
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第六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取得相关许可。
第七条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取得相关许可。
第五章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销售第八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取得相关许可。
第九条危险化学品的销售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取得相关许可。
第六章危险化学品的运输第十条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活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取得相关许可。
第七章危险化学品的处置第十一条对危险化学品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处置。
第八章事故应急与调查处理第十二条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置,并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九章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第十三条危险化学品安全主管部门有权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
第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相关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危险化学品:指对人体、动植物、物质和环境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化学品。
2. 生产:指利用原材料、能源和设备,通过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转化成产品的过程。
【普法宣传】《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和适用范围《危(wei)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为了加强对危(wei)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的。
本条例适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处置危(wei)险化学品以及从事危(wei)险化学品技术咨询、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的活动。
第二节基本原则《条例》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管理、依法管理、风险可控、安全优先、预防为主、责任倒查、公众参预、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第二章危(wei)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和安全许可第三节安全许可的审查和许可条件危(wei)险化学品安全许可主管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请人的业务能力、设施设备、行为规范和组织管理体系等。
危(wei)险化学品安全许可主管部门根据安全许可申请人的资质等级、危(wei)险化学品储存场所的等级划分、安全管理措施等要求,制定危(wei)险化学品安全许可条件。
第四节实施安全培训危(wei)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危(wei)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wei)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防控措施,紧急处置措施等。
危(wei)险化学品安全培训应当定期进行,还应当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岗位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
第三章危(wei)险化学品储存第一节储存设施危(wei)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包括仓库、罐区、楼堂馆所和固定容器等。
危(wei)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应当满足安全距离、防火防爆设施、照明通风、泄漏处理、报警装置等要求。
第二节储存管理危(wei)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储存区域的划分、危(wei)险化学品分类和编码、储存方式等;2. 危(wei)险化学品的数量、安全距离、堆放方式等;3. 储存环境的温湿度、通风状况、病虫害防治等;4. 危(wei)险化学品储存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标识等。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储存、使用、销售、运输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安全监管。
第二章生产、储存和使用第五条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情况报告和备案。
第六条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防范事故扩大,保障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的安全。
第七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使用人员应当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第八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应当进行安全评估和应急预案编制,并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
第三章销售和运输第九条销售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销售场所,建立健全销售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销售登记和备案。
第十条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运输资质,建立健全运输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运输登记和备案。
第十一条销售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危险化学品的正确包装、标识、分类和运输,并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
第十二条销售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货物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货物安全信息。
第四章处置和废弃第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的处置和废弃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立相应的废弃物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危险化学品处置和废弃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技术,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处置和废弃,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十五条危险化学品处置和废弃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监测和监管机制,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对问题进行整改。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定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运输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依据《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运输活动,以及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相关的其他活动。
第三条安全管理原则1.生命第一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防范为主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3.综合治理原则,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4.全员参与原则,形成全社会的安全管理合力;5.风险管控原则,依据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合理减排、分级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章企业安全管理第四条企业安全责任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五条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不得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安全生产设施和装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装备,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第八条应急预案和演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储存和使用安全管理第九条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的基本要求1.储存和使用场所必须符合安全要求,有专门的储存设施和防护措施;2.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监控和检测;3.储存和使用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特点和安全操作规程;4.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采取防火、防爆、防毒等必要措施;5.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建立台账,记录危险化学品的进出库情况和使用情况。
第十条风险评估和控制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单位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解读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处置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动、植物和环境造成损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和处置,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条例中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注册和许可:企业需要向政府部门注册并取得许可。
审批部门将根据企业的资质和条件来决定是否授予许可。
未经许可的企业不得从事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活动。
2. 安全生产许可:企业需要符合一定的安全要求,并通过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部门报告。
3. 储存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储存场所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设施,员工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掌握储存操作规程。
储存容器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4. 运输管理:危险化学品的运输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运输车辆和容器需要经过检查,保证其安全性。
运输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驾驶和操作技能,并了解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5. 废物处理:废弃的危险化学品需要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安全处理。
企业需要建立废弃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贮存和处理废物。
企业需要与环保部门合作,确保废物处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出台和执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风险,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企业和个人应当充分认识到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和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条例得到有效执行,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人民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领域。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往往不容忽视,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最新修订于2024年3月1日生效。
条例总共分为八章,分别从一般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和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储存、危险化学品使用、危险化学品运输、危险化学品转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法律责任和附则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面,该条例要求企事业单位必须持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在申请许可证之前,需要进行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以评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储存、使用等环节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单位的监管,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评估。
在危险化学品储存方面,该条例明确规定了危险化学品储存的要求和安全措施。
例如,要求储存单位必须建立危险化学品储存档案和台账,对存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编号和标识,并制定专门的储存管理制度。
同时,要求单位对储存库区进行防火、防爆、防毒、防辐射等安全措施,并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以应对突发事故。
在危险化学品使用方面,该条例要求使用单位必须制定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对使用环节进行安全性评估。
同时,对于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对于可能产生有害气体、蒸汽和粉尘的操作要求,也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
在危险化学品运输方面,该条例要求运输单位必须持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许可证,并严格按照国家的运输标准和规定进行运输。
同时,对于运输途中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要求运输单位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规定,条例还明确了危险化学品转移和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总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其管理制度是我国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法规。
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法规,可以有效地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管,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