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APP移动开发论文

手机APP移动开发论文

手机APP移动开发论文
手机APP移动开发论文

手机APP移动开发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个人心情日记本的设计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网络

2016 年 1 月 14 日

个人心情日记本

【摘要】据准确数据调查,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其中,互联网使用人数在2014年8

月已超过二十亿。这就意味着,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着互联网,其中,手机人数又是二分之一。打个比方,十个人里面就有三个人会使用互联网,而在这三个人里面又有一个人会选择用手机上网。

这样庞大的一个数据,已经足够说明互联网正在占领着全球化的趋势。根据这项调查,又有有关人员深入研究,在一百个人里面仅只有三个人会保持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什么要有写日记的习惯呢?写日记不仅能帮助你记录每日所发生的事情,是你倾诉的好对象。因此,本人为了扩大写日记的人数,打算研究一项专门用于写日记的软件。该安卓项目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正在逐渐发展的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学城领域日渐增多的广大学生的需求。随着上大学时间增长,越来越发现找到一个有共同爱好,共同话题的朋友是多么的难得。从而造成了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向谁吐槽心里话。或许有着小部分群体,依旧保持着手写日记的习惯,但随着手机越来越便捷化的发展,人们逐渐离不开了手机,这也就衍生了我想要研发一款手机日记本APP的浓厚兴趣。

本系统使用的是eclipse程序来编写Android代码,利用编程与SQLite数据库结构的有效结合,上下结合db与utils的关系,用的配置也是简单的BaseAdapter作为基础数据适

配器,简单而又高效的进行开发。背景色调是选择最简单的小清新为主,不让客户产生厌烦的心理。为了更好的保护客户的隐私要求,进入日记本之后还可以选择设置密码,显得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并不需要上网,因此也不会造成客户流量的浪费。虽然本项目只是一款基础的日记本,但是会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中将功能与维护性进一步的修正、改造与完善,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关键词】 Android SQLite eclipse BaseAdapter 密码手机日记

引言 (4)

第一章项目概述 (5)

1.1 项目设计背景 (5)

1.2 本人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6)

第二章项目设计 (7)

2.1 项目总体架构 (7)

2.2 数据库设计 (7)

第三章各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9)

3.1 项目初界面 (9)

3.2 主界面 (10)

3.2.1 写日记 (11)

3.2.2 查看日记 (13)

3.2.3 日记搜索 (15)

3.2.4 日记加密 (17)

3.3 更多功能 (19)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机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准确数据调查,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其中,互联网使用人数在2014年8月已超过二十亿。这就意味着,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着互联网,其中,手机人数又是二分之一。打个比方,十个人里面就有三个人会使用互联网,而在这三个人里面又有一个人会选择用手机上网。这样庞大的一个数据,已经足够说明互联网正在占领着全球化的趋势。根据这项调查,又有有关人员深入研究,在一百个人里面仅只有三个人会保持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相对于书本知识,人们更加与侧重与手机搜索,或是以打字来代替生活中的一些手写。其中,书信的减少就是最明显的一项变化。电话与短信以及现在更加流行的腾讯产品都成为了手机用户日常中重要的交流工具。随之也有着越来越多的生活中常用的东西被

制作成APP软件,便于手机用户更加便捷的使用,其中个人日记本就是一项较为流行的

成果。

Android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移动设备综合平台,它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和一些

关键的平台应用。Android是由Linux+Java 构成的开源软件,允许所有厂商和个人在其

基础上进行开发。Android 平台的开放性等特点既能促进技术(包括平台自身)的创新,又

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还可以使运营商能非常方便地制定自己的特色化的产品。因此,它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 第三代数字通信(3G)技术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它为移动终端用户带来了更

快的数据传输速率。随着3G网络的使用,移动终端不再仅是通讯网络的终端,还将成为互

联网的终端。因此,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和需要的服务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 4 页共 24 页 4

吧,自主选择是否要对日记进行加密。

本日记本在设计方面,使用Android的Activity的布局及组件设计;使用Android的Intent组件完成各个Activity的数据传递及页面跳转; Java对象在互联网传输中的数据

对象序列化。目的在于掌握Java手机应用开发技术和移动软件平台开发技术。像是在数

据库DiaryDao中,分别放置了delete、search、insert、query来进行删除、查询、插入、获取功能。而在锁设置方面,有check、clear、getlock和savelock来检查、清除、获取

密码、保存密码。在以Java语言为基础,结合Android移动开发平台,并利用Android

提供的SDK,完成在Android平台上运行的“日记”查询软件,形成一款具有一定功能的手

机应用软件。

个人日记本的使用,使用户减缓了心中的压力与不快,能够更好的与他人相处,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用它,于你,于他,于大家,人人和谐。

1.2 本人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在此次毕业作品设计中,本人主要需要做的是依据现有的Android编程技术设计一款适

合安卓智能手机使用的日记本软件。使其数据能够即使记录,并在用户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查看。将一个现实中的日记本完整的还原到手机端上。

在设计项目时,本人是在Java环境下,采用Eclipse开发环境,利用Android SDK插件

模拟手机平台,使用各种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软件中,完成所定制的各项功能。

该项目有专门设计的数据库,及时记录与保存用户每次所写的日记。以上就是本人本次

的工作任务。

第 6 页共 24 页 6

第二章项目设计

2.1 项目总体架构

该项目主要分为写日记、查看日记、搜索日记、设置密码、替换背景、用户帮助6个子模块。

的地方,所以为了方便浏览,仅简单的截取了两张数据表以供参考,这两张数据表分别是日记表(diary),密码表(lock)具体表结果如下:

日记表:diary

2.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选用SQLite数据库,数据库中有多张数据表,介于多数表格内容有相似重合

第 7 页共 24 页

密码表:lock

第 8 页共 24 页 8

第三章各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3.1 项目初界面

使用过只能手机App的用户都知道,每次登陆一个App都会有个最初的登录界面,所以在设计时,我也先进行设计了一个初级界面,如下图所示:

因为只是一个简单的界面,只有一个按钮,所以代码也来的相对的简单,关键代码如下: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requestWindowFeature(Window.FEATURE_NO_TITLE); setContentView(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yout.open); open = (Button)this.findViewById(R.id.open); open.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p=getSharedPreferences("pass", Context.MODE_PRIVATE); String

passWay=sp.getString("passway", null);

Intent i=new Intent(OpenActivity.this,MainActivity.class); startActivityForResult(i, 0); ... ...

第 9 页共 24 页

private void exitDialog() { AlertDialog.Builder builder = new AlertDialog.Builder(this); builder.setIcon(R.drawable.quit); builder.setTitle(getString(R.string.quit));

builder.setMessage(getString(R.string.is_quit));

builder.setPositiveButton(getString(R.string.ok),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 int which) { dialog.dismiss();

finish(); } }); builder.setNegativeButton(getString(R.string.cancel),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

int which) { dialog.dismiss(); } }); builder.setCancelable(false); builder.create().show(); ... ...

3.2.1 写日记

点击“写日记”按钮,你会看到如下界面,分为日期部分,心情部分,标题部分,正文部分。其中心情部分区内共有六种心情,分别为开心、无奈、伤心、哭泣、生气、害羞。用户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表情。

图3-3 写日记

第 11 页

共 24 页 11

如果你在任何东西都没填写的状态下按下返回键,那么会有提示框告诉你:“sorry,save fail!” 只有在填写了内容的情况下退出才会正常保存日记。

图3-4 保存失败

在代码方面其实并没有做特别多的功能,除了基本的文本,日期,时间等等外,就是在离开的时候进行了判断,判断是否有值在文本编辑框内放入,若是有,则退出时自动保存;若是没有,那么显示保存失败。

private void init() {

this.requestWindowFeature(Window.FEATURE_NO_TITLE);

setContentView(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yout.add_diary);

preferences = getSharedPreferences("image", MODE_PRIVATE);

date = cal.getTime();

simpleDateFormat = new SimpleDateFormat("yyyy-MM-dd");

timeTextView = (TextView) this.findViewById(R.id.time);

timeTextView.setText(simpleDateFormat.format(date));

weekendTextView = (TextView) this.findViewById(R.id.weekend); weekendTextView.setText(DateToWeek(date));

feelingSpinner = (Spinner) this.findViewById(R.id.feeling);

context = (EditText)this.findViewById(R.id.edit_diary_context);

diaryTitle = (EditText)this.findViewById(R.id.edit_title);

back = (ImageView)this.findViewById(R.id.back_add_diary);

back.setOnClickListener(new BackListener());

ArrayAdapter adapter=ArrayAdapter.createFromResource(this,

R.array.feeling, 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yout.simple_spinner_item);

adapter.setDropDownViewResource(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yout.simple_dropdown_item_1line); feelingSpinner.setAdapter(adapter);

feelingSpinner.setPrompt(getString(R.string.feeling));

setBackground();

... ...

第 12 页共 24 页 12

数据库方面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iary { private String date; private String weekend; private String feeling; private String context; private String diaryTitle; private int id; public String getDate() { return date; } public void setDate(String date) { this.date = date; } public String getWeekend() { return weekend; } ...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Diary [date=" + date + ", weekend=" + weekend + ", feeling=" + feeling + ", context=" + context + ", diaryTitle=" + diaryTitle + ", id=" + id + "]"; }

... ...

3.2.2 查看日记

当你点击“查看日记”按钮,并且此时里面并没有日记时,会出现如下提示框,当点击“确定”键,用户会直接跳转到写日记的界面。

图3-5 提示写日记

第 13 页

共 24 页 13

以下为查看日记界面的基本代码,当用户进入查看日记按钮后,程序会自行进行文本刷新,将所有文本按写的先后顺序排序出来。

private void init() {

setContentView(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yout.set_info_diary);

diaryDao = new DiaryDao(this);

diaries = new ArrayList();

back = (ImageView) this.findViewById(R.id.see_back_diary);

context = (ListView) this.findViewById(R.id.diary_list);

refresh();

myDialog();

back.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finish();

myReceiver = new BroadcastReceiv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t intent) {

refresh();

IntentFilter iFilter = new IntentFilter();

iFilter.addAction("com.android.receivemsg");

iFilter.setPriority(Integer.MAX_VALUE);

// 注册广播接收器

registerReceiver(myReceiver, iFilter);

... ...

//用户所有的日记

private void myDialog() {

if (diaries.isEmpty() || diaries.size() < 0) {

AlertDialog.Builder builder = new AlertDialog.Builder(this);

builder.setTitle(getString(R.string.prompt));//提示

builder.setIcon(R.drawable.warning);

builder.setMessage(getString(R.string.is_add_diary));

builder.setPositiveButton(getString(R.string.ok),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 int which)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Class(SeeActivity.this,

AddActivity.class);

startActivity(intent);

finish();

unregisterReceiver(myReceiver);

builder.setNegativeButton(getString(R.string.cancel),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 int which) { finish();

unregisterReceiver(myReceiver);

第 14 页共 24 页 14

AlertDialog.Builder builder = new AlertDialog.Builder(SearchActivity.this);

builder.setTitle(getString(R.string.op));

builder.setIcon(R.drawable.operate);

builder.setItems(new String[]{getString(R.string.share),getString(R.string.transmit), getString(R.string.delete),getString(R.string.backups),getString(R.string.empty)},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final DialogInterface dialog, int which)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f (which == 0) {

Intent intent=new Intent(Intent.ACTION_SEND);

intent.putExtra(Intent.EXTRA_SUBJECT, getString(R.string.share));

intent.putExtra(Intent.EXTRA_TITLE, diaries.get(position).getDiaryTitle());

intent.putExtra(Intent.EXTRA_TEXT, diaries.get(position).getContext());

intent.setType("text/plain");

intent.setFlags(Intent.FLAG_ACTIVITY_NEW_TASK);

SearchActivity.this.startActivity(Intent.createChooser(intent, getTitle())); dialog.dismiss(); ... ...

AlertDialog.Builder builder = new AlertDialog.Builder(SearchActivity.this);

builder.setMessage(getString(R.string.delete_sure));

builder.setTitle(getString(R.string.delete));

builder.setIcon(getResources().getDrawable(R.drawable.delete));

builder.setPositiveButton(getString(R.string.ok),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Interface, int which)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diaryDao.delete(diaries.get(position).getId());

System.out.println("id ->"+diaries.get(position).getId());

refresh();

Toast.makeText(SearchActivity.this, getString(R.string.delete_over), Toast.LENGTH_SHORT).show();

dialogInterface.cancel();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Action("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delete");

SearchActivity.this.sendBroadcast(intent);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Interface, int which) {

String fileName = Time.getTime();

Stringinfo=diaries.get(position).getDiaryTitle()+

"\n"+diaries.get(position).getDate()+""+diaries.get(position).getWeekend()+" "+diaries.get(position).getFeeling()+"\n"+diaries.get(position).getContext(); if (FileWorking.wirteData(

fileName, info)) {

Toast.makeText(SearchActivity.this,

getString(R.string.save_success_sd),0).show();

} else {

Toast.makeText(SearchActivity.this,

getString(R.string.save_failed_sd),0).show();

... ... }

3.2.4 日记加密

在用户点击“日记加密”按钮后,会进入如下界面。可以选择是要‘数字密码’还是‘无密码’。图3-15 日记搜索主代码

图3-7 日记加密

在点击“数字密码”界面后,会出现如下界面。会提示用户设置密码,并确认密码。

图3-8 设置密码

日记本整体设置采用了多个方法的监听器,因此,在设置密码这方面,同意也用到了监听器模块,专门针对是否有密码进行了监听。主要代码如下图显示:

class DigitalPassListener implements 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LayoutInflater factory=LayoutInflater.from(SetPasswordActivity.this); final View textEntry=factory.inflate(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yout.digital_password, null); AlertDialog.Builder builder=new AlertDialog.Builder(SetPasswordActivity.this)

.setTitle(getString(R.string.set_password)).setView(textEntry)

.setPositiveButton(getString(R.string.set), new

DialogInterface.OnClickListener() {

public void onClick(DialogInterface dialog, int which) {

setpass=(EditText)textEntry.findViewById(R.id.set_password);

confirmpass=(EditText)textEntry.findViewById(R.id.confirm_password); if

(!confirmpass.getText().toString().trim().equals("")&&

confirmpass.getText().toString().trim().equals(setpass.getText().toString().trim())) { preferences=getSharedPreferences("pass", Context.MODE_PRIVATE); Editor

editor=preferences.edit();

editor.putString("passway", "digitalpass");

editor.putBoolean("isSet", !isSet);

editor.putString("password", setpass.getText().toString().trim()); 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mit(); dialog.dismiss();

Toast.makeText(SetPasswordActivity.this, R.string.pass_set_success,

Toast.LENGTH_LONG).show();

}else {

Toast.makeText(SetPasswordActivity.this, R.string.pass_differ,

Toast.LENGTH_LONG).show();

... ...

//密码监听器

class TheGraphicPasslistener implements 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Intent intent =new Intent();

intent.setClass(SetPasswordActivity.this,null);

startActivity(intent);

//无密码监听器

class NoPassListener implements 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preferences=getSharedPreferences("pass", Context.MODE_PRIVATE);

Editor editor=preferences.edit();

editor.putString("passway", null);

https://www.doczj.com/doc/bc3068385.html,mit();

onBackPressed();

Toast.makeText(SetPasswordActivity.this, R.string.pass_cancel,

Toast.LENGTH_LONG).show();

... ...

3.3 更多功能

在主界面的最左下角有个粉红色的图标,其实这也是一个按钮,当点击进去后,会跳出一个圆形蓝色图标,这里面有“帮助”功能,能提供基础信息给用户,以供用户在使用时能更明了。

图3-9 更多功能

点击蓝色图标,会直接跳转到帮助界面,如下所示:

图3-21 确认代码1

图3-18 密码监听器主要代码1

图3-19 密码监听器主要代码2

图3-10 用户帮助到这里为止,所有的功能已经介绍完毕。

虽然本次毕业设计能够妥善完成离不开自己的辛劳,但在背后不断激励我的指导老师庄建友还有为我梳理知识点的吴龙老师都是功不可没的。自毕业设计开始制作以来,庄老师高度负责,对我们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以其丰富、渊博的知识,不断的深入与提高了我们在设计方面的研究方向,让我们对知识的掌握能更为容易。在此,我衷心的感谢老师们的细心指导。

制作毕业设计的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我也是非常的珍惜这次机会。因为这是我们每个即将毕业的大三学子转向走到社会的时光,也是从理论转为实践的一步,对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是难能可贵的。感谢学校给了我们此次机会,能不断的锻炼与提升我们每一个毕业生。

还要感谢跟我分到一组的同意是做移动开发项目的同学,是他们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提出了不少尤为重要的关键点,感谢你们,让我收益良多。

时间是虚无、飘渺的,但它又离我们那么的进,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但宝贵的校园生涯却会一直留在每个人的心里。我要在这感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学校给了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要感谢我们每一位任课老师,感谢你们这三年来的照顾。也感谢每一位相处过的同学,虽然在一起的时间有点短暂,可这也是我们人生只有一次的青春啊,感谢我的青春有你们的陪伴。最后,我还要感谢各位答辩老师,辛苦的检验我们的毕业成果,为我们的大学画上美满的句号。

限于本人的技术与理论水平,论文与作品中肯定会有少许的不正确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1] 李兴华.Java开发实战经典(名师讲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吴亚峰,索依娜.Android核心技术与实例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李钟尉,周小彤,陈丹丹.Java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杨丰盛.Android技术内幕(系统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5] 杨云君.Android 的设计与实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6] 佐冰冰.Android平台下Launcher启动器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7] 高巍.Android操作系统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8] 李刚.疯狂Android讲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9] 李刚彪.数据库加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0.

[10] 赵丽,杨森香.精编Photoshop CS3实例教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11] 马越.Android的架构与应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12] 余成锋,李代平,毛永华.Android3.0内存管理机制分析[M].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

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表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个人心情日记本的设计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网络

2016 年 1 月 14 日

个人心情日记本

【摘要】据准确数据调查,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其中,互联网使用人数在2014年8月已超过二十亿。这就意味着,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着互联网,其中,手机人数又是二分之一。打个比方,十个人里面就有三个人会使用互联网,而在这三个人里面又有一个人会选择用手机上网。

这样庞大的一个数据,已经足够说明互联网正在占领着全球化的趋势。根据这项调查,又有有关人员深入研究,在一百个人里面仅只有三个人会保持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什么要有写日记的习惯呢?写日记不仅能帮助你记录每日所发生的事情,是你倾诉的好对象。因此,本人为了扩大写日记的人数,打算研究一项专门用于写日记的软件。该安卓项目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正在逐渐发展的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大学城领域日渐增多的广大学生的需求。随着上大学时间增长,越来越发现找到一个有共同爱好,共同话题的朋友是多么的难得。从而造成了不少的学生不知道向谁吐槽心里话。或许有着小部分群体,依旧保持着手写日记的习惯,但随着手机越来越便捷化的发展,人们逐渐离不开了手机,这也就衍生了我想要研发一款手机日记本APP的浓厚兴趣。

本系统使用的是eclipse程序来编写Android代码,利用编程与SQLite数据库结构的有效结合,上下结合db与utils的关系,用的配置也是简单的BaseAdapter作为基础数据适

配器,简单而又高效的进行开发。背景色调是选择最简单的小清新为主,不让客户产生厌烦的心理。为了更好的保护客户的隐私要求,进入日记本之后还可以选择设置密码,显得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此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并不需要上网,因此也不会造成客户流量的浪费。虽然本项目只是一款基础的日记本,但是会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中将功能与维护性进一步的修正、改造与完善,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关键词】 Android SQLite eclipse BaseAdapter 密码手机日记

引言 (4)

第一章项目概述 (5)

1.1 项目设计背景 (5)

1.2 本人要完成的主要工作 (6)

第二章项目设计 (7)

2.1 项目总体架构 (7)

2.2 数据库设计 (7)

第三章各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9)

3.1 项目初界面 (9)

3.2 主界面 (10)

3.2.1 写日记 (11)

3.2.2 查看日记 (13)

3.2.3 日记搜索 (15)

3.2.4 日记加密 (17)

3.3 更多功能 (19)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机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准确数据调查,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其中,互联网使用人数在2014年8月已超过二十亿。这就意味着,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使用着互联网,其中,手机人数又是二分之一。打个比方,十个人里面就有三个人会使用互联网,而在这三个人里面又有一个人会选择用手机上网。这样庞大的一个数据,已经足够说明互联网正在占领着全球化的趋势。根据这项调查,又有有关人员深入研究,在一百个人里面仅只有三个人会保持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相对于书本知识,人们更加与侧重与手机搜索,或是以打字来代替生活中的一些手写。其中,书信的减少就是最明显的一项变化。电话与短信以及现在更加流行的腾讯产品都成为了手机用户日常中重要的交流工具。随之也有着越来越多的生活中常用的东西被制作成APP软件,便于手机用户更加便捷的使用,其中个人日记本就是一项较为流行的成果。

Android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移动设备综合平台,它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和一些关键的平台应用。Android是由Linux+Java 构成的开源软件,允许所有厂商和个人在其基础上进行开发。Android 平台的开放性等特点既能促进技术(包括平台自身)的创新,又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还可以使运营商能非常方便地制定自己的特色化的产品。因此,它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 第三代数字通信(3G)技术获得了广泛的接受,它为移动终端用户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随着3G网络的使用,移动终端不再仅是通讯网络的终端,还将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因此,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和需要的服务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 4 页共 24 页 4

移动通信论文,G技术

移动通信论文,G技术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移动通信设备论文 论文摘要: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 成电路和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在用的大多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还不太成功,但已有了第四代技术的设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比第三代具有更多的功能。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 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

移动通信课程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9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2) 三、设计内容 (3) 3.1 GSM网络分析 (3) 3.1.1 GSM网络基本原理 (3) 3.1.2 GSM网络分析 (3) 3.2 优化调整方案 (6) 四、TEMS测试 (7) 五、总结 (11) 六、主要参考文献 (12) 附录1: (13) 附录2: (14)

一、设计目的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1、天馈系统调整 2、基站调测 3、频率规划调整 4、参数调整 5、话务均衡 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1、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4G应能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各种业务应用、各种系统平台间的互联更便捷、安全,面向不同用户要求,更富有个性化。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 (四)智能性能更高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现代移动通信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代移动通信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智能天线—线阵 姓名:张记强 学号: 201271060137 专业班级: 2012级物联网工程 系所中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贾向东 起讫时间:2014年12月1日-12月20日设计地点:教9-C501实验室 2014年12月20日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的移动用户数量和日趋丰富的移动增值服务,使无线通信的业务量迅速增加,无线电波有限的带宽远远满足不了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频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严重,更影响了无线电波带宽的利用率。并且无线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产生多径衰落和损耗。这些因素严重地限制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因此为了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的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智能天线技术就应运而生。智能天线技术为解决频率资源不足、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和系统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1998年我国电信科学研究院向国际电联提交的TD-SCDMA RTT建议并于2000年确定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主流标准之一,第一次提出以智能天线为核心技术的CDMA通信实施方案。在TD-SCDMA中,智能天线作为关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性能。 由于智能天线本身的优越性,因此早在1990年就有智能天线在蜂窝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随着G3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目前,智能天线的商用化进程也加快。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实现的。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的背景;其次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并分析了智能天线中的自适应算法。而论文主要研究了平面阵列的性能,并通过MATLAB仿真实现了智能天线圆阵排列。 关键词:移动通信;智能天线;MATLAB;圆阵

我国移动通信论文

我国移动通信论文 引言 今年年底,我国境内的模拟移动电话网就要关闭了。也不过十年前,扛着“大哥大”招摇过市者的形象还历历在目,而今在街头巷尾,乃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难看到许多衣着入时的青年或行色匆匆的打工者,捂着手机轻声细语。一、二千元就可买到一个“掌中宝”,便携的手机使电话的概念发生革命性变化,首先和首要的是用户不再呼叫一个“地方”而呼叫一个“人”,它使用户把自己从拴在一个地理位置上的电话绳索中解放出来,可以在任何时间接通到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当我们欣赏移动电话还没有够时,又出现了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移动多媒体业务,媒体常用“迅猛的”“惊人的”等字眼来形容移动通信的发展。 考证过去 移动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如1921年开通的美国底特律警察移动通信系统和1926年开通的德国列车移动电话系统等,到了五十年代,使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移动电话就已经商用了。这种工作在150MHz或450MHz 的大区制无线电话系统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是,它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基础。美国贝尔实验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发明蜂窝小区和频率复用的概念后,以贝尔系统为主开展的“高级移动电话(AMPS)经过了将近十年的研制,于1979年成功地在芝加哥市和涅瓦市进行试验测试。日本和欧洲各国也开始研制和AMPS差不多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firstgeneration1G)是模拟系统,工作于450MHz或8/900MHz频率。当1980年首先引入蜂窝通信概念时,它们主要用于汽车,受限于体积重量与功耗。但当移动电话经不断改进后变得小了,轻了,价格也低了的时候,它们受到人们的注意,开始离开汽车,进入人们的公文箱、手提包,也有被“扛”着的。那时的移动通信技术落后,规模小,费用高,完全不是广大群众所能使用的,很多人认为移动通信在通信网中不可能有主要地位。但也就是这时期,各发达国家开始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的竞争。八十年代后期国际电联(ITU)希望能制订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Secondgeneration2G)的统一标准,便于实行全球漫游。各发达国家分别在欧、美、日各自地盘研发出三种时分多址(TDMA)标准的系统,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欧洲GSM

移动通信课程论文

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 摘要:随着移动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OFDM 的性能和不足等进行分析,阐述了OFDM 的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等。 关键字:4G 移动通信 OFDM The Key Technology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OFDM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mobile market,us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This paper analyses performance and shortage of the key technique of 4G ——OFDM.Also,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OFDM is elaborated. Key words:4G mobile communication OFDM 一、OFDM 产生的背景 第四代移动通信(4G )中系统的速度可以达到10~20Mb/s ,最高可以达到100Mb/s 。能够实现全球无缝漫游。未来的移动通信业务将从话音发展到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因此,对服务质量和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宽带在移动通信中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有效地利用宝贵的频率资源,以满足高速率,大容量的业务需求。 无线信道由于其信道特性不理想,发射的信号往往是经过多条路到达接收端,即产生多径效应。从而造成接受信号相互重叠,产生信号符号间相互干扰,致使接收端判断错误,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这种特征为信号传输的弥散性。特别是当信号的传输速率较高是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当信号的周期很短而信号传输速率又非常高时,在接收端信号符号重叠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从而信号的干扰就更加严重。从另一角度看,当信号符号的传输速率较高时,信号带宽较宽,当信号带宽接近和超过信道相干带宽是,信道的时间弥散性将对接受信号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多径效应造成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码间干扰,使得接收端正确解调困难。严重时,单靠增加发射功率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并不能降低误码率,而OFDM 技术是目前进行无线高速数据传输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克服多径效应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OFDM 的原理 OFDM 的英文全称为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文含义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OFDM 的工作原理简介,输入数据心愿的速率为R ,经过串并转换后,分成M 个并行的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的速率为R/M ,在每个子数据流中的若干个比特分成一组,每组的数目取决于对应子载波上的调制方式,如PSKQAM 等。M 个并行的子数据信源编码交织后进行IFFT 变换,将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IFFT 块的输出是N 个时域的样点,在将长为Lp 的CP(循环前缀)加到N 个样点前,形成循环扩展的OFDM 信元,因此,实际发送的OFDM 信元的长度为Lp+N ,经过并/串转换后发射。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时域信号,此信号经过串并转换后移去CP ,如果CP 长度大于信号的记忆长度时,ISI 仅仅影响CP ,而不影响有用数据,去掉CP 也就去掉了ISI 的影响。 二进制 OFDM . . . . 信号 . . . . 信号 分帧 分组 串/并变换 编码 映射 ID FT 串/并变换 D/A 变换 上 变 频 图1-1 OFDM 调制原理方框图

移动通信课程论文-浅谈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及其发展

移动通信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及其发展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1333101 姓名:张财旺 学号: 201330310112

浅谈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及其发展 【摘要】 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电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特别是蜂窝小区的迅速发展,使用户彻底摆脱终端设备的束缚、实现完整的个人移动性、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方式。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将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移动通信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和应用。本文论述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及发展,移动通信的诞生、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第2.5代数字移动通信、第三代宽带移动通信及第四代高速宽带移动通信所采用的技术、制式及特点。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发展 【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可以参照图(1)更直观的表现出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现在用的大多是第二代技术,第三代技术还不太成功,但已有了第四代技术的设想。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标准

移动通信原理论文模板

《移动通信原理》课程论文 (b) (c) (a) (d) 4注意,论文命名必须是:学号_姓名.doc! 多重级联奇偶校验码的统一研究 张幼承 (学号 学院 email: ) 摘要:级联编码,除了并联与串联之外,还有少见的混联方式。……其中混联奇偶校验码的性能始终介于相同条件下的并联与串联奇偶校验码性能之间。 关键词:奇偶校验码 级联编码 迭代译码 Turbo 码 1 引言 奇偶校验码(Single parity check codes, 简称SPC)是一类非常简单的分组码[1-2]。……而后者则显示出更好的性能。 关于级联编码,除了常见的并联与串联方式之外,……本文结构安排如下:……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2 统一的编码结构 2.1 并联与串联编码结构 多重级联SPC 码的编码数据格式和常见的并串联编码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a) 多重级联SPC 码编码数据格式 (b) 并联编码示意图 (c) 串联编码示意图 图1中方框表示SPC 编码器,椭圆框表示交织器,……后者更像乘积码的编码方式。 2.2 混联编码与统一的编码结构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n 重串联SPC 码的校验向量……这里以n = 3、4为例给出几

10 10 10 10 10 10 SNR dB 101010101010 SNR dB B E R 种混联编码方式。 假设图3中有n 个编码器,可用式(1)表示: n l m i i =∑=1 (1) 并有式(2)的约束条件: 11ì#??í?#??i l n m n (2) 其中,m 是分支数,i l 是一个分支上编码器个数,那么并联情况可描述为:n l m ==1,1;串联情况可描述为:,1,1,2,...,===i m n l i n …… 4 仿真结果及讨论 图5 多重并联SPC 码性能仿真结果 图6 4-SC-SPC 不同迭代次数性能仿真结果 表1 坐标估计平均值(,x y )和MSE 的比较 5 结论 这篇论文研究了基于SPC 码的多重并联、串联及混联码。……是后两者在性能和译码复杂度上的良好折中。 参 考 文 献 [1] Ping Li, S Chan and K L Yeung. Iterative decoding of multi-dimensional concatenated single parity check

我国移动通信研究论文

我国移动通信研究论文 引言 今年年底,我国境内的模拟移动电话网就要关闭了。也不过十年前,扛着“大哥大”招摇过市者的形象还历历在目,而今在街头巷尾,乃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难看到许多衣着入时的青年或行色匆匆的打工者,捂着手机轻声细语。一、二千元就可买到一个“掌中宝”,便携的手机使电话的概念发生革命性变化,首先和首要的是用户不再呼叫一个“地方”而呼叫一个“人”,它使用户把自己从拴在一个地理位置上的电话绳索中解放出来,可以在任何时间接通到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当我们欣赏移动电话还没有够时,又出现了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移动多媒体业务,媒体常用“迅猛的”“惊人的”等字眼来形容移动通信的发展。 考证过去 移动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如1921年开通的美国底特律警察移动通信系统和1926年开通的德国列车移动电话系统等,到了五十年代,使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移动电话就已经商用了。这种工作在150MHz或450MHz 的大区制无线电话系统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是,它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基础。美国贝尔实验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发明蜂窝小区和频率复用的概念后,以贝尔系统为主开展的“高级移动电话(AMPS)经过了将近十年的研制,于1979年成功地在芝加哥市和涅瓦市进行试验测试。日本和欧洲各国也开始研制和AMPS差不多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firstgeneration1G)是模拟系统,工作于450MHz或8/900MHz频率。当1980年首先引入蜂窝通信概念时,它们主要用于汽车,受限于体积重量与功耗。但当移动电话经不断改进后变得小了,轻了,价格也低了的时候,它们受到人们的注意,开始离开汽车,进入人们的公文箱、手提包,也有被“扛”着的。那时的移动通信技术落后,规模小,费用高,完全不是广大群众所能使用的,很多人认为移动通信在通信网中不可能有主要地位。但也就是这时期,各发达国家开始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的竞争。八十年代后期国际电联(ITU)希望能制订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Secondgeneration2G)的统一标准,便于实行全球漫游。各发达国家分别在欧、美、日各自地盘研发出三种时分多址(TDMA)标准的系统,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欧洲GSM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课程论文首页

认识移动通信技术 周海 中文摘要:移动通信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全球移动产业向3G的迁徙日趋明显,关于下一代移动技术的讨论开始日趋热烈。中国移动通信在这方面还有极大的提高空间。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将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越来越凸显出来。 关键词:现状、发展、改进、适应 随着社会日益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还记得当年的“大哥大”时代,当年的“诺基亚”时代,与现在的“苹果”时代,人类在进步,通信也要进步。目前世界电信业的技术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出现融合、调整、变革的新趋势。尤其是3G、NGN和宽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全球发展热点。 就此可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电信市场规模还将继续稳步扩大,人们对通信的依赖和需求程度也将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用户消费能力的提高,都将进一步刺激电信市场需求的增长。那么,各项通信技术在未来的五年里将会出现怎样的发展态势?《中国电信业》杂志发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真才基的署名文章,对“十一五”期间电信技术的发展走向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预测。 全球移动通信发展虽然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但它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截至2005年6月份全球移动用户已经达到19亿。目前,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一些趋势已经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趋势和特点: 1、移动通信在通信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移动话音业务超过固定,差距也逐步拉大,异质竞争也明显,主要体现在一下的两个方面:从用户数看,2002年底,全球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了固定用户数(中国则是2003年进入这个拐点)。截至2004年5月,近100个国家的移动用户数已经超过固定用户数,这一趋势仍在继续。移动超过固定,实质上反映了人类对移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在急剧上升。未来,移动通信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通信方式。从收入看,全球移动电话收入已经接近固定电话收入,有可能在2004年或者2005年超过固定电话收入。移动电话的资费与固定电话资费越来越靠近,同时移动通信的“个人化”,使得移动话音对固定话音的分流作用更加凸现。 2、GSM体系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近3年来全球GSM的主流地位愈加凸显出来,与CDMA相比,市场优势更加明显。截至2004年年底,全球GSM /WCDMA体系的占75.14%,而CDMA体系在全球移动市场的份额为13.91%,因此GSM/WCDMA用户是CDMA用户的5.4倍(2003年是5.3倍),显然CDMA与GSM的市场差距在逐步拉大。 3、WCDMA转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截至2005年7月,全球共有207个3G网络商用(EV-DO和1X分别计算),其中74个WCDMA网络,21个cdma2000 1X EV-DO网络,112个CDMA1X网络。截至2005年7月底,全球共有的74个WCDMA网络提供商用业务。(注: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国家推出的商用网络分别计算)。截至2005年6月底,全球WCDMA 用户数为2830万人,继2004年9月公布达到的1000万用户数相比,WCDMA阵营用户数在半年内突破2000万大关,其中大部分是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FOMA用户,超过1300万;日本另外一家提供WCDMA网络的运营商V odafone的用户超过了130万;和记黄埔公司的“3”业务全球用户突破800万。 4、移动网络设备市场出现复苏。与前几年移动通信市场整体依然处于低迷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照,2004年已可明显感觉到全球移动网络设备市场的复苏。全球移动网络设备市场出现复苏的直接原动力在于全球资本开支的提升。 5、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竞争加剧,行业受技术推动呈现波动状态。通信行业中的

移动通信技术论文题目

移动通信课程论文指南 每人一个题目,题目可以自选,也可以和毕业论文结合起来。 论文A4纸打印。 大标题:3号字,二级标题:4号字,正文:5号字,宋体,标题加粗,左右间距2厘米, 1.移动短消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2.基于Widget技术移动终端应用集成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4.基于GPRS的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 5.基于GPS/GPRS的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6.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移动终端设计 7.公交车辆运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先进的CDMA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及开放式信息处理技术) 8.移动支付技术研究 9.短消息业务服务系统的研制 10.GSM移动通信在煤矿井下应用的研究 11.基于嵌入式技术的GSM移动终端系统的软件开发 12.嵌入式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3.基于.NET技术的移动库存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14.基于J2ME的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5. 远程监控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6.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17.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探讨 18.3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网管理中的应用 19. 3G移动通信技术的分析 20. 3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21. 3G技术下手机购物模式分析 22. 基于ARM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监控系统的分析 23. 手机病毒分析及防范 24. 基于手机的电子商务 25. 图书管理系统手机终端的实现 26.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7.CDMA技术的3g系统和Wimax通信系统的比较 28.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之一: 29.LTE系统的关键技术 30.LTE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31.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 32.Wimax技术及其应用 33.CDMA2000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4.WCDMA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5.TD-SCDMA系统的发展及其应用 36.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37.RFID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38.RFID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5G 移动通讯对中国影响本科论文

交通大学 5G 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5G移动通讯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学生姓名:章鑫彤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 012669288 指导教师:李菲明 完成日期: 2021-06-01

摘要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每十年出现新一代革命性技术,持续加快信息产业的创新进程,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阔步前行,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至少十倍于4G 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 作为通用目的技术,5G 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本报告测算结果显示,2030 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 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 万亿元、2.9 万亿元和800 万个;在间接贡献方面,5G 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10.6 万亿元、3.6 万亿元和1150 万个。 5G 正处于技术标准形成和产业化培育的关键时期,全球各国在国家数字化战略中均把5G 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强化产业布局,塑造竞争新优势。我国要紧抓这一历史性新机遇,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快5G 产业化进程,超前部署网络基础设施,营造产业生态环境,深化各领域融合应用,全面开创5G 发展新局面,为全球5G 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目录 一、5G 将成为引领国家数字化转型的通用目的技术 (1) (一)5G 技术开辟移动通信发展新时代 (1) (二)5G 网络构筑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 (2) (三)5G 应用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3) 二、5G 经济社会影响的传导机制和测算框架 (6) (一)5G 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传导机制 (6) (二)5G 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测算框架 (9) 三、5G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前景展望 (11) (一)5G 对经济产出的贡献 (11) (二)5G 对经济增加值的贡献 (14) (三)5G 对就业增长的贡献 (17) 四、充分释放5G 发展潜能的相关举措建议 (20) (一)把握发展窗口,加快产业化进程 (20) (二)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全球发展红利 (21) (三)加强超前谋划,构筑网络基础设施 (21) (四)营造创新环境,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2)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GSM优化

第一章设计目的 1.1设计目的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1.2教学内容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章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1设计要求 2.1.1总体要求 (1)学生对移动通信网络熟悉。 (2)要求学生优化方案正确合理。 (3)方案能解决一些问题。 (4)设计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逻辑性等。 2.1.2设计报告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一般在4篇以上。 (2)根据课设题目要求,严格按照课设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课设任务。(3)完成课设论文,不少于5000字。 2.2设计指标 (1)设计思路的正确性,包括是否采用了合适的建模分析方法等。 (2)设计实现的正确性,包括设计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规范等。 (3)设计功能的完善程度,包括功能的基本实现,基本完善,完全实现。 (4)学生的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 (5)课程设计报告。

第三章设计内容 3.1GSM的基本工作原理 3.1.1GSM的系统结构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分交换部分和无线部分。其中交换部分和PSTN网很类似,而无线部分是GSM网络特有的由于无线特有的移动行,复杂性,以及传播条件恶劣所带来的衰落等原因,直接影响了无线通信的质量,所以无线部分是优化的重点对象。一套完整的GSM蜂窝系统主要由:MS(移动台),BSS(基站子系统),NSS(交换网络子系统),OSS(操作支持子系统),这四大部分组成,GSM系统组成如图3-1所示。 图3-1GSM的系统组成 1.移动台MS 移动台是用户设备,它可以为车载型、便携型和手持型。移动台是终端物理设备和用户数据的 组合。终端设备即移动设备(如手机),用户的全部数据信息被存储在智能卡中(如SIM卡),该卡可在任何移动台上使用,用来区分不同移动用户身份,移动设备和移动用户是完全独立的。 2.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 一个基站控制器(BSC)控制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信机(BTS)。它们在GSM网络的固定部分和无线部分之间提供中继,这部分还提供某些交换功能和内部控制功能。通过空中接口,移动用户能够连接到BTS和BSC。 3.网络子系统NSS 网络子系统主要完成GSM系统的交换功能和用于拥护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移动通信结课论文

摘要:本文分为两大部分七小点,首先就组网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信道结构及频率规划、移动通信抗干扰和移动性管理;然后就传输基本原理研究了数字调制方式和多址方式,并对现代移动通信的传输新技术5G做了一些介绍与展望。 关键字:组网;移动通信;传输基本原理; 1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1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 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1.2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通信是通信领域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是当今信息社会中最具个性化特征的通信手段。它的发展与普及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目前用的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它包含WCDMA、CAMA2000、TDSCDMA,但我国用的最多的是前两种。 2信道结构及频率规划 2.1信道结构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辑通路,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 通信信道可以由下述传输设备之一或它们的某种组合所组成: 1.电话线路 2.电报线路 3.卫星 4.激光 5.同轴电缆 6.微波 7.光纤

我国4G移动通信展望及探究—论文

1、移动通信发展的背景 移动通信是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在移动通信领域,每10年就发生一次革命性变化。80年代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和90年代的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话音业务和支持电路交换类型的业务,这两代系统的空中接口速率只有几百kbit/s。将在21世纪初投入使用的3G系统IMT-2000在室内环境下能提供2Mbit/s的速率,在车载情况下速率至少为144kbit/s。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当今移动通信系统正向高数据率、高度移动性和大X围覆盖方向发展。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X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 尽管3G系统标准比现有无线技术更强大,但也将面临竞争和标准不兼容等

问题。人们呼吁移动通信标准的统一,期望通过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来解决兼容问题。 国际电信联盟(ITU)目前已开始研究制定4G系统标准,把移动通信系统同其他系统(如无限局域网,WLAN)结合起来,产生4G技术,2010年前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0Mbit/s。提供更有效的多种业务,实现商业无线网络、局域网、蓝牙、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等的无缝衔接并相互兼容。4G应具有更高的数据率和频谱利用率,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灵活性,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服质量(QoS)。4G系统应体现移动与无线接入网及IP网络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4G 系统应当是一个全IP的网络。 2、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比第三代标准拥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的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入IP系统。 未来的通信网络构想: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入网络中来;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业务、应用和网络;可以实现非常先进的移动电子商务;新的技术可以非常容易地被引入到系

我国移动通信研讨论文

我国移动通信研讨论文 引言 今年年底,我国境内的模拟移动电话网就要关闭了。也不过十年前,扛着“大哥大”招摇过市者的形象还历历在目,而今在街头巷尾,乃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难看到许多衣着入时的青年或行色匆匆的打工者,捂着手机轻声细语。一、二千元就可买到一个“掌中宝”,便携的手机使电话的概念发生革命性变化,首先和首要的是用户不再呼叫一个“地方”而呼叫一个“人”,它使用户把自己从拴在一个地理位置上的电话绳索中解放出来,可以在任何时间接通到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当我们欣赏移动电话还没有够时,又出现了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移动多媒体业务,媒体常用“迅猛的”“惊人的”等字眼来形容移动通信的发展。 考证过去 移动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十年代,如1921年开通的美国底特律警察移动通信系统和1926年开通的德国列车移动电话系统等,到了五十年代,使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移动电话就已经商用了。这种工作在150MHz或450MHz 的大区制无线电话系统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是,它是现代移动通信的基础。美国贝尔实验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发明蜂窝小区和频率复用的概念后,以贝尔系统为主开展的“高级移动电话(AMPS)经过了将近十年的研制,于1979年成功地在芝加哥市和涅瓦市进行试验测试。日本和欧洲各国也开始研制和AMPS差不多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firstgeneration1G)是模拟系统,工作于450MHz或8/900MHz频率。当1980年首先引入蜂窝通信概念时,它们主要用于汽车,受限于体积重量与功耗。但当移动电话经不断改进后变得小了,轻了,价格也低了的时候,它们受到人们的注意,开始离开汽车,进入人们的公文箱、手提包,也有被“扛”着的。那时的移动通信技术落后,规模小,费用高,完全不是广大群众所能使用的,很多人认为移动通信在通信网中不可能有主要地位。但也就是这时期,各发达国家开始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数字技术的竞争。八十年代后期国际电联(ITU)希望能制订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Secondgeneration2G)的统一标准,便于实行全球漫游。各发达国家分别在欧、美、日各自地盘研发出三种时分多址(TDMA)标准的系统,市场份额最大的是欧洲GSM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论移动通信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 【摘要】通信工程是作为信息领域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是网络通信、光纤传输和移动通信等在内的一项重大工程。如今随着光纤传输不断优化升级和4G网络的兴起与快速发展,通信工程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绩。本文从通信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入手,对通信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通信发展技术特点未来前景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QAM System Commun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Lin Long Abstract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t is a major projec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ow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and the rise of the 4G network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envisioned fu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