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减法 12减几》研讨课教案_4
- 格式:docx
- 大小:248.58 KB
- 文档页数:7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24页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升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采取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对媒体课件,写算式的小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总结归纳1、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2、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道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吗?19 - 5 = 14被减数减数差3、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找规律,填表要求:以同桌为一小组。
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4、组织学生观察。
师:表中的算式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吗?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5、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1)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2)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的排列?生1、11-9 →12-9→13-9→14-9→15-9→16-9→17-9→18-9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19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的个位上的数多2(19减8)。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19减5)。
生……(2) 横着看,第一行是几减几?算式有什么规律?生2、11-9 →11-8→11-7→11-6→11-5→11-4→11-3→18-2第一行都是11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了。
第九单元不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几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2.会计算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难点:会计算十几减几的不退位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木块或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情境图一,列出算式并计算。
生:10+3=13师:出示情境图二,原来有13块积木,又拿来2块,现在有多少块积木?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3+2=152.孩子们,蓝灵鼠也喜欢玩积木,它带来了一些积木,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摆的?教师出示教材中的第三幅图(先出示一摞15块积木,再拿走3块)二、学习新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一共有15块积木,拿走了3块。
师:你能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样列式解答?生:还剩下多少块积木?15-3=12(教师板书)3. 师:用小棒代替积木动手摆一摆,想一想你是怎么计算出15-3的结果的?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要讲清楚15-3是怎样算的。
预设方法:生1:先摆出15根小棒,然后拿走三根,再数一数还剩12根小棒。
生2:先摆出一捆小棒(或者说10根小棒),又摆出5根小棒,然后在5根小棒中拿走3根,还剩一捆小棒和两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还剩下12根小棒。
······师:出示情境图四,有12块积木,又被蓝灵鼠拿走了两块,还剩下多少块?怎样列式解答?生:12-2=10(教师板书)师:用小棒代替积木摆一摆,想一想你是怎样计算出12-2的结果的?师:试着算一算12-10,想一想你是怎样算的?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出示金鱼问题的情境图师: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是什么?生:鱼缸里一共有14条金鱼,黑金鱼有3条,浴缸里有多少条红金鱼?师:怎样列式解答?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1:14-3=11,14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从4个一里面拿走3个一,还剩1个一,1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师11。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9.3 12减几-冀教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章,包括了12减几的概念、12减1、12减2、12减3、12减4、12减5、12减6、12减7、12减8、12减9、12减10、12减11和12减12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从12开始逐渐减少数量的方法以及简单的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12减几的概念,能够独立完成12减1至12减12的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实际操作来理解12减几的概念,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12减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12减几的概念。
2.独立完成12减1至12减12的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12减几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减法吗?”引导学生回忆前几章的内容,说出减法的定义。
接着,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物,例如小球、铅笔等,让学生进行实操,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将5个小球拿掉2个,还剩下几个?”,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特征,并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算出剩下的小球数量。
授课1.呈现12减几的概念教师可以用彩蛋、小车、糖果等多种形式呈现12减几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思考问题。
例如,可以拿出十二个糖果,先拿走2个,问学生:“还有几个糖果?”,答案为10个。
再拿走4个,问学生:“还有几个糖果?”,答案为6个。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12减几的概念。
2.学生自主完成12减几的运算教师可以出示一些题目,例如“12减9等于几?”,“12减4等于几?”等等,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完成运算。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口算,例如让学生说出“12减5等于几?”,学生可以大声喊出“7!”,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忆和运用。
拓展1.家庭作业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第三课时 12减几 教学内容 教材83~84页 会用“相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学习用“破十减”方法计算11减几,在日常生活中对12减几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嘴描述,体会用“相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思维方法,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12减几的过程。 过程 与方法: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初步体会加减法各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口算12减几的减法。 难点:掌握12减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主题图、课件。 学具准备: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鸳鸯吗?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它们都生活在哪里? 生1:我知道鸳鸯生活在水里。 生2:我知道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在一起的。 生3:我知道公园的湖里有鸳鸯,鸳鸯是下蛋的。 ...... 师:本节课我们就和鸳鸯一起来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12减几)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 师:看来,大家对鸳鸯了解不少,我们教材第83页(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情景图)有一幅鸳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12只鸳鸯,水里有4只,岸上有几只看不出来。 师:求岸上有几只鸳鸯用“?”表示,这些信息我们用扩线图这样表示。(师画扩线图)观察扩线图,一共有12只鸳鸯,水里有4只,怎样计算岸上有几只鸳鸯呢?请同学们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板演:12-4) 师:谁列得算式和这位同学的不一样? 如果出现错误,进行指导。 师:谁愿意说说你打算怎样算。 (给学生充分时间交流,指着示意图描述不清的及时进行指导) 生1:从12只鸳鸯中去掉水里的4只,还剩8只,所以岸上有8只鸳鸯。 生2:4只加上8只等于12只,所以12只减去4只就等于8只。 生3:因为4+8=12,所以12减4等于8.(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生4:从10只中减去4只还剩6只,6只加2只等于8只。(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并引导学生用分解算式表示)
......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由于水里的和岸上的鸳鸯加起来等于12,直接想到鸳鸯总数量减去水里的4只,就等于岸上的只数;如果不考虑鸳鸯,只根据4+8=12,我们得出12-4=8;......上面几种算法中,你们认为哪种算法好?为什么? 生(可能会说):根据4+8=12算出12-4=8的算法好。因为这样即使比较快。 ......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体会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简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三、巩固知新。 1.试一试(教材第83页)。 先让学生观察两道题中减去的两个数与12有什么关系,再由学生尝试计算。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练一练,第1题。 看图列出“一加两减”的基本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四、达标反馈。 1、想一想,填一填。
2、数一数,填一填。
答案: 2. 7+5=12 12-7=5 12-5=7 8+4=12 12-4=8 12-8=4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正确计算12减几。谁能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别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最后,师生进行概括: 1.可以选择“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12减几的减法。 2.还可以选择上节课学习的“破十减”计算12减几的减法。 六、布置作业 1、填空。 12-( )=9 4+( )=12 12-( )=5 ( )-9=3 2、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5+6= 7+8= 3+9= 11-5= 15-8= 12-9= 11-7= 15-7= 12-3= 3、看图列式计算。
4、在○里填上>、<或=。 12-4○11-8 12-9○2+1 11-3○12-3 12-5○12-7 答案: 1. 3 8 7 12 2. 11 15 12 6 7 3 4 8 9 3.(1)12-6=6 (2)12-9=3 (3)8+4=12 12-8=4 12-4=8 (4)10+2=12 12-2=10 12-10=2 4. > = < > 板书设计 12减几 计算12-4 因为4+8=12, 从10只中减去4只还剩6只, 所以12-4=8。 6只加2只等于8只。
教学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想加算减”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直接进行计算12减几。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最后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师:夏日的水里和岸上可热闹了,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情景图)今天我们跟随着夏日热闹的景象一起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12减几) (二)游戏:飞机该停在哪里?(可以参考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4题) (给每组发相应的飞机卡片和停机坪:卡片上有相对应的算式,停机坪上有相对应的得数)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飞机该停在哪里”的数学游戏,游戏规则:拿有直升机的同学,你的直升机上有算式,计算出得数后,请你找到拿有相应得数的停机坪的同学,请将你的直升机停在相对应的停机坪上。 生1:12-4=8,直升机应该停在停机坪8上。(学生边说,边和拿有相对应数字停机坪的同学站在一起) 生2:12-5=7,直升机应该停在停机坪7上。(学生边说,边和拿有相对应数字停机坪的同学站在一起) ...... 设计意图:“飞机该停在哪里”这样的变式练习,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在飞机上的算式上。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计算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资源 用12减几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1.结合具体情境,分析问题。 2.解决“已知全部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可以“想加算减”。 三、资料链接。 (一) 模糊数学 数学不是需要精确吗?怎么会需要模糊呢?你先别着急,这里给大家讲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1粒种子肯定不能叫一堆,2粒也不是,3粒也不是„„那么多少粒种子叫一堆呢?适当的界限在哪里呢?我们能否说123456粒种子不叫一堆,而123457粒种子叫一堆呢?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要从一片西瓜地里找出一个最大的西瓜,那是件很麻烦的事。必须把西瓜地里所有的西瓜都找出来,再比较一下,才知道哪个西瓜最大。西瓜越多,工作量就越大。如果按通常说的,到西瓜地里去找一个较大的西瓜,这时精确的问题就转化成模糊的问题,反而容易多了。由此可见,适当的模糊能使问题得到简化。 确实,像上面的“一粒”与“一堆”,“最大的”与“较大的”都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但是它们的区别都是逐渐的,而不是突变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换句话说,这些概念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性。例如,我们说一个人很高或很胖,但是究竟多少厘米才算高,多少千克才算胖呢?像这里的高和胖都是很模糊的。 饭什么时候才算熟了?衣服什么样才能算洗干净?这些都是需要一门新的数学分支——模糊数学来帮助解决的问题。为此,1965年美国的祖德教授开创了对“模糊数学”的研究。现在,模糊数学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韩信走马分油 在生活中分东西的事经常发生,今天就来给小读者们讲一个韩信走马分油的故事。看你读完这个故事后,会不会得到一些启示。 从前,有两个人,一起买了10斤油,他们两个人有3个装油的篓子,三个篓子分别能装油3斤、7斤和10斤。可是,这两个人用这三个篓子倒来倒去都不能把这10斤油分成相等的2份,最后这两个人居然打了起来。当时正好赶上韩信骑着马从两个人这路过。问明白原因后,韩信骑在马上,很快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韩信是怎么倒这些油的呢? (1)先把所有的油都倒进10斤的油篓里。 (2)用3斤的油篓从10斤的油篓里往外倒油,把倒出的油都倒进7斤的油篓里。于是有:3+3+3=9(斤),9-7=2(斤),10-9=1(斤)。这时,10斤的油篓里还剩下1斤油,3斤的油篓里还剩下2斤油,7斤的油篓里装满了油。 (3)这时,把7斤的油篓里的油全部倒进10斤的油篓里,得到:1+7=8(斤)。再把3斤的油篓里(还剩2斤油)的油都倒进7斤的油篓里。 (4)从10斤的油篓的8斤中再倒出3斤,有8-3=5(斤),最后再把3斤油篓里的油全部倒进7斤篓里,有3+2=5(斤)。 分完了,每人恰好得到5斤油,小读者们,你们看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