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灌肠用中西药协定处方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中药灌肠,治小儿常见病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敷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证明,直肠的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它是一个半透膜,具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力强,药物通过直肠粘膜的吸收直接进入体内循环。
直肠给药操作简便,起效快、疗效好、费用低、副作用小,主要用于口服和静脉给药困难的儿童。
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腹泻、肺炎等多种疾病。
禁忌症:严重腹泻、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急腹症,以及怀疑肠坏死或肠穿孔的患儿禁用。
直肠用药的程序(流程):直肠用药前,让儿童排便,以增加药物与直肠粘膜的接触面积,让孩子先放松,不要强行给药,以免患儿给药后随即排泄。
(直肠给药管图)直肠给药的操作步骤:首先中药加热至38.5度左右,也就是小儿喝牛奶的温度。
第二,中药吸入针管,然后继续吸入少量空气,让针头向下,使空气进入注射器尾端,这样可以借助空气的压力一次性将药物全部注入直肠。
第三,中药吸入针管后,连接一次性直肠给药管,给药管涂润滑油,一般用医用甘油或者石蜡油,然后缓慢推入直肠。
给药深度:1-6个月小儿3-4cm;7-12个月小儿4.5-5cm;1-3岁小儿5-6cm;3岁以上小儿6-8cm。
中药推入直肠后,轻拍小儿屁股,促进肛门括约肌收缩,防止药液溢出;然后让患儿卧位在床上休息10-15min,以便药物保留吸收,药物推入直肠后要观察给药后的反应,是否有排便,是否有药液溢出,或者有什么不舒服。
直肠给药后保留20-30min排便是正常的,药物已基本上吸收70%左右。
以上是直肠给药的方法、用量和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下儿科门诊常见病的几种证型及治疗方法:1.感冒咳嗽风寒型:大多数小儿看中医时已经输过液体,用过大量的抗生素或者痰热清、咽喉宁等清热解毒药。
抗生素性味苦寒、寒冷,还有痰热清这些药都属于清热解毒药;这些药物容易伤中阳,结果孩子输了几天的液体效果不佳,才想起看中医。
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7.5%,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中药汤剂;西药;灌肠;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1]。
以慢性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为主要症状,多反复发作。
单纯西药治疗只能控制疾病的急性发作,减轻症状。
笔者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经肠镜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6~68岁,平均(42.5±3.9)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3.8±1.9)年;根据肠镜所见,将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以黏膜充血水肿为主)18例,中度(以黏膜表面渗血为主)46例,重度(黏膜面溃疡形成)16例。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嘱患者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稍微垫高臀部,将导管缓慢插入患者肛内,然后缓慢灌入38℃左右药液150 mL。
试验组采用中药灌肠(黄连30 g,黄柏30 g,白头翁25 g,土茯苓20 g,薏苡仁30 g,吴茱萸20 g,白芨20 g,白花蛇舌草20 g,败酱草25 g,煎取150 mL),并在汤药中加入甲哨唑0.5 g、庆大霉素8万U。
对照组仅在38℃左右的150 mL温水中加入甲哨唑0.5 g、庆大霉素8万U灌肠。
1次/d,14 d为1个疗程。
灌肠完毕,嘱患者左侧位卧床休息,灌肠药物应保留2 h以上。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小儿常见病讲座-----根据陈桂莲老师微信录音讲课整理(2016年5月6日)大家晚上好,我是陈老师,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首先要非常感谢与民康诊所平台合作,给我们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沟通的机会,在此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中药灌肠,治疗小儿的一些常见病。
嗯,在讲这个之前呢。
首先,我们要对小儿的生理和病理有一些了解。
小儿的生理特点,古代的医家论述的是比较多的啊。
总体的可以归纳为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行气未充两个方面,在理论上创立了纯阳学说和至阴至阳学说,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个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之一,它是用来比喻小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是非常快速的,包括它的形体发育,动作功能,智力发育以及脏腑功能活动,他是非常快速的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的方面一个发展。
古人他很早就观察到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动态变化。
在理论上,用纯阳学说来概括。
称小儿为纯阳之体,所谓的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的是机体的一个生机旺盛,蓬勃发展。
就好像是旭日的初生、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但它并不是说小儿是有阳无阴或者阳亢盈亏之体。
纯阳学生是以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客观存在为基础,脏腑娇嫩行气未充,这又是小儿的另一个特点。
脏腑是知五藏六府,行气指的是形体结构,她气血,津液和气化的一个功能,小儿出生之后,五脏六腑都是娇柔嫩弱的,他的形态结构,四肢百骸和筋骨肌肉,还有气血津液,也都是不够成熟的。
小儿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体表现在是肌肤的一个柔嫩,他的腠理是比较疏松的,气血是不充足的,肺脾是比较娇弱的,肾气是未固的。
他的五脏六腑功能也是属于不足的,尤其是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此外,小儿的五脏功能一个生理特点还表现为是心肝常有余,纯阳学说与至阴至阳学说,纯阳学说与阴稚阳,都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的生理特点的一个理论。
纯阳指的就是小儿的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至阴至阳,指的就是小儿的脏腑,是比较娇嫩的行气未充的,他的骨骼肌肉啊,筋骨皮毛啊以及精神意识啊等等。
小儿食积高烧莫发愁——中药灌肠解忧愁近几年来,门诊发热患儿明显增多外感发热十之二三而食积发热的十之七八患儿体温常常会迅速升高在39.0℃及以上者居多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效果显著多数食积患儿在一次灌肠后半小时左右能够排泄出较平常一倍甚至几倍的便量其中有的患儿排出羊粪蛋一样的硬便三五枚或者更多有的患儿排泄出未消化的橘子瓣有的患儿排泄出奶油制品有的患儿排泄出胶着样大便有的排泄出难以辨认的块状物有的排泄物恶臭无比有的排泄物腥臊刺鼻排泄后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一般多能下降一度左右灌肠后2~8个小时内有的患儿可排便2~5次排泄量或多或少与药物剂量、患儿体质和保留时间相关一般灌肠后第一次排便量较多排泄后体温逐渐下降且不容易反复多在十几个小时内趋于正常再以中药内服调理善后,多能康复大多数患儿一次灌肠后可大量排便后体温逐渐下降极少数患儿因饮食积滞较重,需要两三次灌肠后才能排便运用中药灌肠治疗,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疗效显著能够极大的减轻痛苦,缩短疗程,快速退烧常有患儿家属说:我去某儿童医院看病只要体温在39.0℃及以上的都先给给灌肠为什么没有排便、也没有退烧?原因很简单,虽然给药途径和方法一样他们用的是西药退烧药或者是单纯的泻药而中医辨证论治,针对病机,精准用药能够迅速通腑泄热、消积导滞起到釜底抽薪、直折火势的作用自然也就效果显著小儿食积发热大体可以分寒、热、虚、实及寒热错杂和虚实相兼等不同证型需要运用中医思维来辩证用药方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一般临床常用中药灌肠基础方为增液承气汤加减酒大黄(后下)10g,厚朴24g,枳实12g,芒硝(冲)10g,炙甘草10,生地24g,麦冬12g,火麻仁30g 川牛膝15g,白术24g 煎煮法:凉水8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调小火煮到200ml 放入酒大黄,煮3分钟倒出来药汁兑入芒硝用法:待温度在36°左右时(不烫手为度)根据患儿情况取100~200ml药汁灌肠保留30分钟以上常用加减法如下:1、肉食积滞,加山楂30~60g,焦槟榔15g,石膏30g2、米面食积滞:加炒鸡内金15g,焦六神曲15g,炒莱菔子30g3、瓜果积滞:加藿香10g(后下),砂仁6g(后下),佩兰10g,草果9g,草豆蔻6g4、奶油巧克力积滞:加焦山楂15g,柏子仁15g,杏仁10g,薏苡仁18g5、冰激凌之类的冷饮积滞:加干姜10g,白豆蔻10g,乌药10g,制附子9g(先煎45分钟,以不麻舌头为度)以上处方剂量为10岁儿童灌肠剂量,年龄不同可酌情增减剂量,具体用量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中药灌肠优势有哪些?1、有利于达到全身或局部治疗疾病的目的因为中药灌肠是将中药液从肛门注入,使之保留于肠道内并吸收可避免或减轻了药物对肝肾的损害,因为药物直接通过肠道吸收2、有利于保持药物性能和疗效的提高因为中药直肠加速了药能的奏效时间,提高疗效3、避免有效成分受胃酸、消化液、和肝脏的破坏而降低药效而且用药量少,因为药汁可通过灌肠直接达病所,浓度高,起效快,疗效好,弥补了口服给药的不足中药灌肠的作用虽然不错,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中药灌肠也不例外,如果中药灌肠的操作步骤不严格执行可能会感染某些细菌,产生不良反应中药灌肠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做,那样比较规范减少不良反应,起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小儿灌肠疗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儿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二节“小儿灌肠疗法”进行讲解。
主要内容包括:小儿灌肠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儿灌肠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掌握小儿灌肠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识别和处理小儿灌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灌肠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小儿灌肠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小儿灌肠操作视频、模型道具。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小儿灌肠疗法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a. 小儿灌肠疗法的定义及作用。
b. 小儿灌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c. 小儿灌肠的操作步骤。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小儿灌肠操作步骤的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操作小儿灌肠,并进行点评。
5.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讲解小儿灌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展示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小儿灌肠疗法a. 适应症b. 禁忌症c. 操作步骤d. 注意事项e. 并发症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出三种小儿灌肠的适应症。
b. 简述小儿灌肠的操作步骤。
病例:2岁男孩,腹泻、呕吐2天,大便呈水样,无发热,口服补液盐后症状未缓解。
2. 答案:a.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b. 答案见课堂笔记。
c. 该病例适合进行小儿灌肠疗法,因其腹泻、呕吐症状明显,口服补液盐未缓解,需通过灌肠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小儿灌肠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需在实际操作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小儿护理技术,如小儿雾化吸入、小儿静脉输液等,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儿灌肠的操作步骤。
2.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3. 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中药,中药灌肠剂治疗小儿高热
广西中医学院采用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治疗小儿高热,药物经直
肠吸收,避免有效成分受胃酸、消化液和肝脏的破坏而降低药效,而
且用量小,浓度高,起效快,疗效好,还解决了小儿吃药和打针不配
合的难题,深受患儿家长青睐。
广西中医学院刘华钢等,根据中药黄苓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金
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柴胡发表退热的作用,三药合用更能增强
清热泻火解毒之功,自拟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配方,并对其制备工艺、
药效学、毒理学、质量标准及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研究。
药效学研究表明,复方银黄灌肠剂对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金葡菌株、敏感性金葡菌株、大肠杆菌、绿脓
杆菌、奈氏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抗
炎试验显示,该制剂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明显抗炎作用,
能明显抑制H+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对大鼠棉球肉芽
肿有明显抑制作用。
退热试验证实,给药1小时即出现明显而持续的
退热作用。
毒理试验表明该制剂毒性甚小。
临床观察显示,复方银黄
灌肠剂治疗组临床优良率为58.82%,优于退热栓对照组的36.36%,
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小儿治疗,肌肉注射疼,静脉点滴穿刺困难小儿不配合,口服给药月龄越大越不好喝。
小儿罐肠疗法,简单方便安全无痛苦。
具体方法,操作如下:1.用具准备:20毫升或者50毫升,100毫升【根据注射液的多少选择注射器的大小】注射器1个,不要针头输液器前面的细管,剪去针头2.操作方法;将注射器与细管连接,吸入注射液,插入小儿肛门3--5厘米,推入药物,拔出注射器,捏肛门3--5分钟【防止药物流出】。
3.发热感冒的用药安痛定注射液2毫升+柴胡注射液2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利巴韦林注射液0.1+板蓝根注射液4毫升+小诺注射液30毫克注:A。
药物的量根据小儿的体重调节B。
抗生素可以选择其他的C。
根据体温选择安痛定,体温正常不加安痛定D。
高热的小儿可以加氯化钠注射液50--100毫升E。
发热,腹泄,咳嗽等等常见病都可以用以上方法操作,肛肠给药黄连素;地塞米松;山莨菪碱利多因;灌肠;小儿腹泻;疗效分析1.2 治疗方法两组病例均给予饮食调整,口服药止泻,口服或静脉补液,控制感染,微生态疗法、对症等常规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研成粉剂的黄连素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及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灌肠。
黄连素10~15 mg/kg溶于10~15 ml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中,再加入地塞米松0.3 mg/kg、山莨菪碱0.2 mg/kg及2%盐酸利多卡因2~3 mg/kg配成灌肠混合液。
患儿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 cm,用20 ml空针吸入,灌肠前先排便,将肛管(用静脉输液针剪去针的软管代替)前端用石蜡油润滑后从肛门轻轻插入10~15 cm,缓慢注入灌肠混合液后捏住肛管口回抽10 ml空气注入,使药物完全到达肠腔,反折肛管缓慢拔出,使药液保留至少30 min,每日2次。
黄连素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治疗感染性腹泻,对分泌性腹泻有良好效果,对渗出性炎症性腹泻也有效[4],但黄连素因其味苦易诱发呕吐,使其在小儿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小儿灌肠用中西药协定处方(我看了一下,里面18岁以下禁用的氟喹诺酮类的药物都在小儿灌肠处方中出现,严重违背用药原则,家长应该看看)注意:下列处方只是某些培训班的内容,但是其处方原则大多数严重违规。
请网友看过自行斟酌。
后果自负。
用西药协定处方上感佳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严迪片75mgX4片病毒灵片0.1gX6片维生素C片0.1gX6片潘生丁片25mgX3片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3片)腹泻停(止泻停)思密达3gx3袋维生素B1片10mgX6片强的松片5mgX3片654—2片5mgX3片吡哌酸片0.25gx3片鞣酸蛋白片0.3gX12片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请注意:炎热天气季节,维生素C片容易变质,可用浙贝母3g代替。
特告!止喘散1号(止咳散1号或止嗽散1号)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严迪片75mgX4片地塞米松片0.75mgX3片盐酸异丙嗪片12.5mgX3片舒喘灵片2.4mgX3片浙贝母3.5g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适应病程初期的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止喘散2号(止咳散2号或止嗽散2号)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严迪片75mgX4片地塞米松片0.75mgX3片盐酸异丙嗪片12.5mgX3片舒喘灵片2.4mgX3片川贝母3.5g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适应病程较久的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二常用中药处方及中药药袋的制备肺炎宁散1号麻黄3杏仁6生石膏12甘草6款冬花6桑白皮6全瓜蒌15黄芩6海浮石12葶苈子6金银花10连翘6鱼腥草15板兰根15麦冬6茯苓6大枣10浙贝母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适应症:初期小儿上感、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用法;肺炎宁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肺炎宁散2号麻黄3杏仁6生石膏12甘草6款冬花6桑白皮6全瓜蒌15黄芩6海浮石12葶苈子6金银花10连翘6鱼腥草15板兰根15麦冬6茯苓6大枣10川贝母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适应症:恢复期小儿上感、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用法;肺炎宁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香苏感冒散香附12苏叶10陈皮10藿香15金银花15厚朴10白芷10半夏10桔梗10柴胡10连翘10香薷12 滑石15板兰根15苍术10大枣12甘草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表化湿宣肺化痰理气和中适应症:四时感冒不论风寒、风热、夹暑、夹燥皆可,尤以胃肠型感冒、夏令感冒为佳!用法;香苏感冒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生姜一片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小儿肠炎灵散葛根12黄芩6炒白术6炒山药6炒车前子6黄连3 黄柏3半夏3茯苓3木香3青皮3陈皮3甘草3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适应症:各种病因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用法;小儿肠炎灵散一包加水350ml---4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120—13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上述四种中药药袋均可以应用于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给药和口服给药,对能够口服给药的患者,均可以加入适当的冰糖调味后口服,临床疗效颇佳!常用西药合剂的配制一、解热合剂适应于一般性的感冒。
解热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柴胡针2ml地塞米松针2mg适应症:T37.5—38.5度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解热合剂2号解热合剂1号+双黄连针10—20ml适应症:T38.5—39度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解热合剂3号解热合剂1号+清开林针10—20ml适应症:T39度以上。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二、上感合剂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上感合剂1号扑尔敏针2mg利巴韦林针0.1g地塞米松针2mg维生素C针g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上感合剂2号上感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发热者)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上感合剂3号上感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柴胡针2ml(流感发热者)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上感合剂4号上感合剂1号+头孢拉定针0.5g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上感合剂5号上感合剂1号+头孢噻肟钠针1.0g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上感合剂6号上感合剂1号+头孢曲松针1.0g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三、肠炎灵合剂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盆腔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注意:对环丙沙星针过敏者,可用0.9%N.S 代替)肠炎灵合剂1号0.2%环丙沙星注射液100ml丁胺卡那针0.4g地塞米松针mg654—2针mg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肠炎灵合剂2号肠炎灵合剂1号+爱茂尔针2—4ml+或胃复安针5---10mg(伴恶心呕吐者)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肠炎灵合剂3号肠炎灵合剂1号+复方氨基比林针2ml(伴发热热者)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四、风疹灵合剂扑尔敏针10mg维生素C针2.0g10%葡萄糖酸钙针10---20ml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寻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五、佝偻灵合剂1号维丁胶性钙针1ml维生素C针0.5---1.0g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六、佝偻灵合剂2号佝偻灵合剂1号(贫血者)+维生素B12针1—2ml+叶酸片5---10mg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巨幼红细胞缺乏性贫血。
在基层卫生所,临时没有中药制剂的情况下,可选用下列药液作为直肠滴入或注入的辅助药液,加入配制好的药物中(如:上感佳、止喘散等其他药物)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双黄连口服液或注射液2.复方大青叶合剂3.清开灵注射液4.银黄口服液5.穿琥宁注射液6.0.9%N.S白头翁加味止痢散白头翁15黄连10黄柏10秦皮10砂仁10山楂15木香10米壳10金银花15连翘10甘草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适应症: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1. 急性细菌性痢疾(取上述药液100ml+吡哌酸片0.75g+呋喃坐酮片0.2g+654—2片10mg共研细末)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2. 溃疡性结肠炎(取上述药液100ml+吡哌酸片0.75g+呋喃坐酮片0.2g+654—2片10mg+思密达6g3. +锡类散0.6g+丁胺卡那针0.4g共研细末)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注意:对于急腹症患者疑有肠坏死、穿孔者禁用!可腹消炎灵1号方红藤15 金银花15 蒲公英15 连翘10 丹皮10 赤芍10 桃仁10 川楝子10 大黄10 甘草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适应症: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取上述药液100ml+严迪150mg或环丙沙星片0.5g)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注意:对于急腹症患者疑有肠坏死、穿孔者禁用!可腹消炎灵2号方丹参10 败酱草10 薏米仁6 桃仁6 黄柏6 红藤15 甘草6 肉桂2 益母草15金银花15 蒲公英15 白花蛇舌草12 丹皮6 赤芍10 玄胡索6 续断6 桑寄生10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适应症:急、慢性盆腔炎(取上述药液100ml+严迪150mg或环丙沙星片0.5g)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注意:妇女月经期、产褥期、对于急腹症患者疑有肠坏死、穿孔者禁用!前列康散当归15 赤芍15 茯苓15 红花12 穿山甲10 桃仁12 金银花15 龟板10 王不留行20 败酱草20 泽泻15 泽兰15 玄胡索15 透骨草15 大枣15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适应症: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取上述药液100ml+严迪150mg或环丙沙星片0.5g)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注意:对于尿潴留、急腹症患者疑有肠坏死、穿孔者禁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发现小儿腹泻,建议检查化验大便是消化不良还是肠炎.还要注意是否是有感冒导致的肠功能紊乱.如果是消化不良建议口服山麦健脾口服液,思密达等,严重看看医生,输液治疗.延长喂奶的间隔时间.让肠胃休息休息.多喂水.如果在添加辅食应该暂停添加.或减少辅食添加.好转后再循序渐进恢复.尤其不要吃不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