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苦酒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80例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35.12 KB
- 文档页数:2
苦酒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苦酒汤《伤寒论》【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少阴病,咽中伤[1],生疮[2],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伤寒论:312)苦酒汤方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3])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4],安火上,令三沸,去滓。
少少含咽之。
不差,更作三剂。
注释:[1]咽中伤:指咽部受创伤,或咽喉部溃烂而有创面。
[2]生疮:指咽喉发生疮肿溃烂。
[3]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指将鸡蛋一端敲孔,去掉蛋黄后,把醋灌入鸡蛋壳中。
内,同纳;苦酒,即食醋。
[4]刀环中:即刀柄端的圆环,便于放置蛋壳。
【功效配伍】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方中苦酒味酸苦,取其酸敛苦泄之性,以敛疮解毒,消肿止痛;半夏辛燥涤痰,散结消肿,与苦酒相合,辛开苦泄,增强开痰结,泄热毒;鸡子白甘寒,滋阴润燥,清利咽喉,与半夏相配,能利窍通声,而无燥津耗阴之虑。
三药相合,共奏清热涤痰,敛疮消肿,利窍通声。
上二味药,将半夏加人苦酒中,鸡子去黄,留鸡子白与壳,置火上,煮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若无效,再服三剂。
此方药煎煮法与“少少含咽”法是治疗咽喉疾病的有效方法。
【方证论治辨析】苦酒汤治少阴病咽中生疮,痰火郁结证。
症见少阴病,咽喉溃烂生疮,肿痛,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少阴病,咽中被异物损伤而溃烂,或痰热火毒,郁结咽中而生疮肿溃烂,致咽喉肿痛,不能语言,声不出者,或声音嘶哑。
治用苦酒汤清热涤痰,敛疮消肿。
【用方思路】钱潢《伤寒溯源集》记载:“李时珍云:卵白象天,其气清,其性微寒;卵黄象地,其气混,其性温;兼黄白而用之,其性平。
精不足者补之以气,故曰卵白能清气治伏热,目赤咽痛诸疾。
形不足者补之以味,故卵黄能补血,治下利胎产诸疾。
卵则兼理气血,故治上列诸疾也。
”苦酒汤治咽喉肿痛,或咽部创伤,临证可加金银花、桔梗、射干、牛蒡子等;若伴咽喉干燥,声音嘶哑者,加麦冬、沙参、天花粉等。
临床多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咽部创伤、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等疾病。
苦酒汤标准配方组成苦酒汤的功效与作用
苦酒汤出自《伤寒性较大性较大论》具有利咽开音的功效。
主要用法为将半夏置于味道较味道较苦酒中煮沸,去半夏,趁药性发药性发热下鸡子清,搅匀,少少含咽之。
苦酒汤标准配方组成
半夏(9克),鸡子(去黄,一枚),味道较苦酒适量。
功效作用
苦酒汤功效为利咽开音。
主治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音难出,苔薄,脉细。
用法
将半夏置于味道较味道较苦酒中煮沸,去半夏,趁药性发药性发热下鸡子清,搅匀,少少含咽之。
方解
方中味道较苦酒即米醋,能酸味道有点甜味甘化阴,消肿敛疮,半夏涤痰散结,利窍止咳,鸡蛋清味道有点甜味甘寒性较大入肺,润燥养咽。
诸药配合,共奏清咽润窍、化痰止咳之效。
方歌
半夏一枚十四开,鸡清味道较苦酒搅几回。
刀环捧壳煎三沸,咽痛频吞绝妙哉。
临床案例
临床主要本药材常用治疗熳性咽炎、喉源性咳嗽等病症。
1.慢性咽炎:以本方治疗慢性咽炎358例,以临床症状的消失判断疗效。
结果:治愈215例,有效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9%。
《味道有点甜味甘肃中医》1995年第6期
2.喉源性咳嗽:改良味道较苦酒汤制半夏10克,鲜鸡蛋壳2枚,白醋20毫升加水200毫升,煮沸10分钟,去渣,再煮沸加入鸡蛋清拌匀后入冰糖烊化即成,细啜慢饮,每日1剂,8小时内饮完。
14日后观察疗效,以咳嗽程度及咽部症状判断疗效。
结果:痊愈82例,好转5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2%。
《江苏中医药》2009年第
4期
上一篇:泻黄散
下一篇:六应丸。
经方验用二则顾文哲;沈政洁【摘要】经方用药精当、组方严谨、药少效专,凭借其独特魅力流传至今.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抓主症及分析病因病机方法,在临床上分别运用改良煎煮方法的苦酒汤治疗失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腰痛均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飧同道.【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09【总页数】2页(P1328,1331)【关键词】苦酒汤;桂枝加葛根汤;失音;腰痛【作者】顾文哲;沈政洁【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中医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 215600;江苏省中医药防治肿瘤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3狭义的经方一般指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
从古至今,经方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众多医家所推崇,并形成了经方派这一医学派别,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笔者临床应用经方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中二则验案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苦酒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鸡蛋清、醋组成,主治“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有清热涤痰,敛疮消肿之效。
全方药少而精,临证使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1:患者女,50岁,主诉“失音1周”。
患者1个月前曾感冒咳嗽,后经治疗感冒咳嗽治愈。
但因咳嗽日久,声音嘶哑,几乎不能话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属痰火郁结、金破不鸣。
拟苦酒汤:法半夏3 g,鸡蛋清1枚(去黄),醋10 ml。
煎法:先于碗中置半碗醋,然后将法半夏置于醋中,于微波炉中加热使其沸腾,待冷却后将蛋清和碗中的药液混合。
嘱患者稍稍含咽之。
仅服1剂患者即能发出声音,后为求巩固又服1剂。
按:此病例中,患者有感冒咳嗽病史,因久咳致咽喉部受损,即金破不鸣。
根据“患者因感冒久咳而不能言语”这一主症[1],并结合苦酒汤的条文,笔者联想到此方。
方中苦酒即为后世之“醋”“酢”“醯”。
《名医别录》载其“味酸,温,无毒,入肝、胃经,能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少阴咽痛第三方——苦酒汤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少阴病,“咽中伤”是指出病位,在咽部。
“生疮”是指出病态,扁桃体化脓,有脓点。
如果没有“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就是少阴热化的桔梗汤证。
“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声不出”不能认为就是喉炎,现代医学认为,急慢性喉炎、声带结节、声带息肉、咽白喉、喉结核、声带乳头状瘤、喉癌、喉返神经瘫痪等等,都能造成不能发音、声音嘶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那中医是怎样认识的呢?《灵枢·忧恚无言》:“黄帝问于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会厌者,声音之户也。
口唇者,声音之扇也。
舌者,声音之机也。
悬壅垂者,声音之关者……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
少师认为“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会厌者,声音之户也”,不能出声是喉咙、会厌的病。
“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这是个少阴寒化证或少阴伤寒证。
“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
两泻其血脉,浊气乃避。
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从针灸的角度,在舌下的金津玉液刺血以泻寒邪,然后针天突穴。
从大方脉的角度,也要立足“足之少阴”辩证处方。
生疮是咽部的病,少阴热化,声不出是喉部的病,少阴寒化,寒热错杂,相对难治。
“苦酒汤主之”,“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半夏用量估计是传写之误,应该是四枚,第一、笨鸡蛋本来就不大,里面还要放苦酒、鸡子白,放不下十四枚枣核大的半夏。
《外台秘要》中苦酒汤记载:“半夏,一方寸匕”,相对合理。
第二、古人制方取象比类,肺五行属金,主声,地四生金,用四枚符合古人制方之意。
参《神农本草经》:“半夏,味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
经方:苦酒汤苦酒汤【原文】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右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破,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伤寒】1、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组成】半夏鸡子黄【时机】1、咽喉疼痛生疮,是咽喉痛中严重的一种。
【应用集锦】1、很多老师容易有这个现象2、拿一、两颗生半夏,不用熟半夏,把生半夏戳破,用铁架子架着蛋壳,蛋壳里面留一点蛋白,在火面上烧,倒些乌醋,然后生半夏放进去,用打火机在下面烧,蛋壳中蛋清表面起一二个泡泡出来就关火,慢慢的喝下去。
很冲,喉咙开了就好了。
3、可以将生半夏10克、醋(60克)、水(30克)先煮3沸,等稍凉后冲入蛋清搅拌,蛋清一旦成为蛋花就没用了。
4、治咽痛、咽壁有滤泡而致声哑者,效亦速。
5、对急性食道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2剂即愈。
6、对寒症则无效。
若断为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渴,可用《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克,桂枚10克,炙草10克,加鲜生姜10片,水500毫升,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
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
7、(1)少阴热证:苦酒汤(生半夏10克(打碎,开水冲洗7次)、醋(60克)、水(30克) )先煮3沸,等稍凉后冲入蛋清搅拌。
治咽痛、扁桃体红肿化脓、咽壁有滤泡而致声哑者、急性食道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等少阴热症,2剂即愈。
(2)少阴寒证:若断为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渴,可用《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克,桂枚10克,炙草10克,加鲜生姜10片,水500毫升,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
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
【比较集锦】1、甘草汤、桔梗汤曰咽痛,半夏散及汤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汤曰咽中伤而生疮,则皆咽痛为主者也。
伤寒论第三百一十二条苦酒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之我见
苦酒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三百一十二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
苦酒汤的组成是:“生夏粉 9、米醋 250、鸡蛋黄三枚、”
苦酒汤主证是:“咽喉红肿痰涎浓,失音暗哑喉咙疼。
”
“少阴病”,循喉咙。
肾火虚旺,便会“咽中伤”,我亲见同村发小好颜色,因是司机,女乘客常常用交媾之法换取免乘,发小肾疼也誓死媾和。
试问每天换一妞,谁能不誓死?未几年,得喉癌,声音嘶哑,多次手术,几近哑巴。
吾年少亦曾失精,亦有失精后,咽先渴之兆,故而深知保精护喉重要耳!
言“咽中伤”者,可烂肉塞喉,需要手术割除,亦是“咽喉红肿如鸽子蛋”亦是“咽喉痰涎挂壁”。
言“生疮”者,乃急性咽喉炎亦或是急性扁桃体炎也!
言“不能语言,声不出者”却有此话,却有失音者。
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此乃气道阻塞也!
半夏粉先煎约二十分钟,再纳米醋五分钟,待药液凉却后,打入鸡蛋黄三枚,搅拌开来,慢慢押服,越慢越好,不出几副便可痊愈。
痊愈后,当再用菟丝子、铁皮石斛之辈善其后也!如斯方不复发矣!
何为痰涎挂壁,请参照半夏散及汤文章之论也!。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8-15T09:59:47.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7期供稿作者:陈特锐沈康吴志明[导读]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发生于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具有起病急、症状重。
陈特锐沈康吴志明(东莞市东华医院广东东莞 523110)【摘要】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味配合西医治疗对成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由门诊收入院的46例成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用五味消毒饮加味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经过3天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1.4%,经过6天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7%;而对照组经过3天的治疗总有效率仅有73.9%,经过6天治疗的总有效率仅有82.6%。
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
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味配合西医治疗成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五味消毒饮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230-01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发生于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具有起病急、症状重、易引起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及反复发作等特点;中医称为“烂乳蛾”、“喉蛾风”。
本研究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联合中药汤剂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患者4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由门诊收住院的46例成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耳鼻喉科学》[1]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及急乳蛾的诊断标准:起病急,病程≤48h,体温≥38℃、以咽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查体可见咽部黏膜充血,扁桃体弥漫性肿大,≥Ⅱ度,表面有脓性分泌物,下颌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至80~90%。
半夏苦酒汤与急、慢性咽炎半夏苦酒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子。
在《伤寒论》中,所用半夏,都没有说水半夏或清半夏、法半夏,或许在汉代前,只有旱半夏,或称为生半夏。
半夏有毒,是知的,但也知道同生姜配,则毒性去。
所以无论是小柴胡、还是小半夏汤等,在国内全都是以生半夏入药。
在这边,十家药铺九家半是不进“毒药”的,基本上很难买到,就算有,还得“骗”药行的,说是外用药,才能买到。
而这半夏苦酒汤,我一直以来不敢用生半夏,用也是用姜半夏。
甚至如果应急,都用陈皮代半夏。
起初就是不知道陈醋也能制半夏。
陈醋和半夏、鸡子白混和,稍加热,成半夏苦酒汤,我自己就试着喝过。
闻起来那味特难闻,但喝下去不“卡”喉,不似生半夏你嚼一点再咽那口水一样会“卡”喉。
但效果似乎和我用陈皮研粉代半夏的效果没多大的分别。
半夏苦酒汤,第一次用,是一朋友打电话来问,他领导前夜陪上级应酬,一觉醒来发现开不了嗓了,乱七八糟地又是西瓜霜、又是冰糖炖梨、又是响声丸之类的一大堆,不但不好,反而咽炎红肿。
而下午还得陪上级视察、还得要汇报工作,这嗓哑了不行。
而这层次的上级,来一次就跟一辈子只接待一次那么稀奇,所以很是紧张。
报着急病乱求医的心态,问我,道家有没有好的方子。
于是,一块陈皮研粉,一个鸡蛋取蛋清、一勺陈醋,搅胖匀,服下。
嘱两小时后,再服一次。
当晚电视上就出现,该领导陪上级视察画面,一切正常……起初不用半夏,就是因无姜、不久煮,所以不敢用。
第一次敢用,是看到有法半夏的免煎药,就试了,那是第一次用半夏,虽然还不是生半夏。
这西医称的急慢性咽炎,还是常见的。
俗话称“小舌头红肿”、或喉烂、咽痛失声,都是用这个方子,而且很好使。
有次友人说,是不是陈醋也能制半夏之毒,才醒悟,才想起“半夏苦酒汤”是没加一滴水的。
于是拿了几颗半夏在陈醋里泡了半分钟,再来舔一舔,果不“卡”喉。
以后就看,有生半夏就用生半夏,没有,就用陈皮代替,而不会选法半夏和清半夏。
如果痰多,则只取生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