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通电的线圈(一)》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21.48 KB
- 文档页数:3
8.通电的线圈(一)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关注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准备
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车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电磁铁起重机图片,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二认识电磁铁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电磁铁的物品。
2.动手拆卸物品进行探究。
3.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4.讨论:你们认为电磁铁有哪些用途?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5.小结电磁铁的概念、构成及用途。
三.制作电磁铁。
1小组讨论设计意图。
2集体交流设计意图。
3小组合作制作电磁铁,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介绍作品。
5师生评价。
四.玩电磁铁。
1组内玩一玩自制的电磁铁。
2交流发现。
3师生总结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电磁铁有南北极。
五拓展活动
调查生活中人们在哪些地方利用电磁铁,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8通电的线圈(一)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
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8 通电的线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学具准备:四组、铁钉、带绝缘皮的细电线、电池夹、电池、闸刀开关、回形针、小磁针教具准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车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电线、电池夹、电池、闸刀开关、回形针、小磁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我们每次上下课是谁提醒的?(电铃)它为什么能够发出声音?与谁有关?预设:电铃通电后会发出声音,它与电源有关。
2、它里面是什么装置,是怎样工作的?出示废旧电铃,拆开装置研究。
教师拆,学生观看,了解电铃是怎么工作的?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电铃是一个用细铜丝缠绕的线圈。
它通上电就能工作了。
我们把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2、如果用能量转化来解释可以怎样说呢?(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3、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1)小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2)各小组同学作好分工,注意各组同学要配合好,要认真细心。
(3)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先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方案。
制定方案: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开关和电源。
(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
)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预设1:电磁铁有南北两极1、展示学生做的电磁铁2、出示指南针。
问: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用电磁铁的钉尖靠近指南针会怎么样?(指南针南极与钉尖相吸);用钉帽靠近指南针呢?(指南针南极与铁帽相斥)小组内由一位同学把拉直的长导线靠近指南针后不动,另一位同学按住开关接通电流,仔细观察:电磁铁的钉尖与南极靠近怎样?与北极靠近怎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小学科学8通电的线圈(教案)引言:本教案针对小学科学8课程中的通电线圈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学习线圈的基本概念、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以及通电线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线圈的定义和特点。
- 熟悉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
- 了解通电线圈在家庭电器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制作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装置。
- 能通过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通电线圈的特性。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线圈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通电线圈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什么是线圈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线圈的应用吗?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15分钟):简要讲解线圈的定义和特点,如:线圈是由导线绕成的一个或多个圈,是电磁装置的基本部件。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电磁铁,并询问电磁铁是如何工作的。
3. 实验演示(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将一个铁钉绕上一圈导线,通过连接电池和开关,让学生观察铁钉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铁钉在通电时的吸附效应,并让学生尝试改变导线圈的圈数,观察吸附效应是否有变化。
4. 实验讨论(15分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线圈圈数对吸附效应的影响。
询问学生为什么导线绕成一个圈后,吸附效应会增强,让学生思考并给出回答。
5. 拓展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电器中的线圈应用,如电磁炉、电熨斗等,并让学生思考线圈在这些电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通过讨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线圈在各种电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制作简单的通电线圈实验装置,并观察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尝试改变线圈的参数(圈数、导线粗细等),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通电线圈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六下科学学案【探究目标】 1.学会制作电磁铁,2.通过实验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重点、难点】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
【课前准备】铁钉,包皮细电线,电池,最池夹,大头针,胶带,闸刀开关,小磁针,玩具马达等。
【探索导航】我们现在家里的许多电器都用到了电磁铁,就连我们的电动玩具里面也有电磁铁,你发现了吗?让我们也来制作电磁铁吧。
【课堂探究】猜想:电磁铁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性质。
探究1.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
我需要的材料: 制作过程:1、用包皮细电线在铁钉钝端打结,并顺着打结方向缠绕。
2、如果绕的圈数增加,需回绕第二层时,可先用胶带固定,再继续绕即可。
3、把包皮细电线两头的包皮用刀刮去,分别接电池的两极即可。
通过制作电磁铁,我知道电磁铁是由___ ____和______ __组成的。
我还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 _。
探究2.根据制作的这个电磁铁,我来研究电磁铁的性质。
实验分析:电磁铁通电有___ ____ _,断电后磁性___ ____ _。
【课堂达标】 一、填空。
1、电磁铁是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电磁铁是由________ 和 ______ 两部分组成的。
3、电磁铁是利用_ __通绕制成的线圈产生______ 的装置。
4、在我们的生活中_ 、__ __、_ __、_ _都是利用电磁铁工作。
5、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_ __,断电时_ ___消失。
6、电磁铁有和两个磁极,也能指示。
二、判断题。
1、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2、使用电灯照明时,输入的能量是热能,输出的是电能。
()3、电磁铁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三、选择。
下列电器中用到电磁铁的是()A电热壶B电熨斗C手电筒D电铃四、简答题。
电铃、马达如何工作的?【拓展活动】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电磁起重机。
通电的线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能产生磁,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2.了解电磁铁的构造。
过程与方法: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图表或文字)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通过搜集资料,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愿意合作交流;尊重证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电磁铁的特性,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电磁铁在生活中应用相关图片课件、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玩具马达、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门开关、大头针、小磁针。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磁铁吸引铁物品的图片和播放视频《电磁起重机(一)》。
提问:为什么电磁起重机不像磁铁一样一直吸着铁呢?学生汇报。
揭示主题:我们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一旦铁物品被磁吸住了,就不容取下来,但是视频电磁起重机通电时,废钢铁就被吸起来了,搬运到指定的位置,断开电源,废钢铁便自动落下。
它是怎样工作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板书课题:通电的线圈(一))(二)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教师出示有关在生活中电磁铁的一些应用图片:废旧电铃、电话听筒、扩音喇叭、玩具马达等图片。
提问:它们是怎么工作的?请来猜一猜。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既然学生这样多的猜想,我们不如自己去拆解玩具汽车的马达品探究一下。
学生探究,教师指导。
第八课通电线圈(一)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做一个电磁铁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教具准备: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最池夹,大头针,胶带,闸刀开关,小磁针,玩具马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产生问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研究过我们的电话、电铃、还有我们的玩具汽车,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吗?2、请同学们进行猜想。
(学生交流汇报)出示从玩具汽车里拆下的马达。
请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8、通电的线圈二、制作电磁铁1、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在玩具汽车的马达是一个用细铜丝缠绕的线圈。
它通上电就能工作了。
我们把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2、如果用能量转化来解释可以怎样说呢?(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3、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1)、观察做电磁铁所需要的材料: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2)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先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方案。
制定方案: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开关和电源。
(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
)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
三、研究电磁铁的特性。
1、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吗?(让学生偿试自己设计)闭合电路,把大头针放在电磁铁边有什么现象?断开电路呢?有什么发现?2、同学先猜想会有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证猜想。
填写记录。
我的实验记录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靠近大头针)电磁铁通电时断电时4、师小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3课《通电的线圈(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通电的线圈的概念及作用;•理解通电的线圈的电磁性质;•发现、观察、描述、分析通电的线圈产生磁场的规律;•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表述磁强弱的不同,提出自己的观察结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电的线圈的概念及作用;•通电的线圈的电磁性质;•通电的线圈产生磁场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对通电的线圈产生磁场的本质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将一盒金属钉放在班级中央,让同学们用塑料圆珠笔将金属钉吸起。
2.老师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刚才这个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吗?”3.引入本节课“通电的线圈”主题。
2. 学习(35分钟)1.老师发放实验材料“U型铁芯、铜丝、螺丝刀、石头棒”,让同学们体验通电线圈的产生磁场现象。
2.让学生回答一下问题:–在产生磁场的过程中,铜丝的作用是什么?–通电后,线圈的哪一侧是磁极?为什么?3.学生观察并完成实验表格。
3. 教师讲解(15分钟)1.老师展示示范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仪器表述磁强弱的不同。
2.老师讲解通电的线圈的电磁性质,引入下节课的主题——通电的线圈二。
4. 总结(5分钟)1.老师提问:“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你对通电的线圈的产生磁场的本质有了怎样的理解?”2.教师做总结性讲解,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做一个总体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个案评价1.老师通过发放实验材料来让学生亲自体验产生磁场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多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课堂评价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的表现良好,能够做到:•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通电的线圈的产生磁场的过程;•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表述磁强弱的不同;•能够观察现象、提出结论。
通电的线圈(一)教案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3.能自己动手进行操作研究,得出结论。
教学重难点: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
教学准备:戴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电池、大头针、小磁针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同学们课前的自主学习谁能说一说像电铃·马达·听筒等是靠什么工作的?(电磁铁)哎,大家都比较喜欢玩玩具吧,今天我还带来一个玩具,你看它能吸铁,大家认识吗?(电磁铁)对,你知道它是哪几部分构成的吗?(铁芯和线圈)你们知道的真多,你能制一个电磁铁吗?(分组合作制作电磁铁)给电磁铁通电就是《通电的线圈(一)》(揭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它有没有磁性,它有没有磁极,能吸多么重的铁等)二、制定方案,进行探究1)小组讨论猜想2)制定验证方案(汇报交流方案)(·利用电磁铁通电和断电时吸大头针观察现象)(·利用电磁铁吸小磁针的南北两极观察现象)3)出示温馨提示4)小组内利用方案验证猜想5)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
6)交流汇报得出结论2:电磁铁通电时和磁铁一样,有南北两极(即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极)。
三、应用你知道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吗?(电磁起重机电铃电话听筒电磁继电器等等)四、课堂练习1)电磁铁是利用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的装置。
2)电磁铁由和两部分构成。
3)电磁铁工作时,是将转化成了。
4)生活中,、、等都是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
5)电磁铁通电时,产生,断电时消失。
6)电磁铁通电时,和磁铁一样也有、两极五、小结: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六、拓展应用利用电磁铁的性质制作简易电铃。
板书设计:通电的线圈(一)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磁性。
《8通电的线圈(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了解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的基本性质。
3、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磁铁磁性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合作精神。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初步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电磁铁的概念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的探究过程的建立与研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大头针若干,1m长绝缘导线1根、大铁钉1只、电池、实验记录单、电源、导线、磁铁、螺线管、铁棒、金属勺、细线、铁架台、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先给同学表演一个小魔术(将金属勺用细线吊起,被书吸引)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为同学们揭开谜底。
(原来书内藏有一个永磁体)
教师活动:进行第二个魔术表演并揭示答案引出自己制作的电磁铁。
(用自制的电磁铁做上面的表演)
学生观察现象,激发学习热情。
新课讲解:
一、认识电磁铁的优势
1、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通过电流的有无来控制。
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电流的大小来控制。
二、电磁继电器
1、电磁继电器可以达到怎样的控制效果?
它为什么能够达到这样的控制效果?
2、就工作元件看,电磁铁由哪些元件组成?
就电路分工看,它的两部分电路分别是什么?
3、结合水位自动报警器和温度自动报警器等,说明电磁继电器是怎样工作的。
三、磁浮列车
1、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斥力)来推动的列车。
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同于其他列车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只受来自空气的阻力。
2、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380多公里还要快。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3、1970年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都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4、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2003年1月开始在上海运行。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铁的有关知识,了解到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它的磁场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则电磁铁的磁场就越强。
可以知道电磁铁拥有永久性磁铁无法实现的优势,一是它的磁性有无可以由通电的有无来控制,它的磁性强弱可以由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这大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不同磁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