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资料包

为了宣传2001年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我们编写本资料包。其目的是鼓励各国加入该公约并提高公众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必要性的认识。

目录

1.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

A. 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

B. 人类干预水下文化遗产的一些案例

C. 2001年之前缺少具体针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文书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公约的介绍

A. 总原则

B. 批准的益处以及方式

C. 批准书范本

D. 词汇表与关键定义

E. 参考文献要目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文本

1.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事关重大: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

水下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水下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随着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入海底越来越便利,海底沉船残骸或水下遗址中发现的物品的利用与交易成为一项相当常见而且利润丰厚的活动。海洋考古遗址被掠夺,在很多情况下造成珍贵的科学和文化材料的损失甚至毁坏。因此,亟需通过一项国际法律文书,保护水下文化遗产,造福全人类。

a) 大量水下文化遗产的例证

? 据估计,海底散落着三百万艘以上未被发现的沉船;例如,海难词典1列出1824年--1962年间在海上遇难的12542艘航船和战舰。

? 现在位于水下的古文明遗存包括世界第七大奇观--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以及黑海仍有待发现的众多新石器时代村落等;

? 整个城市被波涛吞噬,如遭遇1692年地震的牙买加的皇家港--考古发掘使科学家获得研究十七世纪生活2的前所未有的机会。

b) 科学界和公众兴趣的例证:

? 瑞典的瓦萨沉船残骸每年吸引75万游客3;

? 博德鲁姆(Bodrum)及其水下考古博物馆珍藏沿土耳其南岸发现的一系列的历史沉船,现已成为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4;

? 400余万人参观了英国朴茨茅斯Mary Rose 沉船,1982年10月11日,电视现场直播从洋底吊升这艘580吨沉船,观众达6000万人5;

1Charles Hocking:蒸汽机时代海难词典。伦敦: 劳埃德船运档案,第2卷,1969年。

2Link, Marion Clayton,《探索被淹没的城市皇家港》华盛顿:国家地理,1960年2月,第151-182页,见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 该项研究持续了十年,包括八座没入水下的建筑物。

3见http://www.vasamuseet.se

4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

5见 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welcome.html - 朴茨茅斯古船厂获得2005年旅游景点英格兰优秀奖,计划2011年新开一家Mary Rose博物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考虑在三峡库区修建一座水下博物馆,收藏世界上最古老的水文碑刻白鹤梁碑碑文详细记录长江水位6;

? 澳大利亚海边的永伽拉(Yongala)沉船残骸是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地之一,每年成千上万潜水者来到这里7。

c) 水下文化遗产日益容易接触

? 1942--43年,Jacques-Yve Cousteau和Emile Gagnan开发了水中呼吸器,使人们可以潜入更深的海洋,也更容易接触到沉船残骸;

? 二十一世纪初,利用开路潜水设备,潜水员可下潜到300米的深度8;

? 1989年8月11日,日本研究型潜艇新海6500在日本三陆附近的海漕下潜到6526米的深度。这种三人潜艇用于深海研究;

? 利用潜水器从泰坦尼克号沉船上取走了许多有历史意义的文物9。

d) 水下文化遗产被掠夺、毁坏和商业化利用的危险:

? 一件经过长时间盐水浸泡后被人从海底搭起的物品如未经处理便与空气接触可能迅速毁坏。1840年,拍卖由私人从著名的Mary Rose沉船上发现的物品时,人们

第一次注意到在发现时重达32磅的铁质炮弹,在与空气接触一定时间之后重量

仅剩19磅。其温度上升并发生氧化。另外,过去一直浸泡在海水中的盐份在干

燥过程中结晶,从而进一步破坏金属的结构。人们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金

属身上,瓷砖和木材也同样如此。没有适当保护措施的发掘很容易就变成了对艺

术的破坏10;

? 早在1974年研究表明土耳其沿海的所有已知沉船均均已被盗;

? 据估计,已知的在法国沿海沉没的约600艘古沉船(年代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七世纪),仍保留原状的仅占5%。有些沉船尽管沉睡在100米深的海底也被洗

掠一空11;

6中国政府于2003年2月启动这一项目;见2003年2月14日新华通讯社文章:

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english/2003/Feb/55855.htm

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au

8见关于305米深度潜水的介绍:http://www.tech-dive-academy/journey.html-这种潜水深度当然还是一个极个别的案例,潜水员有丧生的危险。

9潜水器是可以下潜到水下进行作业的船只。

10见Jean-Yves Blot,被吞没的历史与水下考古,1995年,第104页

11同上,第111页

? 早在1990年代,以色列考古学家就估计原沉没在以色列海域的文物大约60%已被打捞而且散落四方公共收藏中不见踪道12;

? 1993--95年间,葡萄牙允许销售考古发掘的物品。此后,至少六家国际寻宝公司在葡萄牙开展业务,发掘葡萄牙沿海的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1995年,这个法律

最后被冻结,199713年被废除,葡萄牙水下科学考古才得以恢复;

? 一家私营公司发现了1802年在美国弗吉尼亚沿海沉没的西班牙Juno号船的残骸。该公司提起海事诉讼,要求宣判该沉船不属于西班牙主权范围。但是,最后

该公司输了这场官司,200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该沉船属于西班牙,因为西班牙

从未放弃过对此战舰的所有权。在同一法院案件中,西班牙还赢得了对La Galga

号沉船的监护权,这是被寻宝者声称归其所有的更老的一艘西班牙沉船。西班牙

主张自己的权利就是要保护其对沉没的西班牙船只的主权,使其免受寻宝者之

害14。

12同上,第111页

13见Francisco Alvarez和Filipe Castro合著的“葡萄牙关于水下文化遗产管理的新立法”,Prott et al.“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背景材料”,2000年,第307页;又见Arqueonautica Centro de Estudos, 见阅: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shiplab/Arqueonautica.htm

14见Tullio Scovazzi“救助法及其它海事规则的应用”,源自“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2003年第55页,作者概要介绍了沉船发现之后的法律纠纷;又见: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US/9906/26/sunken.treasure/。

B.若干实例: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人为干预

?泰坦尼克号邮轮,加拿大纽芬兰

这艘举世闻名的豪华邮轮于1912年撞上冰山沉没了。在随后的许多年里,虽经多方寻找,却一无所获。直到1985年,一支探险队才找到了泰坦尼克号邮轮。当时尽管国际社会要求将这艘沉船作为一座群葬墓和考古遗址加以重视和保护,可是1987年,另一支探险队却从该遗址拿走了若干手工艺品,后来又有一支私人探险队从沉船中打捞出1,800件手工艺品。这其中大部分都有被出卖的危险。因此,联合王国、加拿大、法国和美国目前正在为更好地保护这艘沉船而共同努力。15

·亚历山大港法罗斯岛灯塔,埃及亚历山大

公元十四世纪发生了一系列的地震,使古代世界的第七大奇迹——亚历山大港法罗斯岛灯塔的所有遗存都被海水淹没。如今,它们仍然沉睡在埃及亚历山大沿海六至八米深的水下。一支考古队为保护这个遗迹,在亚历山大研究中心(CEAlex)的支持下,于1994年开始工作,迄今已对法老、托勒密和古罗马等各时期相互重叠的3,000多件文物(雕像、狮身人面像、柱石和块石)进行了分类。从较重的花岗岩石块所处的位置和状况看,科学考察队深信它们就是闻名遐迩的亚历山大灯塔遗存。有些残块已被打捞出水,修复后在亚历山大一座露天剧场向公众展出。目前,计划将其它遗存留在原处,并正在考虑建设水下考古园16原地保护这些遗迹的呼吁。

?泰兴号商船,南中国海

1999年,从中国的最后几艘平底帆船之一--泰兴号上打捞出大量瓷器。该船全长60米,宽逾10米,是一家私人企业在南中国海发现的。打捞出30多万件瓷器,在德国的斯图加特拍卖。17这艘沉船已遭毁坏,所载的精美货物散落在世界各地。打捞者根本不在乎这艘沉船的遗存是最大海难之一的见证这一事实,当时沉船载有大约1,500人,全部随船沉入深海,比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时罹难人数还多。

15见Tullio Scovazzi“海上打捞法及其他海事规则的应用”等,《水下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第60页及以下各页,其中概述了为发现沉船而进行的合法斗争;另见“世界船舶数据库”(印刷版,Paine ,Lincoln P. 《世界船舶:历史百科全书》,美国),电子版见以下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history/readerscomp/ships/html/sh_000106_shipsofthewo.html.

16见亚历山大研究中心的正式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另见2002年10月10 日的《阿拉伯新闻》。

17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magazine/iss18p4.html。

·伊丽莎白和玛丽号(菲普斯船队),加拿大拜提尼泰

1994年,在不到三米深的水下发现了伊丽莎白和玛丽号,它是在魁北克发现的最早沉船,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好的十七世纪考古园地。加拿大国家公园部水下考古部门用三个夏天的时间,对该沉船进行了考察、保护和发掘。为了防止风暴破坏和寻宝人掠取,对沉船进行日夜看守;这样的精心守护也有助于快速捞出浮出水面的手工艺品。对船体的遗存进行了追踪、登记,剥去其表面的积垢并重新沉入附近的湖中。该遗址出水了大约400块结核,其中有大量文物。

?海尔德马尔森号船,印度尼西亚A.S.礁

1986年,一艘英国打捞船发现了海尔德马尔森号沉船的残骸。这是一艘荷兰帆船,1751年沉没,当时船上装载了大量的茶叶、丝绸、金子和瓷器等货物。打捞队并不关心该船的考古价值,他们打捞出了126块金条和160,000件瓷器--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大一批中国出口瓷器。在打捞者尚未完成打捞之前,国际海洋博物馆大会就对破坏该残骸的行径予以了谴责。大会要求以科学方法发掘像海尔德马尔森号这样重要的考古发现。然而,该船的货物遭到洗劫,为的是在市场上销售,全然不顾其历史意义。沉船遭到毁坏,所载瓷器以“南京货”为名在阿姆斯特丹进行了拍卖。18

·潘多拉号战舰,澳大利亚昆士兰

潘多拉号是一艘战舰,1790年受命去寻找有名的Bounty号船上的叛变船员。它的沉没是南半球最重大的沉船事件之一。1791年,它沉入澳大利亚沿岸水域,几乎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因为很快就被泥沙所覆盖。昆士兰博物馆共进行了九次发掘,第一次始于1983年,这些发掘为人们了解十八世纪晚期的欧洲文化和航海生活打开了一个独特的窗口。海洋考古者在安放在30-34米深的沙层上的网箱内工作,全力发掘船长和船员们生活、工作的区域。

18见“世界船舶数据库”(印刷版,Paine,Lincoln P. 《世界船舶:历史百科全书》,美国),电子版见以

下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history/readerscomp/ships/html/sh_036900_geldermalsen.html,,其中叙述了该船的历史,引述了海洋博物馆国际大会谴责破坏该沉船的声明;另见Tullio Scovazzi“海上打捞法及其他海事规则的应用”等,《水下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第23页,其中指出,并不十分清楚该船是在印度尼西亚水域发现的,还是在它处发现的,VOC船是否应当属于作为VOC合法继承者的荷兰王国。

科学家们得以更多地了解船上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发掘工作十分有助于了解Bounty号船员的叛变情况和叛变者的踪迹19。

?阿托卡夫人号船,美国佛罗里达州马克萨斯群岛

阿托卡夫人号船是迄今发现的最有价值而且也可能是最有争议的沉船。该船是定期往返于哈瓦那和西班牙之间的西班牙船队中的一艘,于1622年沉没。1970年,一家美国私人企业开始搜寻阿托卡夫人号及其所载货物。在发现该船之后,该企业经佛罗里达州许可,开始发掘工作。他们使用类似“邮筒”的工具,清除沉船上面覆盖的沙子和其他物质,找到了金银以及大量的轻剑、旧式步枪及小型武器、储存罐和硬币。阿托卡夫人号遗址的发掘受到船舶考古学家们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寻宝者的技术粗劣,极具破坏性20。

·青铜器时代的海难,土耳其博德鲁姆

在博德鲁姆水下考古学博物馆有一个开创先河的“活博物馆”,里面摆放着发掘出的一艘据知是最古老的船--雄伟壮观的Uluburun 沉船。对该沉船的科学考察始于1982年,历经11年之久,挖掘出20吨人工制品。考古学家在船上发现了水果和干果等各种有机物质,还发现了陶瓷器皿、金银器、青铜器和武器。与该船一同展出的还有一批闻名遐迩的收藏品中的其它物品,它们是在最初的水下发掘时发现的,引起了全世界对博德鲁姆博物馆的关注21。

?正义号战船,法国卢瓦尔河谷地区

175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时期的一艘战船“正义号”沉没了。1970年代初期,该船的残骸被疏通卢瓦尔河口航道的挖泥船毁坏,但是沉船的一些残片和许多火炮被抢救了出

19见“世界船舶数据库”(印刷版,Paine,Lincoln P. 《世界船舶: 历史百科全书》,美国),电子版见以下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history/readerscomp/ships/html/sh_000106_shiosofthewo.html;另见

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au/08pandora/placeinhistory.htm;还见Marden,Luis《潘多拉号战舰残骸》,华盛顿:国家地理出版社,1985年10月,第423-451页。

20Lyon Eugene ,《幽灵般大帆船的财宝》,华盛顿,地理出版社,1982年2月,第228--243页;另见Scovazzi“海上打捞法及其他海事规则的应用”等,《水下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第38页;将该沉船的所有权给予了发现者-两个佛罗里达公司(财宝打捞公司和未指名公司), 569 F. Supp 330、337(第5版,1978年3月13日);另见“世界船舶数据库”,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history/readerscomp/ships/html/sh_066000_nuestraseno 1.htm(Paine,Lincoln P. 《|世界船舶:历史百科全书》,美国)。

21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

来。从在巴黎海洋博物馆展出的沉船残骸可以看出,在沉船被毁坏时,其木头和缆绳依然完好,因此考古学界失去了这个弥足珍贵的宝物22。

22同上,第112页。

C. 2001年以前的法律状况:缺乏专述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文书

水下文化遗产在许多情况下都具有历史和文化重要价值。但在2001年以前,已有的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却不能适当解决所有相关的问题:

国家立法:迄今为止,一些国家根本没有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另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基本准则,甚至严格的准则。这类

国家立法的内容繁多,适用范围参差不齐留下了空白,使许多国家的寻宝者仅仅

出于商业前景,而不顾是否惠及社会和科学知识而从事经营活动。因此人们热切

希望国际社会考虑和制订一项国际法律保护准则。

在国际层面上,拟定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对海洋法作了一般性规定。该公约所列两项条款(第149条和303条)专门述及

考古和历史文物,规定了(第149条和303条第1段)缔约国有义务保护这类文

物,从而区别于这类文物与普通物品。例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49条规

定:

“在区域内发现的一切考古和历史文物,应为全人类的利益予以保存和处置,但应特别顾及来源国,或文化上的发源国,或历史和考古上的来源国的优先权利。”

但从整体看,这两条规定都没有具体述及和保证赋予水下文化遗产的严格保护准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3条第4段规定允许制订更多有关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方面的具体规则,用去近二十年时间制订的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就是这类规则,它填补了国际文化遗产法方面的空白。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认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确保通过专门保护机制和缔约国之间的合作方案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任何国家均可成为2001年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缔约方,不论其是否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引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一般原则

? 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系一部特别法,即专述水下文化遗产规则。本公约(见第3条)不得妨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UNCLOS”)所赋予各国的权利、管辖权和义务。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

产公约》与其他条约一样,是一项独立自主的国际法,还确定了公约本身的应用

范围和一组实质性条款。每个国家均可成为2001年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

遗产公约》缔约方,不论其是否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

? 2001年《公约》中的“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第1

条)。

? 在允许或进行任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之前,(在当前所在海底位置)就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应作为首选方案(第2条第5段)。但是批准开展这类活动,

必须看它能否为保护或认识水下文化遗产作出重大贡献(附件所列规章第1

条);

就地保护作为首选方案:

?强调重视和尊重文化物品的历史背景及其科学意义;

?认为这类遗产在水下由于损坏轻微和缺氧而处于良好保存的正常状况,其本身并非濒临危险。

? 缔约国应为全人类的利益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并据此单独或联合采取行动(第2条第3和4段)。鉴于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不得---而且也确实无

意--重写航海史,因此它不能直接解决相关国家(通常为船旗国和沿海国)之间

有关文化遗产拥有权的这一微妙问题;然而它可以为有关国家和国际合作方案制

订出明确的规定。

? 不得以交易或投机为目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商业性开发(第2条第7段)或造成无可挽回的失散,这一原则的履行并非意味禁止以下活动:

1) 开展专业考古工作,或保管在开展与本《公约》精神相符的研究项目时打捞

水下文化遗产(附件所列规章第2条);或

2) 探寻者依据本《公约》第4条之规定开展打捞活动或行动。

事实上,2001年《公约》在保护和实际运作的需求之间已达成重大妥协,打捞法或打捞物法不适用于开发本公约所指的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除非:

?得到主管当局的批准;

?完全符合本公约的规定;及

?确保任何打捞出来的水下文化遗产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第4条)。

? 视水下文化遗产现在所处的位置,开展沿海国与船旗国之间的合作(在个别情况下还包括其他相关国家)的具体规章(第7--13条):

?缔约国拥有管理其内海、群岛水域和领海中的活动的专属权利(第7 条);

?缔约国可管理和批准在毗连区内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第8条);和

?在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及在其区域(即超出本国管辖区水域)内,根据2001年《公约》(第9--11条)在执行保护措施方面建立包括提供报告、

咨询及协调在内的国际合作规章。

? 开展水下考古方面的培训、技术转让、公布信息及提高公众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第19--21条)。

? 2001年《公约》确定了适合所有缔约国的严格保护准则。显然它只适用于这些缔约国及其规定的适用范围。每个缔约国如若愿望的话,甚至可以确订更严的保护

准则。

B. 批准的好处和方式

1.教科文组织会员国为什么要考虑加入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制订了保护此类遗产的高标准,以便预防由于技术发展对其造成的日益增多的劫掠、损害或破坏的行动。这种保护一部分类似教科文组织其它《公约》或国家立法对陆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一部分专门针对水下文化遗产。此外,《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非缔约国也可以加入《2001年公约》。

加入《2001年公约》将对以下方面做出贡献:

加强同日益增多的劫掠和抢夺水下文化遗产和遗址的斗争;

发展基于水下文化遗产活动的民族产业;

建立保护性基础设施,以与《公约》兼容的方式支持目前的和今后的水下旅游事业;

确保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交流;

参加切实有效保护此类遗产的国机系统;

对纯商业性的发掘项目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从而使之对当地社会和科学知识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国际标准通过或修改立法;

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更积极的一员;

使水下文化遗产更明显可见并广为承认。

2. 如何加入《公约》

充分考虑到每个国家的特殊性及其法律制度,加入《2001年公约》通常包含:

在国家内

i) 政治阶段--有关各部(文化部、外交部等)研究《公约》并决定成为缔约国在政

治上是否有利;和

ii) 法律实施阶段--视所涉国法律制度的情况,

a. 可能颁布某项法律或政令,授权该国同意受《公约》的约束(教科文组织会员

国批准、接受或赞同,非会员国加入公约);和

b. 与颁布该法律或政令一起,或通过单独立法,采用包罗一切地引述文本或将其

内容变为国家法律的做法,在国内实施该《公约》。

在国际上

i) 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交存表示该国同意受《公约》约束的文书(批准书、接受

书、赞同书或加入书)。

关于此类文书,请考虑该信息包中的范本。

ii) 《公约》生效:

a. 《公约》作为一个整体,在第二十份文书(批准书、接受书、赞同书或加入

书)交存之日三个月后,即对第一批的二十个缔约国开始生效;

b. 此后,《公约》在任何新的缔约国(第一批二十个国家以外的国家)交存其

各自的文书之日三个月之后对其开始生效。

C. 批准/接受/赞同/加入文书范本

B. 术语和关键定义

1.《教科文组织2001年公约》的定义

水下文化遗产--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第1条第1段)。

国家船只和飞行器--指属于某国或由其使用,且在沉没时仅限于政府使用而非商用的,并经确定属实又符合水下文化遗产的定义的军舰和其他船只或飞行器(第1条第8段)。

区域--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第1条第5段)。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中的定义

基线--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第5条)。

内水--位于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第8条第1段)。

领海--邻接某沿海国并由该国在允许外国船舶通过(无害通过的规定)的条件下行使主权的海域。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从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为止(第3条)。

毗连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二十四海里。

专属经济区(EEZ)--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量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二百海里(第55条和第57条)。

大陆架--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二百海里,则扩展到二百海里的距离(第56条第1段)。

公海--由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组成(第86条)。

E. 书目选

Beurier,J.-P.,《海底考古国际法》,载于1989年《国际公法杂志》第45--68页

BLOT,J.-Y.,《被淹没的历史或海底考古》,Gallimard,1995年

Brown,E.D.,《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实施〈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3条的原则和指导方针草案》,载于《海洋政策》,第20卷第4期,第325-336页,1996年7月

Carducci,G.,《海洋法的新发展:〈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遗产公约〉,载于《美国国际法杂志》第2期,2002年5月

《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载于RDI杂志第53页,2002年

欧洲委员会,水下文化遗产,《议会委员会关于文化和教育的报告》第4200号文件,斯特拉斯堡,1978年

Delgado,J.P.(ed.),《水下和海底考古百科全书》,第493页。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社,1997年Dromgoole,S.(ed.)《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国家和国际展望》第239页,海牙,Kluwer法律国际出版社,1999年

Fletcher-Tomenius,P.,William,M.,《教科文组织/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草案和与欧洲人权公约的冲突》,载于《海上考古国际杂志》第28卷第2期145--153页,1999年5月Garabello,R.,《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米兰,Giuffré出版社,2004年

Goy,R.,《泰塔尼克号沉船残骸与公海残骸法》,载于《法国国际法年鉴》第753-773页,1989年Leanza,U.,《海洋考古区域》第41--70页,载于Francioni, F.,Del Vechio,A.,De Cataerini,P.(eds)编撰的《国际保护文化遗产:国家利益与共同文化遗产之间的冲突》第210页,米兰,Giuffré出版社,2000年

Martin,C.,《海洋考古情况介绍》,见2005年9月15日以前的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histiry/archaeology/marine_1.shtml

O’Keefe,P.J.,《沉船残骸遗产:对<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评论》第206页,伦斯特艺术与法律研究所,2002年

Paine,L.P.,《世界上的船只:历史百科全书》-James H.Terry和Hal Fssenden 撰写的论文和Eric

J.Berryman的前言,1997年Houghton Mifflin公司出版,可在下面网站上查询:

http/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history/readerscomp/ships/html/sh_000106_shisofthewo.html.

Prott,L.V.,Strong,I.(eds.),《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背景资料》第210页,教科文组织,海上考古公司,巴黎-朴次茅斯,1999年

Prott,L.V.,Planche,E.,Roca-Hachem,R.(eds.),《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背景资料》第616页,教科文组织,(法国)文化和传播部,巴黎,2000年

Scovzzi,T.,Garabello,R.et.al.,《保护水下文化遗产》,2003年,莱顿/波士顿,美国

Strati,A.,《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草案:为教科文组织起草的评论》第97页,(Doc.CLT-99/WS/8),巴黎,教科文组织1999年

Treves,T.,《沿海地区的状况与海洋考古》,载于《国际法杂志》第698页,1993年

教科文组织,《对可否拟定一份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文件的初步研究》(第28C/39号文件及其增补件)第20页,巴黎,教科文组织,1995年

Yturriaga,B.de,《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载于Drnas de Clement(协调员)编撰的《献给Ernesto J.Rey Caro教授的国际法研究报告》第451页,科尔多瓦,2003年

3.《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1989年10月20日国务院令第42号公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水下文物,是指遗存于下列水域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一)遗存于中国内水、领海内的一切起源于中国的、起源国不明的和起源于外国的文物; (二)遗存于中国领海以外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和起源国不明的文物; (三)遗存于外国领海以外的其他管辖海域以及公海区域内的起源于中国的文物。 前款规定内容不包括一九一一年以后的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以及著名人物无关的水下遗存。 第三条本条例第二条第(一)、(二)项所规定的水下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其行 使管辖权;本条例第二条第(三)项所规定的水下文物,国家享有辨认器物物主的权利。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水下文物的登记注册、保护管理以及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活动的审批工作。 地方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水下文物的保护工作,会同文物考古研究机构负责水下文物的确认和价值鉴定工作。对于海域内的水下文物,国家文物局可以指定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代为负责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根据水下文物的价值,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章规定的有关程序,确定全国或者省级水下文物保护单位、水下文物保护区,并予公布。

在水下文物保护单位和水下文物保护区内,禁止进行危及水下文物安全的捕捞、爆破等活动。 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任何方式发现本条例第二条第(一)、(二)项所规定的水下文物,应当及时报告国家文物局或者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已打捞出水的,应当及时上缴国家文物局或者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任何方式发现本条例第二条第(三)项所规定的水下文物,应当及时报告国家文物局或者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已打捞出水的,应当及时提供国家文物局或者地方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辨认、鉴定。 第七条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活动应当以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为目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国管辖水域进行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或者发掘活动,必须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私自勘探或者发掘。 外国国家、国际组织、外国法人或者自然人在中国管辖水域进行水下文物的考古勘探或者发掘活动,必须采取与中国合作的方式进行,其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的申请,须由国家文物局报经国务院特别许可。 第八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经批准后实施水下文物考古勘探或者发掘活动,活动范围涉及港务监督部门管辖水域的,必须报请港务监督部门核准,由港务监督部门核准划定安全作业区,发布航行通告。 第九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水下文物考古勘探或者发掘活动时,还必须遵守中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遵守水下考古、潜水、航行等规程,确保人员和水下文物的安全;防止水体的环境污染,保护水下生物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不受损害;保护水面、水下的一切设施;不得妨碍交通运输、渔业生产、军事训练以及其他正常的水面、水下作业活动。 第十条保护水下文物有突出贡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情形的,给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颁布的现实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颁布的现实意义从1998年起, 文化部就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国内外立法调研的基础上, 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2003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我国于2004年8月正式加入该公约。为借鉴该公约的基本精神,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也改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2011年6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上和文化法制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如百花争艳,似群星灿烂。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高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一些依靠口传身授予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大量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实物遭到毁弃。通过立法设定相关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从1998年开始,全国人大、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就开始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调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文化部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终于在2011年2月25日经全国人大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UNESCO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 第三届会议 教科文组织总部,II号厅 2010年6月22-24日 临时议程项目9: 为加强公约秘书处筹集预算外资金

1. 委员会在其第https://www.doczj.com/doc/be3124944.html, 19号决定中要求大会“以可持续的方式,每年筹集110万美元的 预算外资金以加强秘书处的人力”。这一决定反映了委员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的人力资源可能不足以完成赋予它的众多任务的关注。与此同时,委员会也承认,希望通过本组织的正常计划与预算来大幅度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的人员编制是不现实的,即使各方都会支持加强该科的力量。如果大会能够筹集到可持续的预算外资金,这样就能够提供一种加强秘书处人力的手段,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尤其是《公约》缔约国的期望。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负责实施2010-2011双年度《计划与预算批准本》(35 C/5)中文 化部门的工作重点(MLA)2:保护活的遗产,重点是宣传和实施2003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工作重点包括三项预期成果: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理事机构的有效运转,确保《公约》的实施 (预期成果 5);加强会员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相关社区发展的能力 (预期成果 6);提高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预期成果 7)。遗产科的内部安排就是体现上述三个重点。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的编制为11个专业人员职位和5个一般事务人员职位,由本组织的 正常计划与预算提供资金。遗产科的工作通过其两个主要的办公室来承担。理事机构和事务办公室(由一名P-4专业人员领导,配备一名P-3和一名P-2专业人员以及一名G-7和一名G-5一般事务人员)负责预期成果5方面的工作:组织《公约》的所有法定会议;为这些会议拟定议程和文件;接收和管理所有申报、建议和国际援助的申请; 管理遗产科的信息系统(数据库和网站)。计划与评估办公室(由一名P-3专业人员领导,配备二名P-3专业人员、三名P-2专业人员和一名G-4一般事务人员)负责预期成果6方面的工作:分析由缔约国提交的申报、建议和国际援助的申请以及由非政府组织提交的认证申请;实施和监督保护遗产和能力建设活动(包括由正常预算、预算外资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提供资助的活动);动员预算外资金来支持上述保护遗产和能力建设活动。由科长直接领导的还有一名P-2人员,负责传播、宣传和出版工作(预期成果7)以及二名一般事务人员,一名G-4和一名G-5,分别负责科秘书工作和科业务工作的行政监管。 4. 除了这些由正常计划出资的长期职位以外,还安排了两个由预算外资金出资的中期职 位和一名由中国派遣的工作人员。理事机构和事务办公室的一名由教科文组织/西班牙

部编版第十册第七单元读写训练题

积累和运用 1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操( )自如手( )脚乱 ( )肥体壮辽阔无( ) ( )然自得不可思( ) 不由( )主 ( )( )发光 ⑴一群野鸭在湖里游来游去,显得()。 ⑵太阳跃上了海面,霎时间,()的天空和大海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⑶亭子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 ⑷古埃及人用什么方法建筑起金字塔,至今仍让人觉得( )。 3按要求写句子。 ⑴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照样子补充句子) ⑵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入睡了。(仿写拟人句) ⑶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 ..牧场之国。(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⑷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⑸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 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用同样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学校) ⑹我们的祖国像一个巨人耸立在世界东方。(修改病句) 4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军队。()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5读文段,写一段话。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提示:这个文段前两句是动态描写,后三句是静态描写。由于有“动”有“静”,我们读了文段如临其境,印象深刻。请学习文段的写法,看下面图,写一段话。 阅读和理解 美丽的颐和园 山东省青岛唐山路小学王熙瑶 颐和园本是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面积有290万平方米。著名的景点有昆明湖、万寿山和苏州街。 昆明湖可大了,湖水清澈,湖面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湖边长着翠绿的松柏和柳树。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叫南湖岛,十七孔桥把南湖岛和昆明湖的东岸连接了起来。十七孔桥有十七个大小不同的拱形桥洞,桥上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会议于2001年11月2 日在巴黎通过)大会:认识到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也 是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历史及其在共同遗产方面的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认识到 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所有国家都应负起这一责任;注意到公众对水下文化 遗产日益关心和重视;深信研究、宣传和教育对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极为重要;深信 公众只要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水下文化遗产,就有权从中接受教育和 得到娱乐,也深信公众接受的教育有助于他们认识、欣赏和保护这份遗产;意识到水下文 化遗产受到未经批准的开发活动的威胁,有必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阻止这些活动;意识到 合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也可能无意中对其造成不良后果,因而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应 的对策,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频繁的商业开发,尤其是对某些以买卖、占有或交换水下文 化遗产为目的的活动深感忧虑;意识到先进的技术为发现和进入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认为国家、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专业组织、考古学家、潜水员、其他有关方面和广大公 众之间的合作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到水下文化遗产的勘测、挖掘和保 护都必须掌握,并能应用特殊的科学方法,必须利用恰当的技术和设备,还必须具备高度 的专业知识,所有这些说明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认识到必须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包括1970年11月14日的《教科文组织关于采取措施禁止并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公约》,1972年11月16日的《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1982年12月10日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编纂有关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典和逐步制定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决心提高国际、地区和各国为就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或因 科研及保护的需要,小心打捞水下文化遗产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在其第二十九届大会 已决定为此拟定一份国际公约的基础上,于2001年11月2日通过本公约。第一条定义在 本公约中:1(a)“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 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比如:(i)遗址、建筑、 房屋、工艺品和人的遗骸,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ii)船只、飞行器、其他 运输工具或上述三类的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他物品,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iii)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b)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不应 视为水下文化遗产。(c)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以外的,且仍在使用的装置,不应视 为水下文化遗产。2(a)“缔约国”系指同意接受本公约之约束和本公约对其具有约束力 的国家。(b)本公约经必要的改动后也适用于本公约第二十六条第2段(b)中所指的那些 根据该条规定的条件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的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缔约国”也指这些 地区。3“教科文组织”系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4“总干事”即教科文组 织总干事。5“区域”系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6“开发水下文 化遗产的活动”系指以水下文化遗产为其主要对象,并可能直接或间接对其造成损伤或破 坏的活动。7“无意中影响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系指尽管不以水下文化遗产为主要对 象或对象之一,但可能对其造成损伤或破坏的活动。8“国家的船只和飞行器”系指属 于某国或由其使用,且在沉没时仅限于政府使用而非商用的,并经确定属实又符合水下文 化遗产的定义的军舰和其他船只或飞行器。9“规章”系指本公约第三十三条所指的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哪些: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哪些|保护文化遗产的 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及其重大。 在现代国际竞争和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局势下,各国都把经济的增长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拆旧建新的趋势日益加快,各种古老的建筑物、遗址被现代化的机械夷为平地,各种文物被无情的摧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文化遗产也被商业化的操作,把经济利润的最大限度的获得看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在许多旅游地,商家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过量的游客蜂拥而至,这不但改变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更为严重的是给文化遗产带来极大的负担,常常遭至遗物的破坏,加快了遗存的损耗速度,缩短了文化遗产的生命。这主要还是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因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合理、正确的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工作就显得及其迫切和重要。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分

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完善

2011年第10期山东社会科学No.10 总第19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4 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完善探析 张传伟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着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在国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漠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加快、过度旅游开发、管理不当,都加剧了对文化遗产 的破坏。我国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法律体系存在缺陷。从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应确立工程立 项文化遗产评估先行程序,确立文物保护经费的政府责任,组建文化稽查警察队伍。从制裁 破坏文化遗产违法犯罪行为的视角,应强化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负直接或领导责任的国家工 作人员的行政责任,对法人违法犯罪,在进行刑事、行政责任追究的同时追究当事人的民事责 任。严密破坏文化遗产犯罪的刑事法网。 [关键词]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法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10-0081-04 文化遗产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携带着历史情感、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及信仰,巩固了个人、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①近几年,我国不少地方为了经济利益屡屡上演毁坏、甚至灭失文化遗产的悲剧,悲剧制造者大多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形成了破坏文化遗产的恶性循环怪圈。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现实矛盾,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应由法律做出公正的平衡。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一)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表现 本文中所称文化遗产,主要指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某个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见证,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不可再生性。历史遗留下的建筑空间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们凝固与浓缩了当时的文化,并以物质的形态进行展示,是文化传统与特色的继承。具有丰富、珍贵的科学文化价值和教育美学价值。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受城镇集聚效应的影响、建设土地问题控制和交通成本递增现象的制约,城市发展逐渐将目光放在旧城改造上。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往往容易导致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旧城改造、道路修建等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出现由房地产开发商介入的办法来平衡资金不足,工程建设正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甚至是整个历史风貌逐渐被蚕食。③(二)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标志的城市化对文化遗产破坏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民众在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文化遗产被毁坏的代价。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中国人民大学演讲时说: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直接造成历史性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④诚哉,斯言!2008年,安徽泗县将有900余年历史的释迦寺卖掉从事房产开发,释迦寺被毁。江苏镇江千年粮仓被强拆也因具有官方背 收稿日期:2011-04-12 作者简介:张传伟,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软科学项目“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利用法律规制研究”(2009RKB430)的阶段性成果。 ①庄孔韶:《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与实践的思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②陈宁、周炳中:《城市化进程下的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济论坛》2007年第1期。 ③高耸、姚亦峰:《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更新关系的研究———以南京内秦淮地区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2期。 ④荆楠:《文学节系列讲座之五:城市化进程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网站,2011年4月1日。 18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 2 GA 限量分发 ITH/08/2.GA/CONF.202/Resolutions 巴黎,2008年6月19日 原件:英文/法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 第二届会议 教科文组织总部,第II 会议厅 2008年6月16日至19日

2.GA 2号决议 大会, 1. 审议了ITH/08/ 2.GA/CONF.202/2 号文件; 2. 忆及其《议事规则》第3条; 3. 选举Chérif Khaznadar先生(法国)为大会主席; 4. 选举Francisco López Morales先生(墨西哥)为大会报告员; 5. 选举保加利亚、印度、塞内加尔和保加利亚为大会副主席。 2.GA 3号决议 大会, 1. 审议了ITH/08/ 2.GA/CONF.202/3 Rev.号文件; 2. 通过修正后的并作为本决议附件的其第二届会议(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2008年 6月16日至19日)议程。 大会第二届会议议程 议程项目:文件: 1. 会议开幕 2. 选举大会主席、副主席和报告员ITH/08/2.GA/CONF.202/2 3. 通过议程ITH/08/2.GA/CONF.202/3 Rev. 4. 关于委员会活动的报告ITH/08/2.GA/CONF.202/4 5. 实施《公约》的业务指南草案ITH/08/2.GA/CONF.202/5 6. 给委员会提供咨询援助ITH/08/2.GA/CONF.202/6 7. 确定缔约方给基金捐款的统一比率ITH/08/2.GA/CONF.202/7 8. 基金资金使用计划草案ITH/08/2.GA/CONF.202/8 9. 遴选公约徽标ITH/08/2.GA/CONF.202/9之二 10. 审查和可能修正《大会议事规则》ITH/08/2.GA/CONF.202/10 11. 1.EX.GA 3号决议的后续行动ITH/08/ 2.GA/CONF.202/9 Annex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大会,认识到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也是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历史及其在共同遗产方面的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认识到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所有国家都应负起这一责任,注意到公众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关心和重视,深信研究、宣传和教育对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极为重要,深信公众只要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水下文化遗产,就有权从中接受教育和得到娱乐,也深信公众接受的教育有助于他们认识、欣赏和保护这份遗产,意识到水下文化遗产受到未经批准的开发活动的威胁,有必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阻止这些活动,意识到合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也可能无意中对其造成不良后果,因而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应的对策,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频繁的商业开发,尤其是对某些以买卖、占有或交换水下文化遗产为目的的活动深感忧虑,意识到先进的技术为发现和进入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认为国家、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专业组织、考古学家、潜水员、其他有关方面和广大公众之间的合作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到水下文化遗产的勘测、挖掘和保护都必须掌握,并能应用特殊的科学方法,必须利用恰当的技术和设备,还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所有这些说明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认识到必须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包括1970年11月14日的《教科文组织关于采取措施禁止并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公约》,1972年11月16日的《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1982年12月10日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编纂有关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典和逐步制定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决心提高国际、地区和各国为就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或因科研及保护的需要,小心打捞水下文化遗产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在其第二十九届大会已决定为此拟定一份国际公约的基础上,于2001年11月2日通过本公约。 第1条- 定义 在本公约中: 1.(a) “水下文化遗产”系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比如: (i) 遗址、建筑、房屋、工艺品和人的遗骸,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 (ii) 船只、飞行器、其它运输工具或上述三类的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它物品,及其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 (iii) 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 (b) 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 (c) 海底铺设的管道和电缆以外的,且仍在使用的装置,不应视为水下文化遗产。 2.(a) “缔约国”系指同意接受本公约之约束和本公约对其具有约束力的国家。 (b) 本公约经必要的改动后也适用于本公约第26条第2段(b)中所指的那些根据该条规定的条件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的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缔约国”也指这些地区。 3. “教科文组织”系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4. “总干事”即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5. “区域”系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6. “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系指以水下文化遗产为其主要对象,并可能直接或间 接对其造成损伤或破坏的活动。 7. “无意中影响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系指尽管不以水下文化遗产为主要对象或对象之一,但可能对其造成损伤或破坏的活动。 8. “国家的船只和飞行器”系指属于某国或由其使用,且在沉没时仅限于政府使用而非商用的,并经确定属实又符合水下文化遗产的定义的军舰和其他船只或飞行器。 9. “规章”系指本公约第33条所指的《有关开发水下文化遗产之活动的规章》。 第2条- 目标和总则 1. 本公约的目的是确保和加强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 2. 缔约国应开展合作,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3. 缔约国应根据本公约的各项规定为全人类之利益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4. 缔约国应根据本公约和国际法,按具体情况单独或联合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并应根据各自的能力,运用各自能用的最佳的可行手段。 5. 在允许或进行任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之前,就地保护应作为首选。 6. 打捞出来的水下文化遗产必须妥善存放和保管,以便长期保存。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0世纪后期以来,受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时代潮流的猛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吞噬,保护和拯救它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繁重而严肃的课题。197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17届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该组织于1997年又通过了建立保护“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这两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人类已经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警醒,开始自觉地保护千百年来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亿万年来大自然创造的美妙景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处并荣、文化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从而跨进一个新的文明时代。 我们必须看到,威胁世界遗产生存的因素,不仅有自然灾害的频仍、经济开发的过度、环境污染的加剧和武装冲突的升级,还有文化霸权主义的横行。 在当今世界上,关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是试图凭借强大的经济、科技乃至军事的力量,铲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以实现全球单一化。持这种观点国家,出于一已私利,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强行推销,买他账的,便视为朋友;不买他账,就视为异类。对异类,他横加指责,肆意干涉,甚至不惜动用武力,非消灭人家不可。这是一种十足的文化霸权主义,是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的。另一种观点是主张世界各民族各国家一律平等,承认各民族各国家在文化上独立性、差异性,允许世界文化多样性,主张世界文化“和而不同”。道理很简单,各民族各国家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发展历程,千差万别,各具特色,这是一个任何人无法否认的客观存在。正是这些差异,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多姿多彩。这种观点才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保护世界遗产绝不是仅仅关于某项具体自然或文化遗产生存的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顶峰上,放眼全球,充分认识保护世界遗产和进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教育的战略价值和意义。 从民族的角度看,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例如古代玛雅的象形文字,当西班牙殖民者把最后一位祭司杀死以后,再也没人能够释读。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植根于民众真实生活之中,是民众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强烈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一条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一旦遭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在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像璀璨的古代玛雅文明,灭亡了几个世纪,直到近代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然而我们已经无法使其复活。 从国家角度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国家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广义地讲就是一个大民族,所以也称民族国家。一个大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而文化遗产突出地反映着民族神精和文化传统。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也是它独特文化身分、文化个性的确证。据此,民族国家的自尊、自信才能确立,才会形成最深沉的凝聚力。在正常的状态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发展与挑战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发展与挑战 朱兵 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在今天愈来愈成为一个浪潮。出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就是说,在经济、科技全球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种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这种重要性除了体现在一般的文化意义上外,还体现在政治、经济、民族、国家文化主权等等方面。文化的问题、文化遗产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全球所关注。 第二个特点就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和范围的认识在不断扩大,保护的程度在不断加深。用今天的观念看,在文化遗产的范畴中,主要包括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两大类。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围绕着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遗产)来进行的。就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而言,保护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从我国来说,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从对重要的、单个的文物古迹的保护扩展到对文物古迹周边环境保护,又扩展到对以某个历史建筑群为主体的历史街区、村镇、城市的保护。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已经突破了传统范畴。

第三个特点是随着保护对象的多元化,保护对象的价值标准和保护方式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向。历史年代再也不是一个绝对尺度。“保护”一词的内涵不断扩充,它不再仅仅被理解为是对物质形态的“保存”,还包括研究、利用、宣传、传承与弘扬。其意义除了“保存”本身之外,更多地体现在与当代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等等的相互关系之中,并成为国家、民族现实生活、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述这些变化可以说既是全球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具体缩影。 一、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的立法特点和构成 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是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等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的形成和特点与我国的立法体制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很不平衡,因此,既要保证国家权利机关统一行使立法权,同时又照顾各地不同的需要,确立了我国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它包括了具有不同层次的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区条例、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等。对这种分层次的立法体制,为保证法制的统一,明确规定了不同层次法律、法规、规章的效力。宪法的效力高于一切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同时,立法机关还实行立法监督制度,上级立法机关有权撤销不适当的法规规章。 我国文化遗产法律制度是建立在宪法和其他基本法所确立的原则之上的,这些原则包括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各民族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第一部分 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蓝色楷体字为编者添加,下同)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①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②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③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第3条 本公约缔约国均可自行确定和划分上面第l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财产。 第二部分 第4条 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第5条 为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本公约各缔约国应视本国具体倩况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a)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 (b)如本国内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立一个或几个此类机构,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和为履行其职能所需的手段; (c)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能够抵抗威胁本国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 (d)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 (e)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第6条 1.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 2.缔约国根据本公约的规定,应有关国家的要求帮助该国确定、保护、保存和展出第11条第2和4段中提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3.本公约各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其他缔约国领土内的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 第7条 在本公约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第三部分 第8条 1.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内,建立一个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称为“世界遗产委员会”。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常会期间召集的本公约缔约国大会选出的15个缔约国组成。委员会成员国的数目将在至少40个缔约国实施本公约之后的大会常会之日起增至21个。 2.委员会委员的选举须保证均衡地代表世界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全及图片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 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①文物:从历史、艺术 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 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 的综合体;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 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 录》的理由。) 长城 The Great Wall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 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 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旧有的基础上逐渐改建成如今的面貌。万里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多>> 故宫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于北京市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高10余米,长约3公里,四脚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豪华,布局开阔对称,内外装饰壮丽辉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7月1日,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多>>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文化遗产的定义, 与“文化遗产”的“泛概念”不同, 从保护的角度看, 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从1972 年到现在, 一直在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 其保护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72 年开始到现在, 以实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为主的、偏重于物质文化的保护; 第二阶段, 从1989 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开始到现在, 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主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文件及其背景来看, 这两个阶段的保护, 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紧密联系, 具有高 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影响世界文化走向的深刻意义。 一、物质文化保护的背景及其意义(1972 年———现在) ( 一) 世界遗产保护的提出和经济文化背景 20 世纪是科技革命的辉煌世纪, 也是“全球化”重新启动 的世纪。世界各地为了发展经济, 攫取资源, 破坏自然, 正如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在地球上许多地区, 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说明人为的损害的迹象: 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害的程度; 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 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 ??”*)。另一方面, 经济建设对文物的破坏, 比战争更为恐怖。比如60 年代, 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了阿旺斯水坝, 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据统计, 当时所毁掉的文物古迹数量大大多于两次世界大战所破坏数量的总和。人类为了自己这一代的所谓“幸福”, 恣意蹂躏自然、毁灭文物。面对残酷的事实和严峻的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发布的5 个月之后, 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08 ( 二) 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价值 《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文化遗产”和“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是: 文物、古建筑群、历史遗址, 这些显然是物质的。后来在实践中又添加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显然是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角度提出的。凡是有条件评 上的, 都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平时所说的“世遗”, 指的是 这类名录。以下对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 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的性质、价值作阐释。 1.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三方面。如我国被列入的有拉萨布达拉宫、安徽古民居建筑、苏州古典园林、曲阜孔府、孔庙、孔陵等, 这是属于建筑群;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这是属于遗址、文物;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属于历史遗址。这些文化遗产, 无论是雕塑、雕刻、建筑, 都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都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从历史、文化、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历史遗址则有人类学、人种学的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莫高窟作了以下的价值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 窟的492 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 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 展 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是世人公认的“墙壁上的图书馆”, 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中国威胁论”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在, “文明冲突论”也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2.世界自然遗产指具有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自然遗产的保护具有保护物种、地理地质结构价值, 还有自然审美价值。例如中国的九寨沟、武陵源、黄龙风景区等。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 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满足上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 可列为“双遗产”。“双遗产”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的价值观念。《公约》中本来没有“双遗产”,“双遗产”是我国泰山的自然美和我们祖先智慧相结合而对世界遗产作出的贡献。1987 年, 中国泰山申报世界遗产, 5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协会副主席卢卡斯先生来泰山考察, 发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有古建筑群20 多处, 历史文化遗迹2000 多处, 还有 福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单雯翔 摘要:2005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本文系统地归纳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多层次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扩展与实践。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进入21世纪,面对蒸蒸日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人们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扩大,保护理念也不断深化。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是更多地立足于对自然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人的内心世界的尊重。因此,重新认识人类社会复合系统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所在。 1、早期文物保护理念的形成 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悠久传统,正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铭文“子子孙孙永保用”所表达的理念,人们存祈愿江山社稷世代相传的同时,对前朝的珍贵器物,也有了妥善保存、永续利用的愿望。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内“多名器重宝”,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青铜器、玉器以及其他前朝的遗物。汉代皇室收藏亦十分丰富,“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其中既有典籍,也有绘画。但是,长期以来统治阶层只是将这些器物看做赋予其政权合法性的某种依据,或仅为满足个人私好。唐代文化鼎盛,从此时的诗句“每著新衣看药灶,多收古器存书楼”(张籍《赠王秘书》)、“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自未离贫”(朱庆余《寄刘少府》)中可以看,当时文人雅士即热衷于收藏和鉴赏前朝器物。宋代文化再兴,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前身的金石学,即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是以肯铜器和石刻为主要对象,进行比较系统的分类、著录并加以考证和研究。北宋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及《释文》是现存最早而较有系统的古代器物图录;赵明诚的《金石录》著录金石拓木已多达两千种。至南宋,无论是钱币、玺印、铜镜,还是画像石、砖瓦等物均有著录。于是,金石学开始在我国成为专门之学,为研究五代以前,尤其是研究商周秦汉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物”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最早见于战国初期成书的《左传》。《左传·恒公二年》中有“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的记载。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亦有“制衣裳,备义物”的记载,但是从文献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文物”在当时主要是指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的“文物”基本是不同的概念。但是到了唐代,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其中所称“文物”即指前代的遗物,其含义已接近于现代所认识文物的概念。从宋代开始,往往将前朝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民间,明代和清代初期比较普遍使用“古董”或“骨董”,到清代乾隆年间又有了“古玩”一词。 “文物”准确概念的产生是近代科学兴起与发展的结果。诞生于近代西方的考古学,尝试用科学发掘和断代的办法获取古代遗存,并将那些古代遗存变成科学地复原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工具,这些古代遗存也就有了“文物”这一具有全新内涵和意义的词汇。在我国,20世纪初通过对古代遗存发掘和研究,而重建古代历史的现代考古学出现,才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文物”的概念。这一概念改变了人们对待古代遗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对待古代遗存价值的认识也更多地从“物质”转到了“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