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新课标)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2
2012-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卷一生物考点分析一、总体分析:理综生物试题共有 6道单项选择题,4道必做非选择题,2道选做非选择题,共12道题目,总分值90分。
试题有《考试说明》中要求必考内容的15个主题,其中主要有:三个必修模块中的40多个具体知识点;及选考-1和选考-3内容的各3个主题。
试题重点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试说明》中Ⅱ类要求内容的基础知识。
《考试说明》中生物学科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4个方面。
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12道题目都考查了对相应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握的能力,是对理解能力目标(1)的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是体现生物学科素养的能力。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2014年、2016年生物试题显著的特色。
在2014年高考中实验与探究能力的4个目标,试题考查到了3个。
第3、5、6、26、27、28、35、36题的试题情境主要以示意图、坐标图或过程图的方式呈现,考查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对获取信息的能力目标(1)的考查;第27题考查利用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解决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问题。
第35题考查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玉米深加工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两题都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如第3题以动物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变化的调节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对细胞凋亡、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理解。
2016年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对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如第1题考查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第4题有关神经细胞内发生的生命活动,对考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度要求高。
第2、3、5、6题对核心知识掌握及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
非选择题中必考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通过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理解、实证及逻辑推理能力进行考察。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综生物部分解析1.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2.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3.分析下表,可推测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答案】D【解析】双缩脲试剂使蛋白质呈紫色,淀粉遇碘液变蓝、斐林试剂使还原性糖产生砖红色沉淀。
由表中的信息可知:,甲含有蛋白质,仅仅根据甲不能确定该蛋白质就是淀粉酶,故A 错误;乙含有淀粉,淀粉是非还原性糖,故B错误;甲和乙混合溶液能使碘液变蓝,说明含有淀粉,故C 错误;甲和乙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所以双缩脲试剂颜色变化,能够分解淀粉,所以淀粉的含量减少,遇碘液颜色减轻,淀粉分解产生还原性糖,所以斐林试剂颜色有变化,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考查了生物实验内容中蛋白质,淀粉,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相关知识点,属于应用层次。
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6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还可能发生变异B 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 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 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答案】D【解析】变异是随机的,故A正确;表现型是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该技术属于基因重组,会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故,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该技术不会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故D错误。
第一篇: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2012年高考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分析昆明八中杨丽2012年高考试题分析挑选了选择题1和非选择的29进行分析:选择题题目:1.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分析:本题以细胞的成分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转录、翻译等过程,同时考查学生对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理解。
虽然题目背景较新,但知识点辨析清晰,比较基础。
在同一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转录的mRNA不同。
而生物体中tRNA种类、核糖体成分相同,密码子具有兼并的特点,所以所决定的氨基酸也相同。
正确选项为:B。
分析考生出错的知识点可能为中心法则的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题目:29.(11分)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
分析:今年的29题未按以往惯例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但是仍然是植物代谢的主干知识—细胞呼吸。
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考察了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多糖的水解,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考查了考生识图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玉米为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在萌发过程中胚发育成幼苗,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1) 淀粉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提供能量。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福建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碗豆的叙述,正确为是()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皿世增加B.及时排涝,能防止板细胞受酒精毒害C.进人夜间,叶肉细胞内ATP 合成停止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答案】B【解析】萌发初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种子提供的,此时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不断消耗。
积水过多,根细胞的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对细胞有害,及时排涝,可以减少酒精毒害。
进入夜间,叶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也可以产生ATP。
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红橙光和蓝紫光。
叶片黄化,说明叶绿素含量减少。
这样对红光的吸收会减少。
【试题点评】本题以豌豆为背景,考察有关植物细胞代谢的相关内容。
主要涉及细胞呼吸、叶绿体等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试题中文字简洁,但是信息量大,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2、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选项方法与结果结论或观点A 观察到植物铜鼓哦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D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A项符合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B项中只能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C 项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在叶绿体。
D项说明S型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
【试题点评】本题以教材中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作为背影材料,考查生物学史上一些重要实验方法和重要结论。
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生物高考试卷分析及2012年备考建议作者:李君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01期我区从2009年开始推行新课标教学,2012年将迎接第一次新课标模式高考。
面对崭新的教学模式和高考选拔考试,教师和学生的心里都不平静,为了使高三备考有的放矢,我将宁夏进行了五年的新课标试卷进行归类、整理(我区将实行与宁夏相同的新课标试卷),以求从中领悟命题特点,为2012年备考提供参考依据。
一、近五年新课标卷考点分布及分值从近五年的试题结构上看,试卷总分值不变,满分90分,但题量有所增加,近两年稳定在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其中必做题4题,共39分,选做题1题共15分,且选修教材内容只出现在选做题中,不涉及必做题。
从考试内容看,仍然突出对重点内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例如:细胞代谢、遗传和变异、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仍属高频考点,这对新旧教材的过渡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二、试题特点分析1.着眼教材,重视双基从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分布来看,试题分布的知识点广,知识考查细腻,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概括能力及对教材知识的细致掌握,体现了新课改下对知识的全面要求。
例如,2011年的试卷中,第1题考查红细胞的吸水涨破原理、第2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和酶的专一性、第3题考查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相互关系、第4题考查洋葱表皮细胞吸水和浓度的关系、第5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第6题考查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第30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及抗体的产生过程和第31题要求识别出生物的种间关系并组合成食物网。
以上题目约占试卷总分的81%,均属基础题。
试题背景均源于教材内容和常见题型,难度不大,但因考查细腻,综合性强,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考生得高分尚有一定难度。
例如,2011年第3题,番茄幼苗培养在缺镁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问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速率变化,不少同学错选成光反应减弱,暗反应不变,因为他疏漏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2年广东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柯勉
【期刊名称】《中学生数理化(尝试创新版)》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从表中我们能够看出:①选择题都比较基础,考点比较单一,即使涉及多个考点知识,解答亦毫不费力——呈现出“题目读完,答案出来”的特点.②非选择题都是以必修模块核心考点知识为主,同时“渗透”多个考点知识的综合型题目.除第27题较易外,其他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③试题素材多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验及科技信息等,体现生物科学的应用价值.整体上看,全套试题的知识考查比较全面,难度适中,区分度较为理想,各模块分值及能力测试目标符合考纲要求.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柯勉
【作者单位】广东恩平黄冈实验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2012年广东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分析 [J], 柯勉
2.源于教材变于形式--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理综生物试题分析及2016年高考备考建议 [J], 张蓓;王上锐
3.老教材新考平稳中过渡--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理综生物试题分析及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J], 陈国明;毛敏
4.变中求稳稳中见新——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卷理综生物试题分析及2017年高考生物学科备考建议 [J], 林观盛;张蓓
5.非课改地区高考生物试题分析——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一)生物试题分析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解析1.【答案】B【解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反应, A正确;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错误,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靠递质的协助完成,D正确2.【答案】A【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都含少量的DNA和RNA,A 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B错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由细胞呼吸产生,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C错误;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所需的酶不同,叶绿体和线粒体基质中所含酶不同,D错误3.【答案】B【解析】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现象,故B正确4.【答案】D【解析】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故A、B正确,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 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错误。
5.【答案】D【解析】细菌的碳源与其新陈代谢的类型有关,A错误;菌落的形成需要固体培养基,B错误;芽孢大量形成与衰亡期,C错误,金黄色葡萄球菌能耐高盐,D正确31.【答案】⑴光照强度、CO2浓度、PH值净光合速率 O2的释放速率⑵12.5X103 8⑶PH的大小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所需酶的活性【解析】⑴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四个曲线的纵轴和横轴可以看出,本研究探讨的是光照强度、CO2的浓度、和pH值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同时,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通过测定释放O2的速率来体现的。
⑵根据曲线2可以判断出,在光照强度达到12.5X103后,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为光的饱和点。
而呼吸速率的值也可以通过曲线1中与y轴的交点得出,为8⑶pH值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所需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1 2012年湖南省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分析 胡平新 2012年我省高考理综试卷仍采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其中生物试卷结构及分值与去年基本上相同,在考查内容和形式上保留2011年的特点,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卷难度有所下降,体现新课改“轻负高质”的精神。 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 1.1各题得分情况:
1.21生物学科双向细目表(满分:90分)
注:认知等级含义为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2.试题总体分析与评价
2012年的生物试题在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上仍保留2011年的基本模式,没有太难、太偏的题。考察的知识都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代谢、调节、遗传、生态),与前两
必考(75分) 选考(15分) Ⅰ卷(?) Ⅱ卷(21.57) Ⅱ卷 题目 1 2 3 4 5 6 29 30 31 32 39 40 赋分 6 6 6 6 6 6 11 10 10 8 15 15 得分 3.71 6.64 5.73 5.49 7.89 7.15
知识内容 题序 题型 认知等级 赋分 说明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 选择题 Ⅱ 6 必修Ⅱ
细胞癌变 2 选择题 Ⅱ 6 必修Ⅰ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3 选择题 Ⅱ 6 必修Ⅲ 神经调节 4 选择题 Ⅱ 6 必修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5 选择题 Ⅱ 6 必修Ⅲ 种群和特征和数量变化 6 选择题 Ⅰ、Ⅱ 6 必修Ⅲ 细胞呼吸 29 非选择题 Ⅱ 11 必修Ⅰ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脑的高级功能 30 非选择题 Ⅱ、Ⅰ 10 必修Ⅲ
基因突变,基因分离定律 31 非选择题 Ⅱ 10 必修Ⅱ 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 32 非选择题 Ⅰ、Ⅱ 8 必修Ⅲ 植物的组织培养 39 非选择题 Ⅱ 15 选修Ⅰ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40 非选择题 Ⅱ 15 选修Ⅲ 2
年一样,可明显看出分值分布不匀。今年与2010年相似,必修三所占比例大,必修一、二所占比例小;与2011年相比,必修一的比例下降,必修二和必修三的比例上升。今年必修一和必修二分别都只有2道题分别占17分、16分;而必修三包括4个选择题和2个非选择题,仅神经调节这一个知识点就出了两道题,共占42分。从近两年全国各地的理综试题来看,也可发现这样一个趋势,必修三所占分值在明显较大。选考题中,39题考查的是植物组织培养内容, 40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 ⑴知识考查注重基础,覆盖宽 2012年生物试题共有6道单项选择题,4道必考非选择题,2道选考非选择题,共12道题目。试题全面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中必考内容的19个主题,考查到了三个必修模块中的38个具体的知识点,覆盖了选考-1内容的1个主题,6个具体知识点,选考-3内容的1个主题,6个具体知识点。试题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试说明中Ⅱ类要求的基础知识。 选择题1~6题,按照易、中、难的梯度排序呈现,分别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核糖体的组成成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水盐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生长素的产生及运输,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29题考查了萌发过程中的呼吸速率和物质转化效率,部分考查读图能力和计算能力。30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内容较为基础了,但第2小题有陷阱,“屏住呼吸”是人有意识行为,应该是大脑皮层控制的。31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位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考生对基因分离定律和生物变异的分析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32题以生态系统为背景,主要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构成及验证假设的实验设计。39题以实验形式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着重考查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外植体再分化的影响,并以探究实验的方式,表格展现结果,形式有变化,但难度不大。40题考查基因工程,题干简单,但涉及细致的知识点,直击学生记忆死角 。 ⑵题目新颖文字简洁,综合强 2012年生物试题设计新颖巧妙。如第31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位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对遗传规律和生物变异,与一般的遗传题目的情景不同,很新颖。再如第32题,通过设计实验证明鹿群同性聚群现象的“鹿角效应”假说,设计巧妙新颖。12道题目的文字都很简洁。选择题的第1、2、3、4题,非选择题的第40题,题目的题干只有简短的一、两句话,但通过图示给出信息,综合考察了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如第40题,题目的题干只有一句话,直接指出利用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来回答问题,通过限制酶切的末端类型,限制酶的特点,反转录,PCR技术等,综合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多方面的学科素养。再如第30题,题目的题干也较简洁,通过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并通过知识载体考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多方面的学科素养。 ⑶能力考查全面到位,立意新 生物学科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四个大方面,其中理解能力包括3个小方面,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4个小方面,获 3
取信息的能力包括2个小方面,共4个大方面和10个小方面的能力目标。2012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以知识为载体,考查到了4个大方面,8个小方面的能力。 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12道题目除第5、6题外,都考查了对相应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握的能力,是对考试说明理解能力(1)的考查。第5题通过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运输情况图,第5题通过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图,考查了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描述生物知识的能力,是对考试说明理解能力(2)的考查。第3、5、6、29、30、31、32题都考查了运用生物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判断的能力,是对考试说明理解能力(3)的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最关注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4个方面的目标,试题考查到了2个方面。第5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部位的实验,第29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呼吸速度测定的实验,第31题考查了探究鼠毛色异常的杂交实验,三道题目都考查了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是对考试说明实验与探究能力(3)的考查。第32题第(3)题和第39题选考题中第(2)、(3)题对探究实验进行了简单考查,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是对实验与探究能力(4)的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较高的能力目标。第5、6、29、30、39题都通过示意图或过程图给出信息,考查从课外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
些信息,结合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对获取信息的能力(1)的考查。第5题以
生长素的产生和发现为背景,第40题以基因工程为情景,给出的文字信息既考查了从课外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生物学信息的能力,又考查对生物学史上重要实验的关注,是对考试说明中获信息的能力(1)和(2)的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是最高的能力目标。第29题和39题考察了学生分析表格和曲线的能力,第29题还考察了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4道非选择题既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出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是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⑷素养考查处处体现,关注高 生物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验观察、比较归纳、建立模型、类比推理、假说-演绎、问题探究的学科方法,协调统一、稳态平衡、生物进化的学科思想,关注社会、应用生产、生态保护的学科理念等都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生物试题对生物学科素养考查处处体现。第5、29、31、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第32题第(3)小题,第39题第(2)、(3)小题考查考生实验观察、问题探究的方法。第32题第(3)小题以“鹿角效应”假说为情景,以能力立意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第31题以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鼠毛异常这一性状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考生对基因分离定律和生物变异的分析应用能力,同时通过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为情景考查了假说-演绎的方法。第3、4题和第30题,分别以水盐平衡调节和唾液分泌反射,肺牵张反射为情景考查了协调统一、稳态平衡的生物学科思想。第6、32题在考查知识、能力、方法的同时也考查了关注社会、生态保护的学科理念,是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 4
第39题以植物组织培养为情景,考查生物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第40题以基因工程为情景,考查生物工程的基本操作,两道题目都考查了生物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理念。 总之,今年试题难度适宜,试题平中见奇,稳中求新,尤以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题为亮点,考查内容突出了主干知识,强调了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注重了对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对学生仔细审题、准确规范答题和严谨的思维要求较高,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
3.理综II卷答卷抽样分析与评价 29题 ⑴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 通过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对试卷随机抽样结果如下:(本题11分)
平均分 3.71 标准差 3.74 得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比例 3.29 5.4 15.89 32.49 6.59 21.99 6.7 3.09 3.2 0.99 0.2 0.1 ⑵试题分析与评价 本题是通过对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过程的分析来考查考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掌握情况,综合考查了考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考查了考生对坐标图的分析、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是一道难得的好试题。 ⑶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本题平均分为3.74分,难度系数为0.34,标准差为3.74,得满分较难,属于难题。主要错误如下: ⑴审题不清,理解不到位。表现如下: ①图中描述的是玉米种子的干重和胚乳的干重的变化,很多考生根本就没有弄清这两种干重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两种变化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导致考生答第(2)小题和第(3)
小题时不知如何下手。 ②本题的第(3)小题设问的最大转化速率后面有一单位,有很考生由于没有看清这一单位而答成分数或百分比。 ③本题的第(4)小题的条件和设问是“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