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之澳大利亚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78.00 KB
- 文档页数:6
《澳大利亚》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以澳大利亚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2. 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沿革和主要事件;3. 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传统和多元文化特点;4. 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和主要产业。
三、内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介绍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 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植被等。
2. 澳大利亚的历史沿革- 讲述澳大利亚的殖民历史和独立经过;- 介绍澳大利亚的主要历史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3. 澳大利亚的文化传统- 探讨澳大利亚的原住民文化和传统艺术;- 分析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特点,如移民文化和宗教崇奉。
4.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 介绍澳大利亚的主要经济产业,如矿业、农业、制造业等;- 分析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四、教学活动1. 地图练习让学生查找地图,标出澳大利亚的位置,了解其周边国家和地理特征。
2. 历史沿革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澳大利亚的历史沿革,分享各自的钻研效果,加深对澳大利亚历史的理解。
3. 文化传统展示让学生选择澳大利亚的一个文化传统或节日,进行展示和分享,增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4. 经济发展钻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钻研,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经济产业和发展现状,撰写钻研报告并进行展示。
五、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分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水平给予评分。
2. 作业表现评分根据学生完成的地图练习、历史沿革讨论、文化传统展示和经济发展钻研等作业表现给予评分。
3. 总结性考核通过闭卷考试或小组展示等方式对学生对澳大利亚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六、延伸阅读1. 《澳大利亚历史概览》2. 《澳大利亚文化传统与摩登生活》3. 《澳大利亚经济发展与对外干系》七、总结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轮复习——《大洋洲澳大利亚》导学案【考纲要求】1.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掌握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和主要城市。
3.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及成因【学习目标】1.掌握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以及在交通和战略上的重要性。
2.知道三种岛屿的成因和特点。
3.掌握澳大利亚主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4. 会从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的成因;能分析说明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1、读下列大洋洲及澳大利亚地图,填出地理事物名称。
1.(1)大洋:①,②;(2)岛屿:③,④,⑤;(3)群岛:⑥,⑦,⑧;(4)地形区:A ,B ,C ;(5)河流:D ;(6)城市:E ,F ,G ,H ,I ;(7)洋流:a ,b ;(8)气候类型:c ,d ,e ,f ,g ,h 。
2、大洋洲的岛屿按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
新几内亚岛属于,夏威夷群岛属于,密克罗尼西亚属于。
3、澳大利亚地形以为主,明显分为三个地形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有很多自流井,所以又称为。
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 ________ 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洋。
4、澳大利亚降水量分布具有的特点,使其 __ 的分布也有类似特点。
5、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___ 地区。
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是,该城市属于气候。
6、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主要分布在 ___ 和 __ ,工业主要分布在。
主要出口商品有、、、等。
探究案【合作探究】1.岛屿按成因分为哪几类?并将下列岛屿分类: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岛、北岛、夏威夷群岛、冰岛、大堡礁、南沙群岛。
答: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_________岛: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
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如__________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__________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如:2.右图为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地质构造的类型为。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导学案班级:组名:姓名:【素养目标】【重点难点】澳大利亚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学法指导】1、阅读资料,完成预习内容,深度思考其中问题。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堂上小组讨论、突破。
课前预习单一、大洋洲[读图识记]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位置:介于洲和洲之间,西临,东临,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组成:大陆、岛、南北两岛、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自东北向西南)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种人和种人。
二、澳大利亚[读图识记]1.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2.经度(1200E—1500E)、纬度(100S—400S)、回归线;3.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4.四个主要城市1、自然环境(1)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通用英语。
(2)东、中、西部地形不同东部:山地,全国最大河流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洋中部:,有盆地和地势最低处艾尔湖西部:,占全国面积一半2.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
首都堪培拉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悉尼是全国最大城市和港口,墨尔本是第二大城市。
(2)经济:有现代化的业和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目前,已成为经济支柱。
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为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
课中探究单1、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及成因2、澳大利亚承压地下水的结构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特征4、澳大利亚物种独特性的原因分析。
5、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及成因6、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特征【当堂检测】1.下列有关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广人稀,资源贫乏B、西部有南北纵惯的大分水岭C、大洋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D、农牧业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读澳大利亚某季节等温线(℃)和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2~3题。
《澳大利亚》导学案
一、导言
本导学案主要针对学生进修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进修目标
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人口和主要城市;
2. 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3. 了解澳大利亚的主要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
三、进修内容
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
2. 澳大利亚的历史沿革和主要事件;
3. 澳大利亚的文化传统和特色风俗;
4. 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风景名胜。
四、进修任务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
2. 钻研澳大利亚的历史沿革和主要事件,撰写一份关于澳大利亚历史的报告;
3. 调研澳大利亚的文化传统和特色风俗,制作一份关于澳大利亚文化的展板;
4. 钻研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和风景名胜,设计一份关于澳大利亚旅游的宣传海报。
五、进修评判
1. 参与教室讨论,积极发言,展示对澳大利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完成进修任务,撰写报告、制作展板和设计海报,展示自己对澳大利亚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认识;
3. 参与小组合作,展示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共同完成有关澳大利亚的项目。
六、进修反思
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澳大利亚》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有所了解呢?澳大利亚是一个充满奇奥和魅力的国家,拥有奇特的文化、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探索其奇特的魅力。
二、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国旗、国徽的含义;2. 掌握澳大利亚的历史和文化特点;3. 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三、导入活动1. 观看视频:“探索澳大利亚的奇迹”;2. 小组讨论:你们对澳大利亚有什么了解?澳大利亚有哪些闻名的景点和动物?四、进修内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国旗、国徽的含义;2. 澳大利亚的历史和文化特点;3. 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五、进修活动1. 地理位置和国旗、国徽的含义- 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分组讨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分别代表什么意义?2. 历史和文化特点- 分组钻研:澳大利亚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钻研效果。
3. 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观看图片资料: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小组讨论:澳大利亚有哪些闻名的自然景点和动植物?六、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澳大利亚不仅拥有奇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点,还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探索澳大利亚的魅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七、作业安置1. 撰写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的文章,介绍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2. 收集澳大利亚的图片资料,制作一份PPT,展示给同砚们。
八、延伸阅读1. 《澳大利亚的故事》2. 《澳大利亚的自然奇观》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大家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于探索世界的兴趣。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好奇心,不息进修,拓展自己的视野。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掌握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
3.理解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及成因。
自主学习1.在图1中绘出重要的经纬线:120°E、150°E、南回归线、10°S、40°S;2.在图1标注出大洋洲周围大洲、大洋、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图13.在图中找出大分水岭、墨累河、澳大利亚大盆地(大自流盆地)和艾尔湖;4.在图中画出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珀斯等城市。
合作探究5.在图3中填出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类型;1,结合图4分析图3中②④⑤⑥所代表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2,.结合图5和必修2农业知识完成下题:(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混合农业的特点:(2)大牧场放牧业在世界的分布:气候类型成因 分布 特点 ②:④:⑤:⑥:图3 图4区位优势:3,(1)推测图一S岛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说明A线南北降水的季节差异。
(3)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总结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地理因素是什么?4,读图分析,澳大利亚铁路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5课堂练习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降水多的为________,其降水多的原因与________、盛行风、________有关。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该地区农牧业发展需要,简述当地人们采取的应对措施。
写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简述其主要优点。
(3)依据图乙说明该地乳畜业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4)说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课后作业答案】1.C2.D3.A4.B5.B6.C7.(1)B地形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2)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人口、文化等基本情况。
2. 了解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
3. 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动植物资源及珍爱措施。
4. 了解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干系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二、导学内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位于南半球,是一个岛国,由澳大利亚本土和塔斯曼尼亚岛等岛屿组成。
- 面积约为77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六大国家。
- 人口约为2500万,主要城市有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等。
2. 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 政治体制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为英国女王,实行议会制度。
- 经济发达,主要经济支柱为矿业、农业、金融效劳和旅游业。
- 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实行普遍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制度。
3.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动植物资源及珍爱措施- 自然环境多样,有大草原、沙漠、热带雨林等。
-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考拉、袋鼠、澳洲野犬等特有物种。
- 实行峻厉的环境珍爱政策,珍爱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4. 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干系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与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干系密切,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
- 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气候变化谈判。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进修: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教室讨论,介绍澳大利亚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
3. 深化: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动植物资源及珍爱措施。
4. 总结:通过展示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干系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5. 拓展: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澳大利亚的议题进行深入钻研,并进行汇报分享。
四、导学反馈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室表现,检验对澳大利亚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2. 安置作业并要求学生进行汇报,检验对澳大利亚议题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一、大洋洲概述1.位置:(1)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 ~ ,纬度范围 ~ ;(2)海陆位置:介于洋和洋之间。
沟通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联系五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3)半球位置:。
3.面积:900多万平方千米,实际上面积最的大洲;4.居民:以人种为主,信奉基督教。
二、澳大利亚1.概述:(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 ~ ,纬度范围 ~ ;②海陆位置:东临洋,西临洋,北临海。
(2)范围:领土包括大陆、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是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
(3)面积:768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4)人口:澳大利亚每平方千米只有2.5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疏的国家之一。
人口分布不均衡,约有3/4的人口集中在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而广大内陆地区至今仍无人烟。
2.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的大洲。
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高低。
东部山地是南北走向岭;中部平原地势低,地下水丰富,又称为盆地;西部高原广阔、低矮,海拔不足1 000米。
【课堂探究】读“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I.图中地质构造的类型:II.按埋藏条件说明图中地下水的类型和特点。
(2)气候:炎热干旱为主,呈状分布。
【课堂探究】在澳大利亚东北部,虽然远离赤道,为什么还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3)水文:①墨累河:发源于西侧,向西南流入洋;②北爱尔湖:是澳大利亚陆地最低点。
3.社会资源条件:(1)资源:①矿产资源:铁矿(中部)储量居世界首位,镍矿、铝土、锰矿、锌矿储蓄量居世界前五位,煤(东部沿海)、石油、天然气、金矿等储量也很丰富。
被称为“”。
②生物资源:草场广阔,特有动物:考拉、袋鼠、鸭嘴兽、鸸鹋(按下图由左至右的顺序)。
(2)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都很发达。
农业地域类型是和。
①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中部盆地,羊毛大量出口,世界上绵羊数量最多的国家,被称为“”。
《澳大利亚》导学案一、导言本次导学案将盘绕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展开进修,通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进修,希望学生能够对澳大利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认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信息;2. 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背景、主要城市、人口等基本信息;3. 了解澳大利亚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等基本信息;4. 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深入了解澳大利亚。
三、内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也是唯一一个横跨两个大洲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脉、平原、沙漠等。
2. 澳大利亚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城市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
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包括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等,这些城市都是澳大利亚的经济、文化中心。
3. 澳大利亚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澳大利亚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包括原住民文化、移民文化等。
澳大利亚人民热情好客,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澳式足球和板球。
四、进修活动1. 地理知识竞争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地理知识竞争,包括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2. 历史文化展示让学生自主选择澳大利亚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特色进行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砚。
3. 体验澳大利亚文化组织学生一起体验澳大利亚文化,可以尝试澳式足球、品尝澳大利亚美食等。
4. 制作澳大利亚文化手工作品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制作与澳大利亚文化相关的手工作品,如澳大利亚原住民的传统工艺品等。
五、评判通过进修活动,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学生在进修过程中积极参与,展示了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关注澳大利亚,扩展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六、延伸可以邀请澳大利亚留学生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
第11节大洋洲与澳大利亚学案【学习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3、澳大利亚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4、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特点。
5、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的原因。
6、三大岛屿的成因与特点。
【教学重点】1.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及在国际交通上的重要性。
2.澳大利亚的主要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3.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交通分布方面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2.三种类型的岛屿----大陆岛、火山岛和珊瑚岛的成因及分布。
3.澳大利亚沙尘暴天气多发的季节和原因。
【主要问题】1.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2.澳大利亚铁路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试分析其原因。
3.澳大利亚气候的分布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基础梳理】一、大洋洲1、概述⑴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绝对位置:110°E~180°海陆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交通位置:是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自东北向西南)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白种人移民后裔,少数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⑵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大陆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塔斯马尼亚岛等。
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
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2、澳大利亚⑴大洋洲最大的国家: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导学案
一、课标解读:
1、掌握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的分布与成因。
2、掌握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工矿业的生产特点及其他地区分布。
二、知识梳理:
三、知识详解
要点一:位置与地理事物
1、在图中画出澳大利亚的主要经纬线: 120°E、140°E、150°E 、40°S、20°S
2、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字母A 所代表国家是 ,A 处地形区是 ;B (国家)、
C 岛、
D (城市)、
E (城市)、
F 岭、
G 河
要点二:
要点二:气候
1.读右图,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气候类型。
A 、
B 、
C 、
D 、
E 、F
2.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呈半环状分布。
(1)东南沿海一带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受海洋湿润 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为森林带。
(2)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气候干旱,
为草原和沙漠。
(3)南部沿海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东南沿海和塔斯马尼亚岛终年受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要点三:澳大利亚的农业
1. 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1) 地形---澳大利亚中部地势地平,土壤肥沃
(2) 气候---广大内陆和西部地区气候干旱,草场广布 (3) 水文—中部平原河流很少,但是地下水很丰富。
“大自流盆地”的地下水盐度高,
不适宜灌溉农田,但是可以作为牲畜饮水。
2. 混合农业
(1)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F B
问题探究:
材料: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农业需要灌溉,下图为该流域水库与
主要灌溉区的分布图。
1.据材料分析,墨累——达令河支流上大量修建水库和发展灌溉农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解决措施有哪些?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②世界上惟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③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
④西部是南北纵横的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广阔的低矮高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澳大利亚出口量占世界首位的农矿产品是 A .羊毛、煤、铁 B .小麦、肉类、铁 C .羊毛、小麦、煤 D .羊毛、肉类、煤 读上右图,回答3—6题。
3.①岛地热资源丰富,其原因是该岛 A .位于板块交界处 B .受海洋影响大 C .纬度较低 D .为火山岛 4.图中②地的自然带是
A .热带草原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工程促进农业发展。
5.下列关于图中⑤处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和地下水均很丰富B.河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东部山地的冰雪融水C.地下水盐度高,但可作牲畜饮水D.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当地降水下渗
二、综合题
6.(2013•湛江一模)读部分有关澳大利亚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材料一: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图甲)和“局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图乙).
材料二:墨累河及其支流达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亚人的“生命线”和“食物篮”.据澳洲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居民迁移、灌溉和持续已久的干旱给“食物篮”造成了毁灭性影响.该报告者之一汤姆•哈顿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变现状,到2030年流经墨累河河口的流量将可能减少80%.墨累河流域的水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的大致规律是。
图中AB两地中降水量较多的是,原因是
(8分)
(2)图乙中墨累河流域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主要农产品是
和。
(4分)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流域的“水”和“环境”问题突出,其中“水”的问题主要是
(4)图乙所示的阿德莱德市附近的山地为全澳大利亚著名的葡萄酒的产地,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是,分析盛产葡萄的气候优势。
(6分)
7.读“大洋洲部分地区”图,回答:
(1) 字母所代表的城市是世
界上最大的贸易市场和出口
港。
(2) 该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是;它与图上同为移民国家
的邻国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
是。
(3) 在图上用箭头方向线表示流经
该国海岸的洋流,并说明它对西海岸气候的影响:。
(4) 我国沿海著名的现代化钢铁企业钢铁厂从该国部进口优质铁矿石。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1.影响: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出现土地盐碱化;下游径流量减少,湿地面积和动植物资源
减少;河口区出现海水倒灌,水质下降等,导致生态恶化。
措施: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种植业用地;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径流。
课后练习
1—6 AAABCC
综合题
(1)自北、东、南三方向内陆递减(2分)B(2分)B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岸(2分),且位于山地迎风坡(1分),还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1分)
(2)混合农业羊毛小麦
(3)水资源缺乏(2分)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态恶化、水体污染、湿地退化、海水倒灌等(答对任意2点得4分)
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流域径流不足(必答点);调整残叶结构、压缩种植业用地,减少灌溉用水量;实行喷灌滴灌,节约水源;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水价制度,和利用水;研究和推广耐旱作物等;(满分4分,必答点2分,其他任意答对其一得2分)
(4)地中海气候(2分)夏季炎热干燥,光热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分)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2.影响: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出现土地盐碱化;下游径流量减少,湿地面积和动植物资源
减少;河口区出现海水倒灌,水质下降等,导致生态恶化。
措施: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压缩种植业用地;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径流。
课后练习
1—6 AAABCC
综合题
(1)自北、东、南三方向内陆递减(2分)B(2分)B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迎风岸(2分),且位于山地迎风坡(1分),还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1分)
(2)混合农业羊毛小麦
(3)水资源缺乏(2分)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生态恶化、水体污染、湿地退化、海水倒灌等(答对任意2点得4分)
实施跨流域调水,补充流域径流不足(必答点);调整残叶结构、压缩种植业用地,减少灌溉用水量;实行喷灌滴灌,节约水源;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水价制度,和利用水;研究和推广耐旱作物等;(满分4分,必答点2分,其他任意答对其一得2分)
(4)地中海气候(2分)夏季炎热干燥,光热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