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的神奇瑶药
- 格式:ppt
- 大小:5.16 MB
- 文档页数:10
瑶医特色显神奇,蟒针一次即见效瑶医网瑶医特色显神奇,蟒针一次即见效/时间:2012-08-22 09:33来源:德坤医院作者:瑶医专家组找答案•父亲81岁,去年九月查出肝占位,16*10*14大的,消瘦•慢性荨麻疹能不能治愈?申京(化名),38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人,乳腺癌患者。
2012年3月22日患者因“触及左侧乳腺有一肿物”,就诊于天津肿瘤医院,行局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粘液癌”。
术后行化疗4周期,放疗10次,效果不佳。
正当她万般焦急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位好心人送给她一本《神奇的瑶医》画册,看到画册中一个个被瑶医治愈的患者,她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可是现在社会上骗人的实在太多了,对瑶医也不能完全相信。
于是2012年8月12月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北京德坤瑶医医院求瑶药治疗。
患者来诊时自述症状有:“全身乏力,严重出虚汗,全身疼痛,腹胀,手心、脚心热,右上肢水肿,不想吃饭,睡觉也不好”。
覃迅云教授亲自给她做了仔细的检查,并结合她带来的各项资料,给她制定了一套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先蟒针通络,再服用瑶药。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到瑶医,患者对瑶医、瑶药以及蟒针等瑶医特色疗法既怀疑又抱有希望,带着这种矛盾的心理、试试看的想法,在医院当场做了一次蟒针治疗,并拿了10天的瑶药回家服用。
2012年8月19日上午,申女士满怀欣喜的再次来到北京德坤瑶医医院诊室,激动的告诉大家:“你们的瑶医药太神奇了,尤其是蟒针更神奇,太有效了,扎完一次蟒针,第二天我就感觉全身轻松了很多,出虚汗也没那么严重了,又服用了几天你们开的瑶药,现在我感觉,很多症状都明显改善了,身上感觉有劲了,全身也不再那么疼痛了,右上肢的水肿也明显减轻了,腹胀也好了许多,也想吃些东西了,睡觉也比以前好多了。
瑶医瑶药真的很神奇,很有疗效,也给了我很大的希望,我的药快吃完了,所以提前来想让你们再给我开些药。
”吴亚军大夫听完患者的诉说,也非常高兴,又仔细认真的告诉患者,这就是瑶医药的神奇,这样坚持服用下去,可能还会出现更大的神奇。
瑶族医药学目录医学简介瑶族医药历史浴用药物药浴疗法点刺疗法巧治牙痛带状疱疹治疗妙用五指牛奶编辑本段医学简介瑶族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
瑶族在诊疗方面所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种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们认为,人之所以会发病,除了风、气、虫、毒、饮食和外伤之外,体内的五脏六腑、气血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诊断方法,如除了望、闻、问、触之外,常用的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和面诊等。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症状特征,总结出了风、锁、豆、痧等病症和名称。
在治疗上除了采草药内服、外洗、外敷和熏、熨、佩带等之外,还有放血、点刺灯划灸、艾灸、骨灸、席灸、药物灸、药棍灸以及拔罐、针挑、捶击、拍击、搔抓、滚蛋、推拿和指刮、骨弓刮、碗刮、匙刮、青蒜刮、秆草刮、萱麻刮等。
其所治疗的病种包括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及神经等各科,许多方法疗效显著。
医药结合,是瑶医的特点,习医者必懂药,识药者必会医。
所以,自古以来,瑶医都是自己诊病,自己采药加工,配方发药。
瑶族中只有医生诊所,没有专门配方卖药的药师或药店。
瑶医将药物归纳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对药物的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瑶医不光重视疾病的治疗,而且在预防医学方面出很有研究。
他们很早就认识到某些疾病是可以相互传染,病初是可以预防的,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如“惧患痘,有出而染者,不得复入”;“有疫疬,则并焚其尸徒居焉”以及用芭蕉叶当碗,分菜吃饭等。
[1]编辑本段瑶族医药历史由于过去历代统治阶级执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迫使瑶族先民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迁徙频繁,过着艰苦的游耕生活。
他们以深山老林为居,与毒蛇猛兽为邻。
1949年以前,绝大多数瑶族地区都处于封闭自守的经济状态中,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少,更没有中医或西医的传入。
瑶医覃迅云滚蛋疗法治疗腰颈椎方
滚蛋疗法在我国农村可谓家喻户晓,其广泛流传,长盛不
衰之秘诀,主要是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优点:其一,取材方便,滚蛋疗法的材料是新鲜鸡蛋,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
其二,适用范围大,伤风感冒、咳嗽、头痛、发烧、肌肉酸痛等用;各种无名肿毒,及痢疾,风寒湿痹,痞块等也可施疗。
其三,治疗效果好,没有痛苦。
其四,操作方法简单。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
因此,滚蛋疗法历来是我国农村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瑶医覃迅云滚蛋疗法腰颈椎药方
瑶药:九龙藤、鸟不站、南蛇藤各15克
中药:徐长卿15克、刘寄奴15克、血竭10克、千年健15克、两面针15克、杜仲20克。
缓解腰颈椎疼痛
演示如何滚蛋
此方还可以治疗中风引起的面瘫
配方
操作方法。
瑶药红花石蒜的功效与作用
红花石蒜也叫独蒜或者老鸦蒜,是石蒜的一种,它是一种既可以当作花卉种植,也可以入药的特色植物。
红花石蒜多年生草本在广西境内最为常见。
这种植物的药用功效有很多,是瑶药中的常见药品,想了解它的具体功效也可以随小编一起去看看。
红花石蒜的功效与作用
1、红花石蒜有解热镇痛的作用,这种中药里面有大量的石蒜碱存在,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起到降温和止疼的功效,对于人类的发烧以及身体多部位疼痛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红花石蒜有抗炎和杀菌的作用,人们食用这种药物中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减少,身体中的多种致病菌也会随之消失,对人类的多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的抵抗作用。
可以用于肾炎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多咽候肿痛等病的治疗。
3、红花石蒜还有很好的催吐作用,在平时多用于人类食物中毒以后的紧急治疗,另外对人类的鸡骨鲠喉等症状也有明显的作用,另外红花石蒜还能当作外用药物使用,可以直接把新鲜的红花石标捣碎后用于外伤和跌打损伤以及毒蛇咬伤等情况的紧急治疗,功效还是比较不错的。
4、红花石蒜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可以直接外用以外,还能用水煎制,用量不能超过三克,再就是也可以把新鲜的红花石蒜三十克榨汁后加酒或醋一起服用,治疗功效也是特别理想的。
瑶大叔活络喷剂为代表的瑶族秘方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可能与感染、遗传、雌激素水平有关,环境因素(如潮湿、寒冷),以及劳累、营养不良、外伤、精神刺激等可以诱发本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经常伴有晨僵。
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同时,颈椎、胸锁和肩锁关节也会受累。
患者在生病后期会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钮扣花”样畸形,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现象,表现掌指关节向尺侧偏斜。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疾病对身体伤害非常大,给病人带来了莫大的痛苦,许多人都在寻找能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
今天将推荐一个针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类风湿骨痛的秘方。
17年的时候,瑶大叔创始人王小鹏先生在公益助学过程中,走访到广西深山的瑶族,亲眼目睹瑶族百姓用瑶药治疗风湿骨病的真实案例,并亲身体验到瑶药的神奇效果。
据了解,因为瑶族世代居住山顶,气候寒冷潮湿,所以瑶药在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上功效独到。
对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使用一次就有明显效果!为了让瑶药走出深山,造福世人,王小鹏创立了瑶药大健康品牌—瑶大叔。
瑶药,是瑶族传统医药,也是我国四大民族药之一。
瑶族世代居住山顶,生存环境恶劣,易导致疾病多发。
因此,聪明的瑶族先民就地取材,历经千年,逐渐发现并掌握了多种药物的神奇功效。
瑶族百姓中流传着很多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古老秘方。
平常用一剂土方、一碗汤药,或一壶药酒,就能轻松解决很多日常毛病。
因为瑶药,瑶族成为举世闻名的长寿民族。
瑶大叔活络喷剂可以祛风除湿,渗透性强,能迅速深入病灶,将关节骨缝中的风寒湿邪连根拔起,排出体外,疼痛迅速消失。
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从人体表皮的孙络-络脉-经脉-筋骨-脏腑层层打通,全面疏通阻滞经络,肿胀快速消失,关节、腰腿变灵活。
促进骨组织再生和骨膜修复,强效抵御风寒湿邪入侵,彻底消除骨病。
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原来鲜为人知的瑶药,已揭去神秘面纱,展现在世人眼前。
瑶药,十八症
十八症别称歪叶子兰、小麻疙瘩、大肠风等,为胡椒科植物光轴苎叶蒟的全株,入药具有祛风散寒、活血调经、消肿止痛的功效,对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脘腹冷痛、牙痛、月经不调、痛绝、跌打肿痛、蛇虫咬伤等有治疗作用,
十八症的药用功效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肝经。
【功效】祛风散寒,散瘀止痛。
主治感冒,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痛经,闭经,胃寒疼痛。
外用治毒蛇、蜈蚣咬伤。
十八症的各家论述
1、《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寒,消瘀止痛。
治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胃疼痛,毒蛇,螟蚣咬伤。
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舒筋活络,散瘀消肿,通经活血,止血镇痛。
3、《云南中草药选》:治痛经,闭经,伤风感冒。
十八症的药用选方
1、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肿痛十八症根6~9克,浸酒服,并用药酒擦患处。
2、治牙痛十八症根5钱,浸好白酒60克,7天后用药酒涂牙龈处。
3、治毒蛇、毒虫咬伤十八症根研粉,每取3~6克,酒送服,并取药粉调酒,从上往下擦伤口周围,勿擦伤口。
神奇的瑶族药浴瑶族药浴一般采用新鲜植物,平时备干品冬季用。
药浴设固定配方,常取3~7种药草即可1、常用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湿疹、皮炎、疥疮、漆疮等浴用植物:博落回、笔筒草、千里光、银花、甜条、红花银糖菜、扛板归、醉鱼草、见风消、香樟、风箱树、密拱、饿蚂蝗、喷白、小叶买麻藤、七月白、牛皮冻等。
2、常用于产妇强身、健体的药用植物:益母草、野艾、络石藤、血防藤、水蜡烛等。
3、治小儿麻疹不透的植物药:饿蚂蝗、密拱、葛麻藤等。
4、治骨蒸潮热的植物药:刚鞭木、铁凉伞等。
草药配方经我们多次深入瑶寨考查,瑶族乡民喜欢采集半枫荷、透骨香、钩藤、九节茶等十余味草药来洗浴。
1、半枫荷,为金缕梅科植物金缕半枫荷的树皮及枝叶,药性甘、淡,微湿,可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半身不遂,跌打损伤。
2、透骨香,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的全株,药性辛、温,可祛风除温,舒筋止痛。
治风湿痹痛,筋骨孪缩,寒湿脚气,疖癣肿毒。
3、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的带钩茎枝,药性甘、凉,功效清热熄风,祛风通络。
治小儿惊痫,大人头晕目眩,妇人子痫等。
4、九节茶,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枝叶。
药性辛、平,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
主治肺炎、急性阑尾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等。
瑶族药浴适应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疼痛、急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偏瘫多发性神经炎、跌打损伤、皮肤瘙痒、妇女产后诸风、外感身痛保健等。
据瑶族乡民说,药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吹风,浴液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或过冷,高热、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集养、保健、疗疾、防病于一体的瑶药泡浴疗法,已越来越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临床医药学家们研究指出,当口服给药时(不论是西药还是天然中药),不少药物在进入血液循环前,或被消化道酶所破坏,或被肝脏灭活,本身疗效已降低,加之不少西药对人体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已引起了医学家们的忧虑。
而在浴疗时,中药经人体皮肤黏膜、经络穴位、呼吸道等途径吸收。
瑶族药罐灸风湿痹症跌打肿痛有奇效【概述】瑶医药罐灸是广西桂北瑶族地区所特有的一种治病方法,是瑶族外治的精华之一。
广西地处南疆,自然环境特殊,阴湿多雨,脚气、风湿、身重等常见发生,特别是广西桂北山区更为突出。
故此,广西桂北瑶族先民在与疾病长期的斗争中,充分利用地道药材与瑶山多竹的特点,创造出一套简便、验灵、效捷的瑶医发泡药罐灸法。
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发泡药罐疗法靠心传口授而流传下来,故这种疗法起源亦无法考证,至于拔罐疗法,据有关史料记载已有千余年历史,但早期仅是单纯拔罐法,并仅用于外科治疗疮疡时,吸血排脓,其作用原理普遍认为是一种吸拔作用。
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拔罐疗法无论在罐具、方法、药用等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作用原理为:拔罐时造成一种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局部产生瘀血,并产生自家溶血现象,部分红血球、白血球受到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出,并通过点刺放出,从而达到良性刺激作用,同时,在吸拔过程中,部分药液通过局部皮肤吸收,加上热熏作用,使局部穴位血管得到扩张,血循环加快,改变周末血管充血状态,神经得到调节,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血管壁渗透性增强,增强了机体抗病能力和耐受力,因此,具有祛风祛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消肿散结等功效,外加瑶药外敷发泡及瑶药熏洗,局部刺激皮肤,使得部分体液渗出,从而又达到了开窍泄热,活血祛瘀、流通经络的作用。
【操作方法】灸具(药)制作1.灸具:罐用金竹、坚固无损、正直、口径在1.5cm~3cm之间,长约8cm左右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厚薄适中,用破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正。
2.灸药:(1)敷灸药:药用有刺激性的了哥王根皮30g,合米粥适量压饼而成块,直径1cm~2cm间不等。
(2)煮罐药:用地道药材为主,主要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药组成,诸如:狗股骨一块、麻骨风30g、大小钻30g、穿破石30g、松节30g、透骨消30g、九节风30g、铜钻30g、铁钻30g、风见散30g等,临床还可辨证加减。
瑶族药浴之止痒浴方瑶药:蛇不过50克(可换成地肤子50克)、付斗藤50克(可换成忍冬藤50克)+功劳叶50克+蛇床子50克+百部50克+茶籽油3克+鲜韭菜150克+浮萍30克+防风30克。
将以上药物切碎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连渣倒入盆内洗身,每日一次,一次一剂。
瑶族药浴之祛风寒感冒方功劳叶50克、防风50克、生姜300克、艾叶500克、洗净捣烂。
把姜放入热水搅匀,洗全身。
每日一次,一次一剂。
浴后用大浴巾包裹全身10分钟然后拭干。
瑶族滚蛋疗法之瑶王玉面露将白芷、桃仁、木香、金荞麦、天花粉、千里光、双花、川贝各10克捣碎,用纱布包好做成药包,与生鸡蛋、凉水一起煮,开锅15分钟后,把鸡蛋剥壳后再煮3-5分钟,已达到充分吸收药性的目的。
此方有去皱纹、祛斑、祛色斑、祛鱼尾纹的功效。
瑶族滚蛋疗法之操作方法推蛋前,用毛巾浸泡药水,在患部热敷,让毛孔扩张,通筋活络;再拿鸡蛋在患部快速滚动推拿,一个部位推拿20分钟即可。
一天一次,情况好转后一周1-2次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鸡蛋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煮药时最好选用砂锅或陶罐。
瑶族滚蛋疗法之祛黑眼圈法瑶药:九龙胆10克(可换成千里光10克)、一点血10克(可换成桃仁10克)+何首乌15克+九节风15克+双花15克+川贝10克瑶族滚蛋疗法之缓解腰颈椎疼痛法瑶药:九龙藤、鸟不站、南蛇藤各15克(可换成徐长卿15克、刘寄奴15克、血竭10克)+千年健15克+两面针15克+杜仲20克瑶族滚蛋疗法之缓解痛经法瑶药:臭茶辣、僚刁竹各15克(可换成犁头草、元胡各15克)+当归15克+乌药15克+月季根15克+桃花10克瑶族滚蛋疗法之缓解乳腺增生法瑶药:臭茶辣、白解各15克(可换成犁头草15克、大黄10克)+救必应15克+虎杖15克+九节风15克+猫爪草15克+川贝母10克瑶族滚蛋疗法之降血压法瑶药:过江龙15克(可换成苏米15克)+鬼针草20克+杜仲20克+罗布麻15克+决明子15克+双花15克。
瑶医蟒针,让您远离亚健康 亚健康即指⾮病⾮健康状态,这是⼀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状态”等称谓。
⽐如失眠、乏⼒、⽆⾷欲、易疲劳、⼼悸,抵抗⼒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腔溃疡、便秘等等症状,都是⽣理亚健康的征兆。
北京瑶医医院的瑶医专家提醒您,亚健康⼈群在我国有着惊⼈的⾼⽐例。
这正印证了那句流⾏语:21世纪,最贵的是——健康。
针对现代⼈普遍的亚健康状态,各类医学体系均有⾃⼰独特的养⽣⽅法。
其中,源于300年前⼴西覃⽒瑶医的北京瑶医医院,就有⼀种独具瑶医特⾊的疗法,对于克服亚健康有神奇效果,它就是:瑶医蟒针。
北京瑶医医院康复科仲国伟医⽣介绍,蟒针疗法是具有瑶族典型特⾊的⼀种诊疗⼿法。
蟒针源于《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九针”,是其中“⼤针”与“长针”的融合体。
因其针尖钝,针柄长,针⾝粗长,犹如医针中的“⼤蟒蛇”故得此名。
蟒针与⼀般的毫针不同,普通毫针为直刺,⼀次灸于⼀个⽳位。
蟒针沿经络运针,多采取平刺,⼀针可同时打通多个⽳位。
千百年来,蟒针疗法在是瑶族⼈民在多年抗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种传统治疗⼿法。
应⽤到北京瑶医医院后,针对不同病种、病程将蟒针进⾏了细化分类,更加系统化、专业化。
蟒针具有扶正祛邪作⽤,具体表现为泻实补虚。
现代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蟒针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这种作⽤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相似。
蟒针可以快速调节机体,起到调和盈亏、舒络⽌痛的效果。
具体来说,蟒针有哪些养⽣功效呢? 仲医⽣将为我们做出详尽的解答。
瑶医蟒针的养⽣功效 瑶医蟒针的养⽣功效 1.缓解劳损性疼痛 瑶医学认为,颈腰椎疼痛、肩周疼痛、坐⾻神经疼痛是由感受风寒湿邪,经络⽓⾎瘀滞所致,⽓⾎不通,不通则痛。
采⽤蟒针深刺,透刺以通其经脉,调其⽓⾎,达到通则不痛之⽬的。
2.消除肌体疲软 都市上班族因长期伏案⼯作,再加上现代交通⾼度发达,运动量⼤减,导致肌⾁萎缩,机体乏⼒。
瑶族长寿泡脚药方覃迅云瑶族长寿泡脚药方原文作者:带影随风瑶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第一位瑶医主任医师瑶族泡脚注意事项:1、泡脚用的盆应尽量选用高木桶(水可没过膝盖为宜)2、泡脚整个过程应该在40分钟以上(在水凉时加入热水)ont SIZE='3'>3、在泡脚前先用盆内药水蒸汽熏脚4、泡脚时要用干浴巾盖住膝盖5、泡脚过程出汗注意及时补充水份6、特别注意:配药在锅中煮沸熬好后,倒入盆中之前,要先盛碗汤口服7、药煮到开锅后,再煮半个小时,把药渣过滤掉。
8、泡完脚后要马上避寒,保暖。
重要提示:孕妇药浴泡脚时,可以候凉再跑,不要兑生水进去瑶族泡脚针对老年人舒经络强筋骨:功效:舒筋强骨、补钙、腿脚利索瑶药:一身饱暖30克中药:木瓜、杜仲、鸡血藤、络石藤、骨碎补各50克药材功效:一身饱暖(中药兑换木瓜):对老人的手脚虚寒、怕冷,有风湿痛的或者有些呈现僵硬状,比如说有一种红斑狼疮类似的一种病,叫做雷诺氏症,用一身饱暖泡好后,手脚就不凉了,遇冷的时候手脚就不会僵硬了。
杜仲:强筋壮骨,腰腿疼痛的人用药酒来泡杜仲往往就会达到治腰腿痛的目的。
络石藤:通络效果非常好。
骨碎补:强壮筋骨。
做法:大锅水开后,再煮半小时就好。
药浴泡脚中年人抗疲劳,温经散瘀:瑶药:牛大力、红花到水帘、五指牛奶、九龙藤、鸟不站各30克中药:当归50克、木通50克、鸡血藤50克、川芎50克、刘寄奴50克、两面针50克瑶药泡脚促进小孩骨骼生长:ont > 瑶药:牛大力、铁凉伞、铜凉伞各30克中药:桑枝、杜仲、桑寄生、狗脊、鸡血藤、虎杖各30克瑶药泡脚预防冬季风寒流感:药材:灸麻黄、细辛、荆芥、防风、忍冬藤、板蓝根各30克,黄芩20克,大葱连根须50克,生姜50克切片。
温馨提示:如果是风寒感冒可以用生姜,大葱带须,加点红糖煮一碗水喝瑶药泡脚之手脚冰冷及冻疮:瑶药:九成风30克中药:鸡血藤30克、艾叶50克、花椒40克、防风50克、忍冬藤40克、干辣椒30克、桑寄生40克注意:此中药方药水很辣可根据个人情况是否饮用,如果脚受伤时要去掉花椒与干辣椒。
无处不在的瑶药——菜地里的胃病圣药
图文:金门霜
资料:灵空山人
瑶族依山而居,靠山吃山,对于瑶族而言,山里不仅是居住地,也在生活中互相依赖互相生存,比如靠山治疗一些顽疾。
这一次,我有幸认识一味治疗顽固胃病与小儿消化不良的圣药——小青菜。
小青菜不是青菜,是长在菜地里的杂草,由于结果类似青菜而得名,一般大家都会当做杂草除去,但是当有需要的时候,菜地里总能找到它的身影。
小青菜学名辣米菜,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胃胀、积食、腻食有非常好的效果,基本上是药到病除。
这味药也是资料提供者灵空山人制作的治疗胃病顽疾必不可少的配方,顺便打个广告,如果有胃病,即便是几年的胃病,也可以找灵空山人,他的药方很有效。
在治疗小儿积食方面,这味药只需要配合蜂蜜一起使用即可。
摘适量的新鲜嫩芽(根据孩童大小调整用量,图为一岁半幼儿使用),放在杯子里捣碎后加入适量温开水,一点点蜂蜜,给小孩喝下即可。
下为辣米菜百度百科:
辣米菜,生长在南方,是田园间的小草。
冬季满地丛生,有2、3寸长,它的梗柔软,叶子很小。
3月间开黄色小花。
结一二分长的细角,角内有细小的籽。
可以连根一起拔着吃,味很辛辣,称为辣米菜。
可入药。
[功效主治]能去冷气,驱除腹内久寒,助消化,增加食欲,利胸膈,化痰,去心腹疼痛。
其方法是,将辣米菜切细,用新鲜蜜浆拌入洗净后的辣米菜中,调均;或者先洗净后就吃,口感舒适且能消化食物。
但多吃生热,引发机体顽固性疾病。
在这里也做个瑶医治疗肝病、肝硬化、肝癌的广告,隔壁村一位叫李云国的伯伯在这方面有特效药,有需要的可以电话联系,非诚勿
扰,老人家不懂用微信,只能打电话哦。
瑶医药是广西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在漫长的劳作、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治病用药的宝贵经验,更是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为传承并弘扬瑶族医药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并振兴瑶族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产品研发、推广应用,做大做强做优民族产业;加强药食同源中药资源的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由中国疼痛康复产业创新联盟、国家体育总局《健康之友》杂志社联合主办,广西瑶族医药研究院协办的“瑶医药·药食同源产业创新研讨会”于2021年11月26日下午在北京灿烂阳光慈善基金会隆重举行。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开发瑶医药,致富瑶山人,造——记瑶医药·药食同源产业创新研讨会⊙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见证古老瑶医瑶药绽放神奇魅力福全社会”。
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原全国人大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委、政法委书记彭祖意;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专家卢祥之;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健康之友》杂志出品人侯昊;广西瑶族医药研究院院长董明姣;广西大学博导、糖业及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凯;广西瑶族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功能食品研究所所长杨知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成员吉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教授殷海波;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生态康养促进分会会长梁红秋;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博士、农业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董志忠;CCTV《健康之路周刊》主编、资深记者、专家孙纾妤;《健康之友》杂志社总编辑程石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机关刊物《前进论坛》总编辑刘京徽;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电商事业部总经理赵跃;点亮中国文旅康高级合伙人、副总裁王滢;北京太洋树康中药饮片厂董事长兼总经理崔国静;北京灿烂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刘艳霞。
活动中,原全国人大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委、政法委书记彭祖意表示,瑶族医药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拥有客观的实用价值,也包含了极有意义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