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pH变化及临床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149.13 KB
- 文档页数:2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或)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
反流物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前者临床上多见,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术后、食管肠吻合术后。
GERD患者可仅有临床症状而无食管炎症表现,有食管炎症者其临床症状不一定与炎症程度呈平行关系。
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分,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轻者引起不适、呕吐,重者则可致食管炎及肺部吸入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造成食管损害有很多因素,可概括为。
1.食管裂孔疝在过去40余年,关于食管裂孔疝在胃食管反流的病理发生和病理生理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一个研究的热门话题。
有代表性的研究结论如。
食管裂孔疝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降低酸清除能力;②存留的胃十二指肠反流物逆流入食管;③损害膈脚对食管胃连接部的括约肌样作用。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中等度和重度GERD病人中,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更多,50%~60%的食管裂孔疝病人有内镜所见的食管炎,大于90%的内镜所见食管炎病人有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的大小和LES压力,以及两者的关系是胃食管连接部关闭能力的决定因素。
一个既有LES压力低下又有一巨大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在突然升高腹内压力时,比一仅有LES压力低下而无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机会多数倍。
研究还证明,食管裂孔疝的尺寸增大,LES压力更下降。
现代观念支持这样的事实:对有反流症状的病人,食管裂孔疝的大小是决定食管炎程度的主要因素。
LES压力和性别的影响就差一些,但仍是致病因素。
24hpH监测异常与食管裂孔疝的大小明显相关。
2.肥胖肥胖和GERD的关系还不清楚,肥胖病人是否更易患食管裂孔疝亦无定论。
有关肥胖与食管裂孔疝、食管炎、胃排空和pH监测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研究。
消化内科疾病解析: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从而引发相关的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其显著症状是烧心、反流、胸痛。
反流会造成食管损伤,形成糜烂性食管炎,还会引发咽喉、气道损伤。
今天就来聊一聊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一、为什么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正常人具有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功能,还具有及时清除反流物的抗反流机制。
位于食管和胃连接部的下食管括约肌,在抗反流机制中具有阀门的作用,当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就会出现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管壁有效蠕动及清除功能下降,导致胃排空延缓以及十二指肠逆蠕动增多,这时就容易产生胃食管反流。
,出现食管糜烂性炎症的原因之一就是上消化道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过多的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损伤,反流的胆汁和消化酶会引起食管粘膜受损。
二、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1、高龄人群:临床实践发现,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高峰期是50-70岁,正常情况下只有在进食的时候括约肌会松弛打开,其它时候都是处于关闭状态,防止了胃内容物回流到食管内。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食管括约肌功能减弱,逐渐松弛,会出现关闭不全的状态,这样就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2、长期慢性咳嗽人群:人在咳嗽时,腹腔的压力会迅速升高,引起胃排空延迟,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而且胃食管反流病也会引起慢性咳嗽症状,如此就形成恶性循环,逐渐加重胃食管反流症状。
3 、肥胖人群:体重越大,腹部脂肪就堆积的越多,腹腔压力也就越大,一旦当腹部压力大于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时,就会引起反流。
4、长期暴饮暴食人群:吃得过饱以及饮用产气饮料(汽水、可乐、啤酒等),就会让胃内压力升高,排空变得缓慢,容易造成反流。
而且大量饮酒会让胃食管括约肌变得松弛,增大了反流几率。
5、其他危险因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胆碱能药物、心身疾病及有家族史等。
长期抽烟、喝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巧克力等。
老年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酸暴露特点王木成;弥希峰;许婷婷;朱瑰蓉;余专然【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6(036)019【摘要】目的探讨胃反流性食管炎(GERD)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食管动态 pH 值的变化特点。
方法280例 GERD 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60岁)14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动力及蠕动功能及24 h 动态食管反流 pH 值水平。
结果老年组患者胃灼热、反酸发生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吞咽困难、食欲不佳、体重下降、呕吐、黑便、嗳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老年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LES 残余压、LES 松弛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的LES 长度、LES 中心距鼻孔、UESP 测定值差异均不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组患者的卧位反流时间、立位酸清除时间及卧位酸清除时间所占百分比和 DeMeester 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立位反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ERD 老年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较非老年患者减弱,食管动力性变差、酸暴露时间增加,这些因素均可进一步增加疾病的严重程度。
【总页数】3页(P4830-4832)【作者】王木成;弥希峰;许婷婷;朱瑰蓉;余专然【作者单位】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1【相关文献】1.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食管压力与酸暴露的结果分析 [J], 刘彦琦;苏秉忠;史伟东2.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酸暴露与胃动素结果的分析[J], 张宏玲;王玉玲;慕仲元;周永宁;姬瑞;蒋咏梅3.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同食管动力学特征及酸暴露特点分析 [J], 蔡林燕4.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酸暴露特点分析 [J], 刘序友; 黄妙灵; 叶国荣; 舒建昌5.轻度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反流病远端食管酸暴露和食管动力学变化 [J], 祝喜萍;朱春兰;任旭;李强;姜子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52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年第160第3期J Appi C[in Pcdiarr, May 200l, Uof. 16 No. 3
・短篇论著・
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pH变化及临床特征周雪莲章许平欧弼悠吴秀英陈肖肖陈洁【关键词1反流性食管炎食管pH监测儿童【中图分类号】872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515X12001103一0152一02
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被误诊和漏诊,以致造成不良的后果,找院自1994年起开展24 h食管pH监测,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确诊小1L反流性食管炎16例,现总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1994年10月一199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病16人(。男9例,女7例,年龄14个月一13a,其中一3a2例;一6.4例;一13 a 10例。病程l d-3。。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闷不适、呕血、咽喉不适、干咳、腹痛、呕叶,13例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L的表现。随机与同期16例单纯性胃食管反流(GER)病人作对照 一、方法采用便携式24 h pH自动记录仪(DigitrapperMK [H瑞典)在常态下作24 h食管内pH监测。监测结果用胃食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参照Prix-Ochia标准进行评分如综合计分>11.99,定义为病理性GERI11.所有病例同时作内镜及病理枪查 ,、统计学方法两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用SPSS软件处理 结果 一、临床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分4组。1.胸痛组:7例胸骨后疼痛不适或胸闷,呕吐、腹痛各2例,咽喉不适1例,其中5例行心电图检查无异常。2呕血组:5例呕血,呕吐物为咖啡样液体或胃液中带血理。胸痛1例,腹痛3例,5例胃镜检查不胃及十二指肠无溃疡及糜烂。3慢性咽炎组:2例咽喉不适、丁咳等慢性咽炎症状半年余,经多种对症治疗未见效。胸闷不适、呕吐备1例。4腹痛组:2例因腹痛、呕吐作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糜烂 二、辅助检查16例24 h食管pH监测均有病理性GER,综合评分15.5一95.8。与16例单纯性GER患儿比较. pH< 4的反流次数、反流>5 min次数无明显差异,pH<4时间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及综合评分均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见表1。胃镜检查结果柑据Savary-mine:的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标准,本文1级14例,0级2例。食管下段粘膜活检16例均提示有慢性炎症。表1 24 h食管pH监侧结果(J上,单纯6ER组(;F.R并食管炎组FpH<4反流次数反流>5 mm次数最长反流时间(min)pH<4时间百分比、、i、x-n,hna52115.9 68.1-如73.6士3.1 5.6 - 4.8>0.05>0.056.8士5.4 17.3+16.1 <0A53.6-L3 9.5.8.1 <0A115.6士4.1 33.5士25.1 <11川讨论作者单位:310003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作者简介:周雪莲(1961年),女,副主任医师,学士学位,主耍从事小儿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 反流性食管炎系胃或卜二指肠内容物逆流人食管,长期反复刺激食管粘膜,尤其是食管下段粘膜引起的炎症[21。目前认为胃液中的酸和胃蛋白酶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牛中起重要作用,且只有长时间反复的刺激才会引起食管炎症。24 h食管pH监测是一种观察食管酸性环境的准确方法,本文病人食管pH监测发现.食管内pH<4的次数、反流>5-n次数比单纯性GER略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食管内pH<4的时间百分比、最长反流时间及综合评分比单纯性GER病人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食管内酸暴露时间比单纯性GER病人长,粘膜接触反流物时间久,所受的损伤重。儿童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常不典',本文以胸痛、胸闷不适为主诉者7例占43.75%,其中5例曾行心电图检查正常确诊后用西沙比利和雷尼替J‘治疗,症状均明显缓解,即所谓的非心源性胸痛(NCCP )其机制可能与食管和心脏感觉神经纤维在体壁和皮肤上的投射定位相互重叠(如食管为Cy -Ti心脏为T3 -T,)有关。因此当儿a有胸痛、胸闷不适时,除常规考虑心肺病变外,还应警惕反流性食管炎所致的NCCP可能。小儿L'.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波疡及食管裂孔庙,但也是本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本文5例有呕血((31.25%).呕血量不多,为咖啡样液体或带血丝的胃内容物。有报道反流性食管炎有轻度出血及间隙性大便潜血阳性,儿童慢性贫血和大便含潜血也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唯一表现121.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本病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地位 据报道单纯性GER患者中80%仅出现一种反流症状,而反流性食管炎48%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流症状131。本文以一个症状就诊者仅3例,其余均有两个或两个以L的症状。因此对有两个以上反流症状,尤其是有胸痛、
医生在线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年第16卷第3期J Abo( Clin P+tia-Mav 2001. Ual. 16 N .3153
胸闷、咽喉不适、呕血等症状儿应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及内镜、病理检查,以明确是否并发食管炎。国外儿科及国内成人均报道[’]反流性食管炎占GFR的5%左右,国内儿科
缺乏这方面的数据资料,我院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远远低于此数,可能与厌生重视不够及辅助检查手段不全有关反流性食管炎可出现Barrett食管和食管溃疡、食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奋考文献1 Boiz-(kh}川,1,iluente JM. GI -.wet JM, et al . Twenty -(our
hour aopl.gs州uunitonng in gastroev>phagexl reflun门1.JPediair Surg, 1950:15:74王其彰,贝漆,从庆文等胃食管反流病【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2- 75罗金燕,龚均谈雷等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研究工JJ中华消化杂志,1991;11(3):137柯美云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现状U]中华消化杂志.1994;14(2):63-64 (收稿:2001一01一05.修回:2001一03一25)
件受体功能充进症36例李圭华陈明于卫【关链词】0-肾上旅受体超声心动图心得安试验【中图分类号]R747【文献标识码】A I文章编号1 1003一515X(2001)03一0153一02
件肾f-.腺受体(件AR)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小儿卜AR功能亢进症报道尚少,本病易误诊为心肌炎、甲亢等,现就作者确诊的36例临床资料做一分析
临床资料 36例中女21例,男15例。年龄4一14 a,4 a1例为国内文献所见最小者。6a4例,7-9.14例,10一14 a 17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 a.主要表现为循环、神经系统症状,36例均诉心悸气短、胸闷,烦躁,易激动。大部分有低热、无力多汗、头晕等,个别病例有失眠、头痛、手足麻木、手颤等症状半数左右有精神诱因,并随之存在或解除使症状加重或减轻。31例(86.1%)安静状态下心率增快。LX线检查提示心脏正常。2_其他检查:FSR,ASD,CPK,LDH,G(71、甲状腺检查均正常。3血压舒张压均基本正常,14例(38.9%)有收缩压增高。4. FCC:均示窦性心动过速.16例(44.4%)ST-T段呈缺血型下降或T波低平,主要发生在n、III ,.VF导联。5.超声心动图:采用日本东芝SSH40A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期内径(Dd)、收缩期内径(Ds),左心室舒张期厚度(PWTd)和收缩期厚度(PWT.1),上述测量选择3一5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26例(72.2%)示收缩期/,L,脏收缩末期容量指数(SP/ESVI)增高。20例(55.6%)左心后壁增厚率:oPWT/= (PWTs一PWTd)/PW'1'Dx 100%高于正常13例(36.1%)射血分数(EF)增高,9例(25%)短轴缩短率(ES)增高。6心得安试验:平卧位安静状态F测常规ECG,口服心得安1次,0 .5 mg/kg,1 h后复查!3CG,完全正常27
例(75%),部分泞联恢复正常者9例(25 %).2 h复查全部恢复正常。超声心动图结果:5V(收缩期容量)64-76 m1.EF0. 59-0.78,F',', 0.31一。40。大多数患儿均未用药物治疗仅8例口服心得安治疗。用药最长时间为3个月.用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部分患儿采用干毛巾摩擦皮肤治疗。均经3个月以上随访,27例痊愈。5例症状明显减轻,4例疗状部分减轻,均能正常学习与生活。
讨论
作者单位:43(1080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儿科〔李圭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医院儿科(陈明、于卫)作者简介:李圭华((1955年一),男,主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与教学工作。
仔AR功能亢进症(简称0 AR元进症)系指因交感神经的P-受体功能亢进、敏感而产生的心悸、气短、胸闷、烦躁,易激动、乏力等表现及ECG 11 , [H、 .VF等导联L有IT T改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969 Frohlich年首次报道本病r国内儿科1989年首先报道Itl。 I-认为本病较冠心病、风湿病更多见,及早治疗可获痊愈,易与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并存,给后者的诊断增加困难,因此充分认识本病非常重要。本组均经过有关检查排除了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脏器质性疾病。有报道病毒性心肌炎各期均可出现件受体功能的改变[f21其机制为心肌细胞感染后激动型G蛋白增多准AR敏感增加。因此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常规进行件AR功能测定作出正确诊断与评估。直立调节障碍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疾病(〕it部分症状与件AR功能九进症相似,文献报道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本资料50%患儿直立试验阳性,推测爵AR亢进症可能是直立调节障碍的一种表现类型。心得安可使交感神经介质件八R兴奋作用被阻断。使这类患者的ECG改变恢复正常心得安试验在鉴别诊断仁有很重要意义。本组服用心得安1一2h后ax; ST -'C改变恢复正常,而心肌炎的ST-T改变不明显、, 超声心动图对判断PAR功能提供了较可靠的诊断依据。除了用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EF, Fs等外,近年来认为不
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