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事故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479.50 KB
- 文档页数:19
钻探施工中钻孔事故的分析及处理【摘要】在钻探施工作业中由于各种原因都容易造成钻孔孔内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分析了产生孔内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钻探;孔内事故;预防及处理在钻探工作中,由于地层、钻探设备、钻探人员的操作水平,工作责任心等原因,会经常发生孔内事故。
其结果直接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如果处理不当还会损坏机械设备,造成人身事故,给我们带来极大损失。
一、容易造成钻孔事故的原因1、主观原因是指操纵人员技术不熟练,技术措施不当及违章作业等,例如:在修理机器,进行长时间冲孔时,没有将钻具提离孔底并经常活动钻具,易造成埋钻、夹钻和泥皮粘附卡钻事故。
在钻进破碎及复杂地层,若不使用优质泥浆护壁或提钻不灌孔,就会加剧钻孔坍塌,掉块而造成埋钻、卡钻事故。
不根据岩石性质、钻头类型规格、钻孔深度、钻具组合等情况,盲目采取不合理的钻进参数就易造成钻具脱、烧钻事故等。
2、客观原因是指地质条件复杂,设备和管材质量不符合要求等,例如:岩石裂隙发育,有流沙,涌水,活石等。
泥岩、粘土等塑性岩石而遇水膨胀而使钻孔缩径;遇到严重漏水、钻孔内液面突然下降,易引起井壁坍塌。
管材质量有问题亦易发生孔内事故。
3、没有选择合理的钻进参数,如钻压,钻速,送水量。
如卵砾石地层是地质钻探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不稳定地层,其基本特征是结构松散、无胶结,呈大小不等的颗粒状。
当地层一旦被钻开,很容易破坏原来的相对稳定或平衡状态,使孔壁失去约束而产生不稳定。
主要表现在钻进时易发生塌孔,冲洗液漏失严重,易发生卡、埋钻等孔内事故。
在这种地层中钻进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钻进方法,采用先进的钻进技术,重点预防钻进时的冲洗液漏失及孔壁坍塌,提高进尺速度及岩石采取率。
4、没有根据情况选用较先进的钻进技术,如深孔及复杂地层绳索取心钻探技术,反循环钻进技术,绳索打捞全面钻进技术,螺旋跟管无循环钻进成孔技术及潜孔锤同心跟管钻进技术等。
二、处理孔内事故的基本要求1、机场必须配备常用公锥、母锥、可退式捞筒、可退式捞矛、吊锤、导向器、割管器等专用器具,还应具备有起重机、反丝钻杆等专用工具和设备。
钻探孔内事故及其处理浅议摘要:分析了孔内事故发生的原因,介绍了钻探中处理孔内事故的几种方法,分别是打捞,提拉、吊窜、冲扫、锤震、引拨等,提出地质勘探企业应健全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以提高职工掌握孔内安全的技能,使事故率显著下降。
关键词:钻探事故原因处理方法对于钻探工程孔内事故,目前尚未见到确切定义的相关资料。
通常把钻探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中断钻孔内正常钻进的各种故障统称为孔内事故。
它分为埋钻、卡钻、烧钻、断钻、落物、套管事故等几种类型。
虽然这些事故一般不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国家也没有将它列入统计范围,但孔内事故和和引发一系列其它危害。
并且在处理事故(排除孔内故障)的过程中,常危及到人身安全。
目前,全国石油、地质、建筑等行业尚有大量人员在从事钻探工程施工。
因此,分析研讨孔内事故的危害及预防十分必要。
一、孔内事故发生原因1、人为原因主要是责任制度执行不严造成的事故,即指挥者或操作者没有严格认真地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在施工中此类事故尤为普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指挥者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执行规程和各种行之有效的制度,违章指挥,造成事故。
如孔内出现挤夹钻具或翻孔埋钻时,钻机长不认真分析事故原因,而是指挥操作者蛮干,拴根绳硬拉或强行开动钻机立轴回钻,造成钻杆扭断。
二是钻机当班操作人员不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不按操作规程作业,或者在操作中粗心操作所致。
如交接班时不很好交代水泵、钻机运转情况,盲目接班,一旦水泵不来水,就会烧钻。
三是施工中技术管理薄弱,不进行经常性检查,缺乏日常安全工作的预见性,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缺少有力的技术措施。
四是钻机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操作不准确,不熟练。
另外,钻具级配不合理,也容易造成孔内事故。
2、机械原因机械因素造成的孔内事故主要是钻机的绞车。
如柴油机、电动机在运转中突然出现故障,钻具在孔底提不上来,待故障排除钻具也被夹住,造成事故。
3、客观情况主要是遇到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夏季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将工地淹没,或泥石流洗劫现场,都会使钻具无法提出孔内,钻孔被淤被淹,造成钻具夹埋,致使钻孔报废;在林区工作时遭遇火灾,蔓延到工地造成损失;突然停电致使钻具在孔内停留时间太长也会造成夹埋事故。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钻探坑探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钻探坑探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坍塌、坠落、中毒、火灾、爆炸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钻探坑探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和监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组长:项目总负责人;(2)副组长:项目安全总监、项目经理;(3)成员:项目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等。
2. 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救援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现场救护、转运和后续治疗;(3)技术保障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现场技术支持;(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现场生活保障;(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发布和宣传;(6)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和秩序维护。
四、应急救援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现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2)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3)同时,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现场救援(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救援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现场救护、转运和后续治疗;(3)技术保障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现场技术支持;(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现场生活保障;(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发布和宣传;(6)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和秩序维护。
3. 事故处理(1)现场指挥组根据事故情况,制定事故处理方案;(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治疗和康复;(3)技术保障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公开、恢复生产秩序;(5)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和秩序维护。
一、总则为有效应对钻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钻勘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钻勘行业在钻探、钻井、地质勘探等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突发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坍塌、井涌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钻勘事故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2)副指挥长: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负责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等。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和医疗救护工作。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4)交通保障组: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和救援车辆调度。
(5)信息发布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和舆论引导。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发生(1)事故现场人员立即报告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处置组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发布应急命令。
(2)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现场处置(1)现场处置组根据事故情况,采取隔离、灭火、排险等措施,控制事故蔓延。
(2)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4. 应急结束(1)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安全稳定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各工作组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秩序。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充足。
3.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4. 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预防事故发生。
六、附则1. 本预案由钻勘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钻探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钻探作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钻探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井喷、坍塌、中毒、火灾、爆炸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组织机构成立钻探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以下机构:(1)指挥办公室:负责协调、调度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召开应急救援会议,发布应急救援命令。
(2)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
(3)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2.2 职责(1)指挥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信息报送、资源调配、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2)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现场救援、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救援程序3.1 报告与启动(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上级部门。
(2)上级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
3.2 应急响应(1)现场指挥部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2)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进行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3.3 应急处置(1)根据事故类型和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防止事故扩大。
3.4 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
四、应急保障4.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提高救援人员素质。
(2)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
4.2 物资保障(1)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救援器材、医疗救护设备、防护用品等。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减少钻探作业中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在钻探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人员伤亡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事故分类1. 一般事故:指在钻探作业过程中,造成1人以下死亡或重伤的事故。
2. 较大事故:指在钻探作业过程中,造成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重伤的事故。
3. 重大事故:指在钻探作业过程中,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重伤的事故。
四、事故报告1.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 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事故现场情况等。
3. 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应急救援1. 启动应急预案(1)现场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救援队伍组成(1)现场救援队伍:由现场负责人、安全员、技术员、现场操作人员等组成。
(2)专业救援队伍:由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医疗救护人员、消防人员等组成。
3. 救援措施(1)现场救援:现场救援队伍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事故现场安全,防止事故扩大。
(2)医疗救护:医疗救护人员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3)消防灭火:消防人员应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灭火,防止火势蔓延。
(4)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4. 应急撤离(1)在事故救援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2)撤离时,应确保人员安全,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等次生事故。
六、事故处理1. 事故善后处理(1)对伤亡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秩序。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钻探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钻探施工事故风险,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钻探施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钻探、钻探施工、地质勘探、工程勘察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钻探施工事故风险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事故风险应急工作。
(2)副总指挥: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应急物资保障、现场协调等工作。
(3)指挥部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事故风险应急工作中的具体实施和协调。
2. 应急救援小组(1)组长:由钻探施工项目负责人担任,负责事故风险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2)副组长: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担任,协助组长工作。
(3)组员:由现场施工、安全、质量、物资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事故风险应急工作中的具体实施。
四、事故风险识别与评估1. 事故风险识别(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
(2)人为因素: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违规作业等。
(3)其他因素:环境变化、突发事件等。
2. 事故风险评估(1)对事故风险进行分类,包括: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
(2)对事故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事故对人员、设备、环境的影响等。
五、应急响应1. 高风险事故(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应急救援小组迅速到达现场,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3)立即向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2. 中风险事故(1)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2)应急救援小组到达现场,开展事故救援工作。
(3)向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3. 低风险事故(1)现场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置。
(2)向应急救援小组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六、应急处置措施1. 立即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2. 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并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3. 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阐述岩心钻探孔内事故处理措施1、前言随着岩心钻探工程的不断深入,孔内事故的發生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大障碍因素。
目前,孔内事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般在钻探工程当中,将发生在孔内的、影响孔内钻探正常进行的各种故障统称为孔内事故。
[1]常见的岩心钻探孔内事故主要有钻具折断、卡钻、埋钻、断钻、落物等多种类型,这些事故的发生虽然不会直接造成工作人员的伤亡,但是事故的发生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从而间接地产生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等问题。
鉴于此,加强对于岩心钻探孔内事故的处理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岩心钻探孔内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目前,在我国的石油、地质、煤炭以及建筑等行业当中还存在着岩心钻探工程的施工,并且普遍存在着孔内事故。
一般来说,由于岩心钻探孔内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造成孔内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据统计,在孔内事故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卡钻和埋钻的事故,并直接导致断杆现象的发生。
对于卡钻和埋钻事故来说,由于处理比较复杂、难度和费用都比较高,因而面对事故的多发性,需要从根本原因入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减少事故的损失。
2.1岩心钻探孔内事故发生的原因就常见的孔内事故而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复杂的地质条件。
当前,在岩心钻探过程中,地质条件是造成孔内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比如说,在钻探时发生岩石裂缝、流沙或是漏水的现象,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钻孔的倒塌;或者在高岭土或是绿泥石等呈现塑性的岩石中,一旦发生进水现象,就会缩小钻孔的直径,从而引发孔内事故。
[2]二是应用劣质的钻探管材。
在钻探过程中,钻杆钻的使用是最频繁的,因此一旦质量不够好,就会产生严重的磨损现象,从而较小钻探的强度,长期以往,钻探工具的使用寿命大幅度减少。
三是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不当。
一般来说,导致孔内事故发生最多的情况是由钻探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而导致的,或者在钻探操作过程中不细心、不熟练,一旦发生问题便慌乱无措,导致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演变成事故。
一、总则1. 为确保钻探工程安全生产,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本钻探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钻探工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以下机构:(1)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报告、指挥调度、物资保障等工作。
(2)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现场保护等工作。
(3)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供应、生活保障、交通保障等工作。
(4)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宣传报道等工作。
三、事故应急救援程序1.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救援。
2. 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3.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4. 现场救援组根据事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5. 后勤保障组负责为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物资、装备和后勤保障。
6. 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四、事故救援措施1. 伤员救治:立即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对于重伤员,尽快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2. 现场保护:设置警戒区域,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 事故调查: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4. 资产损失评估:对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进行评估,为后续赔偿提供依据。
五、应急救援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如医疗用品、救援设备、食品、饮水等。
2.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3. 资金保障:确保应急救援资金充足,用于事故救援、调查处理和后续赔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