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 格式:pdf
- 大小:409.15 KB
- 文档页数:19
2009年第2期(总第71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Adm inistrative Cadre I nstitute of PoliticsA nd LawNo .2 2009(Sum No .71)《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评析高田甜(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上海201206) 摘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海洋法领域的一个新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研究和开发空间越来越广阔,但这些活动同时引发了很多弊端,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便是其中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11月2日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于2009年1月初正式生效,该公约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最为全面、系统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专门公约,其对于水下文化遗产的明确和科学界定、对于水下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机制以及其关于争端解决的多样化规定等都极具开拓性,为更好地规范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全面、科学的法律依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关键词:《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水下文化遗产;协调国 中图分类号:DF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09)02-0112-04 收稿日期:2008-11-10 作者简介:高田甜(1982-),女,黑龙江尚志人,2007级国际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①该公约最终并未获得欧洲理事会的通过,因此其仅是第一份专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公约草案,而非正式公约。
参见傅崐成,赵亚娟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第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8年10月13日宣布,《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于2009年1月初正式生效,这一公约将有助于人们加强对古老海底沉船等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天发表公报说,该公约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目前已获得西班牙、古巴、葡萄牙、尼日利亚等20个国家的批准,达到了公约生效所必需的国家数。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
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
公约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
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
《公约》的管理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同时建立《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的名胜,可受到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可由有关单位招徕和组织国际游客进行游览活动。
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例如中国的故宫;“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 ,例如中国的长城、秦始皇陵。
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
公约规定自然遗产为:“从审美和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例如中国的三江并流、九寨沟、武陵源。
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通过的一项公约,旨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价值,同时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该公约规定了以下内容:
定义:公约明确了水下文化遗产的定义,包括所有在水体中或水下遗址中留存的人类文化遗产,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保护原则:公约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原则,包括尊重水下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护其自然环境、促进公众意识和文化多样性,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
国际合作:公约鼓励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包括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培训和人才交流等。
同时,公约还规定了各国应该建立国家水下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管理和保护措施:公约规定了各国应该采取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包括建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开展调查和研究、设立标志和警告设施、控制人类活动等。
国际监督:公约建立了国际监督机制,以确保各国遵守公约规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监督公约的实施,同时还设立了咨询委员会和评估小组等机构。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公约,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保障,同时也鼓励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资料包为了宣传2001年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我们编写本资料包。
其目的是鼓励各国加入该公约并提高公众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必要性的认识。
目录1.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A. 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B. 人类干预水下文化遗产的一些案例C. 2001年之前缺少具体针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文书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公约的介绍A. 总原则B. 批准的益处以及方式C. 批准书范本D. 词汇表与关键定义E. 参考文献要目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文本1.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事关重大: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水下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
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水下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
随着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入海底越来越便利,海底沉船残骸或水下遗址中发现的物品的利用与交易成为一项相当常见而且利润丰厚的活动。
海洋考古遗址被掠夺,在很多情况下造成珍贵的科学和文化材料的损失甚至毁坏。
因此,亟需通过一项国际法律文书,保护水下文化遗产,造福全人类。
a) 大量水下文化遗产的例证• 据估计,海底散落着三百万艘以上未被发现的沉船;例如,海难词典1列出1824年--1962年间在海上遇难的12542艘航船和战舰。
• 现在位于水下的古文明遗存包括世界第七大奇观--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以及黑海仍有待发现的众多新石器时代村落等;• 整个城市被波涛吞噬,如遭遇1692年地震的牙买加的皇家港--考古发掘使科学家获得研究十七世纪生活2的前所未有的机会。
b) 科学界和公众兴趣的例证:• 瑞典的瓦萨沉船残骸每年吸引75万游客3;• 博德鲁姆(Bodrum)及其水下考古博物馆珍藏沿土耳其南岸发现的一系列的历史沉船,现已成为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4;• 400余万人参观了英国朴茨茅斯Mary Rose 沉船,1982年10月11日,电视现场直播从洋底吊升这艘580吨沉船,观众达6000万人5;1Charles Hocking:蒸汽机时代海难词典。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一届会议于2001年11月2日在巴黎通过)大会:认识到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它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也是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历史及其在共同遗产方面的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认识到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所有国家都应负起这一责任;注意到公众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关心和重视;深信研究、宣传和教育对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极为重要;深信公众只要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水下文化遗产,就有权从中接受教育和得到娱乐,也深信公众接受的教育有助于他们认识、欣赏和保护这份遗产;意识到水下文化遗产受到未经批准的开发活动的威胁,有必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阻止这些活动;意识到合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也可能无意中对其造成不良后果,因而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应的对策,对水下文化遗产日益频繁的商业开发,尤其是对某些以买卖、占有或交换水下文化遗产为目的的活动深感忧虑;意识到先进的技术为发现和进入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认为国家、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专业组织、考古学家、潜水员、其他有关方面和广大公众之间的合作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到水下文化遗产的勘测、挖掘和保护都必须掌握,并能应用特殊的科学方法,必须利用恰当的技术和设备,还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所有这些说明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认识到必须根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包括1970年11月14日的《教科文组织关于采取措施禁止并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口和所有权非法转让公约》,1972年11月16日的《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1982年12月10日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编纂有关保护和保存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典和逐步制定这方面的规章制度;决心提高国际、地区和各国为就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或因科研及保护的需要,小心打捞水下文化遗产而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在其第二十九届大会已决定为此拟定一份国际公约的基础上,于2001年11月2日通过本公约。
澳大利亚水下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而用于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资源和经费很有限,因此需要评估不同遗址的保存现状、受威胁程度及遗址本身的价值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决定资源和经费的分配。
像往常一样,一些非常著名的并且有重要意义的遗址,因为广受关注,或者面临被毁坏的风险,而理所当然地获得较多的关注。
通常来讲,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公众和政府一起努力,同时需要制定新的详细的遗址稳定性保护方案。
而在一些极端环境下,当原址保存不可能实现时,需要对这些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没有对水下遗址的文化价值进行区分,但显然,并不是所有的水下文化遗产都面临同样严重的威胁。
大多数澳大利亚的水下遗址受到的威胁程度并不高,因此这些遗址的保护不需要占用太多资源。
即使这样,仍有一部分遗址面临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对这些文化遗存的破坏虽然缓慢但却从没停止,而且一旦毁坏后就不可复原。
因此,必须对这些遗址进行保护。
这篇文章概述了水下遗址原址保护的实际操作步骤,以Solway 遗址水下考古为例,Solway是一艘337吨重的轮船,1837年在南澳大利亚的罗塞塔港沉没。
这次水下考古的保护方案执行起来即简单又可重复操作,花费也不大。
保护目的是减缓自然力对该遗址的破坏进程。
保护水下遗址的方法之一是将沙袋覆盖于已暴露的沉船部分。
这种方法在澳大利亚比较流行,沙袋也成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常用设备。
这种方法当然不会适合于所有水下遗址的保护,但在处理那些半沉没遗址时效果显著,这些遗址的重要部分往往深埋于海底淤泥中,其余部分则暴露于海水中。
Solway号沉没于距海岸大约500米处的海底,沉船位置距海平面3米。
遗址发现于上个世纪60年代早期。
1982年,国家文化资源管理处第一次对Solway号进行考察。
作为南澳第二古老的并且是全国范围内第一艘被定位的沉船,Solway沉船的历史意义因其相对来说较好的保存状况而得到提升,并且在1981年公布的《南澳历史船骸法案》中被评为历史文化名船。
牡丹江二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⒉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史是一门年轻的学问。
中国第一本现代学术意义上的戏曲史著作是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出版于1915年。
《宋元戏曲史》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论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论将元代的戏曲剧本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等并称。
若在这一系列中再加上明清小说,就完整构成了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一脉相承的进化史。
但是,悉心琢磨一下这些文学体裁在各自时代中其创作者的身份和创作目的,以及接受者的文化水平和总体数量,我们就会发现,用这样线性的进化论文学史观,把作为通俗文化的戏曲作品与属于精英文化的经典文学体裁和作品相提并论,是有问题的。
王国维所赞赏的元曲,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自然存毁和文人汰选而被经典化的戏曲文学作品,与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共同进入了知识分子的阅读史。
但戏曲从来就不是为阅读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
戏曲创作本身是娱乐市场上的生产活动,为商业演出提供素材加工服务。
在与戏曲相关的全部活动中,戏班的组织,演员的培养,演出实践的安排、管理、宣传,观众的接受与反应等等,每一个元素的重要性都不亚于戏曲的文学创作本身﹔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戏曲文学之外的元素才构成了戏曲之所以成为戏曲的本质特征。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将戏曲史纳入正统文学进化史,侧重文学曲词,关注经典作家作品,这种观念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戏曲史的主流研究思路。
2023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试题及答案(第IoO1-11oO题)2023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题库及答案(第IoO1TIOO题)IOOK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洞穴是哪一个,OA.莲花洞B.古阳洞C.万佛洞正确答案:B1002、唐代开创"以山为陵'帝陵格局的陵寝是()oA.献陵B.昭陵C.乾陵正确答案:B1003、2009年10月,2010年1月,两岸故宫博物院首都合办展览, 展览名为,()A.”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B.”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C.”故宫文物南迁之路’正确答案:B1004、北京故宫的通称的“后三宫'不包括以下OoA.乾清宫B.慈宁宫C.交泰殿正确答案:B1005、三星堆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年代前后延续了多久,OA.约两千年B.约一千五百年C.约一千年正确答案:A100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于哪一年正式通过,()A.2001年B.2003年C.2005年正确答案:A1007、2009年6月,”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论坛在哪里举行,()A.成都金沙遗址B.安阳殷墟遗址C.杭州良渚遗址正确答案:C1008、中国学术界强调博物馆的作用不包括OoA.收藏B.探索C.研究正确答案:B1009、()是发现汉代画像石最多的地区QA.四川省B.陕西省C.山东省正确答案:C1010.犁镜对于耕作技术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出现于何时,OA.战国晚期期B.汉代C•宋朝正确答案:BIO1K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位于哪个城市,()A.布鲁塞尔B.布拉格C.维也纳正确答案:B1012、截止2010年8月,中国已有O处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处,世界自然遗产O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处,文化景观()处。
A.42,28,7,5,2B.43,27,6,5,3C.42,27,7,6,4D.44,28,7,3,2正确答案:A1013、史前城址的筑造方法,不同文化也不尽相同,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流域内蒙古中南部分别采用怎样的方法OOA.夯筑石砌堆筑B.堆筑夯筑石砌C.石砌堆筑夯筑D.夯筑堆筑石砌正确答案:D1014、书本式藏品目录的结构不包括()oA.前言B.后记C.正文正确答案:C1015、国宝《洛神赋图》(宋摹本)现藏于OoA.哈佛大学赛克勒艺术博物馆B・弗利尔与赛克勒美术馆C.大英博物馆1016、中日交流史上的著名高僧鉴真受戒之所位于唐长安城的OoA.兴善寺B.荐福寺C.实际寺正确答案:C1017、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的缩写是OoA.IUCNB.ICOMOSC.ICCROM正确答案:C1018、悉尼歌剧院于下面哪一年正式落成()A.1972年B.1973年C.1974年D.1975年正确答案:B1019、下列哪处大遗址尚未成为"世界文化遗产',OA.殷墟遗址B.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C.元上都遗址1020、华城是()的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是一个旨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国际公约。
这个公约的目标是从历史、文化、科学和教育等多个角度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以保护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起到了推进全球文化保护理念的推广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依次介绍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历程、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第一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制定历程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最初于200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在2003年实施。
公约的制定历程伴随着对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也是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一个反映。
这个公约的制定过程中,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从而保证了公约在制定过程中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第二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和记录水下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价值。
2. 鼓励国际合作和技术共享,以更好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
3. 采用最佳实践原则,并确保其保护方法符合国际标准。
4. 保护水下遗产的责任应由所有国家承担,并促进国际合作。
5. 大力宣传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研究等方式扩大公众的认知度。
第三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影响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的达成和实施,对于全球文化保护和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体来说,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国际间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和交流,更好地保护和展示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2. 加强国际间对文化保护工作的合作,提高了全球文化保护理念的普及度。
3. 加强了公众对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促进了社会对文化保护事业的关注和参与。
4. 促进了相关技术和制度的不断升级和完善,实现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目标。
总之,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教育等多重作用的国际公约。
它的实施在全球文化保护和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历史和文化作出了贡献。
水下文化遗产6 MSPUCH/17/6.MSP/9巴黎,2017年2月22日原始文件:英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缔约国会议第六次会议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二号会议室2017年5月30-31日临时议程第9项:审查经认证的非政府组织UCH/17/6.MSP/9-第2页1.根据《公约业务指南》第六章C节规定,“缔约国会议应每四年审查一次已认证的非政府组织,以维持或终止于相关组织的关系”。
2.缔约国会议在2013年第4次会议和非公开全体会议上根据《公约业务指南》第六章规定,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水下文化遗产委员会(ICUCH)外,还认证了下列非政府组织:a.ACUA - 水下考古咨询委员会b.ADRAMAR - 发展海洋考古研究协会c.AIMA – 澳大利亚海洋考古研究所d.法国Arkaeos水下考古组织e.CIE - 国际遗产活动中心f.DEGUWA – 德国水下考古促进会g.INA – 航海考古研究所h.JNAPC - 联合航海考古政策委员会i.NAS – 航海考古学会j.SHA – 历史考古学会2015年第5次会议通过了进一步的认证,将在2019年下次会议进行复审:k.MAT – 海洋考古学信托基金会l.CMAS – 世界潜水联合会m.MAST – 海洋考古学海洋信托基金会n.GRAN - 海洋考古学研究所3.秘书处在《公约》上公布了最新且公众可查询的所有经认证的非政府组织名单。
缔约国经请求可获得与其认证相关的所有文件。
4.科学和技术咨询委员会(STAB),根据《公约业务指南》第六章C节规定,向缔约国会议报告其与经认证的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UCH/17/6.MSP/INF.9)并就认证状态维持问题向缔约国会议提供建议。
5.如无新的认证请求,缔约国会议欲通过下列关于审查2013年第4次会议认证的非政府组织的决议:决议草案9/MSP 6缔约国会议在其第六次会议,1.审阅了文件UCH/17/6.MSP/9和UCH/17/6.MSP/INF.9,包括科学和技术咨询委员会关于与经认证非政府组织合作的报告,2.感谢经认证的非政府组织为促进《2001年公约》的批准和实施而提供的支持,并3.决定在下一个四年维持其认证,根据《公约业务指南》第六章C节规定,在2021年缔约国会议或如科学和技术咨询委员会认为必要时,提前进行审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资料包为了宣传2001年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我们编写本资料包。
其目的是鼓励各国加入该公约并提高公众对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必要性的认识。
目录1.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A. 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B. 人类干预水下文化遗产的一些案例C. 2001年之前缺少具体针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文书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公约的介绍A. 总原则B. 批准的益处以及方式C. 批准书范本D. 词汇表与关键定义E. 参考文献要目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文本1.对水下文化遗产的威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事关重大:水下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威胁水下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
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水下文化遗产面临的威胁与日俱增。
随着勘探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入海底越来越便利,海底沉船残骸或水下遗址中发现的物品的利用与交易成为一项相当常见而且利润丰厚的活动。
海洋考古遗址被掠夺,在很多情况下造成珍贵的科学和文化材料的损失甚至毁坏。
因此,亟需通过一项国际法律文书,保护水下文化遗产,造福全人类。
a) 大量水下文化遗产的例证• 据估计,海底散落着三百万艘以上未被发现的沉船;例如,海难词典1列出1824年--1962年间在海上遇难的12542艘航船和战舰。
• 现在位于水下的古文明遗存包括世界第七大奇观--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以及黑海仍有待发现的众多新石器时代村落等;• 整个城市被波涛吞噬,如遭遇1692年地震的牙买加的皇家港--考古发掘使科学家获得研究十七世纪生活2的前所未有的机会。
b) 科学界和公众兴趣的例证:• 瑞典的瓦萨沉船残骸每年吸引75万游客3;• 博德鲁姆(Bodrum)及其水下考古博物馆珍藏沿土耳其南岸发现的一系列的历史沉船,现已成为土耳其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4;• 400余万人参观了英国朴茨茅斯Mary Rose 沉船,1982年10月11日,电视现场直播从洋底吊升这艘580吨沉船,观众达6000万人5;1Charles Hocking:蒸汽机时代海难词典。
伦敦: 劳埃德船运档案,第2卷,1969年。
2Link, Marion Clayton,《探索被淹没的城市皇家港》华盛顿:国家地理,1960年2月,第151-182页,见- 该项研究持续了十年,包括八座没入水下的建筑物。
3见http://www.vasamuseet.se45见 /welcome.html - 朴茨茅斯古船厂获得2005年旅游景点英格兰优秀奖,计划2011年新开一家Mary Rose博物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正考虑在三峡库区修建一座水下博物馆,收藏世界上最古老的水文碑刻白鹤梁碑碑文详细记录长江水位6;• 澳大利亚海边的永伽拉(Yongala)沉船残骸是世界上最好的潜水地之一,每年成千上万潜水者来到这里7。
c) 水下文化遗产日益容易接触• 1942--43年,Jacques-Yve Cousteau和Emile Gagnan开发了水中呼吸器,使人们可以潜入更深的海洋,也更容易接触到沉船残骸;• 二十一世纪初,利用开路潜水设备,潜水员可下潜到300米的深度8;• 1989年8月11日,日本研究型潜艇新海6500在日本三陆附近的海漕下潜到6526米的深度。
这种三人潜艇用于深海研究;• 利用潜水器从泰坦尼克号沉船上取走了许多有历史意义的文物9。
d) 水下文化遗产被掠夺、毁坏和商业化利用的危险:• 一件经过长时间盐水浸泡后被人从海底搭起的物品如未经处理便与空气接触可能迅速毁坏。
1840年,拍卖由私人从著名的Mary Rose沉船上发现的物品时,人们第一次注意到在发现时重达32磅的铁质炮弹,在与空气接触一定时间之后重量仅剩19磅。
其温度上升并发生氧化。
另外,过去一直浸泡在海水中的盐份在干燥过程中结晶,从而进一步破坏金属的结构。
人们发现,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金属身上,瓷砖和木材也同样如此。
没有适当保护措施的发掘很容易就变成了对艺术的破坏10;• 早在1974年研究表明土耳其沿海的所有已知沉船均均已被盗;• 据估计,已知的在法国沿海沉没的约600艘古沉船(年代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七世纪),仍保留原状的仅占5%。
有些沉船尽管沉睡在100米深的海底也被洗掠一空11;6中国政府于2003年2月启动这一项目;见2003年2月14日新华通讯社文章:/english/2003/Feb/55855.htm.au8见关于305米深度潜水的介绍:http://www.tech-dive-academy/journey.html-这种潜水深度当然还是一个极个别的案例,潜水员有丧生的危险。
9潜水器是可以下潜到水下进行作业的船只。
10见Jean-Yves Blot,被吞没的历史与水下考古,1995年,第104页11同上,第111页• 早在1990年代,以色列考古学家就估计原沉没在以色列海域的文物大约60%已被打捞而且散落四方公共收藏中不见踪道12;• 1993--95年间,葡萄牙允许销售考古发掘的物品。
此后,至少六家国际寻宝公司在葡萄牙开展业务,发掘葡萄牙沿海的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
1995年,这个法律最后被冻结,199713年被废除,葡萄牙水下科学考古才得以恢复;• 一家私营公司发现了1802年在美国弗吉尼亚沿海沉没的西班牙Juno号船的残骸。
该公司提起海事诉讼,要求宣判该沉船不属于西班牙主权范围。
但是,最后该公司输了这场官司,2001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该沉船属于西班牙,因为西班牙从未放弃过对此战舰的所有权。
在同一法院案件中,西班牙还赢得了对La Galga号沉船的监护权,这是被寻宝者声称归其所有的更老的一艘西班牙沉船。
西班牙主张自己的权利就是要保护其对沉没的西班牙船只的主权,使其免受寻宝者之害14。
12同上,第111页13见Francisco Alvarez和Filipe Castro合著的“葡萄牙关于水下文化遗产管理的新立法”,Prott et al.“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背景材料”,2000年,第307页;又见Arqueonautica Centro de Estudos, 见阅:/shiplab/Arqueonautica.htm14见Tullio Scovazzi“救助法及其它海事规则的应用”,源自“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2003年第55页,作者概要介绍了沉船发现之后的法律纠纷;又见:/US/9906/26/sunken.treasure/。
B.若干实例: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人为干预٭泰坦尼克号邮轮,加拿大纽芬兰这艘举世闻名的豪华邮轮于1912年撞上冰山沉没了。
在随后的许多年里,虽经多方寻找,却一无所获。
直到1985年,一支探险队才找到了泰坦尼克号邮轮。
当时尽管国际社会要求将这艘沉船作为一座群葬墓和考古遗址加以重视和保护,可是1987年,另一支探险队却从该遗址拿走了若干手工艺品,后来又有一支私人探险队从沉船中打捞出1,800件手工艺品。
这其中大部分都有被出卖的危险。
因此,联合王国、加拿大、法国和美国目前正在为更好地保护这艘沉船而共同努力。
15·亚历山大港法罗斯岛灯塔,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十四世纪发生了一系列的地震,使古代世界的第七大奇迹——亚历山大港法罗斯岛灯塔的所有遗存都被海水淹没。
如今,它们仍然沉睡在埃及亚历山大沿海六至八米深的水下。
一支考古队为保护这个遗迹,在亚历山大研究中心(CEAlex)的支持下,于1994年开始工作,迄今已对法老、托勒密和古罗马等各时期相互重叠的3,000多件文物(雕像、狮身人面像、柱石和块石)进行了分类。
从较重的花岗岩石块所处的位置和状况看,科学考察队深信它们就是闻名遐迩的亚历山大灯塔遗存。
有些残块已被打捞出水,修复后在亚历山大一座露天剧场向公众展出。
目前,计划将其它遗存留在原处,并正在考虑建设水下考古园16原地保护这些遗迹的呼吁。
٭泰兴号商船,南中国海1999年,从中国的最后几艘平底帆船之一--泰兴号上打捞出大量瓷器。
该船全长60米,宽逾10米,是一家私人企业在南中国海发现的。
打捞出30多万件瓷器,在德国的斯图加特拍卖。
17这艘沉船已遭毁坏,所载的精美货物散落在世界各地。
打捞者根本不在乎这艘沉船的遗存是最大海难之一的见证这一事实,当时沉船载有大约1,500人,全部随船沉入深海,比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时罹难人数还多。
15见Tullio Scovazzi“海上打捞法及其他海事规则的应用”等,《水下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第60页及以下各页,其中概述了为发现沉船而进行的合法斗争;另见“世界船舶数据库”(印刷版,Paine ,Lincoln P. 《世界船舶:历史百科全书》,美国),电子版见以下网址:/history/readerscomp/ships/html/sh_000106_shipsofthewo.html.16见亚历山大研究中心的正式网站:;另见2002年10月10 日的《阿拉伯新闻》。
17/magazine/iss18p4.html。
·伊丽莎白和玛丽号(菲普斯船队),加拿大拜提尼泰1994年,在不到三米深的水下发现了伊丽莎白和玛丽号,它是在魁北克发现的最早沉船,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完好的十七世纪考古园地。
加拿大国家公园部水下考古部门用三个夏天的时间,对该沉船进行了考察、保护和发掘。
为了防止风暴破坏和寻宝人掠取,对沉船进行日夜看守;这样的精心守护也有助于快速捞出浮出水面的手工艺品。
对船体的遗存进行了追踪、登记,剥去其表面的积垢并重新沉入附近的湖中。
该遗址出水了大约400块结核,其中有大量文物。
٭海尔德马尔森号船,印度尼西亚A.S.礁1986年,一艘英国打捞船发现了海尔德马尔森号沉船的残骸。
这是一艘荷兰帆船,1751年沉没,当时船上装载了大量的茶叶、丝绸、金子和瓷器等货物。
打捞队并不关心该船的考古价值,他们打捞出了126块金条和160,000件瓷器--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大一批中国出口瓷器。
在打捞者尚未完成打捞之前,国际海洋博物馆大会就对破坏该残骸的行径予以了谴责。
大会要求以科学方法发掘像海尔德马尔森号这样重要的考古发现。
然而,该船的货物遭到洗劫,为的是在市场上销售,全然不顾其历史意义。
沉船遭到毁坏,所载瓷器以“南京货”为名在阿姆斯特丹进行了拍卖。
18·潘多拉号战舰,澳大利亚昆士兰潘多拉号是一艘战舰,1790年受命去寻找有名的Bounty号船上的叛变船员。
它的沉没是南半球最重大的沉船事件之一。
1791年,它沉入澳大利亚沿岸水域,几乎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因为很快就被泥沙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