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月光启蒙阅读答案月光启蒙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月光启蒙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光启蒙阅读答案1月光启蒙(片段)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写出“长”的不同意思。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2.“豁然开朗”的意思是,母亲月光下的启蒙帮助“我” 。
3.月光如水,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
请写出两句带有“月”的古诗句。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⒈生长孕育、流传⒉一下子明白过来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等)⒊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月光启蒙阅读答案2月光启蒙阅读答案月光启蒙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月光启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月光启蒙》,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作品。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月光启蒙》是一部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2.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月光启蒙》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引导: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关注作品的开头和结尾、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象征手法等,深入理解作品。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作品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如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收获,让学生谈谈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启示。
四、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作品中的情节,分析其象征意义和寓意,下周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合作与交流等。
3.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读后感质量和象征意义分析的深度。
4. 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月光启蒙》词句解析
【重点词语解释】
篱笆: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
时辰:时间;时候,“辰”在这里读轻声。
吟唱:吟咏歌唱。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混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莲花落:曲艺的一种。
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变开阔了。
沉浸:浸入水中,文中指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雕像:雕刻的人像,有时也包括动物的形象。
启迪:开导,启发。
含蓄:(语言、诗文)意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重点语句解析】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
黄河留下的旧河道土地贫瘠,不适合五谷生长,但却让这里的人们拥有了“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让这里的人们“日子清苦,精神却很富足”。
第一个“长”的意思是生长,第二个“长”的意思是产生。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
总述:概括了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激之情。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
分述:母亲给“我”启蒙,让“我”爱上文学,插上智慧的翅膀,让“我”拥有诗人的情怀。
月光启蒙教案模板锦集7篇月光启蒙教案篇1摘要《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优美散文,作者是著名煤矿诗人孙友田。
他以深情的笔触回忆孩提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给自己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的情境,是母亲为他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使他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全文洋溢着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自始至终贯注着浓郁的母子亲情,真挚感人。
关键词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拓展延伸;感悟以品读感悟法为主要教法,让学生在自由读、合作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各种读书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通过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月光启蒙”一词的内涵,通过歌谣、故事、谜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穿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点词语的推敲、说话练习的拓展等方法,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涌动的情感,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
全文洋溢着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真挚感人。
1.谈谈对“启蒙”的理解。
现代诗人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在月光下给自己的文学启蒙,写下一篇非常感人的回忆录《月光启蒙》。
2.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有价值的问题:母亲是怎样启蒙我的?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学贵有疑,从课题切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做铺垫。
)月光启蒙教案篇2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欣赏画面、朗读歌谣,感受作者在童年夏夜的月光下美妙、诗意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初步感受母亲的形象。
2、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字,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感悟作者母亲乐观豁达的形象以及她对童年时的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母爱的崇高,珍惜美好亲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引导孩子读好文中的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揣摩语言文字,用心体会母亲的形象。
教学过程:同学们,很高兴今天可以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这节课周老师将和大家共同阅读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月光启蒙》,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月光启蒙》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月光启蒙》是一篇描绘夜晚月光下美丽景色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月光下各种事物的描绘,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锻炼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美。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光下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夜晚的记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总结并展示分析结果,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5.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以“夜晚的美景”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3)预习下节课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月光启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月光启蒙》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2)感受作品中的亲情、友情、成长等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月光启蒙》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光启蒙》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简介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分析作品。
4. 课堂提问:(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
(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品中的亲情、友情等主题。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主题和寓意的理解能力。
3.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作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月光启蒙》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月光启蒙》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培养学生阅读绘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感悟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月光启蒙》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绘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月光启蒙》绘本、PPT、教学卡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月光启蒙》绘本,了解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PPT中的夜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月光启蒙》的兴趣。
2. 图片观察:展示《月光启蒙》绘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绘本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故事讲解:教师讲解《月光启蒙》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亲情主题,培养学生对亲情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以《月光启蒙》为主题的画作,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月光启蒙》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情感体验。
3. 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月光启蒙》的故事,感受亲情的温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绘画作品和读后感。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是否表现出对亲情的理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月光启蒙主要内容
1. 哎呀呀,《月光启蒙》讲的不就是母亲在月光下给孩子唱歌谣、讲故事嘛!就像小时候我妈每晚给我讲睡前故事一样温馨呢。
2. 《月光启蒙》主要内容啊,那就是母亲用她那温柔的声音,在如水的月光下,把知识和爱传递给孩子呀,这和阳光温暖大地不是很像吗?
3. 你看哈,《月光启蒙》的主要内容就是孩子在母亲的启蒙教育下成长,这不就跟小树苗在园丁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一个道理嘛!
4. 嘿,《月光启蒙》主要内容说起来也简单,不就是母亲在那美丽的月光下,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嘛,这多像我们在口渴时喝到的那甘甜的泉水啊!
5. 知道不,《月光启蒙》主要内容,其实就是母亲以月光为背景,为孩子开启智慧之门呀,这难道不类似一把钥匙打开宝藏的大门嘛!
6. 哇哦,《月光启蒙》啊,不就是描述了母亲在月光下对孩子的启蒙呀,这和灯塔为航船指引方向不是一样重要嘛!
7. 听我说呀,《月光启蒙》的主要内容就是月光洒下,母亲带着爱为孩子启蒙,这就好似春风轻拂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啊!
8. 想想看,《月光启蒙》主要内容,不就是母亲借着月光,把美好种在孩子心里嘛,等同于园丁在花园里播撒花种哟!
9. 所以呀,《月光启蒙》的主要内容就是母亲在月光下的启蒙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这就是最珍贵的馈赠呀!。
《月光启蒙》阅读及答案
《月光启蒙》阅读及答案
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母亲用歌谣把故土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写出“长”的不同意思。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2.“豁然开朗”的意思是,母亲月光下的启蒙帮助“我” 。
3.月光如水,多么富有诗情画意!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
请写出两句带有“月”的古诗句。
,。
,。
参考答案:
⒈生长孕育、流传
⒉一下子明白过来翻开民间文学的宝库(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等)
⒊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17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写人散文。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等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
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母亲对“我”的启蒙,启蒙之中浸透了母亲对“我”的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则为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民间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设计理念:
重视对优质资源的再度开发,紧紧扣住“月光”和“启蒙”,运用三个步骤,即:启蒙,月光,母爱。
层层深入,让学生读懂母亲的启蒙,感受母爱的朴实与温馨,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
三、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
3.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著名煤矿诗人孙友田的《月光启蒙》,(读题),“启蒙”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找出能解释这个词的句子。
2、母亲是用什么方式给我启蒙的?
快速浏览课文,板书(歌谣、故事、童谣、谜语)
(二)、学习课文:
启蒙
歌谣
1.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为我吟唱了哪些歌谣呢?(课件)
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些歌谣,喜欢的就多读几遍。
2.母亲是怎样吟唱的?(播放音乐)师引读第一节,听,母亲在唱-----清唱,听了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孙友田的感受和你们是一样的。
书上写到:(课件)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能把月夜的美妙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提读,范读,齐读。
4.(课件)学生练读歌谣。
母亲嗓音甜润、深情,仿佛芳香四溢。
也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芳香。
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原来是母亲对我的启蒙呀。
5、我从美妙的歌谣声里感受到了什么?
童谣
1.月光下,美妙的不仅是歌谣,我们再来看童谣。
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出韵味来呢?三首童谣自由念,?提读。
2.你们小时侯,母亲一定也给你们唱过童谣吧?还记得吗?是呀,怪不得有位作家说,童谣是孩子的精神食粮。
3、我从生动欢快的童谣声里感受到了什么?
故事谜语
1.母亲为我讲了什么故事、出了什么谜语呢?
2、我从故事、谜语里感受到了什么?
⏹月光
1.母亲是在什么时候给我唱歌谣、童谣、讲故事、猜谜语的呢?
2.图片。
月光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3.在文中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4.这种月光下的启蒙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月光朦胧,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母爱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画出相关的句子。
2.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聪颖的母亲、循循善诱的母亲、充满爱心的母亲,她还是一位不识字的平凡的母亲,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引读最后一节。
(三)升华
1.(点击音乐),多少年过去了,母亲那熟悉的声音依然响在耳畔,响在孙友田的心中。
可是,同学们知道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其实已经身患重病。
文中写到(多媒体出示,教师深情朗读):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
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
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2.此时的作者,面对自己的母亲,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3.是呀,母爱是那样的伟大,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尽的牵挂和关爱,今天就让我们在这里静静地回忆她们对我们的好……你们都想起了什么?学生交流。
4.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别犹豫了,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把它记录下来吧!
(四)、总结全文
随着时光的流逝,什么都会慢慢地淡去,只有那美妙的夏夜,皎洁的月光,母亲对我的启蒙,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母亲,记住她在美丽的月光下对我的启蒙。
(五)、布置作业
1、把你写给母亲的话读给母亲听一听.
2、阅读《月光启蒙》姊妹篇《母爱似水》或《迎接母爱》,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17.月光启蒙
歌谣
母爱故事
童谣
谜语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结构上紧紧扣住“月光”和“启蒙”,运用三个步骤,即:启蒙,月光,母爱,层层深入。
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到渠成,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
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思路不够清晰,整篇课文较松散,如果用一条线穿起来会更好,可以用这句“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