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专项强化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8
《第一章机械运动1--2运动的描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专项强化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关于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描述河水流动时,不需要参照物
B.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是运动的
C.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D.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答案】D
【详解】
A.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参照物,描述河水流动时,其参照物是大地(河岸),故A错误;
B.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物体本身,不是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故C错误;
D.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
故选D。
2、中国复兴号高铁以时速350公里飞驰,立硬币稳如泰山震惊世界。那么硬币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椅子上睡觉的乘客
C.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答案】C
【详解】
A.该硬币相对于这列火车的车厢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硬币相对于坐在椅子上睡觉的乘客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该硬币相对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来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符合题意;
D.该硬币相对于关着的车门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诗句里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远树来”、“孤帆来”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行船、孤帆 B.远树、青山 C.河岸、孤帆 D.行船、河岸
【答案】D
【详解】
“唯看远树来”,研究的对象是“远树”,运动状态是“来”,“远树”是运动的,相对于“行船”来说的;“孤帆一片日边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小华乘坐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八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
【答案】C
【详解】
A.小华乘坐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八楼的过程中,乘客和电梯之间没有位置变化,若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A错误;
B.电梯上升过程中,楼房的窗户与电梯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故B错误;
C.乘客乘坐电梯上升过程中,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乘客乘坐电梯上升过程中,楼房的窗户与电梯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以乘客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5、所选的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山上的树木 D.岸边的房屋
【答案】A
【详解】
以船为参照物,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以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能以自身为参照物。
故选A。
6、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这样的唱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巍巍青山两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竹排 C.河岸 D.水中的荷花
【答案】B
【详解】
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所以应选与青山有位置变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即选取青山之外的竹排为参照物,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国庆期间,我市连日降雨,导致村庄被淹。如图是救援队划着皮艇在水中前行搜救被困村民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救援队员是静止的
B.以皮艇为参照物,救援队员是运动的
C.以皮艇为参照物,电线杆是运动的
D.以待救援的村民为参照物,皮艇是静止的
【答案】C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救援队员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救援队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皮艇为参照物,救援队员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以皮艇为参照物,救援队员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皮艇为参照物,电线杆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以皮艇为参照物,电线杆是运动的,故C正确;
D.以待救援的村民为参照物,皮艇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以待救援的村民为参照物,皮艇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8、如图所示,是送餐机器人端着托盘送菜品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托盘 B.地面 C.菜品 D.机器人手部
【答案】B
【详解】
A.机器人一直端着托盘,机器人和托盘之间未发生相对位置变化,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送餐机器人端着托盘送菜品的过程中,机器人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
C.机器人端着菜品向前运动,机器人与菜品之间未发生相对位置变化,以菜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机器人的手部一直端着托盘,与机器人之间的相对位置未发生改变,以机器人手部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在卫星发射升空阶段,选取下面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
A.探测器上的摄像装置
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
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答案】A
【详解】
A.在卫星发射升空阶段,以探测器上的摄像装置为参照物,卫星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
BCD.卫星与天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的位置都发生变化,以天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故BCD符合题意。
故选A。
10、宋代诗人陈与义乘小船春游时,对沿途的风景有感而发,题写了《襄邑道中》一诗:“飞花两岸照船红,不知云与我俱东。”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及参照物,以下说法中( )
①“云不动”是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的
②“云不动”是以两岸的榆树为参照物的
③“云与我俱东”是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的
④“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为参照物的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B
【详解】
①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是说明诗人乘坐的船和云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相同,以诗人(船)为参照物,故①正确;②空中的云与两岸榆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两岸的榆树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故②错误;③诗人乘坐的船和云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相同,以诗人(船)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故③错误;④由诗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榆树(地面)来说,以榆堤为参照物,故④正确,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古代诗人曾学下这样一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中“青山相对出”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 B.江岸 C.太阳 D.地面
【答案】A
【详解】
“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青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船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而青山相对于江岸、太阳、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江岸、太阳、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中描写“竹排”与“青山”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河岸 竹排 B.竹排上的人 河岸
C.江水 河岸 D.河岸 河岸
【答案】A
【详解】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中的“游”是指竹排的运动,所以应选竹排之外并且与竹排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河岸或青山为参照物,即应选青山之外并且与青山的位置发生改变的竹排为参照物,BCD错误。
故选A。
13、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对接后,“神舟十三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和核心舱”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和核心 B.太阳 C.地球 D.神舟十三号
【答案】D
【详解】
成功对接后,“神舟十三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和核心舱”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神舟十三号,即地球相对与神舟十三号的位置不断改变;神舟十三号与太阳、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神舟十三号与天河核心舱的位置没有变化,且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
故选D。
14、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河岸上的树 B.河岸 C.迎面驶来的船 D.船上的座位
【答案】D
【详解】
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相对于河岸上的树、河岸、迎面驶来的船的位置不断变化,而相对于他自己的船上的座位位置不变,我们说游客是静止的,是以他自己的船上的座位为参照物,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