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1.01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结肠癌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研究周博【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007)013【摘要】目的:探究肠癌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4例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54例患者均有效康复,并满足出院标准。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3/54),其中发生切口感染2例,占3.70%;出现吻合口瘘1例,占1.85%。
结论针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病情的差异,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colon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MethodsChose surgical treatment 54 cases of colon cancer an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our hospital as object,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ResultsThe group of 54 patients were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and meet discharge standard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was 5.56%(3/54),which wound infection occurred in 2 cases,accounting for 3.70%. 1 case of anastomotic leakage,accounting for 1.85%.ConclusionFor colon an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sease differences,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approach may b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patients discharged as soon as possible.【总页数】2页(P53-54)【作者】周博【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洛阳 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7【相关文献】1.结肠癌并肠梗阻限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疗效比较 [J], 杨铁卫;陈机琼;李文强2.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研究 [J], 毕海山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效果比较 [J], 章建新;张贵阳4.经肛肠梗阻导管在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前的应用 [J], 苗鹏;张光哲;舒强5.经肛肠梗阻导管在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前的应用探究 [J], 高翔;周欣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48例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阻梗的临床效果以及价值。
方法选取患者48例,全部是结肠癌合并肠阻梗的患者,调取其临床资料,对其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
最后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48例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其中2例患者死亡,死因是多种脏器功能的衰竭;其中1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患者总数的27%。
在这1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结肠造口瘘的脱出;有2例患者出现尿道感染;有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有4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开裂。
这些患者虽然都出现了并发症,但是在治疗后全部康复并且先后出院。
结论在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时,手术手法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法。
但是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结肠癌的治愈率将大幅度提高,也能减少手术后死亡患者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的数量。
【关键词】手术治疗;结肠癌;肠梗阻;临床效果观察恶性肿瘤内的细胞不仅增生极快,而且可能会发生扩散和转移。
结肠癌本质上是一种恶性肿瘤,十分常见,位于消化道上。
结肠癌发病率高达10%至15%,在40岁至50岁的人群中最为常见。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是结肠黏膜上的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而发生异常增生的原因则是患者受到的各种各样明显的或者潜在的致癌因素的影响。
结肠癌经常出现并发症,较为常见的有贫血、肠梗阻、乏力、虚弱等。
如果并发症是肠道梗阻,那么临床预后将十分差,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患者在手术后很容易再出现并发症,死亡率也十分高。
本文选取了48例患者,全部是结肠癌并发肠道梗阻,对其住院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总结了这些患者的病理改变、所使用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症状特点和发病原因等,为以后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经验。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的患者48例,全部是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治疗方法全部是手术治疗。
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共有30例,女性患者共有18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小的是41岁,最大的是67岁,平均年龄是52.1岁;女性患者最小的是45岁,最大的是71岁,平均年龄是54.5岁。
6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摘要]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将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结肠癌肠梗阻是老年人肠梗阻患者的主要病因,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不增加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根治术;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73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036-02肠梗阻是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是肠梗阻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1]。
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快。
恶性肿瘤是导致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预后也比较差[2]。
近年来,社会高龄化的发展及环境因素使结肠癌发病率明显提高,由其引起的肠梗阻也逐渐增多[3]。
在手术治疗中,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
本研究具体探讨了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2年3月的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120例,入选标准:符合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无转移复发;患者自愿选择签署知情同意书。
男7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2岁,中位年龄56.22岁,平均年龄(55.65±2.68)岁,60岁以上91例。
病程30 d~3年,平均病程(1.21±0.32)年。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非研究结果资料对比类似(p > 0.05)。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进行分组治疗,40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结肠癌伴肠梗阻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大大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同时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获益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随着时间的发展,受人们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其他因素所影响,结肠癌已经成为了普外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发展。
肠梗阻是结肠癌最常见的并发症,因其很可能导致肠道坏死、穿孔等,直接导致了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
为观察分析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的80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结果,现将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9例,女患者31例,年龄范围为37-68岁,平均年龄(48.43±7.6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结肠癌临床诊断标准,入院时主要症状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另外还有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在经过X片、腹部CT、核磁共振、钡剂灌肠等结肠癌主要检查手段检查后,确认患者均属于结肠癌并发肠梗阻。
经统计所有患者检查结果,其癌灶占位部位分布如下:18例位于乙状结肠、16例位于升结肠、17例位于降结肠、12例位于横结肠中部,10例位于结肠肝区、7例位于结肠脾区。
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该研究旨在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收集患者资料、描述治疗方法和过程,分析并发症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在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并且在安全性方面表现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望该疗法在未来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结果对促进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安全性分析、患者资料、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并发症分析、临床疗效评价、疗效分析、安全性评价、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左半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该肿瘤的病理生长特点是侵蚀性生长,易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但对于一些晚期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侵袭性生长引起的肠腔狭窄和梗阻往往成为治疗的难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资料、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并发症分析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对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证据支持,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更好的效果。
1.3 研究意义左半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出现症状且易并发急性肠梗阻,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目前,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已广泛应用,其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左半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于结肠的左半部分,包括降结肠、乙状结肠和乙状结肠直肠角。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左半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左半结肠癌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直到恶病质、消瘦、贫血、腹泻或便血等临床症状出现时才被发现,此时肿瘤大多已进展到晚期。
急性肠梗阻是结肠癌并发症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严重程度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临床上治疗这种情况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内镜下将金属支架置入梗阻部位,使之腔道重建,恢复肠道通畅,有效缓解肠梗阻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
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估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治疗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在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效果;2.分析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3.评价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及患者生存率;4.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和决策依据,促进该疾病的治疗进展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临床证据支持,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以及患者预后的改善。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内镜下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左半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而急性肠梗阻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58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疗效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分析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以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58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一期手术吻合50例,二期手术6例,有2例姑息单纯造瘘。
其中,发生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漏3例,肺部感染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0.6%。
结论根据患者癌性梗阻症状及体征,选择合适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提高癌性梗阻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肠梗阻;结肠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73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56-02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结肠癌的发病率成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肺癌及胃癌[1]。
其发病早期常无特殊症状,易被忽视,当并发急性肠梗阻时病情已到中晚期,常有病情发展迅猛、临床处理难度极大、死亡率高的特点。
因此,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决定作用[2]。
笔者对2009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5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患者,其中,男 40例,女18 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为(51±13)岁。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2例,术前结合腹部立位平片有38例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20例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
所有患者按病变部位分为:升结肠或结肠肝曲癌20例,横结肠癌 8例,降结肠或结肠脾曲癌25例,5例乙状结肠癌。
dukes分期:a 期 25例,b期 18例,c期 15例。
肠镜病理结果为:腺癌31例,黏液腺癌22例,低分化癌5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腹部胀痛、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包块、贫血等。
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一期与二期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方法将我院84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二期吻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一期吻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即术中结肠灌洗加肿瘤根治切除一期吻合术,手术时应将近端结肠内大便尽量挤向梗阻部位,然后根据解剖关系采用纱条结扎拟切除肠管的近端部位行远端切断,并用无菌手套将断端结扎后放置于肠断端的近侧位置,由近处向远处挤压肠管,将肠管内大便排除后再行阑尾切除,置管将肠腔冲洗干净,再行一期吻合术[1]合术,即一期将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远端关闭,二期行造口还纳术。
84例患者术前均给予胃肠减压、纠正贫血,纠正电解质、水紊乱,预防性应用光谱抗生素;术后持续性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及应用光谱抗生素等。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2] 5年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6.0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组间t检验,x2检验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手术情况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分别t=6.0199、14.9597、9.8692,均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5.3269,p<0.05),见表2。
2.3 术后生活质量及5年生存率比较观察组优良率及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比较差异显著(分别x2=4.41.0、4.8054,均p<0.05),见表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