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导学案精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古诗三首》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生字词,掌握生字的写法。
2.学习《从军行》,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学习准备】
读课文,准备字典、纸和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
初读三首古诗,自主识记字词,读准字音➜学习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从军行》诗句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抓住关键词背诵➜默写。
【作业设计】
初读三首古诗,自主识记5个生字,读准字音“裳”,会写“仞”、“摩”等 6 个字。
课上完成以下两项作业:
1.理解《从军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习准备】
读课文,准备纸和笔。
【学习方式和环节】
借助注释、补充资料和插图等学习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指导背
诵并默写➜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抓住关键词背诵这首古诗。
【作业设计】
借助注释、补充资料和插图等学习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
课上完成以下两项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背诵这两首古诗,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导学案导学案:《古诗三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九课,题为《古诗三首》。
本课包含了三首古诗,分别是《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韵律诗和绝句,对古诗的韵律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三首古诗,学会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方式。
(3)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古诗、思考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闻雷》、《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画》三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并欣赏古诗的表达方式。
2.难点:理解《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美好感受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节课,就是围绕着古诗这个话题展开的。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我一起学习。
(二)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课文《闻雷》。
(三)课文理解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闻雷》这首诗由谁写的?b.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c.课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雷声的威力?d.这首诗有哪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回答)2.请同学们跟读这首诗,并体会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四)导入课文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课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古诗词三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词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屮情景的方法,理解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4、通过学习,休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激发自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休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课时:2—3课时一、预习导航:课文导读:1、知人论世:阅读诗歌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休会岀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这些因素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
如陶渊明的脱俗与111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
2、诵读感悟:“三分诗,七分读。
”可见,要使自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
一是熟读成诵。
多读,琅琅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在读屮整体感知, 在读屮有所感悟,在读屮培养语感,在读屮受到情感的熏陶。
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二是联系扩充。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三是想象入境。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口己融入诗词的意境Z中。
3、品评赏析:占典诗歌语言凝炼、语意含蓄。
在占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4、我能多读几遍课文,结合拼音把诗词读正确,读流利,能完成以下练习。
⑴在正确的读音下冊i横线快乐(1。
yue)清平乐(1© yuQ)剥落(bO bao)剥莲蓬(bO bao)亡羊补牢(wdng wu) 亡赖(wang wu)草踵(pu pu)铺开(pu pu)⑵我能正确书写本课字词,而且写得美观漂亮。
语文“素养-活动------学习任务群主题设计”课时导学案教学流程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你积累过哪些有关爱国的诗句呢?(引入新课)出示《预习单》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根据预习单,分享表达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考察学生记忆和提取。
解决基础字词、读音等基础知识活动一:解诗题,和诗人交朋友活动二:读古诗大比拼学生根据提示,师生互动解决诗题,初步感知诗题的内容,了解诗人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节奏解诗题,知诗人读准诗句,感受诗歌韵律初步感知教学流程出示共学单,明确课堂重点。
活动三:诗意诗情我知晓在疏通诗意、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结合背景资料想一想:诗人写这首诗究竟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呢?结合注释,借助插图,同桌配合完成诗意的翻译结合诗意,结合背景资料,梳理思想感情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活动四:结交新朋友《春望》1.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及查阅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内说一说。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描述想到的景象。
2.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背诵积累古诗。
出示延学单学生梳理古诗学习方法,自主完成《春望》延伸学生课下完成任务古诗学习方法的迁移拓展,感受诗人爱国情怀。
积累延伸。
1.《古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昼、耘、供、稚、磬、陂、漪”7个生字,会写“昼、耘、桑、晓”4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停顿,读出古诗的音律和节奏。
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通过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边读边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练习】一、课文朗读(对应目标2)1.读准字音。
学习提示:一边读一边标注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直到会读为止。
借助工具书、拼音或注释读准古诗字音,把古诗读两遍,能读正确、流利。
2.读准节奏。
学习提示:借助于停顿符号,将古诗词读出节奏。
(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 ] 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 ]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主要内容(对应目标3)学习提示:阅读这三首古诗,可以通过注释、作批注、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等,大体了解这三首古诗的内容。
自主练习:(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课学到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村()(填季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弄冰》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的情景。
(3)《村晚》的作者是()代的()。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诗的后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四、理解体会(对应目标3)学习提示:借助注释或插图、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第一单元知识归类一、会写词语昼夜 耕耘 报晓 蝴蝶 蚂蚱 樱桃 锄头 承认 蜻蜓 随意 嗡嗡 拔河 铲平 割舍 拴住 水瓢 闲逛 圆滚滚 明晃晃 沧海桑田 二、辨字组词⎩⎨⎧昼(白昼)旮(旮旯) ⎩⎨⎧耘(耕耘)耕(耕种) ⎩⎨⎧桑(桑树)叠(折叠) ⎩⎨⎧晓(报晓)浇(浇花) ⎩⎨⎧蝴(蝴蝶)糊(糊涂) ⎩⎨⎧蚂(蚂蚱)妈(妈妈) ⎩⎨⎧蚱(蚂蚱)炸(爆炸) ⎩⎨⎧嗡(嗡嗡)翁(老翁) ⎩⎨⎧樱(樱花)婴(婴儿) ⎩⎨⎧拔(拔草)拨(拨打) ⎩⎨⎧铲(铲子)产(产生) ⎩⎨⎧割(收割)瞎(瞎说) ⎩⎨⎧锄(锄头)助(帮助) ⎩⎨⎧拴(拴住)栓(门栓)⎩⎨⎧瓢(水瓢)飘(飘散)⎩⎨⎧逛(逛街)狂(疯狂)三、多音字供⎩⎨⎧ɡònɡ(供品)ɡōnɡ(提供) 晃⎩⎨⎧huǎnɡ(晃眼)huànɡ(摇晃) 燕⎩⎨⎧yān(燕京)yàn(燕子) 兴⎩⎨⎧xìnɡ(兴致)xīnɡ(兴奋) 骨⎩⎨⎧ɡǔ(骨气)ɡū(花骨朵) 分⎩⎨⎧fèn(分外)fēn(分别)折⎩⎨⎧zh é(折断)shé(折本)zhē(折腾) 抹⎩⎨⎧mā(抹净)mǒ(抹黑)mò(抹墙)四、近义词闪烁—闪耀 存心—故意 阴凉—阴冷 承认—认可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澄澈—清澈 稀罕—稀奇 郑重—慎重骨气—气节欺凌—欺辱烟波浩渺—一望无际(水天一色)不可胜数—不计其数顶天立地—高耸入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乐此不疲—其乐无穷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离乡背井—流离失所无边无垠—无边无际良辰美景—吉日良辰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五、反义词新鲜—腐烂漂亮—丑陋承认—否认黑暗—光明漂泊—定居偶尔—经常稀罕—平常郑重—随便澄澈—混浊马马虎虎—一丝不苟不可胜数—屈指可数恍然大悟—百思不解乐此不疲—浅尝辄止离乡背井—安居乐业良辰美景—月黑风高六、成语1.成语盘点光芒四射不可胜数顶天立地恍然大悟烟波浩渺乐此不疲相映成趣离乡背井茂林修竹良辰美景2.成语接龙光芒四射→射人先射马→马到成功→功败垂成→成千上万→万众一心→心口不一→一扫而光顶天立地→地久天长→长年累月→月光如水→水涨船高→高枕无忧→忧国忧民→民安国泰→泰山压顶3.成语拓展形容数量多的成语不可胜数不计其数恒河沙数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七、诗文佳句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仞、岳”两个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岳”这个字。
2.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大意。
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4.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5.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课堂导学:1.预习三部曲:(1)认真听古诗范读,熟悉古诗。
(2)了解陆游的生平,根据陆游生平自制陆游生平时间轴。
(3)反复诵读,借助课下注释能自己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预习自测:(1)你能画出陆游生平时间轴吗?陆游2岁时金兵占领北宋首都汴梁,北宋灭亡,陆游随着父亲一路逃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28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但是却被奸臣秦桧所害,仕途不畅。
46岁时入蜀西南,投身军旅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64岁时被罢免回山阴老家。
68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85岁时写下了绝笔诗《示儿》,至死心中仍不忘国家统一......(2)借助古诗的课下注释,能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合作探究说一说你知道有哪些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训练检测一、诗中的“河”指____________,“岳”指___________。
“三万里”言河之_______,“五千仞”言岳之_______。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遗民泪尽________,南望_______又一年。
(1)补充句子。
(2)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A.感到遗憾的人民。
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3)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延伸1.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搜集陆游的诗,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
我能我能无限可能,我行我行雷厉风行。
课堂展示一分钟,必定改变你一生。
评价: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相关资料补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学习过程
(一)查资料,了解作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并写下来。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写出各诗句的意思: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测评
1、默写《牧童》
2、请写出以下诗句的意思: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1.古诗三首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奚琨婷(第 1 学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 5 个生字;正确书写四个字“昼、耘、桑、晓”。
2能正确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理解古诗的粗心,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领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要点理解古诗的粗心,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学习难点理解古诗粗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式古诗学习四步法:释题意、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学习流程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1、读诗题,理解题意:四时田园杂兴(xìng)(“兴”在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样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时。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2、认识诗人:范成大( 1126 年 6 月 26 日— 1193 年 10 月 1 日),字致能,一字幼元,从前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3、能把诗读正确·流畅,读出节奏!-------------------------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四时田园杂兴( xìnɡ)(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昼出 / 耘田 / 夜绩麻,乡村 / 子女 / 各当家。
童孙 / 未解 / 供( gònɡ)耕织,也傍 / 桑阴 / 学种瓜。
4、. 理解词义。
昼:耘田:绩麻:各当家:未解:供:傍:桑阴:( 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说明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 5.熟读古诗,借助说明用自己的话谈谈诗句的意思。
1.古诗三首导学案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奚琨婷(第1学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
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谈话导入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
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1、读诗题,理解题意:四时田园杂兴(xìng)(“兴”在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2、了解诗人: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3、能把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金戈铁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四时田园杂兴(xìnɡ)(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gònɡ)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理解词义。
昼:耘田:绩麻:各当家:未解:供:傍:桑阴:(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5.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参考答案: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6·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的意境。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勇闯知识岛:(自主探究)探究点一:从第一·二句你读出了什么?从第三·四句你又读懂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绘农家夏日繁忙的劳动生活,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对天真纯朴、热爱劳动的农村金戈铁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儿童的赞美之情。
)探究点二: 自读,边读边想:从小孩学种瓜,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写一些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参考答案:天真、可爱、爱劳动……)三·读写能力大提升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耘田夜绩麻,村庄()()。
童孙()供(),傍()学种瓜。
默写时,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注意写上标点符号.四.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五·课堂检测1.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金戈铁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2.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第2学时)稚子弄冰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学习方式古诗学习四步法:释题意、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学习流程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1·“稚zhì子”在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
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2、了解诗人及古诗写作背景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
金戈铁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有《诚斋集》行世。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3·我能把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稚(zhì)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zhēng)。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4、理解词义。
钲:一种古代乐器磬:一种打击乐器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5·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参考答案:诗意: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6·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的意境。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金戈铁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二·勇闯知识岛:(自主探究)探究点一: 前两句中对稚子主要进行什么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并试着写下来。
探究点二:诗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稚子弄冰的情形?(探究二参考答案:色泽上,“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上,“金盘”脱出的冰犹如“银铮”;声音上,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又有“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有形有色有声,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无限乐趣。
)探究点三:《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可见他非常的调皮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稚子的喜爱之情。
)三·读写能力大提升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金盆(),彩丝()()。
敲成()(),忽作()()。
四·课堂检测金戈铁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1.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2.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第3学时)村晚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重点)3.体会作者诗中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难点)学习方式古诗学习四步法:释题意、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学习流程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1、释题意:“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
金戈铁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2、知诗人:雷震,宋朝,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3·我能把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归去/横(héng)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我会读并理解词义。
陂:寒漪:腔:信口:(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5.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参考答案: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6·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好这首诗。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勇闯知识岛:(自主探究)金戈铁骑-------------------------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探究点一:“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结合图文)(参考答案: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景;浸:青山、落日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探究点二: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写一写。
探究点三: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改为“骑”可以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不好。
因为“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
“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三·课文主旨(悟诗情):《村晚》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夏日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表达了作者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读写能力大提升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