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指标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11
城市软实力内涵研究作者:王会玲陆兰英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摘要:城市软实力的不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城市全面发展的主要瓶颈。
从中国城市发展软实力的现状和意义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和运动的眼光看待城市软实力的发展。
城市软实力的发展首先必须要依靠其基本的内在能力,并在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展现其对外界吸引、同化、说服、和导向的力量,才能实现城市软实力发展的目标效果。
关键词:城市软实力;目标效果层;外在表现层;内在能力层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63-03一、发展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出路和方向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多数中国城市都在想方设法增强自身竞争力,以便在即将形成的新的城市格局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中国许多城市已陷入发展瓶颈期:出现了经济指标迅速攀升,可人民精神生活改善缓慢的尴尬局面[1]。
我们不禁要问:未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增长点在哪里?如何使普通百姓都能够平等的享有城市改革和全面发展的成果?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2],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
按照他的观点,软实力是一种能力,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竞争力是有软、硬实力共同构成的。
这一观点,使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
我们发现,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软实力的重要性更显得尤为突出,而中国城市在软实力发展方面,正大有可为。
但是国家软实力与城市软实力毕竟是有很大不同的。
国内外的许多著名专家学者,正在努力尝试从国家软实力概念体系中,建立城市软实力的概念体系。
虽然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些方面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大多数学者认为:城市软实力是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是城市社会经济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持[3];是目前城市增强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
“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概念是国家层面提出来的。
所谓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
国家级中心城市名单:2010年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分别是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市和天津市、东部地区的上海市、华南地区的广州市和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市。
主要简介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发端于200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就提出了这一概念。
2010年2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被确定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
在五个中心城市中,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天津是北方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广州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重庆是长江上游的中心。
这是从国家层面肯定了五市在中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能获得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对地区的发展,极具重大意义。
[1]中心城市作用早在2000年,全球GDP的90%就已由城镇生产。
而这90%中,又有50%以上由国家中心级别城市生产。
在城市化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地位,正是由中心城市的地位所决定。
所谓“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以多职能综合性为主,除包括生产、服务、金融和流通等作用外,大多是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
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等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界通常把对国家或省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主要基地作用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称作中心城市,它们构成了全国经济活动网络的主要连接点,对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区域中心城市则指武汉、沈阳、西安、深圳等区域大城市。
1、美国纽约(New York,USA)纽约是美国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仅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纽约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
它由五个区组成: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满,面积78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700多万,包括郊区在内的大纽约市人口1800万。
2、英国伦敦(london,UK)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
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
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
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
伦敦城是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西伦敦是英国王宫、首相官邸、议会和政府各部所在地,东伦敦是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南区是工商业和住宅混合区,港口指伦敦塔桥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间的地区。
整个大伦敦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
3、日本东京(Tokyo,Japan)东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城市,位于本州关东平原南端,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约1229万(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4、法国首都巴黎(Paris)巴黎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
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
首都巴黎人口为220.1578万人(截至2009年1月1日)巴黎还是一座“世界会议城”。
它以明媚的风光、丰富的名胜古迹、多姿多采的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迎来了众多的国际会议,据统计,1987年在巴黎共举行了365次国际性会议,超过了纽约、伦敦、布鲁塞尔、日内瓦,居世界首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总部均设在巴黎。
5、中国香港(Hong Kong,China)香港位于中国东南端,是发展日渐迅速的东亚地区的枢纽,地理条件优越。
标准不确定度单位在测量中,不确定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表达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标准不确定度作为一个度量指标被广泛应用。
标准不确定度单位是用来表示标准不确定度的计量单位,对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不确定度是在测量中根据一定规则计算得到的一个数字,它代表了测量结果的范围。
标准不确定度的单位通常与被测量值的单位相同,可以是长度单位(如毫米、微米)、质量单位(如克、毫克)、时间单位(如秒、分钟)、电流单位(如安培)等等。
选择合适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能够更好地表达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不确定度的单位还需考虑到测量对象的特性和预期精度。
对于长度测量,常用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可以是毫米或微米,比如用数字尺测量一段铁丝的长度时,标准不确定度单位可以选取为毫米,即表示尺度的刻度间距。
而对于像电流测量这样的量纲复杂的物理量,标准不确定度单位可以选择为安培或毫安,以符合实际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比较测量结果。
除了维度单位外,标准不确定度的单位还可以根据国际标准体系来选择。
国际上通用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有SI单位(国际单位制)和国际度量单位系统(国际大都市法定计量单位和法定测量单位集合)等。
选择这些国际通用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国际比较性和可靠性,方便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不确定度的单位还需根据测量结果的上下限确定。
上下限是指测量结果的一个区间范围,通常用测量结果加减标准不确定度来表示。
标准不确定度单位的选择应当适应该区间范围,使得测量结果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被测量值的真实范围。
标准不确定度单位作为评估测量结果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效控制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能够更好地表达和比较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测量实验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测量对象的特性、预期精度以及国际标准体系,选择适当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摘要:认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保障城市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方面的差距。
存在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资金投入机制单一、文化设施配置规律把握不准、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等。
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构建“三体联动”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评估与问责评估机制、多措并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志愿者参与渠道等建议。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小康社会;经费增长不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为首都的公共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定下了基调。
因此,在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文化战略重点就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北京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②的新要求,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总和。
③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
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建设,必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更好地体现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使人民真正成为文化发展的主体,达到北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史目标。
生态城市的评估与指标体系:理论,方法和应用1 Evaluation and Indicators of Ecocity: Theory, Method and Application张坤民1,温宗国1,杜斌1,宋国君2( 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084;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Zhang Kunmin1, Wen Zongguo1, Du Bin1, Song Guojun2(1.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2. Environment Institute of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2)摘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全球热点之一,但目前从实践到理论都在探索阶段,关于其衡量指标的研究也尚处于概念性层次上。
生态城市不能自封,也不能抽象化,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可比较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采用了5个评估模型,以综合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的计算结果和案例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开展评估,可为城市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课题组整合了5个评估模型和新建立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开发了评估软件与数据库,容易推广使用。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Abstract:Sustainable ecocity is one of the current global hotspots, but what ecocity is and how to build it, are still under research. Although the study on indicators for ecocity is still at conceptual level, ecocity can’t be self-denominated, or be nonobjective with only concepts. Therefore, comparable indicators to monitor progres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 need to be constructed. Four cities in China are taken as case study in our research, and five representative models from multidisciplinary are introduced to measure urban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actual conditions provided by the five models and the investigation in case cities, our research constructed a set of practicable and normative indicators, and u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bring forward Urban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UESDI). The results of these five models and UESDI can be used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urban sustainability towards ecocity, and provid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municipal government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production easily, the group of models and the new indicators were integrated and then an urban database and assessment software were developed to monitor the progress in urban sustainability toward ecocity.Key words:Eco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张坤民教授,1940年生,江苏宜兴人。
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1.引言1.1 概述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城市,科技人才评价是其长期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科技人才评价涉及到对于个人的能力和潜力的准确评估,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上海市的发展中,科技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来到上海,评价科技人才的能力和表现显得尤为关键。
科技人才评价的概念是通过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评判其在科技创新和发展中的价值和贡献。
科技人才评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科技人才评价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通过评价科技人才的能力和表现,可以提供相关部门和企业在科技人才选拔和培养上的依据,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其次,科技人才评价是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和动力的重要手段。
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科技人才的晋升和职业发展,可以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科技人才评价还是科技人才流动和集聚的重要基础。
一个完善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可以吸引人才向上海聚集,使得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更具竞争力。
因此,上海市积极推进科技人才评价的建设十分必要。
在建设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坚持公正、客观、科学、公开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评价的引导作用,鼓励科技人才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中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竞争力。
通过持续改进和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上海市将能够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的背景和目标。
首先,在引言部分会对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相关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的背景和目标。
其中,2.1节将重点介绍上海市科技人才评价的背景,包括上海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以及科技人才对于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以上海市为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研究——以上海市为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数字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整合了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和经济活动,并通过网络和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流动和创新的增长。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成为了各个行业的关键词,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以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的上海市为例,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
一、数字经济概述数字经济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经济活动的运行。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两个层面。
数字技术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网络和互联网实现信息的流动和创新的应用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数字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数字化信息内容为生产要素,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输出,通过互联网和网络空间实现价值创造和经济增长的产业,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等。
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数字经济可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经济还可以改变传统产业之间的边界和分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创新。
其次,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就业和创业创新。
数字经济不仅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如电商从业人员、软件开发工程师等,还创造了全新的创业机会。
通过数字化的平台和渠道,个人和小微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经济活动,实现创新和发展。
第三,数字经济还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数字化技术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提供更多的便利和选择,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定制化和体验式消费的需求。
三、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一直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60周年系列出版物情报工作研究系列丛书《情报的初心——纪念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60周年》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著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页数:252 定价:168元 ISBN:978-7-5439-7773-0记录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60年来一步一步发展成长的点滴回忆。
《走进真实的情报圈——CI访谈录》 徐宏宇 陈煦 张左之 著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页数:223 定价:78元 ISBN:978-7-5439-7768-6全书共分海外掠影、专业探索和情报实践三个部分,收录了2007年以来对一线情报人员进行的访谈记录。
《信息技术新兴领域趋势》 杨荣斌 曹磊 等 著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页数:319 定价:98元 ISBN:978-7-5439-7749-5从信息产业新兴技术的生态变化入手,概述当前产业市场规律、资本市场动向和技术变革趋势等,筛选出重点技术领域展开具体讨论。
《2018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顾震宇 等 著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页数:193 定价:128元 ISBN:978-7-5439-7767-9以20个国际大都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两条研究主线考察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新兴技术弱信号监测机制研究》 党倩娜 著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页数:173 定价:68元 ISBN:978-7-5439-7743-3融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对低关注度、低清晰度信息进行研究,形成具体可行的监测方法体系。
第i 情报研究丛书。
从世界城市排名看杭州国际化如何“拾级而上”文|张卫良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与第4届亚残运会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里程碑。
杭州是中国第三座举办亚运会的城市,一场盛会留给世人无数惊叹,不仅实现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愿景,厚实了杭州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了杭州的城市国际化能级,而且唱响了杭州城市国际化的新征程。
在后亚运时代,杭州既要坚持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理念,又要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更加坚定的目标、饱满的热情,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国际“赛”“会”之城建设。
杭州在全球各大世界城市排名榜位置杭州作为一座新一线城市,最近几年来,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世界城市排名也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
在世界著名的科尔尼咨询公司(A.T. Kearney)全球城市指数排名中,2023年杭州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78位,比2018年的第11位上升了35位。
与国内同一阵列的城市相比,杭州排名虽然低于深圳的排名,但高于成都和南京的排名,杭州排名上升趋势明显。
而另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城市排名是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小组发布的,每两年或四年发布一次。
在这个世界城市排名榜中,杭州最近几年的排名起伏变化较大,2016年排名第140位,2018年排名第75位,2020年排名第90位,2022年排名第73位,位于Beta+城市行列。
与国内同阵列的深圳、成都、天津和南京的世界城市排名相比较,杭州的GaWC排名变化总体提升,部分反映了杭州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除了上述两个著名的世界城市排名榜以外,全球还有众多世界城市排名榜,其中,由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是全球经济创新创业的风向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城市的发展动力。
自2007年至今,这一指数榜单已经发布了13次,以5年为窗口期进行数据采集,主要根据一个城市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国际科技期刊论文数量、专利申请数在全球占比、科技期刊论文数在全球经济体中的占比等指标来计算的,能够较好地体现一定时期内某个城市的持续创新能力。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与趋势当前,我国城市群正处于快速成长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城市群体系初具雏形经过几十年的孕育和发展,我国城市群目前已有近30个。
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群,根据其规模和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划分为国家、省区和地方三个级别(表3)。
国家级城市群主要由国际大都市(北京、上海、广州及香港)为主导,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
省区城市群均由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及其他重要城市)为主导,是省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所在。
地方城市群均由某一大城市为主导,为地方性的经济中心。
国家城市群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省区城市群是主体(为数众多),地方城市群为辅助力量。
三级城市群构成我国城市体系的主骨架,主导着城市的发展。
表3 城市群级别划分2.城市群功能结构初步成形自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余年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群科学合理的功能结构基本形成。
在城市群之间,区域性的生产分工格局初步展现。
东部沿海三大国家级城市群,是对外开放的前沿,为我国城市群体系的龙头,在发达的制造业基础上,目前正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和外贸为主),成为沟通国内外两大市场的主枢纽,为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发展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中西部省区城市群,是我国新兴的制造业基地,尤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方面,正在成为国家的创新基地。
在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分工更为明确,中心城市通常是综合性的大城市,商贸发达,尤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其他众多城市基本上都以制造业为支柱,或是港口和资源供应基地,功能相对单一。
例如,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之间的功能结构就是如此。
3.省会城市多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我国城市群大多是在省会城市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群事实上就是城市圈的扩大化,即省会城市加上外围几个邻近的城市。
所以,我国城市群,尤其是省区城市群,多呈单中心结构。
4.地级城市成为城市群的骨干在我国现行行政体制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地级城市(包括省会城市)具有比县级城市和小城镇更大的政治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2010国际金融中心排名(IFCD INDEX)城市榜单2010-07-11 11:55:31 阅读26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IFCD INDEX通过综合66项客观指标、2386份主观调查问卷,对全球45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客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五个方面。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显示,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前十名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新家坡、法兰克福、上海、华盛顿和悉尼。
这份指数报告认为,从整体看来,排在前9位的城市都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和相关服务产业,全面集中地开展国际资本借贷、债券发行、外汇交易、保险等金融服务业,认知度较高,影响力较强。
从地域分布上看,欧洲城市最多,达到21个;其次为亚太及非洲地区,达到14个;美洲有10个城市,但有8个分布在北美。
在中国大陆的金融中心中,上海排在第8位,北京排在第13位,深圳排在第22位,均处于一个中上的位次。
1、纽约——全面领先纽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更被视为都市文明的代表。
有著名的自由女神,帝国大厦,时代广场和百老汇等作为此次排名第一的纽约,其“产业支撑”和“综合环境”在所有参评的45个城市中位于第一位,综合得分87.2。
纽约的“金融市场”和“服务水平”也排在第二高位。
仅有“成长发展”相对薄弱,位列中国三个城市之后,排名第四。
纽约的全面发展是纽约超越伦敦、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国际上可与纽约抗衡的竞争对手目前只有伦敦。
在成长发展、产业支撑和创新产出方面,纽约的表现优于伦敦;而在市场和服务水平方面则略逊于伦敦。
2、伦敦——老牌劲旅作为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伦敦在众多国际金融市场都拥有重要地位伦敦欧洲排名第一,从综合指数得分上看,85.7分的高分与纽约仅有1.5分的差距,两个城市几乎难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