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
眼科医学双眼复视的案例分析刘嘉囡 岳鹏程 孔玲双眼复视是指双眼的视线聚于一点,在复合点前或后的点均被看成双像(视野单像区除外),闭上一眼时双像消失的现象。
物像在注视点的远近,决定了单眼注视下所见像是交叉还是同侧,从而为深度视觉提供线索。
双眼复视的原因有:a. 视近集合异常,视远分开异常;b.隐斜视;c.共同性斜视发生在儿童早期,斜视眼物像被抑制,而后追问不出复视的历史;d.眼球突出,双眼视轴不能集合在一个焦点上[1]。
双眼视觉是指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落在双眼的视网膜中心凹上,图形信息转变为电信息沿视觉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觉印象的过程。
视觉系统要对外物保持清晰的双眼单视,必须将双眼视线对准该物(集合)和准确对焦(调节)。
在不同距离位置的外物对视觉系统有一定调节需求和聚散需求,视觉系统必须准确地满足这些需求,并且有足够的储备和灵活性,才能看得清晰、舒适持久[2]。
双眼视功能异常(非斜视性)中集合功能的异常、调节功能的异常、双眼融像力的障碍,可能会使患者有视物疲劳、眼胀、头痛、字体跳跃及复视等症状。
复视的患者会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视物重影、学习工作效率低、单眼视物等。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用眼的不适症状。
在此,本文主要介绍由双眼视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物复视的3则案例及处理方法。
1 案例分享1.1 基本资料患者男,18岁,自述视远时双眼视物重影半年,单眼视无异常,伴有视疲劳,屈光不正。
1.2 眼部检查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虹膜纹理清,光反应(+),晶体透明,眼底视盘色界可,视网膜在位,黄斑区未见异常,眼球运动:33cm,角膜映光正位,交替遮盖从内到正动,5m交替遮盖动度大。
1.3 屈光检查主觉验光:R:裸眼视力:0.1矫正视力:-3.00DS——1.0(5m)近视力:1.0(40cm)L:裸眼视力:0.05矫正视力:-3.25DS——1.0(5m)近视力:1.0(40cm)原镜度数:R:-3.25DS——1.0(5m)L:-3.50DS——1.0(5m)Worth4点:5点主导眼:左眼视功能检查:5m 40cm眼位: 19.5△eso 11△esoAC/A: 2.5△/DBI: X/5/4 8/12/4BO:14/28/16 19/25/17NRA:+2.75DPRA:-2.00DBCC:-0.25D调节幅度:R:9D L:10D集合近点:5cm126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7·2020眼科医学Flipper:OD: 7cpm OS: 7cpm OU: 6cpm1.4 分析与处理结果该患者看远眼位为内隐斜,明显高于看近时眼位,AC/A 值稍低,视远的负相对性聚散度减少,双眼调节灵敏度减弱,判断为散开不足。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方法,旨在评估和测量双眼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以及检测和诊断与双眼视功能相关的异常或疾病。
通过这种检查,眼科医生能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视觉失调、弱视、斜视、眼球运动障碍等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
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多项测试项目,如双眼距近点(NPC)测试、眼球追视运动测试、眼球运动韧带测试、立体视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定量地测量双眼之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并且可以通过追踪眼球运动的方式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斜视或眼球运动障碍。
此外,双眼视功能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立体视、眼动性视觉、近距离调节能力等功能。
以下是一个病例分析,以更清晰地阐明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和价值。
患者是一名15岁男孩,他的父母注意到他近期在学校或运动中经常找不到东西,他的眼睛也经常疲劳。
经过初步检查,他没有明显的眼外伤或其他眼部疾病的病史。
为了进一步评估他的视觉功能,他被引荐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
在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时,发现他的立体视能力较弱。
通过使用立体视测试卡,他只能识别出较少的图案和形状。
此外,在眼球追视运动测试中,他的眼球运动能力较弱,尤其是垂直方向的运动。
这些结果显示,他可能存在视觉协调能力不足和眼球运动障碍的问题。
基于这些结果,眼科医生为他开具了一份视觉训练方案。
这个训练方案将包括一系列的眼部运动和协调训练,以提高他的视觉功能。
通过定期的训练,他的立体视能力和眼球运动能力得到了改善。
通过上述病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视觉协调能力和眼球运动能力,并帮助他们准确定位和解决相关的视觉问题。
对于患有斜视、弱视、视觉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的患者来说,双眼视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以促进视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总结而言,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眼科检查方法,它能够帮助医生评估和诊断与双眼视功能相关的问题,并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
前言在2017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儿童视力与眼病早期筛查干预技术学习班》中,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的肖林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与解读》的主题演讲,下面是肖林教授演讲的主要内容。
肖林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眼科委员会学术委员各位同道下午好!感谢北大小儿眼科主任李晓清教授给予我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这也是一个重温双眼视的学习过程。
双眼视在近二十年发展飞速,因弱视治疗新概念的定义,以及认知科学、心理科学、神经科学以及脑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1999年,我们参加国家的一个会议,当时就说了21世纪是脑的世纪。
不到20年,脑科学、脑知觉、脑视觉的发育发展十分迅猛。
于是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新的理念,在弱视治疗上有新的突破,双眼的治疗优于单眼的治疗等也逐渐得到人们的接受。
所以双眼视觉以及双眼视功能的检测也十分重要,也出现了许多的检查设备。
现在与大家一起重温一下双眼视的基础,之后才能更进一步的理解今后的发展。
今年在眼科杂志上我们发表了一篇弱视的行为疗法相关的文章,实际上是弱视双眼视可塑性研究的一个综述,大家有兴趣看一下。
01双眼视功能这是最近看到的国外科普小册子的内容。
里面有提到了我们人类为什么有两只眼睛而不是有一只眼睛?还提到了弱视的问题是两只眼不能一起工作,弱视的主要原因是双眼的功能障碍。
还提到了斜视,两眼不能共同工作就是斜视。
为了这次课题,我还查阅了很多文献。
最大的体会就是,最近几年虽然由于脑科学的进步对于双眼视的认识有了很大飞跃,但是双眼视的检查还停留于以前经典的做法。
双眼视的定义和条件什么是双眼视?双眼视或双眼视觉是一个精细复杂的脑视觉感知的生理过程,是人们在生活世界中准确判断物体位置、方向、距离和大小,并产生立体视,能够判断自身与客观环境的位置关系。
调节不足的诊断与处理.调节不能持久的诊断与处理.调节灵敏度降低的诊断与处理集合不足的诊断和处理散开不足的诊断与处理集合过度的诊断与处理. word . .散开过度的诊断与处理(一)病因发生原因并不是很清楚,眼屈光不正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继发于集合功能不全者相当普遍,也可能越近处融合性集合痉挛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复视、广场恐惧症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散开过度是看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但看近时为正位眼,常伴有高的AC/A ,散开功能过度者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可间歇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使患者具有典型的广场恐怖症和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的特点。
(三)诊断看远外隐斜大于看近10-15△远处正融像性辐辏(PRV )基本正常 远处集散灵敏度下降,BO 明显 双眼调节灵敏度+2.00片困难(-2.00D 也困难) NRA 降低计算性AC/A 高,梯度性AC/A 正常诊断主要根据眼处于休息状时成为明显的外隐斜,在接近于近点时则无外隐斜成为正位。
要与基本型外隐斜鉴别,可通过长时间的遮盖试验,例如视远时10△外隐斜,看近时为3△外隐斜,如果长时间遮盖没有变化,且有高的AC/A ,则为散开功能过度;反之,为基本型外隐斜。
(四)处理原则视觉训练:同视机、BVT 立体镜、聚散球;集合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固定矢量图;裂隙尺由于发生原因不明,故治疗效果不明显。
首先应矫正屈光不正,并注意增强体质。
一些负镜下加可以帮助病人抑制远处过度分离,基底向内的三棱镜也可能有效。
1984年Daun 报道,应用眼正位训练可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基本外隐斜的诊断与处理(一)临床表现:长期抱怨视疲劳,看远、近模糊,复视(二)体征诊断看远、近外隐斜度基本相等NPC降低远近正融像性辐辏PRV均下降远近集散灵敏度均下降,BO明显NRA下降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困难BCC<+0.25DAC/A正常隐斜BI BO 加正镜至模糊加负镜至模糊6米9EXO X/20/12 10/16/640厘米2EXO 18/24/12 14/22/9 +1.25 -2.75 40厘米+1.00 10EXO 26/30/1 6/14/2(三)处理原则屈光矫正:针对病因矫正,有必要可进行BI压贴三棱镜治疗;视觉训练:同视机、BVT立体镜、聚散球;集合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固定矢量图;裂隙尺. word . .基本内隐斜的诊断与处理(一)临床表现①长期抱怨近点视疲劳,视远可重影,视近症状明显②看远、近偶尔模糊,复视(二)体征诊断看远、近内隐斜度基本相等NPC降低远近负融像性辐辏NRV均下降远近集散灵敏度均下降,使BI明显PRA下降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困难BCC>+0.75DAC/A正常(三)处理原则屈光矫正:针对病因矫正,有必要可进行BO压贴三棱镜治疗;视觉训练:同视机、BVT立体镜、聚散球;集合卡;救生圈卡;可变矢量图;固定矢量图;字母表;裂隙尺. word . .. word . .融像性聚散系统功能异常的诊断与处理(一)病因 常见的原因是双眼功能异常,也与患者的心理障碍有很大的关系,最近很多这方面的报道。
双眼视觉学教学大纲(研究生)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其宗旨是学习眼动参数的基本概念,双眼视觉的临床评价方法,以及双眼视问题的诊断和处理等。
本大纲以《双眼视觉学》为基础,参考《双眼视觉问题分析与处理》,同时结合国外其他相关的教材、资料和我国的实际需要编写的,主要供我院眼视光专业研究生教学使用。
双眼视觉学是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眼动参数、双眼同时视以及双眼视觉异常的诊断和处理等等。
学习双眼视觉学的目的是掌握双眼视觉学相关眼动参数的检测方法、特点和临床应用,学会诊断和处理临床上常见的双眼视异常。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眼视光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习课。
本大纲总学时为60节。
理论课为28节,实习课为32节。
时间讲授内容授课教师实习内容授课教师2.18下午1-4 双眼视概论吕帆42.24下午1-4 眼调节参数吕帆42.25下午1-4 眼辐辏参数徐丹43.3下午1-4 眼调节参数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3.4下午1-4 双眼视觉学图形分析方法徐丹43.10下午1-4 隐斜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3.11下午1-4 Sheard法则和percival 法则徐丹43.17下午1-4 辐辏范围的测量徐丹、于旭东4 3.18下午1-4 双眼视异常的分类和临床处理徐丹43.24下午1-4 双眼视异常训练吕帆43.25下午1-4 参数测量和图表绘制徐丹、于旭东44.1下午1-4 双眼视异常的训练徐丹、于旭东4 4.2下午1-4 实习自由练习徐丹、于旭东、4.8下午1-4 实习操作考核第一组吕帆、徐丹、于旭东、阎静4.9上午1-4 实习操作考核第二组吕帆、徐丹、于旭东、阎静理论课上课地点:东大楼301 实习课上课地点:东大楼416 课程负责人:吕帆课程协调人:徐丹第一章正常双眼视(一)目的要求:1、掌握双眼叠加作用、视觉方向、双眼融像、立体视觉。
2、熟悉双眼视觉的发育、扫视运动、跟随运动、前庭-眼反射、视动眼震、注视性眼运动和眼动与阅读3、了解双眼视觉的神经解剖和视觉神经生理。
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周俊【摘要】·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basic exophoria and pseudo 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are three common reason for visual dysfunction. It's difficult for optometrist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cause of the similar signs and symptom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istance &near eye position, accommodation, AC/A ratio and negative/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 NRA/PRA ) may help optometrist to make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which may relax asthenopia and maintain normal binocular vision.%目前,集合不足、基本型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引发的视疲劳在视光学门诊中较为常见,由于这三种视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相似,视光师如果仅对单纯的某个指标进行分析往往会造成误诊,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对患者的远近眼位、调节反应、AC/A、正/负相对调节等各个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诊断和归类.根据诊断结果,提供合适的配镜处方、训练方法以及日常生活建议,才能最好地缓解视力疲劳,维持正常双眼视功能.【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07【总页数】2页(P1245-1246)【关键词】集合不足;基本型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作者】周俊【作者单位】510060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0引言目前,双眼视功能异常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国外有较多报道。
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二)
在诊断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相关的视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判断是否正常。
视功能检查(如调节反应、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灵活度、ACA、集合近点、正负融像性集
合等)使用的都是视觉心理物理学的方法进行的,没有完全统一的正常值标准。以下是我总
结的主流正常值标准。大家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参考。
功能测量的正常值参考
立体视(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检查图或立体视测量板;要注明是使用什么工具测量的)正
常值:成人≤60' (不同的检查设备标准不同)
色觉检查正常值:全部能读出。
如发现有不能读出的,查阅色觉检查图谱中的答案,给出相应诊断。(写明检查用的工具:
如 俞自萍 色盲检查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2版)
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18-年龄/3
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正常参考值:比推进法测量结果小2D
可以和推进法的检查结果比较。一般测量调节幅度首选推进法。
负/正相对调节NRA/PRA正常值:NRA +1.75至+2.25 ;PRA -1.75至-3.00
调节滞后/调节超前(BCC)正常值:+0.25~+0.75D(非老视眼);+0.50D(平均)
调节灵活度正常值:
调节灵活度
±2.00D双面镜 (周/分)
儿童单眼
6岁 5.5±2.5
7岁 6.5±2.0
8-12岁 7±2.5
儿童双眼
6岁
3
7岁 3.5±2.5
8-12岁 5±2.5
成人单眼
13-30岁 11±5
30-40岁
无正常值
成人双眼
10±5
隐斜测量正常参考值:
远距隐斜:1±2△外隐斜
近距隐斜:3±3△外隐斜
计算性、梯度性AC/A:正常值:3/1~5/1 ;4/1~6/1
辐辏近点(NPC)正常参考值:破裂点3± 4cm 、恢复点5±5cm。(
正融像性集合范围(BO棱镜测量):
正常值(远距):模糊:9±4△/破裂:19±8△/恢复:10±4△
正常值(近距):模糊:17±5△/破裂:21±6△/恢复:11±7△
负融像性集合范围(BI棱镜测量):
正常值(远距):破裂:7±3△/恢复:4±2△
正常值(近距):模糊:13±4△/破裂:21±4△/恢复:13±5△
远距垂直隐斜:正位
近距垂直聚散:3-4△破裂/1.5-2△恢复
远距垂直聚散:3-4△破裂/1.5-2△恢复
对检查结果按上述正常值标准分析后,就可判断该项检查是正常,还是过高,或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