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 格式:pdf
- 大小:283.20 KB
- 文档页数:66
新农药研究和开发重点农药研究和开发是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环境、预防和控制病虫害。
下面将从新农药的研究方向、目标和方法等方面探讨新农药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一、研究方向1.绿色环保型农药研究:绿色环保型农药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以及由天然植物提取的农药等。
绿色环保型农药具有低毒、高效、低残留、不破坏生态系统等特点,可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2.新型化学农药研究:化学农药是当前主要的农药类型之一,但其副作用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需要研发新型化学农药,包括高效低毒、特异性作用、降解迅速等特点,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靶向性农药研究:靶向性农药是指能够对特定目标生物有选择性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农药。
该类农药可以更准确地控制害虫,并降低对益虫和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1.高效低毒:研发低毒农药,降低人类和动植物安全风险。
2.宽谱作用:研发具有宽谱作用的农药,能够同时抑制多种农田内的害虫和杂草,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3.抗药性:针对害虫的抗药性,研发新型农药,以降低其抗药性的发生。
4.降解迅速:研发降解迅速的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5.环境友好:研发对环境友好的农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三、研究方法1.分子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子模拟等方法,针对特定的害虫或杂草目标,设计和优化具有高效低毒效果的农药。
3.高效筛选方法:通过建立高通量、高效的筛选体系,快速筛选出具有高效低毒效果的农药候选物,提高研发效率。
4.临床试验:在农田中进行临床试验,验证新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
5.建立农药使用规范:除了农药研究和开发外,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农药使用规范,确保农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总之,新农药的研究和开发重点包括绿色环保型农药、新型化学农药、靶向性农药等方面。
研究目标是开发高效低毒、宽谱作用、抗药性和降解迅速的农药,保护农作物、环境和人类健康。
农药剂型的设计和新剂型的开发一个农药的成功,一半在于剂型。
通过对农药制剂加工,可使农药达到以下目的:把少量的药剂均匀地分布在广阔的农田中;最大限度发挥农药的效果;克服农药的不足之处;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降低对环境压力;改善操作性能,做到省力化;提升现有药剂的功能,扩大用途。
尤其在当前,随着药剂活性的不断提高,新颖农药结构越来越复杂,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农药剂型。
同时,由于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新药剂开发登记费用和时间不断递升,对一些老农药品种也必须通过剂型改造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中出现的老龄化、妇女化现象,故在病虫草害防治中也要尽力减少劳力;再有,为了保护环境,也必须对一些已在广泛应用的农药制剂进行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此,有必要对农药剂型进行新的设计。
1制剂设计的重要性在剂型设计中,为达到上述目的,首先要考虑加工成怎样的制剂。
对此,必须对剂型、配方、加工方法、制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予以考虑。
同时,对于“农药传送系统”所考虑的方法相类似。
表1即为PDS和DDS的比较,但从实际应用而言,PDS比DDS难度更大。
表1PDS和DDS的比较PDSDDS对象的状态开放体系封闭体系环境条件变化大固定(体内)材料、技术制药不得使用高价材料及方法可使用较高价格的材料及方法传送媒介无有(血液、体液)对环境影响有无由表1可见,较之医药,对于农药剂型的设计,难度更大,要求也更高。
为了达到前述农药制剂的目的,就必须不断开发新颖的农药剂型,以取代日趋落后,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农药制剂。
2新颖农药剂型的开发一些传统的农药剂型存在着毒性、粉尘、危险性等问题,已远远不适应当今农药发展的要求,对传统剂型的改造已迫在眉睫。
主要改革点为:对使用有害有机溶剂的制剂实现水性化,以降低毒性、药害和危险性;对微细粉状的制剂实现颗粒化或使用水溶包装袋,以防止粉尘吸入;对于粉剂,除去除微粒粉尘外,还要防止飘移,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由于施药量减少或采用从田埂旁施药的技术,要做到省力及轻量;采用控制释放技术,使制剂功能化;施药目标针对性更强。
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持工具,对于保障农作物的生长、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农药的效果逐渐减弱,同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农药成为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首先,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进行新化学物质的合成和筛选。
化学合成是开发新农药的重要手段,通过合成一些新的化合物,可以寻找到更有效的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
同时,也需要进行筛选,对一些化合物进行毒性测试和效果评估,进一步优化农药的配方和浓度,以提高杀虫害或杂草的效果。
其次,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进行生物农药的探索和利用。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活微生物、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作用时间短和产生的残留物少的优势。
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农药有助于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也需要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的进展。
比如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植物,使其具备自身抵抗害虫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方法培育出对特定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农作物品种,使其不易受到危害。
最后,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加强安全性评估和可行性研究。
新农药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的影响,通过进行相关的安全性评估,确保农药的使用不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还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新农药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农药的探索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安全性评估和可行性研究等多种手段,可以不断提升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一、引言农药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可以控制害虫、病害和杂草的生长与繁殖,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传统的农药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因此,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新型农药的概念、种类、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新型农药的概念与种类1.概念新型农药是指以绿色环保为理念,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研究开发出来的新型农药,相对于传统农药而言,有更好的毒性选择性、生物降解性、安全性、环保性和高效性等特点。
2.种类(1)生物农药: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为活性成分的农药。
它们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更具有选择性和生物降解性,不会污染环境和农作物。
(2)化学农药:以化学合成的有机合成或者无机合成成分作为活性成分,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毒性危害,而种类非常广泛,可防治的作物病虫害范围也很广。
(3)天然抗虫植物农药:来源于具有抗虫活性的植物,包括植物的叶、根、茎、花等部位,由于植物来源更加天然,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
三、从新型农药研究与开发的角度而言,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1.现代分子技术方法现代分子技术可以加速农药的清洁生产,提高产品的降解效率和生物有效性,并可以对农药成分的生物效应、抗性机制和调控途径进行更加深入、多角度的研究。
2.研究生态与环境的技术方法对生态和环境要求较高的新型农药研究,通常涉及到各个层面的研究。
从微观层面来看,如光谱学、电化学等分析技术,能够更好地研究农药的分子结构。
从宏观层面来看,如细胞培养技术、浓度-反应时间等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研究农药与生物间的作用机制。
3.研究用药技术方法农药的用药方式、时间、剂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农药的效果。
因此,要开发新型农药就必须对农药的用药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
四、新型农药的应用前景与优势1.应用前景应用新型农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景:环境友好,降解周期短;对作物有良好的抗性,避免了药害;不存在残留问题;具高效、低毒和长效、无中毒、无残留等特点。
新型农药开发与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目前大多数农场已经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化学产品来保护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然而,传统的农药在所含有毒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却无法保证对作物的保护效果,这也为新型农药的开发和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
第一部分:传统农药的弊端传统的农药产品很多都是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制成的,这些毒物质往往无法被分解,长期的使用会积累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
传统农药对作物的保护效果也日益下降,很多害虫对其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这也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二部分:新型农药的定义和发展新型农药指的是使用新兴技术或制造方法生产和制造的农药。
这些农药,普遍具有无毒性、环保性、低成本、高效性、无副作用等积极特点,不会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新型包括生物农药、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纳米农药等多种类型。
新型农药的开发和研究不仅需要农药领域的专业人士、工程师、农业科技企业和相关领域的组织机构,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
应该从监管、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推进新型农药领域的发展。
第三部分:新型农药的优势和应用相比于传统的农药,新型农药具有很多新鲜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比如,新型农药不会带来环境和生态方面的问题,有效防止了植物的病虫害虫,同时对健康、无害和高效的亲自口号,也比传统农药更容易操作和使用,不会对农民带来不良的影响。
另外,新型农药主要使用天然的材料来制造,更符合当今环保和健康的要求,而且具有植物生产力促进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土壤品质和抗灾水平,提高农员们的生产收益。
第四部分:新型农药未来发展趋势新型农药的开发和研究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研发热点,基于国家和地区领导层对生态和环保的重视,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新型农药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和多样化,注重发展植物药、生物药、医用农药等更为科学和环保的农药产品,同时,新型农药一定会朝着安全、环保、高效等领域的方向不断进步,满足农区普通大众对于农产品质量的需求。
《新农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课稈编号:02050英文名称: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Pesticides一、课程说明1.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制药工程专业选修3.课程目的通过对现代农药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探讨,使学生了解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木程序,树立研发、生产和使用新型生物合理农药的理念,掌握现代新农药创制的方法、原理及应用,为以示的工作与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4.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5.学时为245.建议先修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植物化学保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毒理学》、《农药加工》、《农药管理学》等课稈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新农药的研发方法•进展.陈力义主编.化工出版社.2007年(2)从天然产物到新农药创新:原理•方法.吴文君主编.化工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1)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第一版).陈万义主编.化工出版社.2001年(2)新农药研究开发文集.刘长令主编.化T出版社.2002年(3)组合化学.Nicholas K. Terrett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7.教学方法与手段(1)多媒体(2)课堂讨论8.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杳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 ,形式有:平时考勤占10%,作业占20%(2)考查成绩占70%,形式有:课程论文9.课外自学要求(D杏阅资料,了解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主要技术(2)复习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相关课程内容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1)农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对人类生存与健康及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与地位(2)人们对农药公害的认识与评价,国内外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动向基木要求:T解国内外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方向及内容教学重点:国内外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方向教学难点:国内外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方向第二章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程序基木内容:新农药研发的基木程序及其备部分的要求基木要求:熟练掌握新农药研发化学化工方面(新化合物合成、合成工艺、屮试、基础设计、屮试鉴定及基础设计审查等的主要内容),生物活性与药效方面、毒性与环境方面、评价方面及其他方血(文献调研及专利申请、农药登记、市场开发)的内容教学重点:新农药研发的其各部分的内容教学难点:新农药研发的其备部分的要求第三章先导化合物及其优化基本内容:(1)先导化合物的概念及其意义(2)随机合成、类同合成、天然产物模型及生物合理设计的原理及方法(3)*组合化学、*等离了•体合成、*定向合成技术、*生物等排理论、*亚结构联接法及化合物活性与结构的定量关系等高新技术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屮应用及原理基本要求:(1)掌握先导化合物的概念及其意义(2)了解随机合成、类同合成、天然产物模樂及生物合理设计的原理及方法,*组合化学、* 等离了体合成、*定向合成技术、*生物等排理论、*亚结构联接法及化合物活性与结构的定量关系等高新技术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屮应用及原理教学重点:(1)先导化合物的概念及其意义(2)农药分了设计的基木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1)随机合成、类同合成、天然活性物质模型、生物合理设计(2)其他途径(*组合化学、*等离了体合成、*定向合成技术、*生物等排理论、*亚结构联接法及化合物活性与结构的定量关系等高新技术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中应用及原理)第四章生物筛选基木内容:(1)生物筛选的概念及其意义(2)生物筛选的基木原理(定向筛选、广泛筛选及生态筛选*的基水原理)(3)生物筛选的方法(生物测定和药效试验方法)(4)高通量筛选(概念、原理及应用)基木要求:(1)掌握生物筛选在新农药研究与开发屮的意义(2)掌握生物筛选屮供试材料的类型与筛选方法(3)掌握高通量筛选的概念、原理及应用教学重点:(1)生物筛选的基木原理、内容(2)高通量筛选概念,方法教学难点:(1)生物筛选的基木原理(2)高通量筛选方法第五章天然产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基本内容:(1)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及主要类型(特点、类型)(2)天然产物农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程序(植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开发的基不程序)(3)天然产物农药研究的方法(尤其是植物源农药研究的方法)基本要求:(1)了解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主要类型、研究与开发的基木程序(2)了解天然产物农药与化学合成农药研究的异同点及其天然产物农药与化学合成农药研究的异同点(3)掌握天然产物农药尤其是植物源农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教学重点:U)天然产物农商的特点及主要类型(2)天然产物农药研究开发的基本程序教学难点:(1)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2)天然产物农药研究开发的基木程序及研究方法第六章作用机理研究基木内容:作川机理研究的意义和新方法基木要求:了解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新方法教学重点: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新方法教学难点:作用机理的研究新方法第七章新农药的安全评价基木内容:(1)新农药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对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意义(2)新农药安全评价的方法基木要求:(1)了解新农药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对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意义(2)掌握新农药安全评价的方法教学重点:新农药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新农药安全评价的方法第八章新农药的产业化开发基木内容:(1)新农药产业化开发的程序(程序概述)(2)室内研究部分(制剂研制及制剂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方法)(3)市场部分:(农药登记稈序以及申请生产销伟的法律许可)基木要求:(1)了解新农药产业化开发的程序(2)掌握新农药产业化开发的方法教学重点:新农药产业化开发的程序与方法教学难点:新农药产业化开发的稈序三、课程学时分配木课程计划24学时,其屮讲课24学时。
新型农药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全球的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农药研究与开发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新型农药的定义新型农药是指具有高效、低毒、环保、多用途等特点的农药,其主要功能是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它与传统农药相比,有着更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小。
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新农药的筛选与评价,其次是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最后是新农药的生产和销售。
2. 新型农药的现状目前,全球的新型农药研究与开发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峰期,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纳米材料、微生物学、化学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涌现了一批新型农药,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生物技术是新型农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些天然杀虫剂、杀菌剂等合成到植物本身的基因中,使其具有自然保护能力,从而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对环境友好,而且对农民有利。
微生物学也是新型农药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生物菌株,找到一些新型的、有益的微生物,制成了许多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如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菌肥、生物熏蒸剂等等。
这种方法对于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新型农药的挑战与发展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于新型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阶段,农业仍然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新型农药的效果、降低成本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国际合作。
比如,可以整合生态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安全的新型农药;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新型除草剂原药的机制研究与开发1. 引言除草剂是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农药,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杂草,提高作物产量。
然而,传统的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一些杂草对传统除草剂产生耐药性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新型除草剂原药的机制研究与开发。
2. 机制研究新型除草剂原药的机制研究是开发高效除草剂的基础。
通过深入了解杂草生长和传统除草剂的工作机制,可以确定新型除草剂的靶点和作用途径。
例如,了解杂草的生长周期、生理特征和传播方式,可以发现新型除草剂对其生长周期的特定阶段具有杀伤效应。
此外,研究杂草和作物的生理生化差异,有助于开发对杂草具有高选择性但对作物影响较小的除草剂。
3. 新型除草剂原药开发基于对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进行新型除草剂原药的开发。
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分子设计根据机制研究的结果,可以设计出具有高效草杀活性的分子结构。
例如,可以通过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并进行生物活性评价,筛选出具有良好草杀活性的候选物质。
此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可以预测分子与目标蛋白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优化新型除草剂的结构。
3.2 绿色合成在新型除草剂原药的合成过程中,要注重绿色合成的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可以采用高效催化剂、溶剂及合成方法,减少废弃物的生成并提高合成效率。
同时,要进行合成中间体的优化设计,以提高合成过程的效率和产率。
3.3 毒理和环境评估为了确保新型除草剂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需要进行毒理和环境评估。
通过对新型除草剂的毒性、代谢动力学和环境归趋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在农田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同时,还可以评估新型除草剂对非目标物种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确保对环境的不可逆性影响最小化。
4. 应用前景与挑战新型除草剂原药的研究与开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选择。
一方面,新型除草剂的研发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杂草对作物的竞争。
另一方面,选择性除草剂的研究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知识天地·21世纪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方向1 21世纪农药的特点1.1 环境相容性好环境相容性是指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低,影响小,在大气、土壤、水体、作物中易于分解,无残留影响,现代农药在克服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正确使用下,一般是不会污染环境的。
未来的农药对社会及环境质量的重视,会日益向环境相容性好的方向发展。
1.2 活性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药正在全面地向高活性的方向发展,其活性的级别大致为低于150g/hm2(有效成分),有的仅30g/hm2。
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的公顷用量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低1~2个数量级。
在除草剂和杀菌剂中亦有类似的情况,这种高活性级别的农药品种,用量少,对环境污染亦少,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1.3 安全性好有鉴于农药的安全使用及环境的压力,未来农药应是对人类和畜禽毒性低的化合物。
1.4 市场潜力大鉴于新农药开发的巨额投资,研究开发必须侧重在种植面积大的主要作物的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药剂上,以期尽快回收资金,取得投资效益。
2 新农药研究及开发方向在新农药的研究及开发上,目标主要集中在环境相容性好、安全、活性高、市场大等方面,利用传统的随机合成筛选和类同合成手段进行开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2.1 杂环和立体异构化合物成为农药合成的热点在现有的农药品种中,分子中含有手征性原子或碳碳双键的化合物越来越多,它们的光学或几何异构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大多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的甚至一个是高效,而另一个是无效,例如:S-生物丙烯菊酯和溴氰菊酯,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而且取得较大成绩。
2.2 在农药分子中引进新元素通常农药分子中除含碳、氢、氧元素之外,还有氮、磷、硫、氯等元素,为研制新农药引进一些不常见的新元素已成为今后努力取得突破的手段之一,在这方面最成功的是引入氟原子。
如含氟的氟氯氰菊酯的杀虫活性比不含氟的氯氰菊酯高一倍,其它元素的引进,如Si、Sn等取代某个关键部位的碳原子,其活性、选择性就会明显改变。
新农药研究和开发重点近年来,随着全球农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新农药的研发和开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农药的研发不仅需要考虑到对农作物的有效控制,还要兼顾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因此,新农药研发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农药的研发需要注重对目标害虫的高效控制。
新农药应具备高活性、低剂量和宽谱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杀死或防治各种会危害农作物的害虫。
此外,新农药还需要具备渗透性和丝靶定位的特点,能够迅速侵入害虫的体内,达到高效杀死害虫的效果。
其次,新农药的研发需要注重对非靶标生物的环境友好控制。
传统的农药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污染水源、残留土壤、危害非靶标生物等。
因此,新农药研发的重点之一是研发低毒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农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考虑利用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农药,利用微生物或天然植物提取物来控制害虫。
第三,新农药的研发需要加强抗药性的管理。
害虫往往会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效果和持续时间。
因此,新农药研发需要注重抗药性的管理,可以设计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
同时,还可以研发新型的配方农药,将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在一起,从而降低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概率。
第四,新农药的研发需要优化传统农药剂型。
传统农药剂型往往存在使用不便、溶解性差和附着性差等问题。
因此,新农药研发可以注重开发更加方便使用的剂型,例如水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和水乳剂等,以提高农药的效果和使用的便利性。
第五,新农药的研发需要加强绿色农药的创新。
绿色农药是指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没有不良影响的农药。
因此,新农药研发需要推动绿色农药的创新,包括研发基于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农药、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农药控释作用、以及发展基于生物学方法的农药等。
综上所述,新农药研发的重点包括高效控制目标害虫、环境友好性、抗药性的管理、优化传统农药剂型,以及绿色农药的创新等方面。
通过不断推动新农药的研发和开发,将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正如绪论中所述:我们强调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提倡尽量采用非化学防治的办法,但就当今社会的需求和科学的发展而言,在目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化学防治在IPM中仍然占主导地位。
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农药的产量和产值都呈上升趋势。
农药是动态发展的特殊商品,新品种总要不断地取代老品种,以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全社会对农药的属性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简单说来就是:生物活性高,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和环境相容性好。
因此,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始终是农药科学和农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对我国来说,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我国已经研制、投产了200多个农药品种,但仿制多于创制。
在国际上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也根据修改后的中国专利法规定保护农药化合物专利的要求,我国农药发展的战略必须由仿制转向创制,进行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化工、生物、农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分工协作,按照严密组织的工作程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试验。
新农药的研制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研究”与“开发”两个阶段。
在研究阶段,主要目的是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新的农药活性化合物,发现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优化,筛选开发的候选化合物。
在开发阶段,则主要是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开发试验和安全性评价,最后选定农药新品种,进行工业化开发并商品化。
有关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节化学合成与工艺研究一、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选定正确的先导化合物,是新农药研究与开发的核心环节。
创制一个新的农药品种要耗费几千万至一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但这些经费大部分花在后期的开发阶段。
如果在前期研究阶段能正确选定先导化合物,则有可能用相对少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就能使新农药开发成功;相反,如果选错了先导化合物,则会导致后期开发失败而造成人力和资金的巨大浪费。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