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嗪酰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对肾功能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80.54 KB
- 文档页数:2
抗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药本类药物主要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水杨酸,以及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卫非特)和异烟肼-利福平(卫非宁)两个复方制剂。
一、异烟肼异烟肼对各型结核分枝杆菌(以下简称结核菌)都有高度选择性抗菌作用,是目前抗结核病药物中具有最强杀菌作用的合成抗菌药物,对其他细菌无作用。
(一)适应证1.结核病的治疗: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线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但必须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应用。
2.结核病的预防:本药既可单用,也可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使用。
预防应用适用于:①有结核病史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②与新近诊断为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PPD试验阳性幼儿和青少年;③未接种卡介苗的5岁以下儿童PPD试验阳性者;④PPD试验阳性的下述人员:糖尿病、矽肺、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⑤PPD试验强阳性的可疑结核病患者。
3.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治疗:异烟肼对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需联合用药。
(二) 注意事项1.本药与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利福平等其他抗结核病药物合用时,可增加本药的肝毒性,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有无肝炎的前驱症状,并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饮含酒精饮料。
2.本药可引起周围神经炎,服药期间患者出现轻度手脚发麻、头晕者可服用维生素B1或B6,严重者应立即停药。
3.妊娠期患者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采用。
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
二、利福平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部分非结核分枝杆菌均具抗菌作用。
(一)适应证利福平适用于各种类型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但单独用药可迅速产生耐药性,必须与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应用。
(二)注意事项1.对本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2.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及肝功能。
肝病患者、有黄疸史和酒精中毒者慎用。
3.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4.本药对动物有致畸作用,妊娠期患者确有应用指征时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采用,妊娠早期患者应避免使用。
常见抗结核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抗结核病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主要包括常用的四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一、异烟肼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合成,阻断其生物学活性。
异烟肼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
用途:1. 治疗结核病:异烟肼是联合用药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常与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
2. 结核病预防:对结核病高危人群,如接触结核患者的人员、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异烟肼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副作用:1. 肝脏损害:长期使用异烟肼会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肝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等。
2. 神经系统反应:少数患者使用异烟肼会出现周围神经炎症状,如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
3.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和关节炎等。
二、利福平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有强效杀菌作用。
它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断其生物学活性。
用途:1. 治疗活动性肺结核:利福平常与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构成基础抗结核药物联合疗法。
2. 复杂结核病治疗:对于一些存在耐药菌株或合并其他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利福平常用于复杂治疗方案中。
副作用:1. 肝脏损害:长期使用利福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2. 消化道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 骨髓抑制:少数患者使用利福平会出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三、吡嗪酰胺吡嗪酰胺是一种常用的联合用药,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
它通过干扰细菌的脂质代谢和核酸合成,抑制结核杆菌的增殖。
用途:1. 结核病治疗:吡嗪酰胺常与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联合使用,构成基础抗结核药物联合疗法。
2. 复杂结核病治疗:对于一些耐药菌株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吡嗪酰胺可作为复杂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
副作用:1. 神经系统反应:使用吡嗪酰胺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头痛等。
肺结核合并糠尿病31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及疗效,以便对此类病症有更深入的了解。
方法:选取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31例,分析临床特点,采用抗结核和降血糖的方法联合治疗与护理,观察疗效。
结果:本组31例患者,糖尿病与肺结核病情皆好转25例,死亡1例,糖尿病治疗效果好者,肺结核疗效好,反之肺结核疗效差。
结论:此类患者肺结核与糖尿病相互影响,治疗时应采取两病同治,抗结核和降血糖同时进行的措施。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10-01糖尿病和肺结核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两种疾病,近年来两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病率则比普通人高出很多,这跟糖尿病患者本身的体质有很大关联,所以,及时控制糖尿病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将3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9-81岁,平均年龄55岁。
先发现糖尿病后发现肺结核患者18例,先发现肺结核后发现糖尿病患者11倒,同时发现2例。
其中l型糖尿病3例,2型28例。
肺结核中浸润型肺结核29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
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者9例,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者22例。
1.2 方法1.2.1 肺结核治疗方法:抗结核治疗方案:初治患者为2hrze/7hr方案,复治患者为2hrzes/10hre.即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链霉素(s)。
无论初、复治患者,治疗第2个月末痰菌未阴转者均延长强化期1个月.对这些患者全部采用全程督导化疗[1]1.2.2 糖尿病治疗方法:控制饮食,总热量的摄取应较单纯糖尿增加10%为宜,同时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i型尿病用胰岛索,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7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2008-2012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78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呈显著上升趋势,两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促进发病,治疗中要积极控制好糖尿病。
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不利影响,治疗难度增大。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合并【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12—01近年来,糖尿病结核呈上升趋势,两者可合并存在,相互影响。
我所自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78例,诊断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78例中年龄37-82岁,平均为58.2岁,男56例,女22例。
肺结核病人中初治58例,复治20例,所患糖尿病均为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1.2 发病方式(1)先发现糖尿病后合并肺结核58例(74%),在患糖尿病1-15年间发生肺结核。
(2)肺结核与糖尿病同时发现或先后不超过3个月者16例(21%)。
(3)先发现肺结核后确诊糖尿病4例(5%),在患肺结核3个月-2年间发现糖尿病。
1.3 临床表现(1)有发热症状者18例(23%)。
(2)有咳嗽、咯痰症状者42例(54%)。
(3)有消瘦、乏力症状者75例(96%)。
(4)有咯血症状者23例(29%)。
(5)无明显临床症状,健康体检时发现4例(5%)。
(6)有神经炎、白内障、视网膜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一种或一种以上)72例(92%)。
1.4 肺部x线表现肺部病变多以浸润、渗出、干酪样病变为主,且易于融合、空洞形成、支气管播散,空洞发生率高,多为虫蚀样空洞及干酪厚壁空洞,空洞内壁可呈不规则形,或有附壁物及腔内岛屿状融合物。
支气管播散病灶于下肺野发病率较高。
本组所有病例中肺部x线表现为干酪浸润灶64例(82%),有空洞形成42例(54%),有支气管播散灶38例(49%),下肺野结核8例(10%)。
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的效果分析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抗生素,对于治疗涂阳老年肺结核有一定的疗效。
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左氧氟沙星并非是唯一的治疗选择,替代吡嗪酰胺也被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对左氧氟沙星和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药物的作用原理左氧氟沙星与替代吡嗪酰胺都是用于治疗肺结核的药物,它们的作用原理有所不同。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而替代吡嗪酰胺则属于口服抗结核药物,能够在细胞内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临床疗效比较针对左氧氟沙星和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者在治疗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
一项针对左氧氟沙星和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5.3%,而替代吡嗪酰胺组的治疗成功率为79.5%。
从治疗成功率上看,左氧氟沙星的疗效略优于替代吡嗪酰胺。
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左氧氟沙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而替代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
三、安全性比较除了疗效之外,药物的安全性也是临床治疗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对左氧氟沙星和替代吡嗪酰胺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时,研究发现两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等,而替代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皮疹等。
在安全性上,替代吡嗪酰胺相对于左氧氟沙星更加安全。
四、治疗方案选择在面对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患者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来看,左氧氟沙星在疗效上略优于替代吡嗪酰胺,但在安全性上略逊于替代吡嗪酰胺。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权衡疗效和安全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集团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症状不典型,x线影像病灶范围广、空洞发生率高,误诊率高,药物不良发应发生率高,治愈率低等特征。
结论:应加强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控制。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糖尿病;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48-02糖尿病与结核病是有着重要相关的疾病,众多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结核病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而活动性结核病作为感染因素又可加重糖尿病,并诱发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
糖尿病导致的代谢紊乱、免疫损伤可促进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而肺结核可以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致病情恶化,在流行病学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缺乏典型的影像学征像和临床表现等原因,常导致漏诊或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集团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49例。
其中男29例,女20例,均为2型糖尿病、浸润性肺结核,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伴呼吸道症状者42例,7例伴有结核性胸膜炎。
糖尿病表现: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者31例,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症状如心慌、胸闷、视物模糊及肢体麻木等为主要表现者12例,6例无明显症状。
1.2 诊断标准:(1)肺结核的诊断标准:①痰结核菌检查阳性;②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或活检证实为结核;③肺穿刺活检证实为结核;④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结核;⑤综合分析,高度怀疑肺结核,诊断性抗痨治疗有效。
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李淑娟;郑淑兰
【期刊名称】《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1(0)1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探索P、Z、A临床应用位值,现将河南省结核病医院开诊以
来,1988年12月至1990年3月共15个月肺结核住院强化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总
结。现报告于下: 1.病例选择标准 1.住院3个月以上 2.入院时痰涂阳性,后前位胸片
一张。 3.出院时有痰涂、胸片、肝功功能结果。二、化疗方案分两组,以求比较含
Z与不含Z的差异。含Z:(K)SHRZ 不含Z:S(K)HR 三、PZA用量 PZA每天1.5mg,
每次0.5mg,每天3次口服。HR均按常规给药,每天一次顿服。 1.本文报告142例,
初治84例,复治58例,平均住院96天。见表1及表2。
【总页数】3页(P562-564)
【关键词】吡嗪;临床观察;痰菌;后前位胸片;常规给药;复阳;菌阴;位值;复治病例;临
床应用
【作 者】李淑娟;郑淑兰
【作者单位】河南省结核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两种非吡嗪酰胺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刘玉红
2.不同剂量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观察 [J], 黄敬泉;王传香;黄平
3.吡嗪酰胺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彭红侠;张小艳
4.不同剂量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观察 [J],
5.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老年性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J], 王忠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对比李彩霞(甘肃省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华亭 744100)[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用不同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方法:选择甘肃省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厄贝沙坦用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大剂量组(n=33)与小剂量组(n=33)。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降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用小剂量的厄贝沙坦对小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大剂量的厄贝沙坦对大剂量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大剂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患者,治疗后其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尿素氮的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患者,P <0.05。
结论:与用小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相比,用大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尿素氮的水平,缓解其病情。
[关键词]不同剂量;厄贝沙坦;糖尿病肾病;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3-0096-022.2 用药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用药后,常规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95%(7/39),其中出现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分别有4例、1例、1例和1例;左氧氟沙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38%(6/39),其中出现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分别有3例、1例和2例。
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 >0.05。
3 讨论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有报道称,2015年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约为63.4/10万,2019年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约为55.6/10万。
此病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等肺部症状及低热、乏力、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3]。
MDR-TB 是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一种肺结核。
吡嗪酰胺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对肾功能影响
发表时间:
2018-11-15T11:33:03.75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7期 作者: 肖启美
[导读] 目的 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421005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接收的糖
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
106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在血肌
酐和尿素氮方面,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P>0.05);治疗后血尿酸、血清胱抑素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较治疗前更高,
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将吡嗪酰胺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之中,不仅可以对肾脏尿酸的排泄造成影响,同时也能够通
过肾功能免肝指标对用药状况进行监测,避免不良损害的出现。
关键词:肾功能;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吡嗪酰胺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糖尿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概率是其8倍,糖尿病
与肺结核间存在紧密联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特点包括病情发展快、发病急等
[1],大部分患者伴有会阴位置瘙痒、神经炎、皮肤干燥等症
状。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吡嗪酰胺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106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接收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其中56例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值
是
76岁,最小年龄值是32岁,均龄值数(53.03±3.58)岁。入组标准:①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②
此次试验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肢体、言语功能障碍患者;③伴有心脏、肝、肾等严重
器官功能不全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采用吡嗪酰胺治疗,给予患者相应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在3餐前,给予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予以患者吡嗪酰
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44020947;生产厂家:广东台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广东台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g*100片),每次
2
片,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肾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记录相关数据。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血尿酸含量、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
清胱抑素
C水平和尿素氮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本次试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分别是均数±标准差(x±s)和率(%),前者检验
值为
t,后者检验值为x2,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血清肝、尿素氮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以及血清胱抑素C
较治疗前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详情如下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肾功能指标(x±s)
3
讨论
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两种疾病是结核病和糖尿病。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糖尿病患病人数逐渐
增多。与此同时,肺结核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该病具有耐药性高、疾病发展速度快、预后效果差等特点。受糖尿病影响,使得患者机体
代谢功能紊乱,自身免疫能力降低,进而引发结核疾病,而且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一定的肾损伤,再加之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增加了肾
毒性,对患者肾功能造成了严重损伤,所以需要加强对其重视程度
[2]。
吡嗪酰胺能够通过吞噬细胞进入到结合杆菌内部,使酰胺酶脱去酰胺基,转变成为吡嗪酸,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此外,在化学结
构方面,吡嗪酰胺与烟酰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代替烟酰胺达到干扰脱氢酶的目的,避免脱氢现象的发生,抑制结合杆菌对氧气使用,
进而对细菌正常代谢造成影响,出现死亡。吡嗪酰胺是现阶段治疗酸性环境中吞噬细胞内部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其可以通过血脑屏障,
与其它抗痨药物不具备交叉耐药现象,同时其也是短时间化疗的一种药物。联合使用利福平和异烟肼,有助于杀菌。但是其很容易对尿酸
排泄造成影响,引发高尿酸血症,提高尿酸,产生尿酸结晶,最终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治疗1个月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尿微量白蛋
白、血清胱抑素
C和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更高,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由此可见,吡嗪酰胺很容易对肾功能造成影响。
在评价肾损伤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血肌酐和尿素氮,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到正常
值的
40%以内,尿素氮浓度提升较为缓慢,与此同时,血清浓度与内源性尿素以及外源性负荷存在紧密联系[3]。此外,肾小管具有被动重
吸收尿素氮的功效,血浆中,大多数尿素能够从肾小球滤过,肌酐与内源性
GFR标志物相符,但是其只能够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在50%以
下才可以被检测出来,其值很容易受饮食以及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肾损伤初期,因为肾小球滤过膜上的高压滤过以及负电荷减少,增大了肾小球滤过膜孔径,进而增加了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与此同
时加重了肾小球损伤。由此可见,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价肾小球滤过莫电荷屏障损伤的主要指标。近些年来,其被广泛应用于继发性肾脏损
伤以及原发性肾脏损伤的疾病监测当中。
除此之外,血清胱抑素C又被叫做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据有关资料显示,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越高,肾功能受损越严重,而且其
可以将人体
GFR清楚、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血清胱抑素C可用于评价早期肾脏滤过功能损伤。
总而言之,将吡嗪酰胺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治疗之中,虽然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很容易对肾脏造成损伤,需加强对其重视程
度。
参考文献:
[1]
吴璇,王勃,毛晓辉,等.左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比较[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4):660-663.
[2]
叶璐,甘能金.左旋氧氟沙星与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7,22(9):
1659-1662.
[3]
李媛媛,苏东栋,哈米提·努力克.两种非吡嗪酰胺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7,
15
(8):84-85.