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

  • 格式:pdf
  • 大小:173.25 KB
  • 文档页数: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

发表时间:2013-07-01T10:07:46.1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6期供稿作者:郭艳兵[导读] 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郭艳兵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陈家湾乡中垣小学033300 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五、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的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