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以湿地公园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29
湖南永州湿地植物的园林景观及其工程应用湖南永州地处中国南部,气候湿润,地处亚热带,适宜湿地植物的生长。
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资源丰富,不仅在园林景观中有广泛的应用,还在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湖南永州湿地植物的园林景观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介绍。
1. 植物种类丰富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芦苇、香蒲、花菱草、浮萍、箭根草、水蕨等。
这些植物外形各异、色彩鲜艳,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湿地景观,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2. 营造生态湿地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被广泛用于园林景观中,可以营造出生态湿地,模拟自然湿地的景观,为城市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生态湿地不仅能够净化空气、增加氧气含量,还能够净化水质、改善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3. 利用湿地植物进行绿化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还被广泛用于城市的绿化工程中,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生长力,能够适应湿润的气候环境,在园林中茂盛生长,增加了城市绿色植被的覆盖率,美化了城市环境。
4. 丰富园林景观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为城市增添了不少的生态特色和艺术美感。
在园林景观中,可以看到像芦苇这样的湿地植物,在微风拂过的时候摇曳生姿,既有野趣,又有秀美,成为园林景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二、湖南永州湿地植物的工程应用1. 防护固土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在园林工程中被广泛用于防护固土。
由于湿地植物的根系发达、吸水性强,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地表的稳定性,对抗自然灾害的发生。
2. 水处理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物质,净化水质,实现污水的生化处理,提高水质的环境容忍度。
3. 填充园林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还可以用于填充园林的空白地带,通过增建湿地植被,改善湿地环境,提高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性。
湿地植物还能够增加土地的湿润度,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
4. 生态修复湖南永州的湿地植物能够用于进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引种湿地植物,修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而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实例探讨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措施摘要:在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植物配置方法,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群落,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本文以华侨城湿地公园景观植物配置为例进行,对公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湿地公园设计;植物配置一、项目概况华侨城湿地公园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园,位于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北区,东临锦绣中华景区,西望世界之窗景区,北靠中国民俗文化村,南接白石路,远眺深圳湾公园,占地面积约68.5 hm2,见规划总图(1),它是国家II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拥有4万多平方米红树林湿地景观。
图1:总规划图公园治理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通过湿地封闭管理、水质改善工程、湿地生态提升三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仅构筑起湿地内动植物与深圳湾的生命通道,还对保护物种多样性、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美化周边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功地重现了华侨城湿地的生机与活力。
华侨城湿地依托“保护性修复”的生态理念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融湿地体验、生态培训和科普教育于一体,于2011年8月获得由国家海洋局授予的中国首个“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称号,欢乐海岸也因此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12月30日,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同意天津蓟县州河等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深圳市华侨城湿地在内的全国134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华侨城湿地公园正式升级为试点国家湿地公园。
二、园林特色园内约有2500米的沿湖步道,从沿湖步道上,可以观赏到湖对岸的风光,让游民能更好地亲近湖水,享受湖畔美景(如图2)。
图2:湖畔美景2.1植物群落配置园内植物配置主要应用了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结合曲径通幽的跑步道,营造自然生态、野趣、幽静的天然氧吧环境,沿湖跑道的另一侧选用常绿树种如小叶榕、大红花、黄金竹等做为绿化隔离墙,将园外的噪音及繁杂事物遮挡于园外,给游人营造了静谧、舒适的感觉(如图3).图3:跑步道2.2植物种类配置园内乔木层主要应用的植物有小叶榕、凤凰木、白玉兰等,灌木层有灰莉、双荚决明、大红花、紫叶朱蕉、虎尾兰、鸢尾等,湿地结果植物有芒果、香蕉、杨梅、木瓜、百香果等,湖边大量种植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品种丰富,生长旺盛,高低互见,错落有致,野趣横生,对湿地生物群落恢复,污水处理,自然水面恢复起到了良好作用,湿地主要主要选用了花叶芦竹、菖蒲、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华侨城湿地根据芦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规整、补种、扩大和丰富,形成了集中成片的芦苇荡,还配以简易的木栈道和观赏平台,能够深入湖心地带,与芦苇带近距离接触,感受自然气息。
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湿地是一种生态系统,它既能提供自然景观,又可以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绿色植物、水体融合、自然功能体验等方面介绍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注重绿色植物的运用。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绿化工程。
景观设计师需要根据湿地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应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与水体相互融合,形成美丽的景观,还可以为湿地提供氧气、净化水体,促进生态平衡。
景观设计师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分布和布局,使其能够提供阴凉、遮风挡雨等功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
景观设计将水体融入公园中。
城市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就是水。
景观设计师需要将水体与绿化植被、道路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统一而和谐的景观。
水可以通过人工湖、小溪、喷泉等形式呈现,增加公园的观赏性。
在景观设计中,水体的布局需要考虑公园的整体规划,使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呼应,营造出舒适、和谐的空间氛围。
景观设计注重自然功能体验。
城市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公共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一个生态教育基地。
景观设计师需要结合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设置观鸟点、生态步道、观景台等设施,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察到湿地生物的生活状态,增加对湿地生态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景观设计还可以利用景观元素、材料等进行自然主题的营造,如模拟湿地环境的石头、湿地动物的雕塑等,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
景观设计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绿色植物的布置、水体的融合和自然功能体验的营造,景观设计师可以打造出美丽而功能性强的城市湿地公园。
这不仅可以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还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打造出宜居的生态城市。
浅谈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在植物景观设计之初,应先了解公园场地周边自然植被状况,在尽可能保留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功能定位的不同,对不同区域加以丰富和完善。
建设的目标是既保持生态群落的稳定性与良性循环,又使得四季有景,内容丰富,赏游兼具。
1、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以保护和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群系为主,以求满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保留自然的原始风貌,植物景观建设效果方面着重实现湿地的生态效益。
该区域只允许公园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进入,避免游客的干预。
2、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植物景观的构建是在保留自然湿地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充实和完善,但要注意控制,避免引进植物种类的过度繁殖,造成生物入侵。
公园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区域优美的湿地风景,而不能过多的活动于其中,该区域的设立避免了游人活动对保护区及恢复区的影响,起着缓冲衔接的作用。
3、游憩活动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以乡土植物为背景植物材料,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景观效果的表现,植物种类结合湿地类型应尽可能的丰富,合理配置观赏价值比较高的陆生、沼生、湿生、水生植物,并结合公园旅游项目的开展,使游客能够更多的参与活动其中。
4、服务设施区植物景观
该区域人流活动最为集中,同时在景观方面人工气息也最为浓重,一般位于公园的入口处或是一些景观节点附近,植物景观结合游客服务设施,应以引导、围合与创造开敞大气的景观特色为宜,注重乔、灌、草地被不同层次植物的搭配,以丰富空间效果。
综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在总体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可依据各区域内不同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配置设计。
现代园艺2021年第19期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营造曹华,徐桂红*(广东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管理处518004)摘要:以深圳仙湖植物园桫椤湖为例,分析和总结城市湿地植物造景策略。
在保留原生植物基础上,采用花境手法,利用丰富多变的湿地小环境展示植物多样性,营造出成熟的城市湿地景观,展现植物的个体美和整体美。
桫椤湖湿地造景所用植物共88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21种、多年生花卉26种、一二年生草花30种;通过搭建景观骨架和适时更换草本花卉的方法,克服深圳高温高湿气候条件限制,实现湿地景观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城市湿地;景观营造;因地制宜2.1合理保留和大胆移除桫椤湖所在的“天上人间”景区空气新鲜,风景宜人:高耸的南洋杉错落有致,环绕中心草坪;云雾缭绕的山峰,茂密的森林,如茵的草地,静静的湖泊,高耸的尖塔,悠闲的池鹭,是几代仙湖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果[7]。
此轮景观营造,在尊重历史沉淀的基础上,把原有的植被很好地组织到湿地景观构图中去。
对原有植物尽量保留,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如,南洋杉)、白千层()、水杉()、落羽杉()、高山榕()、台湾相思)、蒲桃)、铁冬青(等;对于多年生麦冬()及原有草地,在施工过程中也尽量避免破坏;对于原来环湖一圈的规则式圆柱型的柳叶榕()进行迁移,对东岸以黄金榕()为主的绿化带予以清理,拓展花境种植空间。
2.2强健骨架和丰盈肌理深圳市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高温高湿特点突出,许多多年生球宿根花卉难以适应[7],而花境材料主要以球宿根花卉和观赏花灌木为主[8]。
为克服花境景观植物材料缺乏的问题,景观营造上采取了务实而有效的措施。
以原有植被为基础,补充龙血树()、黄金香柳()、光叶子花()、红花玉芙蓉()、灰莉()、含笑花()、米仔兰()、龟甲冬青()、木麻黄(、小朱缨花()、广东含笑()等多年生的球形、柱形和塔形植物作为骨架,形成湿地景观整体构图。
然后,在骨架中填充孔雀草()、皇帝菊()、百日菊()、天人菊()、黄晶菊)、白晶菊()、万寿菊()、金光菊()、城市湿地是城市中多种地表存在形式的水的统称。
生态恢复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运用摘要:近年来,湿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湿地公园应运而生,其在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湿地文化与科普教育、休闲娱乐活动等方面发挥着多重作用。
本文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建设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湿地公园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丰富湿地生态多样性、再现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的原则出发,提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建设对策,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色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展现湿地景观效果。
关键词:生态恢复;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策略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以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园,包括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科普教育和旅游功能。
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科学研究场所,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生态旅游,合理保护和管理湿地区域。
在湿地环境中,根据环境中植物的习性,满足各类植物的功能和审美需求,发挥植物的形状、颜色和自然美,创造出丰富、美丽、适宜、强大的自然植被湿地景观。
1.湿地公园园林绿化现状问题1.1土壤水质盐碱度较高不利于植物生长通过实地调查、样品采集和样品测试,可以发现部分湿地公园水质含盐量较高,土壤为盐碱土。
土壤EC值已远远超过种植土壤标准规定的限值,水质污染严重。
主要原因是这类公园位于近海地区,且周围有污水等污染物排放。
部分湿地公园在植物空间布局、分区建设、节点特色建设等方面缺乏统筹协调。
存在脱节现象,难以产生联动活力,无法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此外,公园绿化缺乏节点和变化,缺乏基础设施,活动场所不够多样化。
1.2景观植物缺乏生态特征和层次性,景观间缺乏紧密联系通过对湿地公园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湿地公园现有河岸主要为土质护岸,不能涵养水土,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公园周边景观缺乏沟通,内部资源众多但分散。
景观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需要改善。
同时,湿地公园也缺乏与当地城市其他公园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功能差异和植物绿化美化不足。
如何通过绿化改造满足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需求,建立连续的滨河景观生态廊道,提高生态格局的连续性和与其他公园的联动性,是绿化改造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第43卷第6期2018年12月林 业 调 查 规 划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Vol.43 No.6Dec.2018doi :10.3969/j.issn.1671⁃3168.2018.06.026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杨岗 陈思锶 刘磊(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经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实地考察,对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所蕴含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手法进行系统性地分析,阐述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构成中的作用及其空间构成的类型,以及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中将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园路、水体和小品五个不同要素相结合的植物景观空间分析,指出其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空间层次单调、缺乏植物色彩空间等问题,并提出增加水生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季相变化,加强养护管理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园林植物;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图分类号:S759.91;S718.521.2;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8)06-0128-011引文格式:杨岗,陈思锶,刘磊.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6):128-138,160.YANG Gang,CHEN Sisi,LIU Lei.Space 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n Choi Wan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J].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2018,43(6):128-138,160.Space 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n Choi Wan LakeNational Wetland ParkYANG Gang ,CHEN Sisi ,LIU Lei(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made a systematic study on basic ideas and techniques of the plan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oi Wan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sum⁃marized the role and the types of plant landscape in the space composition of garden,and analyzed the plant landscape space combining five different elements of topography,architecture,garden road,water and sketch.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monotonous spatial hierarchy and deficient plant color space in the landscape design,this paper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aquatic plants,enrich the seasonal change of plants,and strengthen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Key words :plant landscape;space construction;garden plants;Choi Wan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收稿日期:2018-06-28;修回日期:2018-08-09.第一作者:杨岗(1993-),男,重庆彭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责任作者:刘磊(1972-),男,四川康定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风景林规划与设计.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规模的休闲场所及娱乐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特别是长期处于城市环境中的现代人,比起以往,他们越来越向往自然乡野环境。
植物造景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也被广泛的应用。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属于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城市生态景观的需求等原因,城市湿地公园不断的兴起。
而在设计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到不仅具有生态化的功能同时还要注重城市公园与城市活动之间的联系。
而在这之中,植物造景尤其重要,在不同的场景中不同的景观植被会营造出不同的城市湿地空间,发挥植物造景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植物造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用引言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城市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整城市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而城市园林绿化则成为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
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中的重要元素,植物造景对改善城市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随着人们对城市公园设计的需求不断提升,开始关注于城市公园所带来的人文性情怀和精神文化,情感化设计开始在城市公园植物造景中应用,成为未来城市公园植物造景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1公园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概述公园景观植物造景设计最终的设计质量和美观程度,均与景观植物的栽植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为保证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人员应在园林植物种植穴设置时,应保证其位置符合景观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大小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标准,而由于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各不相同,其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设计人员在进行种植穴挖掘时,应根据植物种类,土球的大小以及土质情况进行种植穴规格的确定。
同时,设计人员在挖掘种植穴时应注意对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设计的地下管道和管线的保护工作,避免出现种植穴挖掘时对地下管道管线产生破坏的情况。
在植物栽植阶段,设计人员应根据所需植物的数量进行运输栽植,避免出现植物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植物成活率降低问题的发生。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研究植物是城市湿地公园中最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
通过研究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湿地植物具有很强的水分吸收和保持能力,能够有效地调节湿地水位和水质。
植物能通过根系吸收过量的营养物质,减少湿地水体中营养盐的积累,从而防止湿地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植物还能吸附并分解湿地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净化水质,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健康发展。
其次,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空气的质量。
同时,植物表面的气孔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因此,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布局植物景观是提高城市湿地公园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另外,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对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具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湿地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水蒸气,能够降低城市的气温,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另一方面,湿地植物还能够在城市湿地公园内形成树冠,为湿地公园提供一定的荫凉,增加人们在炎热夏季的休闲空间。
此外,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内种植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不仅能够提供不同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而且还能够吸引和维持多种鸟类、昆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这样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保护城市湿地内的生态平衡以及提供人们观赏和学习的机会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研究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植物景观的功能与作用,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对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重要性,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合理配置城市湿地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能够改善城市的水环境、空气质量和气候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在提高空气质量、改善气候环境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园艺2017年第4期浅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关海莉,成超男,胡凯富(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城市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植物景观营造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本文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概念构成,并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着重说明了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和营造的方式及途径。
同时,通过美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城市湿地公园在植物规划设计中应从植物群落生态结构或植物生态演替恢复等角度出发,强调对群落中关键物种的保留,同时注重其游憩、赏景、教育等人性化设计。
植物景观规划;湿地公园;西溪湿地;景观营造2.2西溪湿地国家公园植物景观分析在城市湿地当中,植物景观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因其具有多样的生态调节作用,在进行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生态设计,用生态的设计手法,保留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兼顾生态学和美学,把握植物的生态设计原则和优美的造景手法。
2.2.1植物种类。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合理安排设计了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结构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在植物的搭配上,湿地公园中的水塘周围大多延续了原有的植物类型,在特定的地方增加了一些乡土植物,包括香樟、池杉、河柳、旱柳、枫杨、构树、苦楝、榔榆、泡桐、柿树、乌柏、悬铃木等;水生、湿生植物的种植搭配主要选择斑茅、芒、芦苇、芦竹、菖蒲、黄菖蒲、德国鸢尾、水蓼、睡莲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以农家建筑为主,结合农家风格配合了相应的植物,主要种类包括水杉、柿树、构树、广玉兰、梧桐、香樟、无患子、河柳、泡桐等上层乔木。
2.2.2生态景观营造。
在西溪湿地公园中,无论是从生态还是景观角度而言,尽可能地保留典型的湿地特征,运用湿地本身存在的植物进行景观打造和搭配,不仅能形成一种优良的湿地景观,也能为湿地公园中特定的野生物种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滨海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摘要:近年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得到重视,滨海湿地具有净化海岸环境的功能,将湿地和海岸带规划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滨海生态环境的养护和对目前近海污染的改善。
在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美学视角下,滨海湿地公园均有巨大的使用与开发价值,文章对滨海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了滨海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滨海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引言在滨海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同时,沿海环境由于渔业养殖等人类活动,使得海岸带污染日渐加重,大范围滨海湿地遭到破坏,滨海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沿海生态环境逐渐退化。
随着人们对湿地系统使用价值的挖掘,应用范围渐次扩大到海岸带地区,滨海湿地逐步受到重视,在滨海湿地公园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是重要一环。
1.滨海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况(1)滨海湿地公园概念与类型滨海湿地公园可分为天然滨海湿地公园与人工滨海湿地公园两大类。
天然滨海湿地公园强调保护与自然恢复,不受人为干扰,保持其自身生态平衡。
人工滨海湿地公园则是通过人工手段营造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栽种适宜当地土壤特点的植物,通过海水引流,营造具有滨海特色的湿地公园。
本文滨海湿地公园指人为营造的具有生态调节功能价值,且有一定观赏和文化价值的湿地区域。
人工滨海湿地公园营造时,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沿海适宜建设湿地公园的区域进行生态斑块植入,打造滨海湿地公园。
另一种是对现有功能利用区例如海洋渔业养殖进行退渔还湿后,进行人为湿地修复形成的滨海湿地公园。
(2)滨海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重要作用建设滨海湿地公园植被不但可以持续改善调节滨海城市空气质量和微气候,而且也能为滨海鸟类等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栖息空间,在保护滨海特色植被景观和生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滨海湿地植被可修复因养殖等人类活动而损坏的滨海土壤,恢复沿海土壤肥力。
同时,滨海湿地的植被营造具有景观特色性,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学习和游乐的精神场所。
1.滨海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强调系统保护植物景观规划时需对海岸带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进行总体保护与多样性开发,谨防外来物种侵入,维护其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自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