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木瓜恰恰恰》实录及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教学目标: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会买瓜人喜悦的心情。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弱起小节,并通过处理切分节奏,感受节奏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简单了解印度尼西亚的相关文化,了解“叫卖歌”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了!请你仔细观察,老师做的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双手合十,放置额头,身体前倾)谁来猜一猜?生:拜佛师:谁再来猜猜?生:我觉得是祈祷。
师:还有想说的吗?老师做的这个动作是传达问候的意思,是印度尼西亚的人们向别人送上温馨祝福的时候做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生:随老师一起做动作。
师:对于印度尼西亚你还有哪些了解呢?生:。
师:没关系,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图文并茂)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所以,又叫做“千岛之国”。
其中,巴厘岛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那里属于热带气候,风光秀丽,景色优美。
一年四季都瓜果飘香,盛产各种各样的水果。
你们看!生:看大屏幕,听介绍师:这节课老师带来的这首歌曲就是和印度尼西亚的水果有关系,名字就叫《木瓜恰恰恰》。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体验歌曲1、初听歌曲生:初听范唱师:听完这首歌曲,谁来说一说,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生:非常热情师:你的音乐感觉非常好。
谁再来说一说?生:非常欢快。
师:你感受到了它的情绪,那你从哪句听出来歌曲很欢快?生:恰恰恰2、复听歌曲师:你听到了恰恰恰的声音,对,这首歌曲就是融入了“恰恰舞”的元素,让歌曲听起来更加欢快。
同学们,现在,我们也来学一学恰恰舞的基本动作。
起立!跳恰恰舞时,不管上肢动作怎么变化,下肢的基本动作都是扭胯,双手叉腰,跟老师一起做。
生集体做动作。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经过一个热闹的集市,你们有没有去集市赶过集呢?(有)集市上有什么?(单独叫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国家的集市是什么样的?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他们的集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跟随着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一起走进印度尼西亚的集市。
(展示题目)木瓜恰恰恰二新课教授(一)听1.初听:卖哪些东西?(木瓜芒果。
)2听:同学们愿不愿意去买来品尝这些水果?听听歌曲中果农是用怎样的情感来打动你想吃水果的3听:在哪几个乐句中体现出来的?4听:哪句最能体现欢快热情的场景?(恰恰恰)5听: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听一遍6合作:那我们一起合作一下,同学们可以借助双手同学们在合作中表现的非常好,那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二)讲乐理1.节拍。
(4/4强弱次强弱)2.弱起小节、全部是弱起。
弱起贯穿整首歌曲,聆听时要注意弱起的感觉(听感受在介绍水果)3.切分音。
强拍的弱位延读到弱拍的强位成了切分音,从而改变了强弱规律→强强弱。
更能充分体现热情欢快的情绪(师演唱,体现出来)歌曲中还有一句切分,哪句?唱。
叫卖歌,流传于民间的以唱歌的方式来叫卖的歌曲。
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顾客。
4.通过刚才的聆听,同学们能不能感受到这首歌曲共分为几部分?不难看出,2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5.反复记号:同学们看这个标记,明白什么意思吗?(反复跳跃记号把第一段跳过去)第一个乐句的结尾、到第二个乐句的结尾(三)学习新歌既然了解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就开始学习这首歌曲(教师规范的示范演唱)第一段听旋律填词师泛唱(右)老师来弹旋律,同学们加入歌词(用热情打动消费者,强调热情)精神抖擞,热情饱满52244有点偏音如果好:这一段唱的比较完整,不过有几个地方音高不太准确,听琴的声音。
音比较准确,唱的比较好第二段下面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就是刚刚的叫卖了,这句是不是已经学过了?直接唱。
《木瓜恰恰恰》课后反思《木瓜恰恰恰》课后反思 9月17日,在xx小学,音乐课进行了第二次的磨课。
课后,经纬片区的音乐教师进行了热烈的教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课堂上的一些环节进行评论,有肯定,有质疑,有建议,有讨论,甚至还有争论……聚焦课堂学习效果,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每个人都奉献着自己的判断,分享着同伴的思考。
大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议题:一、音乐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合作学什么?怎么合作学?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组织的问题。
在《木瓜恰恰恰》的课堂上,我努力把“小组”当成了学生的学习单位和评价单位,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几乎贯穿课堂始终,围绕几个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听赏感受学生在接触“学习任务”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大家听听想想,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呢?课件提示了四个问题,带着问题听完之后,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感悟,小组长向全班汇报,其他组评价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听赏和小组的互助交流功能,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
2、互助学唱歌曲听唱法学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自主听赏模唱,然后小组练唱,组内互助解决一些问题,教师提示一些要求,如:弱起小节演唱时强弱要正确体现,该延长的时值要延长够等。
班内小组展示,学生有演唱和听辨的学习机会,教师只在学生的疑惑、错误处加以指导,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老师,比起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歌曲学习效率更高。
3、讨论排练表演《木瓜恰恰恰》是一首歌表演的曲目,学生从讨论设计怎么表演,到合作排练表演,到展示表演学习成果,学习活动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都得在小组内和组员合作进行。
二、“三步导学”的检测导结,在这一节课如何体现?音乐课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技能、音乐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音乐知识的掌握,结合音乐课的学科特点,检测导结部分设计为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内容,有知识小结问答,唱、跳、演等,测试方式也进行了场景设计,把学生置身于热闹的印尼水果市场,一个学生小组是一个水果摊位,进行“摊主”和“顾客”的角色的划分,学生身临其境把叫卖歌《木瓜恰恰恰》进行表演。
四年级音乐教案与教学反思:学唱木瓜恰恰恰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目标: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
教师: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学生: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是热带国家,盛产很多水果。
学生:我知道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又称为“千岛之国”。
学生:……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
)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
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
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
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
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 x x 处按节奏拍手示意。
学生:在x x x 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
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恰恰舞。
教师:是的,这让我想起在广场上,有很多人共同跳的健身舞蹈恰恰恰,非常好看,在坐的同学们有没有会跳的?来给大家跳一跳。
学生:请一名学生随着音乐跳一段“恰恰舞”。
教师:恰恰舞起源于古巴,舞步的最初形态是模仿企鹅走路的姿态,节奏欢快利落,具有浓烈的趣味性。
舞蹈音乐每节四拍,但是要走五步,动作紧凑诙谐。
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学恰恰舞的动作啊?(带领学生在x x x 节奏处动胯。
)学生:伴着音乐,学生随老师模仿动作。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同学们,你们好!(切分节奏型问好)一、课堂导入1、今天由老师给大家上一堂音乐课,课题名字叫《木瓜恰恰恰》。
同学们有没有吃过木瓜?木瓜是一种什么东西?是一种水果,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很多种水果,一起来看一下都有什么吧?介绍水果品种。
2、情景表演——卖水果接下来,要请同学们来卖水果!准备若干水果实物,进行现场实景叫卖表演。
(番石榴、菠萝、芒果、香蕉、榴莲、苹果)请同学来表演(插入歌曲伴奏建立听觉概念)剧本:卖家: 水果、水果好吃的水果买家:你们这都有什么好吃的水果?卖家:有番石榴、菠萝、芒果、香蕉、榴莲、苹果买家:那你们这品种挺齐全的。
卖家: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买就卖完了。
买家:那我每样都买点吧。
(表扬加鼓励)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剧本卖水果。
1是卖家,2是买家。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讨论一下怎样表演。
待会老师要请同学们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放音乐)3、了解叫卖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碰到叫卖的人?(比如两元店,两元,两元,全部两元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他们叫卖是为了更好的吸引顾客招揽声音,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堂课我们卖水果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才能吸引到顾客呢?跟着老师学叫卖4、由水果叫卖引入切分节奏。
(此处做难点提前设置)在刚才叫卖中我们其实一直按照一种节奏叫卖。
叫切分节奏。
看切分节奏演变。
第一步:64 5大家观察一下。
4由两个8分音符用延音线连接。
在切分节奏中,延音线将两个8分音符变成了一个四分音符,变成了切分节奏。
中间的音就是切分音,在演唱时唱的强一些。
比如:西红柿、火龙果等等利用切分节奏手势帮助学生快速理解。
1、学唱第二乐段。
(节奏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本课难点乐段)请同学们试着挥拍演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个乐句,注意唱准切分节奏,切分音可唱强一些。
请同学们试着挥拍演唱第二乐段歌谱,注意两个乐句的句尾音的不同。
请同学们试着填词演唱第二乐段,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二、学唱歌曲1、“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了解)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是东南亚国家,首都雅加达,又称“千岛之国”。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木瓜恰恰恰》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木瓜恰恰恰》这首歌的整体感觉和基本节奏;2.能够模仿唱出《木瓜恰恰恰》本身的节奏和旋律;3.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合理运用身体节奏,动作与声音的配合,表现出乐曲的基本风格特色。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主要学习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木瓜恰恰恰》这首歌。
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木瓜恰恰恰》的音乐元素,包括基本的节奏、旋律和风格特色;2.唱歌模仿练习,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逐步熟悉并掌握这首歌的基本内容;3.活动形式:呈现现场演唱,运用身体节奏,动作与声音的配合,配合音乐,表现出乐曲的基本风格特色。
三、教学过程1. 调整情绪,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打招呼,问学生身体感觉如何,是否准备好上音乐课。
2. 唤醒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教师预先准备几段带有鲜明感性色彩、活泼欢乐的音乐录音并播放,学生跟着录音的节奏尽情舞动身体,让他们在音乐的感性世界中渐渐进入状态。
3. 介绍歌曲《木瓜恰恰恰》通过简短的板书或幻灯片,介绍《木瓜恰恰恰》这首歌的基本信息:歌曲名称、曲作者、演唱者、音乐风格等等。
4. 探究歌曲的基本元素通过教师讲解和音乐鉴赏,让学生逐渐明确《木瓜恰恰恰》这首歌的基本节奏、旋律和风格特色。
5. 通过唱歌模仿,逐渐熟悉歌曲教师做示范,带领学生逐句地学习《木瓜恰恰恰》这首歌的歌词,然后用前面探究的歌曲元素教导学生唱歌的正确节奏和旋律,最后将整个歌曲逐渐组合起来,让学生逐渐熟悉起来。
6. 合理运用身体节奏和动作,配合音乐表演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特色,合理运用身体节奏和动作的节奏,表现出《木瓜恰恰恰》这首歌的活泼欢快的特点。
并鼓励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添加自己的创意和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木瓜恰恰恰》这首歌。
7. 简单,回顾课程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展望下一堂课的具体内容。
四、教学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逐渐明确了《木瓜恰恰恰》这首歌的基本节奏、旋律和风格特色,同时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一些合理运用身体节奏和动作,配合音乐表演《木瓜恰恰恰》这首歌的方法和技巧。
四年级音乐《木瓜恰恰恰》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
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
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
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
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能够创造性地表演说唱歌曲。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律动
1、随着《快乐恰恰恰》的音乐旋律,学生进教室。
第二段随教师律动。
2、教师询问两个学生:听着刚才的音乐,你的心情好不好?(拉住学生的手)你开心吗?(摸摸学生的头)大家开心吗?
3、一会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开心。
因为我们要在这里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水果音乐会。
我们要在音乐会上唱歌、跳舞,还有丰盛的水果大餐(手指)等着大家呢!(课件出示音乐会,画面有水果、歌舞表演)
4、音乐会开始之前,我们要先进行一个热身赛。
我将同学们分成左右两队,哪一队先学完成指定动作,哪一队就能得到水果奖励。
5、(点击出示课件——节奏XX︱X.XXXXX︱X)我的指定动作是这样的:请你正确地拍打这条节奏。
先仔细看一看,再轻轻的拍一拍。
6、好,两队我各请一个学同学来拍。
(拍完后师生共同评价)
7、祝贺你,为你们队争得了荣誉。
请接受老师给你的奖励。
(端上果盘)你来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老师请你品尝。
(牙签插好,老师将水果送至学生嘴里)味道美不美?其他同学不要着急,只要你积极参与音乐会,就有机会得到奖励。
同时,老师也将**水果作为你们小队的名称,**小队,**小队,希望你们今天在水果音乐会中能有出色的表现。
给自己加个油!
8、除了这些水果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水果?(提问后播放课件,讲解都古)
9、既然是水果音乐会,不如我们邀请水果一起参加吧。
用刚才的节奏把水果的名字念一念。
(按节奏读歌词第一段)
10、读歌词第二段
11、两段连起来,不跟音乐。
12、两段连起来,跟音乐。
二、学习歌曲
1、音乐会哪能少得了歌声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木瓜恰恰恰》课件)
2、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会上展示的《木瓜恰恰恰》。
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歌曲。
印度尼西亚是个怎样的国家?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那儿的风光。
(播放图片,背景乐《木瓜恰恰恰》)
3、跟琴用绿哼唱旋律
4、师生接口唱歌词((你们来评价老师唱的怎样?打成平手,第二轮竞赛。
)
5、完整演唱
6、情绪处理:参加音乐会的心情怎样?我要在你们的脸上看到开心的表情。
7、加上舞蹈动作(教师贯穿奖励)
8、分组分工合作表演
一队在恰恰处任意做动作,表现歌曲的欢快的情绪
二队舞蹈
一部分同学拍打板凳,一拍一下
三、拓展
1、仔细看歌词,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提示卖水果)找两个学生回答。
学生:一个卖水果的人在介绍他的水果,有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菠萝、榴莲、苹果、桔子。
学生:有个人把水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在介绍他的水果大、好,还便宜,招呼大家快来买。
2、原来他们在叫卖,叫卖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见。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课件播放集市吆喝录音)
3、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
一起来欣赏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叫卖歌《卖汤圆》课件。
4、现在如果你是水果商人,可以在歌曲中加入叫卖声音么?提示:(在“恰恰恰”处换上“快来买”“真甜啊”“真好吃”等)
5、学生汇报
四、总结下课
今天的水果音乐会开的真是精彩,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创作出一首简单的叫卖歌曲,下节课,我们再来开一场叫卖会。
比一比谁的创作更棒。
带上你们的水果大餐,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1、在导入时,通过水果音乐会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2、遵循了音乐是音响艺术、听觉艺术的原则,歌曲是听会的,随着衬词拍节奏等,都是为了增加学生聆听歌曲的遍数,歌曲就是在数次听辩中不知不觉学会的,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我把歌曲所具有的独特旋律、节奏特点与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积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自发性的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切分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我通过听节奏,打节奏,唱歌词等练习中循序渐进的感受切分节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4、在拓展教学这一环节中,我搜集了歌曲〈卖汤圆〉,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段,更明确地使学生了解了“叫卖”这一艺术形式,并鼓励学生加入各种叫卖声来进行演唱。
大大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本节课的教学掀起一阵小小的高潮,从而使歌曲的演唱技能进一步得以提高。
当然,本节课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⒈整节课时间太赶,没能突出课堂重点。
⒉切分音的强弱关系还需重点指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时的弱强弱体现的还不够明显,给与的练习时间太少,情绪未得到很好的把握。
⒊学生只是学会了歌曲,没有唱好歌曲,没能融入音乐的热情之中。
整个课堂气氛渲染的不够热烈。
总之,在准备整个课的过程中,我付出了许多努力,当初那种焦灼的情绪、为每一个细节的推敲而绞尽脑汁的情形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幸而有了领导及同事的支持与鼓励,我才一次次地有了力量与信心。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克服各种缺点,争取上好每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