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76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导学案《曹刿论战》导学案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本文是《左传》中的名篇,主要的记叙方式是“记言”,这是《左传》记叙某些历时不长,规模不大的战争时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过人物的谈论,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本文就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作。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有关战争的言论,阐明弱国在对抗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以逸待劳,把握时机、后发制人等,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二)学法引导

查找有关长勺之战的材料,了解背景,以助于理解文章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注意积累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另外对本文在写作上记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特色要着重体会。

(三)审美鉴赏

周密严紧的构思美本文的篇幅极其短小,却将复杂的长勺之战这一事件,

介绍得井然有序,清楚明白,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对文章结构的精心安排。课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 战前鲁国的准备——战斗过程——战后总结) 为线索,各部分间又注意了巧妙的过渡和照应,使文章结构十分严紧、周密。如第一、二两部分用“请战”和“从战”过渡和衔接,第三部分用“既克,公问其故”承上启下,显得十分自然。前后照应的地方,如第一部分“何以战”和“可以一战”相照应; 第二部分中两

个“未可”和下文两个“可矣”照应; 第三部分中“辙乱”“旗靡”与上部分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相照应等,上系下连,严紧周密。

( 四) 重点难点突破

1、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 析] 本题一题三问,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 参考答案]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1) 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 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 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

“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 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 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1) 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 因素。(2) 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3) 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 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2、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对比手法的掌握情况,同时能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 参考答案] :讨论并归纳:运用对比手法是,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多次对比( 见上一题答案) 。借助对比手法,可以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3、本文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 析] 此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剪裁详略得当的特点。重点理解文章选材、剪裁都要符合表达中心需要的道理。

[ 参考答案]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

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论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

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又何间( ) 焉小惠未徧( ) 牺牲

玉帛( ) 辙( ) 乱旗靡( ) 肉食者鄙( )

2、填空

(1) 《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3、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何以战B. 必以情C. 必以分人D. 可以一战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 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2) 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3) 牺牲玉帛古义:今义:

(4) 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 小信未孚。。

(2)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其中的“我”是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 曹刿请见(4) 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1) “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