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16.78 KB
- 文档页数:4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控制一、手部皮肤的菌群分布1、常居菌:寄居在皮肤的真皮(深)层,并能生长繁殖,机械清洗不容易去除,大部分无致病性,一般不引起医院感染(NI)。
常见的菌群:白喉杆菌、表皮葡菌球菌。
2、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皮层。
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医务人员常见的暂住菌包括: G+菌(金葡菌、肠球菌)、G—菌(克雷伯菌)、病毒(呼吸道病毒)。
3、手被细菌污染的情况●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106。
●人的一只手上通常黏附(40多万个细菌)●每进行一次操作可能增加(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一)手卫生的定义●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washing):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的过程。
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清洗和/或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四、手卫生方法1、一般手卫生设施●洗手用水:流动水水龙头:非手触式清洁剂:肥皂或洗手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纸巾、干手器、小方巾2、外科手卫生设施洗手池、洗手用水、水龙头、清洁剂、刷手工具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2、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3、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4、无菌操作前后;5、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6、处理污染物品后;7、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8、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9、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饭前和休息后;10、接触伤口前后;11、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12、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与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接触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手卫生及感染控制1.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或使用洗手液进行手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在与患者接触时防止血液、体液或其它物质的直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医疗器械的洗消与消毒必须符合规范操作,避免医疗器械传播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1.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清理,保持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干燥和卫生。
2.医疗设备、床单、手术器械等物品应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和清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隔离病房的建立和管理对于感染病例的控制至关重要,患者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分别实行呼吸道、肠道、血液等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感染病例及其流行趋势,并制定相应措施。
2.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确保医院感染事件能够及时上报和跟踪,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问题。
四、患者的预防措施1.医院应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于个人卫生和感染控制方法的认识和重视。
2.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3.患者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持续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院内感染管理团队1.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案,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2.感控团队应定期开展与感控相关的研究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六、医护人员的接种防控1.对于容易感染或传播的疾病,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手卫生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张敏(四川省建筑医院四川成都 610084)一.什么是手卫生?顾名思义,手卫生是关于手部的卫生。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一听手卫生就是洗手。
但是手卫生是针对于医疗卫生来说的,所以,手卫生还包括有使用速干消毒剂对手进行卫生消毒和外科手术前的消毒工作,就是先用肥皂或者皂液消除手部表面的杂污,然后使用消毒剂消除手部的细菌的过程。
而且搓手的时间不会少于20秒。
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感染。
暂居菌是因为受到感染或者其他因素暂时在手上暂居的细菌,暂居菌不会在人体手上繁殖,但它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的一种菌类,通过洗手等简单的机械摩擦很容易清除干净。
作为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手卫生。
如果不注意手卫生,首先,医护人员自己的身体健康可能会受到伤害,其次,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病菌很可能会传染到患者身上,一些患者由于自己本身存在疾病原因,免疫力可能比较低下。
对手卫生不够重视的医护人员会对患者造成感染,又一次危及到患者健康。
最后,医护人员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也可能会因此受到病菌感染,如果家人朋友中存在免疫力低下的,可能会立即发病。
综上,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自己手卫生的保护,否则很可能伤己伤人。
二.什么是院内感染?院内感染,顾名思义发生在医院内部,包括一切感染。
在医院内部的感染。
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比较低的患者身上,因为医院内容易发生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感染,所以在医院内人员都应该做好相关的防御。
三.手卫生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我们在一次次感染暴发的旧事,反思认识手卫生。
过去往事刻骨铭心,我们难以忘记在救治2003年那起特大的SARS过程中,医院竟然成为病菌感染源。
这其中让我们反思到某些医院的手卫生意识差,手卫生清洗不完善,设备不足,洗手或者消毒方法不规范我们也难以忘怀那起发生在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新生儿感染事件,九位刚刚出生,还未见证到世界美好的新生儿中,就有八位早早的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有一位转院的新生儿幸免于难。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手卫生与医院感染防控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二手卫生的依从性三怎样规范手卫生一、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1、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2、从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3、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4、从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说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5、从手部皮肤的带菌情况进一步证实手卫生的重要6、从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看手卫生的重要性从医院感染发展史说明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医院感染问题是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被逐步认识。
早在公元500年印度外科学家Susruta首次报告了产褥感染,分析了感染原因,从此强调助产人员在接生前必须修剪指甲并洗净双手。
现代流行病学之父—塞麦尔韦斯应用系统的监测技术证实了维也纳某医院产褥热高发的原因,并通过实施严格的洗手措施防止产褥热的传播。
19世纪中期现代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采取隔离、病房通风、戴手套等措施,使前线伤员死亡率从42%下降到2.7%,在以后的许多研究中,也证实了医生在诊查不同病人之间,即使是清洁洗手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在医院内医院感染往往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地接触污染物品或病人,使其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
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证明手卫生是最重要的在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中发现:1:尽早拔除或更换导管。
2:做好日常导管护理工作。
3:手部卫生。
从历年的医院感染爆发事件说明手卫生的重要性•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院内感染事件•2003年2月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RAS)•2005年12月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医院感染管理之痛。
•2008年9月福建三明二院麻醉事件4名患者死亡。
•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一附属医院8例患儿死亡。
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1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对病原体普遍易感2 与公共医用器材、环境、生活用品接触机会多(暖箱、辅助呼吸、尿布、奶瓶)3 医院编制少,工作忙。
一)、手卫生设施(一)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者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用干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
二、卫生洗手(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者干手毛巾、护肤用品.(二)洗手指征1 (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者伤口先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2(直接接触病人先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先后;3 (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4(进行无菌操作先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1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2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 15 秒;见图(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45 (干手:用纸巾或者干手毛巾干燥双手.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六步洗手法六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力丸)(1)掌心对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4)双手互握搓揉手指(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2三、卫生手消毒(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消毒指征1 (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 (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先后 ;3(需双手保持较长期抗菌活性时;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挪移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汇报人:2023-12-21•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的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目录•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手卫生与医院感染控制的挑战与对策•总结与展望01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的手部常常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如果手部不清洁,就会成为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卫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可以减少手部携带的细菌数量,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手卫生对医疗质量的影响手卫生可以保障医疗安全。
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
如果手部不清洁,就会导致医疗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医疗事故。
手卫生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信任度。
如果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不佳,就会让患者产生不信任感和不适感,从而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手卫生可以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常常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如果手部不清洁,就会成为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疾病。
手卫生可以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状况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
如果手部不清洁,就会导致手部皮肤疾病、胃肠道疾病等健康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手卫生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影响02手卫生的操作规范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定义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手卫生分类手卫生的定义与分类洗手操作步骤正确应用肥皂或洗手液。
彻底清洗双手及腕部,注意指甲缝、指尖等易污染部位。
流动水彻底冲洗双手及腕部。
卫生手消毒操作步骤取适量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相互揉搓,使之均匀涂抹在手部。
干燥双手。
外科手消毒操作步骤取适量外科洗手液于掌心。
手卫生与感染防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手卫生意识,依法防备感染病的传播和掌控,保证患者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在医院从事医疗、护理、清洁等相关工作的员工。
第三条手卫生与感染防备是医务人员基本的卫生行为,医院将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贯彻执行本制度。
第二章手卫生要求第四条全部医务人员在进入工作区域之前,应进行手卫生,包含:1.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连续20秒,彻底清洗双手,注意清洗指间、指尖、指甲等处;2.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涂抹并搓揉双手至干燥;3.保持指甲短而干净,禁止佩戴长指甲、指甲油、手部装饰物等;4.在手部有创口、伤口或皮肤破损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待伤口愈合后方可从事工作。
第五条全部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手卫生:1.接触患者之前;2.执行无菌操作之前和之后;3.接触污染物或污染环境后;4.手部明显污染或看到可见灰尘后;5.使用完毕或接触垃圾后;6.上洗手间后。
第三章感染防备措施第六条全部医务人员在工作时严格遵守以下感染防备措施:1.感染掌控:执行严格的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减少感染源和传播途径;2.环境清洁:保持医疗环境清洁乾净,定期清洗、消毒工作区域及设备设施;3.医疗废物管理:正确分类、包装、存储和处理医疗废物,严禁随便丢弃或私自处理;4.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机制,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感染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5.防护用品使用:正确佩戴和使用各类防护用品,包含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第七条医院将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和监测,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矫正和改进措施,提高感染防备和掌控水平。
第四章监督与惩罚第八条医院成立手卫生与感染防备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引导相关工作,定期对手卫生和感染防备情况进行检查。
第九条对手卫生和感染防备制度的违反行为,将依照《医院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惩罚,包含但不限于警告、记过、记大过、解聘等惩罚。
医院感染控制中手卫生的策略在医院环境中,手卫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因此,制定科学的手卫生策略对于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手卫生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定期教育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有关手卫生的教育培训,包括手卫生的重要性、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手卫生设施的使用。
这一举措可提醒医护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并加强他们对手卫生措施的认识和实践。
2.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医院应在各科室和病房中设置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
同时,医院需确保这些设施的易用性和连续性,以便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
3. 推广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正确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
医院应该积极宣传这些方法,并向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和培训,确保他们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正确实施手卫生。
4. 制定并执行标准操作程序(SOP)医院应制定并执行手卫生的标准操作程序。
这包括规范手卫生的步骤、频率和时机,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分工。
通过实施SOP,可以确保手卫生措施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
5. 强化监测和纠正措施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定期对手卫生措施进行评估和检查。
同时,对于存在问题或不规范操作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反馈和总结。
只有通过持续的监测和纠正,才能保证手卫生策略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6. 强调领导示范作用医院管理层应该发挥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地遵守和推行手卫生策略。
领导的积极参与和重视将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执行相关措施。
7. 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医护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是手卫生策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医院应该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鼓励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和提醒,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手卫生环境。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控制中手卫生的策略包括定期教育培训、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推广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制定并执行SOP、强化监测和纠正措施、强调领导示范作用以及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控制
一、手部皮肤的菌群分布
1、常居菌
:寄居在皮肤的真皮(深)层,并能生长繁殖,机械清洗不容易去除,大部分无致病性,一般不引起医院感染(NI)。
常见的菌群:白喉杆菌、表皮葡菌球菌。
2、暂居菌
:寄居在皮肤表皮层。
存活时间较短,会自行消亡,机械清洗容易被去除,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
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
医务人员常见的暂住菌包括: G+菌 (金葡菌、肠球菌)、G—菌(克雷伯菌)、病毒(呼吸道病毒)。
3、手被细菌污染的情况
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
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106。
人的一只手上通常黏附(40多万个细菌)
每进行一次操作可能增加(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
(一)手卫生的定义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handwashing):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和流动水洗手的过程。
洗手能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卫生手消毒(hand antisepsis):指用含或不含抗菌剂的肥皂/液清洗和/或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四、手卫生方法
1、一般手卫生设施
洗手用水:流动水水龙头:非手触式清洁剂:肥皂或洗手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设施:纸巾、干手器、小方巾
2、外科手卫生设施
洗手池、洗手用水、水龙头、清洁剂、刷手工具
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手明显污染或被血液、体液和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3、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4、无菌操作前后;
5、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8、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9、进入和离开病房前;饭前和休息后;10、接触伤口前后;11、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12、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
揉搓方法
1、掌心相对手心对手背沿掌心相对,双手
2、相互揉搓指缝相互揉搓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3、弯曲手指使右手握住左将五个手指
4、关节在另一手大拇指旋尖并拢放在
5、手掌心旋转转揉搓交换另一手掌心
6、揉搓交换进行进行旋转揉搓
注意事项
应注意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缝和指关节等部位。
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
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
注意干手方式,防止再次污染。
注意护手,护手用品统一提供。
注意取液器的清洁;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
如果使用肥皂,皂合应具有滤水的功能,以保持肥皂的干燥。
如何选择皂液?
1、温和无刺激。
不含香精、不含色素。
含有保湿、护肤成分。
容易冲洗,冲后无“粘着”或“滑腻”感。
用量少,去污效果好。
密闭容器盛装,无二次污染的机会。
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
速干手消毒剂作用快速、使用方便可以节约工作时间、提高效益具有出色的杀菌效果加入了护肤成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规范的依从性
注意事项
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合格产品。
对皮肤无刺激性。
临床医务人员良好的接受性。
速干手消毒剂应是一次性包装。
注意预防燃烧与爆炸。
应有良好的速干手消毒剂分配系统。
不含有清洁剂,无去污作用,双手可见污染时不应当使用无水洗手液。
(三)手消毒方法
1、手消毒指征:
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进入隔离病房、ICU等及脱隔离衣后;
进行介入性操作之前及后;
接触未经消毒的仪器和设备后;
双手直接接触传染病人及其污物;
接触具有传染性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之后。
诊查、护理、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之前;
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
3、注意事项
手被污染,先用流动水洗净,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连续诊疗间:如果手无可见的污染,可使用速干手消毒液揉搓直至干燥。
双手直接感染病人及其污物,应先洗手,再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接触污物、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接触前应戴好手套,操作后脱手套洗手。
若手直接接触到污物,应立即洗手与手消毒。
(四)外科手消毒目的
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驻菌。
将常驻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2、如何选择外科手消毒剂?
理想的外科手消毒剂有以下的特点:可以显着的减少完整皮肤上的菌落数量含有不刺
激的抗菌成分,医务人员易于接受;广谱抗菌;作用快速;具有持久抗菌活性;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与其他物品或消毒剂不产生拮抗性。
选用外科手消毒剂的原则
应符合国家法规的相关规定,除满足一般手消毒剂的条件外,应有持续杀菌效果,并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进行。
选用的外科手消毒剂应被广大医务人员所接受。
在决定购买之前,应评估产品的取液器功能。
3、如何进行外科手消毒?
1、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洗手前先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
3、取适量的皂液或其他清洁剂刷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清洁剂的用量和清洗的时间应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
5、在流动水下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6、用清洁毛巾彻底擦干。
根据厂家的建议,取适量的手消毒剂。
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包括指尖、指缝和拇指等;揉搓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手;揉搓时间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一般揉搓2~6分钟。
流动水下冲净。
无菌巾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的皮肤。
如果厂家推荐,可以重复上述操作1次。
外科手消毒的注意事项
1、冲洗时避免水溅湿洗衣服;
2、在不冲洗时应关闭流动水;
3、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手指朝上,使手的位置高于肘部;
4、用后的指甲清洁器、揉搓用品如海棉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5、不能佩戴假指甲。
(五)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监测方法:手消毒后五指并拢,用含相应中和剂无菌洗脱液棉拭子在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同时转动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振打80次,取 ml待检样品接种,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边摇,待琼脂疑固,36℃±1℃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每1样本接种2个平皿。
(五)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采样时间:消毒后从事诊疗操作前。
监测部门:NI的重点监控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各类ICU、新生儿病房、各类移植病房、烧伤病房和普通保护性隔离病房。
监测频度:必要时或当怀疑有NI流行爆发时进行监测。
(六)常用手消毒剂
1、手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如获得了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
选用前感染控制人员对产品进行认证,必要可进行相关的检测。
对皮肤刺激性小,每天多次使用对皮肤无伤害,有较好的护肤性能。
临床医务人员对手消有良好的接受性,包括使用后的皮肤感觉、气味、刺激性等。
有详细的注意事项,按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评价产品取液器的功能,包括每次取液的准确性、使用寿命、维修保养、防污染技术等。
应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包装可能导致二次污染,同样应注意如果取液管道过长,也可能造成类似的问题。
(六)常用手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醇类)、碘伏、氯己定(洗必泰)、洗必泰复方制剂(洗必泰醇)、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六氯酚
2、手套的使用
(1)何时戴手套?
清洁手套:接触病人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病人的粘膜、血液、体液时。
无菌手套:进行手术操作时、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
(2)注意事项
脱手套或更换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诊疗活动结束或手套破损时及不同的病人之间应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护理同一个病人,从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需要更换手套。
一次性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对于橡胶过敏者,医院应备有其它材质的手套以供使用。
3、指甲与假指甲的要求
(1)指甲的卫生意义:藏污纳垢。
(2)假指甲的卫生意义:假指甲可增加手上的细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
(3)指甲与假指甲的卫生要求
必须剪短指甲,指甲的长度以与手指的长度平齐为宜。
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健康。
不戴假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