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氯溶液杀菌效果增效作用研究_王奎涛
- 格式:pdf
- 大小:190.67 KB
- 文档页数:4
水溶液中二氧化氯分子的热稳定性研究俞马宏;马虹赟;高亲;于文敦;刘晓东;王连军【期刊名称】《中国消毒学杂志》【年(卷),期】2006(23)5【摘要】为观察新型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液稳定性,采用水浴加温方法对二氧化氯中性水溶液热稳定性及稳定剂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水溶液中二氧化氯的热分解属于二级反应,热分解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磷酸一氢根类稳定剂使K值明显增加,即磷酸-氢根对二氧化氯的热分解具有很大催化作用。
二氧化氯在含磷酸-氢根离子的溶液中,其热分解速率常数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明磷酸一氢根离子对二氧化氯还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在二氧化氯水溶液内加入聚有机胺或聚胺糖对其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
结论,随温度增加可加速水溶液中二氧化氯分解,加入合适的稳定剂可明显提高水溶液中二氧化氯热稳定性能。
【总页数】4页(P394-397)【关键词】二氧化氯;热稳定性;稳定剂【作者】俞马宏;马虹赟;高亲;于文敦;刘晓东;王连军【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7.2【相关文献】1.水溶液中的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阴阳离子胶束中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的比较研究 [J], 江云宝2.间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在二氧化氯水溶液中的耐蚀性研究 [J], 晁怀瑞3.水溶液中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及其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J], 赖家平;曹现峰;何锡文;李园园4.金属负载型分子筛催化剂在NH3-SCR反应中水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J], 郑伟;陈佳玲;郭立;张文博;赵浩然;吴晓琴5.H_2S水溶液中的腐蚀与缓蚀作用机理的研究Ⅵ.H_2S溶液中咪唑啉衍生物分子结构与其缓蚀性能的关系 [J], 杨怀玉;陈家坚;曹楚南;曹殿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海大学图书馆The Library of H ohai University河海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编目录写在前面 (3)中文期刊 (4)中文图书 (50)外文期刊 (67)外文图书 (76)写在前面河海大学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是扎实推进学科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战略研究水平。
为此,图书馆也将紧紧围绕这一重点工作,继续加强各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同时通过我们的资源推介工作,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们将继续不断推出各学科专辑,以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本辑为河海大学重点学科之一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集,内容包括我馆馆藏中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中文期刊、中文图书和外文期刊、外文图书四个部分。
每部分内容是按分类编排的。
每一种推介的文献都注明了馆藏地,读者可以方便的到相关部室借阅所揭示的馆藏资源。
为使服务更具个性化,我们竭诚欢迎各学院提前预约相关学科专集,我们会根据学院的需求,及时提供定制的专集服务。
希望我们的专集能为各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我们的联系方式是:读者服务部(西康校区):电话:83787308、83787307E-mail:tsgxp@ tsgcbb@读者服务部(江宁校区):电话:83787648E-mail:tsgcm@ tsgwp@本期编审组:1、组长(主审):符晓陵2、副组长(主编):余清芬蔡明许平王鹏田剑君3、组员:(1)责任编辑:周冰苏慧敏吴立志杨露曦陆艳胡晓辉王勋施亮郭晶(2)扫描:李昱王勋施亮郭晶河海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部2010.5.6中文期刊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月刊]=POL YMER MA 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第26卷,第2期,2010年2月.—成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编辑部,(610065).25.00元ISSN1000-7555 CN51-1293/O6索书号:O6/12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合成实验·工艺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周华,曹瑞军,刘力行(1) 赖氨酸改性壳聚糖亲核NO供体的合成………………………………高群,王国建,李文涛(4) 微波辐射分散聚合制备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熊圣东,郭小丽,张凌飞等(8)含氟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张震乾,吴海银(12)细乳液法制备有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张胜文,刘仁,张永兴等(15) 高邻位可发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刘威,刘强,周春华等(19)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的光辅助引发聚合…刘福胜,李志文,于世涛(22) 瓜尔胶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微波法合成…………………………万小芳,李友明,周雪松等(26) 水相ATRP法合成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成立强,王丈平(29) 苯乙烯基四配位硅均聚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余洁意,宋建华,许家友(33)悬浮聚合法制备相变材料微/纳胶囊………………………………李伟,张兴祥,由明(36) 结构·性能聚醚砜埽贞化聚醚砜共混膜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张立忠,杨力芳,王海涛等(40) 丝素蛋白/聚乳酸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张显华,左保齐(47) 含不同离子的液晶离聚物对P B T/P 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徐新宇,张宝砚,顾卫敏等(50) PET光散射薄膜的微观形态调控与光学性能………………………郭梅,熊英,徐鹏等(54) 木粉表面改性对聚氯乙烯/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苏琳,邹嘉佳,游峰等(58) 木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与聚乳酸性能的相关性……………郭文静,鲍甫成,王正(62) 热处理对电纺聚己内酯超细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唐圣奎,谢军军,熊杰(66) 氨基酸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溶解性能的影响………………………梁升,纪欢欢,李露等(70) PA6/PTT共混物的吸水性和力学性能……………………………许福,张平,丁燕怀等(73)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聚氨酯丙烯酸酯体系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性能………………………………………………………………………王兴元,罗运军,夏敏等(77) 不同添加剂对聚偏氟乙烯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李倩,许振良,俞丽芸等(80) CAP-PCL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金立维,王春鹏,许玉芝等(84) 热空气老化对L D P E/F'O E共混物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新鹏,陈双俊,张军(87) 分析测试·加工·应用轮胎胶应力诱导脱硫及对聚丙烯的增韧作…………………………陈显旺,许治昕,张云灿(91) 剑麻纤维处理方法对S F/P F共混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杨香莲,韦春,吕建等(95)氯磺化聚乙烯的降解动力学………………………………………王哲,边玉玲,倪宏哲等(99) 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白露,李艳梅,杨伟等(103) 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溶液的高压静电场纺丝………马刚,邵自强,王文俊等(107) 导电原位微纤化复合材料的有机液体响应特性…………………郜菁,许向彬,高杰峰等(111) PTFE/SGM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王志超,寇开昌,毕辉等(114) 微波辐照对废地膜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柴希娟,廖亚龙,孙可伟(118) 新技术·产品开发纳米CaGO3/PET短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江兴文,殷年伟,吉继亮等(121) 壳聚糖金属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丁利斌,王艺峰(125) AM-DMMC双水相共聚体系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刘月涛,武玉民,许军等(128) 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硅-氧化铝共掺杂聚酰亚胺薄膜及其性能………………………………………………………………………刘立柱,翁凌,崔巍巍等(131) 双马来酰亚胺交联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张光华,刘林涛,朱雪丹等(135) β—环糊精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张恺,张敏,丁芳芳等(139) 全降解聚甲基乙撑碳酸酯/埃洛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陈卫丰,肖敏,王拴紧等(142) 炭纤维原丝用丙烯腈/衣康酸单甲酯共聚物的制备及热性能…陈桂莲,巨安奇,徐洪耀等(146) 一种高分子相变发光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西鹏,顾晓华,刘剑虹等(149) ATRP可控接枝制备pH敏感性微滤膜…………………………张晓玮,曹兵,刘雷等(153) 接枝α环糊精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对氨基酸的手性分离………胡智文,王秉,郑海玲等(156) 专论·综述高压环境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叶树明,蒋凯,蒋春跃等(160) 环氧树脂作为相容剂的研究进展…………………………………于杰,刘珊,秦舒浩等(163) 半结晶聚合物流动诱导结晶动力学模型…………………………张晓黎,陈静波,邱碧薇等(167) 有机高分子磁性材料研究进展……………………………………邓芳,何伟,姜莹莹等(171)复合材料学报[双月刊]=ACTA MATERIAL COMPOSITAE SINICA/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27卷,第1期,2010年2月.—北京:《复合材料学报》编辑部,(100191).40.00元ISSN1000-3851 CN11-1801/TB索书号:TB/16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利用时温等效原理修正的VA R T M用双酚P型环氧树脂体系化学流变模型………………………………………………………………………………刘相,谢凯,洪晓斌(1)超声波法表征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固化行为…………………………………陶博然,李建新,吴晓青,何本桥,杨涛,刘秀军,胡子军(7) 溶液共混法制备碳纳米管/尼龙66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王志苗,白世河,张兴祥,王学晨(12)新型RTM预成型体用定位胶黏剂的研制………………………蔡吉喆,肇研,刘慧,段跃新(18)复合材料网格结构软模共固化成型工艺数值仿真…………………黄其忠,任明法,陈浩然(25)MBS核-壳改性剂增韧聚氯乙烯的形态结构及性能………陈明,刘浪,周超,刘哲,张会轩(32)有机蒙脱土对A B S-P A6共混物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严伟,秦舒浩,于杰,郭建兵,薛斌(37)盐酸西替利嗪/蒙脱土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陈有梅,刘博,周安宁,梁俊(43)A L72N i12C o16/A365准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关明,樊建锋(51)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高导热S i C p/A l电子封装材料……………………………………………………尹法辛,郭宏,贾成长,张习敏,张永忠(57)40v o l%S i C p/2024A1复合材料的动态压缩性能……………………………………………朱耀,庞宝君,石家仪,杨震琦,玉立闻,盖秉政(62) 原位T i C p对近液相线铸造7075铝合金二次加热组织的影响…………………………………………………………………张复懿,刘慧敏,刘丽,李志芳(68) 热压烧结一步法制备Cf/Cu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刘桂香,黄向东,郑振环,李强(73) 铜基复合材料干湿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符蓉,高飞,牟超,宋宝韫,韩晓明(79) A12O3p/A1—Cu复合材料的二次加热组织演变………刘丽,刘慧敏,张复懿,郭远河(86)F e78S i9B13/N i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拉伸性能………………………………………………………………李细锋,孔啸,陈军,张凯锋(91) 气氛与应力对3DC/SiC复合材料热震行为的影响………栾新刚,成来飞,张钧,梅辉(98) 反应熔渗S i C/M o S i z和S i C/M o(S i,A1)2复相材料抗氧化行为………………………………………………………………张小立,金志浩,张振国,王志新(104)超重力下燃烧合成TiB,—TiC共晶复合陶瓷………潘传增,张龙,赵忠民,曲振生,杨权(109)金属Mo对A1N基复相材料性能的影响……………………………郜玉含,李晓云,丘泰(118)大丝束碳纤维薄层化技术…………………………………罗云烽,孙水眷,段跃新,肇研(123) 微结构对碳/碳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孟松鹤,阚晋,许承海,韦利明(129)碳纤维增强金字塔点阵夹芯结构的抗压缩性能……王兵,吴林志,杜善义,孙雨果,马力(133) FeCoZrNbB合金的晶化过程及磁性能………………………王志英,孙亚明,华中,于万秋(139) 新型纳米结构颗粒增强无铅复合钎料性能…………………邰枫,郭福,刘彬,申灏,史耀武(144) 玄武岩纤维耐碱性及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黄凯健,邓敏(150) FRP-混凝土界面疲劳性能分析………………………………………邓江东,宗周红,黄培彦(155) 含周期性裂纹正交各向异性板平面问题的应力场分析……………………郭俊宏,卢子兴(162) 含界面相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应力场的二重双尺度方法…唐绍锋,梁军,杜善义(167) 考虑三维应力的复合材料层压板疲劳寿命分析……………………黄志远,李亚智,郭晓波(173) 纤维束交叉起伏对缠绕复合材料刚度的影响……………郭章新,韩小平,朱西平,支希哲(179)整体中空夹层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分析……………………………周光明,薄晓莉,匡宁(185) 层压复合材料分层扩展分析的虚拟裂纹闭合技术及其应用………………孟令兵,陈普会(190) 四边简支压电层合板灵敏度分析的精确解…………………………张宏伟,武锋锋,卿光辉(196)材料工程[月刊]=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0,第2期,2010年2月.—北京:《材料工程》杂志社,(100095).15.00元ISSN1001-4381 CN11-1800/TB索书号:TB/43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热处理对不同基体表面镀铝相结构的影响…………………………李岩,凌国平,刘柯钊等(1) 9Ni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规律的研究……………………严春妍,李午申,白世武等(6) 测试与表征超声无损检测减压炉加热管内表面结焦层…………………………李萍,谭家隆,郝静燕等(10) 未焊透缺陷深度对L Y1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电导率的影响……………………………………………………………………张小帆,邢丽,杨成刚等(13) 含芴共聚聚酰亚胺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安颢瑗,詹茂盛,王凯(17) MK101催化剂受热结构及活性变化………………………………………………何刚(21) 含Sc超高强铝合金热压缩时的流变行为和组织演变……………李文斌,潘清林,刘俊生等(25) 多聚磷酸钠改性水基Fe3磁流体的制备与表征……………………初立秋,陈煜,苏温娟等(29)7B04铝合金应力腐蚀敏感性研究……………………………刘远勇,张晓云,裴和中等(33)表面工程激光熔覆—活化屏等离子体复合处理层耐磨性能研究……………………………………………………………………徐滨士,张晓东,董世运等(37) A12O3/CrN x复合膜的摩擦磨损特性………………………………王远,周飞,张庆文(42) 退火对Y2O3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王耀华,陈广超,贺琦等(47) A1含量对Cu基Ni镀层表面渗Si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王红星,李迎光(52) 湿热贮存环境下电子器件表面镀层的腐蚀研究………………刘慧丛,邢阳,李卫平,等(58) T i-N b-S i基超高温合金S i-C r共渗涂层在1250℃的氧化行为…………………………………………………………………………乔彦强,郭喜平,任家松(64) 工艺工艺参数对热冲压成型钢组织性能及硼偏聚的影响………………………………………………………………………江诲涛,唐荻,米振莉等(69) 均匀化处理对新型A1—Z n—M g—C u铝合金组织及锻造性能的影响……………………………………………………………………龚澎,张坤,戴圣龙等(74) 辅助电磁场作用下的铝基复合材料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及其分析…………………………………………………………………………于治水,李瑞峰,祁凯(78) 预处理对2124铝合金板材蠕变时效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周亮,邓运来,晋坤等(81) 综述微弧氧化电源特性和参数对膜层性能及电能消耗的影响…………………………………………………………………………杨威,赵玉峰,杨世彦(86) 电弧喷涂快速成形技术研究现状……………………………陈永雄,梁秀兵,刘燕等(91) 信息华东理工大学成功研制大型风机叶片用复合材料 (57)装甲兵工程学院开发出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料 (63)功能材料[月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MA TERIALS/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320056).12.00《功能材料》期刊社,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第41卷,第2期,2010年2月.—重庆:元ISSN1001-9731 CN50-1099/TH索书号:TB/44 馆藏地:本部四楼江宁二楼本期目录内容研究与开发WO3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电致变色机制研究……………………杨海刚,王聪,宋桂林等(181) 可降解手术缝合线复合多孔玻璃基生物骨水泥的制备和性能研究……………………………………………………………………王慧宇,周萘,姚维芳等(185) 用于复合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赵兴,黄英,仇怀利等(189) 低温共熔盐法制备LiNi0.8Co0.2O2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汤宏伟,魏文强,常照荣等(189)TiO2/竹炭复合材料研究(Ⅱ)光催化降解性能………………周云龙,胡志彪,陈武华等(193)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谱学特性研究……………………………蒋文俊,方劲,李哲虫等(200) 烟煤制备成型活性炭及其P S A浓缩C H4/N2中C H4的性能研究……………………………………………………………………辜敏,刘克力,鲜字倔等(20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 i F e l,M n,M g、P O4/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康彩荣,莫祥银,丁毅等(208) 非化学计量比巨介电CaCu3Ti2o19陶瓷研究……………………梁桃华,胡永达,杨邦朝等(211) Ce掺杂对TiOz晶型转变的影响………………………………朱振峰,张建权,李军奇等(214) 无水溶胶—凝胶法合成Li4Ti5O12纳米晶及性能研究………王瑾,成雪莲,王子港等(218) 末端带叶酸的星形聚己内酯的合成及表征……………………李文龙,吴瑶,陈元维等(222) 填充炭黑对柔性触觉传感器用导电硅橡胶性能的影响………黄英,黄钰,高峰等(225) Ag+掺杂FeV0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王敏,上里奥,储刚等(228) 升温速率对Y—wZalon陶瓷致密化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早英存,徐久军,关春龙等(232 Cd:,Zn。
282第42卷第2期2013年3月卫生研究JOURNALOFHYGIENERESEARCHVol.42No.2Mar.2013
文章编号:1000-8020(2013)02-0282-04·实验研究·
作者简介:王奎涛,男,教授,E-mail:xiaoyuan41@126.com1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
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氯溶液杀菌效果增效作用研究王奎涛田月娜谷娜1张聪婧牛佳静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药物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18
摘要:目的研究三种表面活性剂双子氟碳、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对二氧化氯溶液在物体表面杀菌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纯二氧化氯溶液作为基准消毒液,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分别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及现场模拟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表明,当消毒液中双子氟碳、十二烷基硫酸钠及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加入量分别为60、60和40mg/L时,二氧化氯消毒液浓度为50mg/L,对受污染菌片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0min,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3;当消毒液中双子氟碳、十二烷基硫酸钠及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加入量为60mg/L时,二氧化氯消毒液浓度为20mg/L,对大肠杆菌作用10min,各次的杀灭对
数值均>3。杀菌效果好于单独使用二氧化氯溶液的杀菌效果。现场模拟试验表明,消毒液中二氧化氯浓度为20mg/L,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浓度为40mg/L,消毒液对物体表面的大肠杆菌作用15min,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3。结论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氯溶液杀菌效果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杀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图分类号:R978.24R187.1文献标识码:A
Studyonsynergisticeffectofbactericidaleffectofchlorinedioxidesolutionbysurfactant
WANGKuitao,TIANYuena,GUNa,ZHANGCongjing,NIUJiajingCollegeofChemicaland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Hebe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ebeiProvinceKeyLaboratoryofMolecularMedicinalChemistry,HebeiDrugChemical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Shijiazhuang05001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geminifluorocarbon,sodiump-perfluorousnonenoxybenzenesulfonateandsodiumdodecylsulfateonthechlorinedioxidesolutionsterilizationtoobjectsurface.MethodsPurechlorinedioxidesolutionasthereferencedisinfectant,carrierquantitativebactericidaltestandsimulatedteston-sitewereusedtocarryoutlaboratoryobservationaccordingtoThedisinfectiontechnicalspecifications(2002).ResultsCarrierquantitativebactericidaltestshowedthattheadditiondosageofgeminifluoronates,sodiumdodecylsulfatesurfactantandperfluorinatedthenoneneoxybenzenesulfonateindisinfectantsolutionwere60,60and40mg/Lrespectively,thekillinglogvalueofStaphylococcusaureusexposedtothedisinfectantsolutioncontainingchlorinedioxide50mg/Lfor10minwereallmorethan3;andtheadditiondosageofgeminifluorinates,sodiumdodecylsulfateandperfluorinatedthenoneneoxybenzene第2期王奎涛,等.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氯溶液杀菌效果增效作用研究283sulfonateindisinfectantsolutionwere60mg/L,thekillinglogvalueofEscherichiacoliexposedtothedisinfectantsolutioncontainingchlorinedixoxide20mg/Lfor10minwereallmorethan3.Thebactericidaleffectofthemixtureuseofsurfactantandchlorinedioxidewasbetterthanthesingleuseofchlorinedioxide.Thesimulatedteston-siteshowedthatthekillinglogvalueofEscherichiacoliexposedtothedisinfectantsolutioncontainingperfluorinatedthenoneneoxybenzenesulfonate40mg/Landchlorinedioxide20mg/Lfor15minwasmorethan3.ConclusionSurfaceactiveagentongermicidalefficacyofchlorinedioxidesolutionhadsynergisticaction.Keywords:chlorinedioxide,surfactant,sterilization,Escherichiacoli,Staphylococcusaureus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1],其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人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消毒灭菌的方法来控制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二氧化氯作为国际上重点推广的第四代高效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饮水消毒和空气消毒领域[2]。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形成黄绿色溶液,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与其他含氯消毒剂不同,二氧化氯不会与水中有机物形成三卤甲烷等“三致”物质,能有效杀死病毒、细菌、原生生物、真菌、芽孢等[3]。二氧化氯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杀菌效果比其他含氯消毒剂高2.5倍[4]。但高浓度的二氧化氯溶液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在保证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浓度至关重要。近几年,表面活性剂在消毒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直接使用具有杀菌作用的表面活性剂;(2)在传统消毒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来改进、提高消毒效果,达到增效目的;(3)利用表面活性剂来改变消毒剂的剂型与使用方法,改进消毒剂的综合性能。本文以二氧化氯溶液为基础体系,向其中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氯杀菌效果的增效作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及试剂1.1.1菌种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革兰阴性大肠杆菌(8099)由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1.1.2培养基[5]肉汤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5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营养琼脂培养基:蛋白胨10g、牛肉膏5g、氯化钠5g、琼脂15g、蒸馏水1000ml。1.1.3中和剂2.5g/L硫代硫酸钠+10g/L吐温80+1.5g/L卵磷脂的磷酸盐缓冲液。1.1.4有机干扰物小牛血清白蛋白由上海一
基实业有限公司提供。1.1.5试剂二氧化氯溶液:由亚氯酸钠酸化后
生成二氧化氯气体,在负压条件下经空气稀释带出,经蒸馏水多级吸收制得。表面活性剂:双子氟碳、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稀释液[5](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无水磷酸氢二钠2.83g,磷酸二氢钾
1.36g,蒸馏水加至1L。标准硬水[5]:氯化钙0.304g,氯化镁0.139g,蒸馏水加至1L。1.2实验方法
1.2.1消毒液的制备使用环凯牌二氧化氯
(HR)袖珍比色计检测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根据
比例将其稀释至(50±5)mg/L或(20±5)mg/L。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使其充分溶解。1.2.2中和剂鉴定试验
[5]
按2002版《消毒技
术规范》中和剂载体定量鉴定试验操作程序进行。设平行6组试验,每组试验重复3次。第一组:消毒剂+菌悬液→培养;第二组:(消毒剂+菌悬液)+中和剂→
培养;第三组:中和剂+菌悬液→培养;第四组:(消毒剂+中和剂)+菌液→培养;第五组:稀释液+菌悬液→培养;第六组:稀释液+中和剂+培养基→培养。结果判定:第1组无试验菌,或仅有极少数试验菌菌落生长;第2组菌落生长较第1组多,但较第3、4、5(组)少;第3、4、5(组)有相似量试验菌生长,载体试验在5×105~5×106cfu/片,其组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